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价:36
作 者(清)朱彝尊 著,张可辉 编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3-10-1
ISBN9787101096125
版 次:1
页 数:278
字 数:150000
印刷时间:2013-10-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内容推荐
《食宪鸿秘》是清代大学者朱彝尊所撰重要饮食文献,分上下两卷,涉及饮、饭、蔬、果、鱼、禽、卵、肉等15属,计有菜肴、面点、佐料配制三百六十余种,附录汪拂云抄本菜肴制作方法79条,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少量引自明高濂撰《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有些则是首次见诸记载,部分条目又被之后的袁枚《随园食单》、顾仲《养小录》等饮食烹饪专著所引用。本书对于中国烹饪史的研究和烹饪技艺的继承开发都有重要价值。
目录
前言
卷上
食宪总论
饮之属
饭之属
粉之属
粥之属
饵之属
酱之属
蔬之属
卷下
餐芳谱
果之属
鱼之属
蟹
禽之属
卯之属
肉之属
香之属
种植
黄杨
附录:汪拂云抄本
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这本书给我一种沉静、厚重的历史感。虽然还未深入细读,但光是目录和引言就足够吸引人。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古代饮品、酒类及其制作的介绍。中国人爱酒,自古以来,酒就不仅仅是饮品,更是社交、祭祀、宴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朝代的酒文化,比如酿酒的技术、酒器的发展,以及文人雅士们如何借酒抒怀,留下千古名篇?另外,我也对古代的宴席礼仪很感兴趣。一场正式的宴会,从菜品的顺序、上菜的方式,到宾主间的互动,想必都有着一套严谨的规矩。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阐述,让我们了解古人是如何在饮食中展现礼仪和秩序的。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仪式感和人文关怀的古代美食世界。
评分这本《食宪鸿秘》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在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一本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古代中国人对食物的“讲究”。这种讲究,不仅仅是味道上的,更体现在对食材的选择、对烹饪过程的精益求精,以及对食物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及“不时不食”的原则,或者如何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饮食?我尤其好奇古代的“药食同源”理念是如何在实践中体现的。是否会介绍一些具有食疗效果的食材和食谱?这本书的编著者之一张可辉先生,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想必有着深厚的功底,我期待他能够挖掘出朱彝尊先生著作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又极具价值的饮食智慧,并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让古老的智慧焕发新的光彩。
评分拿到这本《食宪鸿秘》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古韵,中华书局出品,更是质量的保证。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朱彝尊这位清代大儒的简介,以及张可辉先生的编著说明。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古代食材的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当时的烹饪技艺。要知道,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食材,在古代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名称和用途。而且,古代的烹饪工具和火候控制,想必也与现代大相径庭。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资深的美食家,娓娓道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品味那些已经消逝的美味。光是想到书中可能包含的关于季节性食材的运用、不同地区饮食习惯的差异,就已经让我迫不及待了。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能成为一本关于中华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让我从食物中窥见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评分这本书的外包装就已经透露着一股不凡的气质。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濃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书籍,而《食宪鸿秘》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古代的“家常菜”文化。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代富贵人家的宴饮场面,但对于普通家庭,他们的餐桌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书中是否会揭示当时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主要的烹饪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在饮食中的分工和互动?我还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古代的“食俗”,比如一些与出生、婚嫁、节日相关的饮食习俗,这些都是构成一个时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彝尊先生的学问,张可辉先生的梳理,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让我对中华饮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远不止于对菜肴的品鉴,更能体味到其背后所承载的千年历史和人文情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得好好夸赞一番。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散发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十分舒适。我最看重的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既然是“中华生活经典”,我期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食材和菜品的介绍,更能深入探讨这些食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节令习俗、甚至养生之道。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及不同季节应该食用哪些食物来顺应自然,或者在重要的节日庆典中,有哪些特定的菜肴代表着吉祥和祝福。朱彝尊的学识渊博,张可辉先生的编著功力也可见一斑,我非常期待他们能够将这些繁复的历史信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吃什么”的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