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犯罪作为较为新型的犯罪,数量和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客体、侵害利益等均比较特殊,这对办理网络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共二十讲,针对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具体类罪、证据收集以及网络犯罪中的其他疑难重点问题,精心挑选了多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深入实务,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实务部门和具体办案人员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讲 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di二讲 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
di三讲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di四讲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di五讲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di六讲 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司法应对
di七讲 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di八讲 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与跨地域取证
di九讲 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
di十讲 网络犯罪的其他程序问题
di十一讲 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犯罪
di十二讲 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
di十三讲 网络盗窃犯罪
di十四讲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di十五讲 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
di十六讲 *网络犯罪
di十七讲 僵尸网络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
di十八讲 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
di十九讲 “黑广播”“伪基站”犯罪
di二十讲 淫秽电子信息犯罪
喻海松,1980年生,湖南新邵人。法学学士(2003年,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普外国刑法暨*刑法研究所访学。现任*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主要从事刑事司法解释起草和参与立法*有关刑事立法工作。先后执笔起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10〕3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19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部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4〕10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2016〕22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7〕10 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网络云盘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牟利行为定罪量刑问题的批复》(法释〔2017〕19号)等多部涉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自2009年以来,参与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和有关刑事立法解释制定的研究工作。独著《刑法的扩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11月版)、《文物犯罪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6年6月版)、《环境资源犯罪实务精释》(法律出版社2017年1月版);在《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凡例
*章网络犯罪的刑事对策
*讲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一、网络犯罪的态势与刑事对策的调整
二、网络犯罪刑事对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di二章网络犯罪的实体问题
di二讲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
一、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四、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定罪量刑
五、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定罪量刑
六、掩饰、隐瞒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控制权的处理
七、单位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的处理
八、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共同犯罪的认定
di三讲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一、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增设
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四讲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一、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增设
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五讲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增设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三章网络犯罪的程序问题
di六讲网络犯罪刑事诉讼的现实困境与司法应对
一、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的难点
二、《网络犯罪程序意见》的制定
三、《刑事电子数据规定》的制定
di七讲网络犯罪案件的管辖
一、刑事案件管辖的一般规定
二、《刑事诉讼法解释》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规定
三、《网络犯罪程序意见》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管辖的规定
di八讲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与跨地域取证
一、网络犯罪案件的初查
二、网络犯罪案件的跨地域取证
di九讲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与审查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法定地位确立
二、电子数据的一般规定
三、电子数据的收集与提取
四、电子数据的移送与展示
五、电子数据的审查与判断
di十讲网络犯罪的其他程序问题
一、网络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制
二、涉众型网络犯罪的证明规则
di四章网络犯罪的实务问题
di十一讲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犯罪
一、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案件
二、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定性争议
三、非法生产、销售网络游戏外挂程序的处理
di十二讲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犯罪
一、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态势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沿革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应对
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十三讲网络盗窃犯罪
一、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
二、利用互联网盗窃公私财物的处理
di十四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迅速蔓延与刑事对策调整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的实体问题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的程序问题
di十五讲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
一、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泛滥与刑事规制困境
二、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的立法修改
三、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十六讲*网络犯罪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犯罪的态势
二、*犯罪的立法完善
三、*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十七讲僵尸网络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
一、僵尸网络犯罪的处理
二、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犯罪的处理
di十八讲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
一、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案件
二、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定性争议
三、非法删除交通违章信息犯罪的定性见解
di十九讲“黑广播”“伪基站”犯罪
一、“黑广播”“伪基站”犯罪的蔓延态势与定性争议
二、“黑广播”“伪基站”相关罪名的修改完善与司法解释
三、“黑广播”“伪基站”犯罪的法律适用疑难
di二十讲淫秽电子信息犯罪
一、淫秽电子信息及相关数量的认定
二、淫秽电子信息犯罪主观方面及共同犯罪的认定
三、淫秽信息电子犯罪的其他法律适用疑难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简洁有力的书名,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专业与权威。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感觉,印刷清晰,装帧牢固,翻阅起来手感极佳,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到具体案例,再到政策解读,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网络犯罪的界定与演变”这部分,因为我一直对网络犯罪这个概念的动态性感到好奇,想了解它究竟是如何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被重新定义和拓展的。书中对这一部分的论述,我认为会非常详尽,能够帮助我构建起对网络犯罪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知框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零散的信息碎片上。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网络犯罪的深层成因,比如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发展的影响,甚至是个体心理的扭曲,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复杂问题的根源,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或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目录的编排来看,作者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将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探索网络犯罪世界的一份宝贵指南。
评分我一直对网络犯罪的实际案例非常感兴趣,因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鲜活的案例更能直观地展现犯罪的形态、手段以及法律的制裁效果。这本书的“网络犯罪典型案例”部分,我相信会是全书的亮点之一。我迫切地想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哪些典型的网络犯罪形式?它们是如何发生的?犯罪嫌疑人是如何利用技术漏洞和人性弱点进行作案的?而司法机关又是如何侦破这些案件,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当前网络犯罪发展趋势的案例,例如涉及新型欺诈手段、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方面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不仅能够学习到具体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起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敏感度,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对这些案例进行专业的点评,分析其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证据收集难点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挑战,这对于我理解网络犯罪的复杂性和司法实践的精妙之处,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喻海松,听起来是一个在法律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在网络犯罪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拥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来解读,无疑是读者的福音。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网络犯罪的刑事政策”的讨论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尤其是在面对像网络犯罪这样高度依赖技术且快速变化的犯罪形态时,传统的刑事政策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对当前网络犯罪刑事政策的深刻剖析,比如在打击跨境网络犯罪、保护个人隐私、平衡安全与自由等方面,现有的政策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为未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建设性的思路。毕竟,有效的刑事政策是遏制网络犯罪蔓延的关键,而一本真正有深度、有见解的书,无疑能够点燃更多人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思考,甚至可能催生出新的法律法规和治理模式,从而更好地维护网络世界的秩序与安全。
评分提到“网络诈骗”,这几乎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遭遇或听闻过的词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稍不留神就可能落入陷阱。因此,我对这本书中关于“网络诈骗”的专题内容充满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地讲解当前最常见的网络诈骗类型,例如电信诈骗、网络钓鱼、刷单诈骗、杀猪盘等等,并且深入分析这些诈骗的背后逻辑和心理诱导机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防范建议,教导读者如何识别诈骗信息,如何保护个人敏感信息,以及在不幸遭遇诈骗后,应该如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实用的“防诈指南”,帮助我乃至更多的人提高警惕,筑牢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免受网络诈骗的侵害。毕竟,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和个人信息,与保护实体财产同样重要。
评分网络犯罪是一个庞杂而不断变化的领域,它触及法律、技术、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它似乎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来解读这一复杂的议题。我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堆砌,而是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网络犯罪的本质,以及它对社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涵盖网络犯罪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它如何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探讨网络犯罪的国际化特征,以及在打击网络犯罪过程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的网络犯罪的社会治理和伦理道德议题也充满好奇。毕竟,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伦理的挑战,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安全,如何在数字时代维护公平正义,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框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我们身处的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