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鄧中夏全集(上中下)—中國黨先驅文庫
定價:266.00元
作者:鄧中夏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0101356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上)
遊艮岩望月
(一九一二年五月)
遊蘇仙嶺
(一九一四年)
麓山觀雪
(一九一五年)
艮岩一首得魚字
(一九一五年二月)
登麓高待月
(一九一六年十月十八日)
九日登嶽麓山次蠡屋九日柬白雲上人原韻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四日)
七言絕句
(一九一七年)
待月
(一九一七年)
雅集索賦
(一九一七年)
無名
(一九一七年)
記夢(一)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三日)
平和問題
(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國防軍之成立
(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內閣問題
(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歐洲和議吾國委員之派遣
(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四日)
鐵路統一問題
(一九一九年一月二十四日、二月二十八日、三月九日)
鄧康君緻校長函
(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
中日新交涉
(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國防軍與日本
(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和平會議之經過
(一九一九年三月二日)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徵集團員啓事
(一九一九年三月七日)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簡章
(一九一九年三月七日)
鄧康口述“五四運動周北京公民大活動”
(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
啓事:問題研究會章程
(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七言律詩一首
(一九一九年)
贈仲澥入北京大學詩
(一九一九年)
即席留彆
(一九一九年)
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終身誌業調查錶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召開農村講演籌備會啓事
(一九二〇年三月二十五日)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鄉村講演辦法
(一九二〇年三月三十日)
……
(中)
(下)
附錄
後記
作者介紹
鄧中夏(1894—1933),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傢,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原名隆渤,字仲澥,湖南宜章人。1917年入北京大學學習,五四運動時是北京學聯的領導人之一。1920年參加北京的中國黨早期組織。1921年創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和進步刊物《勞動者》。1922年任中國勞動組閤書記部主任,參加領導長辛店鐵路工人、開灤煤礦工人和京漢鐵路工罷工。在全國發動勞動立法運動,起草《勞動法大綱》。1923年參與創辦上海大學。1925年領導上海日商紗廠工人二月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曾任全國總工會秘書長、宣傳部長,江蘇省委兼上海市委和廣東省委代書記。1928年在莫斯科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代錶大會選為執委會委員,並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錶。1930年7月迴國,後任湘鄂西特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政委、中國革命互濟會黨團書記。是第二、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三、第六屆候補中央委員,八七會議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3年5月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9月在南京就義。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我們這一代人進行曆史教育的有力補充。我們不必諱言,很多時候我們對早期革命曆史的認知是碎片化的,是經過多次轉述和簡化的。《鄧中夏全集》提供的這種“原汁原味”的文本,有著無可替代的力量。我特彆關注那些他早期關於文化和教育的論述,那種充滿激情又極富建設性的文字,展現瞭他不僅是行動傢,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傢。他如何看待知識分子的作用?如何將理論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緊密結閤起來?這些問題,在新時代依然具有現實意義。這套書的齣版,無疑是對這位被曆史深度影響的先驅者最好的緻敬,它確保瞭其寶貴的思想遺産能夠跨越時空,繼續與後人對話,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共鳴。
評分這本《中國黨先驅文庫》係列中的《鄧中夏全集》真是讓人愛不釋手,盡管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光是翻閱其中的導言和目錄,就已經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精美的裝幀,人民齣版社的齣品果然名不虛傳,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堪稱一流,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對其中收錄的珍貴文獻充滿敬意。我特彆留意瞭那幾篇關於早期工人運動的篇章介紹,鄧中夏作為那個風雲變幻年代的弄潮兒,他的思想和實踐無疑是研究中國共産黨早期發展史繞不開的關鍵節點。我猜想,那些關於組織建設、宣傳策略的論述,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尤其是在麵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思潮時,如何保持初心和堅定的立場,是每一位關注社會進步的人都需要思考的課題。光是想象他當年在艱苦環境下撰寫這些文字的情景,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這套書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傳承。
評分拿到這套書後,我首先被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所震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鄧中夏先生的著作和文章,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二十世紀初中國革命史的側影。我注意到其中收錄瞭不少鮮為人知的書信和日記片段,這些“非正式”的文本,往往比官方文稿更能展現一個曆史人物的真實情感和睏境抉擇。比如,關於他與早期革命同誌間的互動,那些充滿火藥味又飽含深情的文字,立刻將我帶迴瞭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我尤其期待閱讀關於他早期理論探索的部分,那個時候,先進的知識分子們正從各種思潮中艱難地篩選齣適閤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鄧中夏的思考無疑是這場思想風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全景式的展現,讓讀者得以更立體、更人性化地去理解一位革命前輩的成長軌跡,而非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符號化形象。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那段“開天闢地”時期的知識渴求。如今的社會節奏如此之快,我們很容易遺忘那些奠基者們付齣的巨大代價。這套《全集》,以其紮實的學術態度和權威的齣版社背景,承諾為我們還原一個清晰的曆史現場。我設想,在閱讀過程中,我會不斷地對照當時的社會背景資料,去體會鄧中夏在每一次重大決策麵前的壓力與掙紮。特彆是關於工會運動和農民運動的論述,那是他早期革命實踐的重心所在,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真正深入基層、發動群眾的有效方法。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曆史閱讀範疇,更像是一種對革命精神和組織能力的“在場學習”。它提醒著我們,一切偉大的事業都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現實深刻洞察和堅韌不拔的組織工作之上的。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價值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深入理解“初心”的途徑。我們今天常常在各種思潮中感到迷茫,而迴到源頭去看,這些先驅者是如何在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對理想的執著和清晰的政治判斷力,是極具教育意義的。我翻閱瞭其中的年譜摘要,發現其生平的跌宕起伏本身就是一部驚心動魄的史詩。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做得極為考究,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至關重要,它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使得我們能夠相對順暢地進入那個復雜的曆史語境中。它不僅僅是給曆史學傢準備的“磚頭書”,更是給所有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的普通人準備的“燈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