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增订汉印文字徵(套装上下册)》是一部古文字类的字典,由作者之子把《补遗》分别插入正编,按照现代通行惯例重新编排《检字》,修订了一些汉印文字的隶定,并更正了原书旧版的笔误、避讳、错漏字,共收入汉印文字2806字的印文和隶定字。
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玺印研究、古代书画印鉴、篆刻编、待时轩印存、古玺印考略、增订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青铜器研究、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等。
目录
古玺印研究
古代书画印鉴
篆刻编
待时轩印存
古玺印考略
增订汉印文字征
古玺文编
古玺汇编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
青铜器研究
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
三代吉金文存释文
简牍研究
碑刻墓志研究
辽西夏金元史料辑录
甲骨研究
敦煌文献研究
清内阁大库史料研究
古器物学剳记
我对青铜器的兴趣,更多地停留在器物本身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上。然而,青铜器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古文字载体,其背后蕴含的文字学价值,却是我一直未能深入探索的领域。这套《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虽然以汉印为主,但其中关于古文字的考释方法和理念,对于我理解青铜器铭文同样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书中对古文字的结构、演变、地域性差异的分析,让我明白,文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我曾在一件西周青铜器的拓片上看到几句我无法辨认的铭文,我尝试着在这部书中寻找相似的字形和结构,虽然这部书主要收录的是汉印文字,但先生的考释方法,如类比、会意、指事等,对于我理解青铜器铭文的思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我开始关注青铜器铭文的字形特点,试图从中找出与汉印文字的渊源和联系。例如,书中对一些字的偏旁部格的解释,让我能够更好地分析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陌生字。我发现,许多青铜器铭文的字形,虽然比汉印更为古老和抽象,但其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脉络,与汉印文字有着共通之处。这本书让我对青铜器铭文的认识,从单纯的“看图说话”,上升到了对其文字学价值的初步探究。它打开了我研究青铜器的一个全新维度,让我意识到,器物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宏大、更深刻的文字世界。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主修的是中国古代史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古文字的辨识和理解常常是难点之一。偶然间,我接触到了这套《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文字世界的大门。我原本以为古文字研究只是一些枯燥的考据,但罗福颐先生的著作,以其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讲解,让我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汉印文字的分类和梳理,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关于汉印文字的百科全书。书中对每一类印章文字的特点、变体、释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配以大量的例证。我曾在一篇关于汉代官制史的文章中,遇到了几个关于官印文字的描述,我尝试着在这本书中查找,发现书中关于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官印文字的特征描述,恰好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文献中的晦涩之处。罗福颐先生的学术功底深厚,他的考释严谨求实,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能够触类旁通。这本书的增订版更是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我的学习更加与时俱进。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的论文写作中,当我能够更准确地释读一些史料中的印章文字时,我感到无比的满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是一种治学方法的启示,让我明白了严谨求证、博采众长的学术态度。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印章文化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特别是那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汉印。市面上关于印章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详尽的却不多。这套《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罗福颐先生的治学态度严谨,他对汉印文字的考释,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字的源头,追溯其演变过程。我曾在一件明代文人墨宝上看到一枚印章,其文字风格与我平常所见的汉印截然不同,我以为是伪作,但通过书中关于印章文字风格演变的介绍,我才了解到,不同朝代的印章文字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书中对“增订”部分的价值尤其值得称赞,它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使得这部著作在当下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学术价值和前沿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区域”的划分,这让我能够理解不同地域的印章文字可能存在的差异,这对于我理解一些地方性出土的文物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文字释义,更传递了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对学术的执着。我曾遇到过一些古籍中的印章文字,用了很多工具书都无法辨认,抱着一丝希望翻开这本书,竟然在某一页的注解中找到了相关的线索,虽然不是直接的解答,但却给了我重要的提示。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都有一定涉猎的普通爱好者,我常常在阅读古籍时,被书中提及的印章所吸引,但往往对其文字的意义和来源一知半解。这套《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茅塞顿开的体验。书中并非单纯地罗列文字,而是将文字置于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我曾在一本关于古代官僚制度的书籍中,读到关于不同品级的官员所使用的印章,但对其文字的细微差异和象征意义却不甚了然。在阅读此书时,我发现其中对于不同类别印章(如官印、私印、吉语印等)的文字特征分析,恰好能够解答我的疑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吉语印”文字的解读,这些印章上的文字,往往寄托着古人的美好愿望,读来令人心生暖意。罗福颐先生的文笔虽然严谨,但并不枯燥,他善于将复杂的文字考释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读者。我曾在一件出土的汉代简牍上看到一些模糊的印记,通过书中关于汉印文字的书写特点的介绍,我开始尝试着去辨认那些印记,虽然不能完全辨识,但已经能够捕捉到一些字形的轮廓。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情感的艺术品。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古文字研究会枯燥乏味,但罗福颐先生的《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精心编排的目录就吸引了我,从汉印的起源、发展,到不同区域的印章形制,再到每种文字的演变和释义,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疑难字、异体字的处理,先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许多模糊不清的古文字考释得鞭辟入里。让我这个古文字的初学者也逐渐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方法。书中大量的印章图片,虽然是古老的文字,但通过精美的印刷,依然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那些历经沧桑的铜印,仿佛能从中听到历史的回响。我曾在一块汉代将军印上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字,查阅了许多资料都不得其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这套书,竟然在“征”字条目下找到了相似的字形,虽然释义不同,但却给了我新的思考方向。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是一座通往古代文字世界的大门,让我体会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古人的智慧。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临摹一些印章上的文字,虽然笔力稚嫩,但那种亲手触碰历史的感觉,是任何电子资料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增订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补充了许多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成果,让整部书的学术价值更上一层楼。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文字,特别是汉印文字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书画印鉴有着浓厚兴趣的收藏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印章文字的权威著作。《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无疑满足了我这一期待,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的前半部分,关于汉印文字的详细考释,对于我鉴别书画作品中的印章真伪至关重要。过去,我常常因为对印章文字的不熟悉而感到困惑,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风格独特、字形复杂的印章时,更是难以判断。罗福颐先生在这部著作中,对汉印的形体、结构、笔画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结合大量的实例,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印章文字特征。我曾在一幅近现代名家的山水画中,看到一枚风格古朴的印章,其上文字略显奇特,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比对,虽然不能完全释读,但已经能大致判断出其年代和可能的来源,这让我对作品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关于“古代书画印鉴”的研究,虽然篇幅可能不及其他部分,但却包含了许多极为宝贵的见解。先生不仅讲解了印章文字本身,更探讨了印章在书画作品中的位置、组合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寓意。我曾在一件明代文人画上看到作者和鉴藏者共用一枚印章,书中恰好提到了这类现象,并分析了其背后的社交和文化意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一枚小小的印章,不仅是作者身份的象征,更是时代风气、文人交往、审美情趣的缩影。它极大地提升了我从印章角度欣赏艺术品的能力,让我看到了更多隐藏在画面之外的信息。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史,尤其是书法和篆刻感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讲解古文字,尤其是汉印文字的权威著作。《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正是我一直以来所渴望的那本书。罗福颐先生的学识渊博,他对汉印文字的考释,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艺术的美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古玺印研究”部分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辨识,更包含了对印章形制、工艺、文化内涵的全面解读。我曾在一件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中,看到一枚风格奇特的印章,其文字的写法和结构,与我平时所见的有所不同。我尝试着在这本书中查找,虽然没有完全一样的字,但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印章文字的分析,让我能够大致推断出该印章的年代和可能的来源。书中的“增订”部分,为我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我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深入地理解汉印文字的魅力。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自己临摹一些汉印文字,通过理解其结构和笔画,我能够更好地把握篆刻的韵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字艺术的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通往古文字艺术世界的大门。
评分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对我来说一直充满了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魅力。我曾尝试过一些入门级的篆刻书籍,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印章文字的理解,始终是困扰我的瓶颈。这次有幸读到罗福颐先生的《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书中所收录的关于“篆刻编”的内容,虽然不是直接的篆刻技法教学,但它为我提供了最坚实、最权威的文字基础。我一直对汉代印章那种古拙、自然、充满力量的风格情有独钟,但过去只是“形似”,而缺乏对文字本身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认识到,篆刻不仅仅是刀下的线条,更是对古文字形态、结构、神韵的把握。先生对每个字的释义,都辅以清晰的字形演变图,让我能够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不同书体下的变化。当我尝试自己刻一枚秦汉小篆的印章时,我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能够根据书中的字形解析,去体会字形中的筋骨与血脉,去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篆刻,一定是建立在对文字深刻理解之上的艺术创作。我曾在一枚古印上看到一个非常特别的“泰”字,字形饱满,笔画舒展,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字,但通过书中关于“泰”字的各种变体和演变,我得到了启发,理解了其构成逻辑,这对于我后续的创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是每一个热爱篆刻、渴望深入理解印章文字的学徒的必备教材。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籍修复和整理工作者,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古籍,其中不乏带有大量印章的文献。过去,我常常需要依赖于一些零散的资料来辨识印章上的文字,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这套《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简直是我工作中的“神器”。书中对汉印文字的收录之详尽,分类之清晰,让我能够快速地找到我所需要的字形和释义。我曾经在修复一本清代文人的尺牍时,遇到了一枚风格非常古朴的印章,上面的文字有些难以辨认,我翻阅了许多工具书都无法找到准确的释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惊喜地发现,书中收录的许多汉印文字,虽然年代比清代早,但其字形演变和结构规律,恰好能够为我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对比,我不仅大致辨认出了那枚印章上的部分文字,还对其年代和风格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判断。这本书的“增订”部分尤其重要,它补充了许多近年来学界的新发现,让我的知识体系始终保持在最前沿。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来说,拥有一部权威的古文字工具书是多么的重要。
评分我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史,尤其是汉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相关史料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关于古代印章的记载,例如兵符、官印等。这套《正版区域 增订汉印文字征》,为我提供了理解这些记载的钥匙。书中关于“区域”的划分,以及对不同类型印章文字的考释,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汉代军事体系中印章的使用情况。我曾在一本关于汉代边疆史的书籍中,读到关于士兵身份的识别问题,其中提到了“印信”的作用,但我对其具体形制和文字并不清楚。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汉代军中印章的类型,以及上面所刻文字的特点,例如一些官印上所刻的官职名称,以及一些可能用于身份标识的符号。罗福颐先生的考释,严谨而又不失逻辑性,他能够将零散的文字信息,整合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我曾在一件出土的汉代兵器上看到一些模糊的铭文,虽然不是直接的印章文字,但通过书中对汉印文字结构和笔画的分析,我开始尝试着去辨认那些铭文,并从中推测其可能的功能和意义。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古代军事制度的运作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