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道——荀子传(平)
定价:43.0元
作者:刘志轩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6382427
字数:3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荀子是一位的思想家教育家。本书写出思想家的思想深度、历史地位和人格精神,又能将史料与生活相融合,既要历史真实,又要活的灵魂;让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活脱脱的站立在读者面前。
内容提要
《天道---荀子传》荀子名况,是先秦思想家。早年游学于齐,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又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他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本书描述了荀子的行迹,阐发了他的思想及其实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平日甚为清静的稷门今日失却了宁静。稷下学士纷纷走出书房,来到稷门。宫中的武士也甲胄齐整,一大早就列队于稷门大道的两侧。宫中的乐工歌伎也踏着欢乐的曲子舞出稷门。大家共聚于稷门之外,一同欢迎荀子的到来。
隆重的王宫仪仗护卫着齐王建来了。齐王建,二十一二岁年纪,仪表堂堂,身穿礼服,容光焕发,在宫人的簇拥下,乘着御用八鸾豪华轻车出了禁宫,来到稷门之外下车。
齐王建是在荀子离开齐国的那年(前264)继承王位的。那年他才十九岁。因为年轻,由母亲君王后辅政。他们母子在巍峨而神秘的宫殿里,身居高位,锦衣玉食,一言九鼎,内心却常常惶惶不安。既害怕朝中的重臣轻视他们孤儿寡母,又担心稷下学宫的先生、学子继荀子离去而离去。
荀子是多年的稷下学宫祭酒,先王——齐襄王敬重荀子,信赖荀子,尊荀子“为老师”。那时无论是稷下学宫还是齐国的朝廷都恬然太平,安宁无事。如今先王离世去了,荀子也走了,朝堂上和学宫里都缺少了主心骨,怎能不让他们母子忧心忡忡。君王后甚至夜半做梦,梦见丞相田单或别的什么权臣,手持着雪亮的宝剑闯进宫来,要杀他们母子。君王后每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昼夜思想,若要齐国安宁,稷下学宫安宁,先王是一去再难以回转了,荀子却是可以去而复归。
所以,自从荀子走后,君王后几乎天天算计着荀子到秦国的时间,打听着荀子在秦国做什么,秦王对荀子是个什么态度。
……
序言
《天道——荀子传(平)》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荀子这个人及其思想的了解,更是一种对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重温。作者在叙事中,巧妙地融入了对先秦时期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宏观描绘,使得整本书的格局更加开阔。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荀子“性恶论”时的角度。他并没有将其简单化为一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对于“教化”和“制度”的强调。这种对“人性本恶”的认知,反而成为构建有序社会、引导个体向善的出发点。书中对荀子“法治”思想的阐述,以及他如何看待“礼”与“法”的相互作用,都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以一种平实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思想梳理得清晰明了,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思想家们如何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如何在乱世中寻求出路。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知识的获取,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动荡年代中依然坚持自己哲学信念的人物。《天道——荀子传(平)》提供了一个让我深入了解荀子思想演变过程的绝佳视角。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荀子的学说,而是将他的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去解读。作者对于荀子与当时其他思想流派的对话,以及他如何吸收、融合、批判,最终形成自己独特体系的描绘,让我豁然开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荀子“天道”观的阐释。它并非空洞的哲学概念,而是与人世间的伦理道德、政治实践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为我们揭示了荀子“天命”与“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他对于“道”的理解如何影响了他对“礼”、“法”等重要概念的建构。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化的智慧。
评分阅读《天道——荀子传(平)》的过程,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体验。作者笔下的荀子,并非仅仅是历史书本上的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被书中描绘的荀子晚年生活所深深打动。经历了风风雨雨,看尽了世事变迁,他依然不减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坚持。那些他与弟子们交流的场景,那些他晚年整理学说的情景,都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智慧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书中所引用的荀子著作片段,在作者的解读下,仿佛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那些关于“隆礼重法”、“明君贤臣”的论述,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荀子思想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治理的一些思考。
评分初翻开《天道——荀子传(平)》,映入眼帘的是那朴实无华的封面,没有惊心动魄的图画,也没有夸张的宣传语,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并非历史研究者,对荀子这个名字,除了“性恶论”之外,知之甚少。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却被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所笼罩。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被誉为“北方之儒”的荀子,在乱世中行走,观察着世间百态,思考着治国安邦的道理。书中对于荀子青少年时期的描绘,尤其引人入胜。那时的他,并非一开始就洞察世情,而是经历了懵懂、迷茫,甚至是被误解的痛苦。作者没有回避这些“凡人”的特质,反而通过这些细节,让这位历史人物变得立体而真实。那些关于他求学、游历的片段,仿佛是电影的慢镜头,一帧帧地在我们眼前展开,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求索。
评分当我翻开《天道——荀子传(平)》,我并没有抱着一种“考证”的态度,而是带着一种“遇见”的心情。作者以一种近乎传记的叙事方式,将荀子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我惊讶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从荀子早年的家境、求学经历,到他出仕为官、周游列国的种种细节,都被描绘得生动形象。书中对于荀子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政治困境和思想挑战的描写,让我对他的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人物情感方面的细腻。荀子也会有失落,会有困惑,甚至会有愤怒,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让这位古圣先贤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这本书就像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荀子,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努力寻找真理的智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