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村法律知识学习问答
:26元
作者:七五普法图书中心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09366943
字数:168000
页码:2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2016年为“**”普法开局之年!
◎ :全国“**”普法推荐用书,农村普法必备读本
◎ 专业:法学专家、实务人士、专业法律编辑精心编写,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讲解
◎ 实用:350个实用问答,讲解十分基础、常见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细致解答
◎ 全面:20个章节,覆盖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帮助农民朋友提高法律水平
◎ 这本书可以帮你:了解法律常识,提前预防纠纷,学会运用法律,提高维权能力,维护合法权利!
目录
章 依法治国与宪法法律常识
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什么是社会诚信建设?
4公民道德建设含哪些内容?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
第二章 村民自治法律常识
35村民委员会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
36村民委员会由哪些人组成?
37村民委员会应履行哪些职责?
38村民委员会成员如何产生?任期为多长时间?
39竞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应符合哪些条件?
……
第三章 土地承法律常识
59土地承应遵照什么程序进行?
60实行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农村土地的,按什么程序办理农村土地承经营权证?
61哪些人可以承农村土地?
62承合同何时生效?土地承期是多久?
63能否剥夺外出务工的农民的土地承经营权?
……
第四章 征地拆迁法律常识
87 什么是农用地?
88征收农用地应办理什么手续?
89征地报批的前期程序有哪些?
90被征收人受到胁迫而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签订的补偿协议是否有效?
91订立补偿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该如何处理?
……
第五章 宅基地法律常识
97什么是宅基地?什么是宅基地使用权?
98所有人都能申请农村宅基地吗?
99如何理解“以租代征” 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农业项目建设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100房屋出租、出卖后,村民还能再次申请宅基地吗?
101应分户而未分户的农民的宅基地面积如何确定?
……
第六章 农村教育与医疗卫生法律常识
112如何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收费项目?
113农村地区,哪些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可以享受减免学杂费政策?
114在农村地区具备什么条件能够取得教师资格?
115教育救助是针对哪些人的?
116通过哪些措施可实现教育救助?
……
第七章 农村社会保障、优抚法律常识
130农村生活保障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131申请生活保障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32申请生活保障需要履行哪些程序?
133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是什么?
134低保待遇可以一直享受吗?
……
第八章 农村税费法律常识
第九章 道路交通与运输法律常识
第十章 农业发展法律常识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建设法律常识
第十二章 农村信贷与借款法律常识
第十三章 违法犯罪法律常识
第十四章 婚姻法律常识
第十五章 抚养与赡养法律常识
第十六章 继承法律常识
第十七章 消费法律常识
第十八章 农民工维权法律常识
第十九章 信访法律常识
第二十章 打民事官法律常识
内容提要
本书从农民实际生活中有可能、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出发,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由法学专家、实务人士及专业法律编辑,进行专业且通俗易懂的解答,主要涉及:
◎宪法与依法治国 ◎村民自治 ◎土地承 ◎征地拆迁
◎宅基地 ◎农村教育与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与优抚 ◎税费
◎道路交通 ◎农业发展 ◎乡镇企业建设 ◎信贷与借款
◎违法犯罪常识 ◎婚姻 ◎继承 ◎抚养与赡养
◎消费 ◎农民工维权 ◎信访 ◎打民事官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七五普法图书中心
中国法制出版社的内设机构,由中国法制出版社专业编辑、法学教授及实务人员组成。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出版物主要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性中外 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 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
。。。。。。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者,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也不是那些空洞无物的理论文章。书中每一个问题,都是由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发,然后通过严谨的法律分析,给出最恰当的解决建议。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模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农村合作社的法律风险”的章节,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在实际运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股权分配、财务管理、以及与外部的合同纠纷等,并给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这对于很多正在或将要参与农村合作社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的,时而严肃认真,时而又幽默风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农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法律盲点,从婚姻家庭,到财产继承,再到土地纠纷,应有尽有。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无所不知的“法律顾问”,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帮助。
评分我一直觉得,法律这东西,离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似乎有点远,感觉总是高高在上,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本“农村生活百科全书”,只不过里面的内容是法律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问答”的形式,感觉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聊天,他耐心地解答你心中的疑惑,而且解答得既明白又透彻。比如,对于“农村土地流转”这个问题,我之前一直模模糊糊的,看完书里相关的问答,我才真正弄清楚了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风险。书中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那些让人头晕的法律术语,即使是对法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读懂。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真的就是针对农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的是关于“农村承包地被他人侵占”的处理办法,里面详细列举了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和需要准备的证据,这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以前遇到这类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吃哑巴亏。现在有了这本书,心里就有了底。而且,书中的一些例子,都是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来的,非常贴近生活,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也更容易记住。这本书的出版,我觉得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知识的宝库里寻宝。每一次翻阅,都能发掘出新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学什么”的书,更是一本“怎么学”的典范。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知识的梳理和呈现方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法条,而是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然后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解答。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比如,书中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解释,就通过一个关于“子女继承农村老宅”的案例,将复杂的继承法和物权法原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我个人觉得,对于很多农村居民来说,法律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是被迫于某种情况才去了解。但这本书却能主动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去学习,去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法律提示”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之处,恰恰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我真心希望,这样有价值的书籍能够惠及到更多的农村居民,让他们用法律来守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设计,古朴中透着一丝庄重,仿佛承载着厚重的知识和历史。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条理清晰的章节划分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而是从最贴近生活、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农村实际情况入手,娓娓道来。例如,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处理,书中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将复杂的法律概念形象化,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点。而且,每章末尾的“思考题”设计得非常巧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述,更多的是引导读者结合自身经历去思考,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书中的案例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农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比如邻里之间的噪音扰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出让,甚至是涉及婚姻家庭的纠纷。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力求全面、准确,并且都引用了相关的法律条文,这让我能够追溯到法律的源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感叹,原来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易懂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公平正义。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和市面上很多普法读物一样,只是走个过场。但读了几页之后,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用那些官腔官调的语言,而是用最朴素、最贴近农村生活的方式,来讲解那些看似遥远的法律条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农村承包地被征收”的补偿问题的解答,它不仅列举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还详细解释了在实际操作中,村民应该如何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普通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信息啊!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农,用他一辈子的经验,告诉你如何耕种,如何收获,而这本书,则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在法律的沃土上,守护好自己的权益,收获公平与正义。而且,书中的问答形式,也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就像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能轻易地化解我心中的困惑,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一大福音,它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保护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