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稻作文化概論
:75.00元
作者:劉芝鳳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0101234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作者從人類學的角度對稻作文化做瞭深入的調查研究,從精神文化層麵闡述稻作民族創造的民間信仰、生産習俗、生活習俗、居住習俗、婚喪習俗、民間禁忌、節慶習俗、文學藝術等文化事象與稻作民族的關係,以及與之産生的作用和稻作文化的分布及曆史演變過程。本書的特點是三新——係統理論新、研究方法新、係統論證新;四性——科學性、係統性、規範性、真實可靠性可信性。
目錄
序
緒 論
一、研究中國稻作文化的意義
二、稻作文化的定義
1.稻作文化的基本內涵
2.稻作文化的定義
三、稻作文化的學科定位
1.稻作文化與稻作史
2.稻作文化與文化人類學
3.稻作文化與社會學、曆史學
四、稻作文化的研究方法
1.參與觀察法
2.全麵考察法
3.比較法
章 中國栽培稻與古代文明
一、中國稻的淵源及對文明古國傳承的作兵
1.中國栽培稻的起源
2.栽培稻起源地之議
3.中國栽培稻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二、中國稻的生態環境與分布區域
1.中國稻作的生態環境
2.旱稻的分布與淵源
3.水稻的種類與分布
三、稻作技術的改革與發展
1.稻作民族生産資料的發現
2.原始農業生産史上的階段性文化符號
3.稻作民族生産資料的改革與發展
第二章 中國稻作文化區域與稻作民族
一、稻作區域
1.原始稻作區域
2.稻作區域的拓展
3.當代稻作區域
二、稻作文化區域
1.稻作文化區域定義
2.稻作文化區域的文化特徵
3.稻作文化區域的劃定
三、稻作民族
1.百越係民族
2.苗瑤係民族
3.百濮係民族
4.氏羌係民族
5.其他民族(漢族、朝鮮族、滿族、迴族、京族、颱灣稻作民族等)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讀瞭《稻米王國:亞洲餐桌上的韆年傳奇》,簡直讓人大開眼界!這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稻米的曆史,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串聯起亞洲各地稻作文化的核心脈絡。作者對不同地區稻米種植方式的細緻描繪,從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梯田到日本的雪國米,都仿佛在我眼前展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關注“吃”,更是深入挖掘瞭稻米在宗教信仰、節日慶典、社會結構乃至藝術審美中的獨特地位。比如,在印度尼西亞,稻米女神的傳說如何滲透到農耕的每一個環節,以及 rice paddy art(稻田藝術)如何成為一種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錶達方式,都讓我對“農耕文明”有瞭全新的理解。書中對不同稻米品種的細緻介紹,從口感、香氣到營養價值,都讓人垂涎欲滴,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承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亞洲大陸的味蕾與文化的奇幻之旅,讓我對這個星球上最大宗糧食的認識,從“填飽肚子”提升到瞭“感受文明”。
評分最近入手一本《茶香萬裏:東方飲品裏的生活哲學》,讀得廢寢忘食。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在介紹茶葉的種類、産地和製作工藝,更是在深入探討茶作為一種飲品,如何在東方文化中演變成一種超越生理需求的生活方式,乃至一種精神寄托。作者從中國古代文人的飲茶情趣寫起,到日本的茶道美學,再到東南亞地區將茶融入日常社交的智慧,我都讀得津津有味。書中對不同茶葉(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等)的口感、香氣、養生功效的細緻描述,搭配上各地飲茶習俗的生動描寫,仿佛能聞到茶香,品到甘醇。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將茶與哲學、藝術、禪意巧妙地結閤,解釋瞭為何中國人講究“茶道”,日本人追求“侘寂”精神,以及茶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溫和而深刻的連接。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手中的一杯茶,它不再僅僅是解渴的飲品,而是一門關於生活、關於美、關於內省的藝術。
評分我最近翻閱瞭《絲綢之路上的商貿奇跡:從羊毛到香料的全球織錦》,這本書讓我對人類早期貿易活動的復雜性和輝煌有瞭全新的認知。作者以絲綢之路為核心,但又不局限於此,而是將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貿易網絡,描繪瞭羊毛、絲綢、香料、寶石等商品如何在古代世界流通,以及這些商品的貿易如何塑造瞭不同文明的興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香料貿易的章節,對鬍椒、肉桂、丁香等香料如何在西方世界引發的狂熱,以及它們如何驅動瞭地理大發現的探險,都描繪得十分生動。作者還深入探討瞭不同地區的手工藝技術,如波斯地毯、中國瓷器、印度棉布等,如何通過貿易傳播和演變,最終形成瞭影響深遠的全球手工藝文化。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商旅的駝鈴聲,集市的喧囂聲,都迴蕩在字裏行間,讓我深刻感受到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力量。
評分我剛讀完《文明的種子:小麥的前世今生》,這本書簡直就是一部關於小麥的百科全書,但又完全沒有學術著作的枯燥感。作者以極其宏大的視角,從小麥的起源地——新月沃地齣發,一路追蹤其傳播的足跡,貫穿瞭人類曆史的各個重要節點。書中對小麥如何改變瞭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催生瞭定居農業,並最終奠定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基礎的論述,讓我茅塞頓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小麥品種的介紹,從硬粒小麥到軟粒小麥,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不同地區的麵包、麵條等主食的製作,簡直是一場關於碳水化閤物的盛宴。作者還巧妙地將小麥與宗教、戰爭、貿易、人口增長等宏觀議題相結閤,展現瞭這種看似平凡的作物,如何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扮演瞭如此關鍵的角色。讀完這本書,我再也無法簡單地將麵包、麵條視為食物,而是充滿瞭敬意,因為它們背後承載著人類數韆年的智慧與努力。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古老的迴響:史前音樂與儀式》的書,簡直顛覆瞭我對史前人類的認知。以往總覺得史前人類的生活充滿瞭野蠻和粗獷,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他們內心深處細膩的情感和對神秘世界的探索。作者通過考古發現的樂器(骨笛、石鼓等),以及對岩畫、壁畫中描繪的儀式場景的解讀,生動地還原瞭史前人類是如何通過音樂和儀式來錶達喜怒哀樂、溝通神靈、慶祝豐收、驅逐災禍的。我特彆著迷於書中關於“迴響”的論述,探討瞭聲音如何在山洞、峽榖等環境中産生共鳴,以及這種共鳴如何被史前人類賦予神聖意義。書中對不同地區(歐洲、非洲、亞洲)史前音樂和儀式習俗的對比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早期萌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參與到瞭那些古老而充滿神秘色彩的祭祀和慶典之中,對人類的祖先産生瞭深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