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柯雲路
齣版社: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6月
開本:16
裝幀形式:精裝
定價:《新星》《龍年檔案》118元/本;《夜與晝》《衰與榮》138元/本
ISBN:
《新星》978-7-5594-1641-4
《夜與晝》978-7-5594-1638-4
《衰與榮》978-7-5594-1639-1
《龍年檔案》978-7-5594-1640-7
總定價:512.00
編輯推薦
迴顧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創作,柯雲路是一個繞不開的作傢,《新星》也是一部繞不開的作品。
2018年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我國改革事業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在這樣的背景下齣版的“柯雲路改革四部麯”——《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龍年檔案》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
縣委書記李嚮南,改革之初的政治新星,他的改革之路,讓我們領略到中國改革之初激越的鏇律,感受到這顆“新星”豪放的氣質和行進中的力量,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可以看到今天改革者們成長的軌跡,也可以看到某種曆史的必然!
李嚮南不僅僅隻是一個縣委書記,他所代錶的是對中國悠久曆史和現狀有清醒認識的人,他在改革中所錶現齣來的果敢與豪放、睿智和積極,使大眾看到瞭那一代人的崛起,讓我們領略到瞭中國改革之初激越的鏇律、浩蕩的氣魄和行進的力量。
柯雲路“多年來讀者對李嚮南的最後命運多有詢問。《龍年檔案》或許是對這些詢問的一種迴答。”
他是羅成,也是孤膽英雄李嚮南的再起。
內容簡介
柯雲路改革四部麯由《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龍年檔案》四部小說構成。以一個縣城為背景,濃縮瞭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基層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社會生活,成功塑造瞭李嚮南這一銳意進取、勇於開拓、直麵改革浪潮的典型形象。
本書以百科全書式的寫法,展現齣瞭改革開放進程中的艱難與復雜、現代文明和傳統文明的交融與對抗,一針見血地反映齣當時社會的現狀與變革趨勢,以及喧嘩與騷動的時代氣息。
作者簡介
柯雲路
原名鮑國路,中國當代著名作傢。1980年步入文壇後便齣手不凡,處女作《三韆萬》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此後又以《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龍年檔案》等經典改革文學作品為讀者所熟知,成功塑造瞭李嚮南這一銳意進取、直麵改革浪潮的典型形象。
柯雲路關注現實,緊扣時代脈搏,緻力於對改革開放的書寫,用文學記錄中國的社會進程,他的創作曆程和國傢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代錶性和典型性。迴顧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文學創作,柯雲路是一個繞不開的作傢。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人”的關注,那份對理想主義者遭遇現實睏境的深刻洞察。它沒有將改革者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們在理想與利益、大局與小我之間的拉扯。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特定時期知識分子群體精神麵貌的刻畫,那種既要衝鋒陷陣,又要保持清醒批判的矛盾狀態,被作者拿捏得恰到好處。有一段描寫仿佛就是在描繪我身邊的一位前輩,那種在體製內艱難推動變革,卻又時常感到孤立無援的復雜心境,讀來令人唏噓。它探討的不是改革的“是什麼”,更多是改革的“為什麼”和“付齣瞭什麼代價”。這種對靈魂深處的挖掘,使得這部作品超越瞭一般的紀實文學,帶上瞭一絲哲學思辨的色彩。它提醒著每一個後來的建設者,偉大的事業背後,往往是無數不為人知的犧牲與妥協。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凝練,帶著一種獨特的、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樸素力量感。它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用最直接、最坦誠的方式直擊主題,仿佛作者麵對的不是讀者,而是曆史本身,必須以最負責任的態度去陳述。讀到一些關鍵人物的訪談記錄或日記摘錄時,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筆觸下的顫抖,那是激情與剋製交織的産物。它成功地塑造瞭一批群像,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帶著鮮明的時代烙印,他們的口頭禪、他們的行為模式,都成為瞭一種時代的注腳。這部作品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是“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種關於那個時代的精神景觀,一種混閤著勇氣、睏惑與希望的集體記憶,其影響力久久不散。
評分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極具價值的“復盤”視角,它沒有沉湎於對過去的贊頌,而是保持瞭一種冷靜的、近乎學術的審視態度。我特彆欣賞它對改革進程中齣現的爭議性事件的處理方式,它沒有急於給齣簡單的非黑即白的結論,而是將不同的聲音和視角並置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思辨。這種開放性的討論空間,正是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它讓我們看到,改革從來不是一條筆直的坦途,而是無數次試錯、反復、修正的結果。通過閱讀這些被精心梳理的案例,我對自己當前所處的社會環境有瞭更清晰的認知,理解瞭許多現有製度和現象背後的曆史邏輯和演變脈絡。它不是簡單的懷舊,而是一份珍貴的曆史經驗總結,指導著未來的方嚮,教導我們如何帶著敬畏之心去麵對變革。
評分這部厚重的文集,簡直就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我讀完後,感覺自己仿佛親身經曆瞭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些事件,更是深入骨髓地描繪瞭改革洪流中,那些“弄潮兒”們的內心掙紮與抉擇。記得其中一篇側重於經濟體製轉軌的文章,筆觸極其細膩,將宏大的政策變動,落到瞭一個個具體企業、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命運之上。那種從計劃經濟的僵硬桎梏中掙脫齣來的艱辛與陣痛,通過文字的感染力,讓人感同身受。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復雜的政治經濟學說,轉化為充滿人情味的敘事,讓你在瞭解改革邏輯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改革背後,那些決策者們頂著巨大壓力時,鬢角的汗珠是如何滑落的。特彆是對一些關鍵轉摺點的描寫,那種曆史的必然性與個體的偶然性交織在一起,讀起來酣暢淋灕,也讓人不禁思考,如果換做是我,在那樣的曆史關口,會做齣何種選擇?這書,是曆史教科書無法給予的溫度和深度。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極強,像一部精心剪輯的紀錄片,高潮迭起,張弛有度。不同闆塊之間的切換非常自然,從宏觀的政策製定場景,瞬間無縫銜接到微觀的基層試驗摸索,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完全沒有一般嚴肅題材讀物那種枯燥感。特彆是那些關於地方探索和“先行者”事跡的章節,充滿瞭戲劇張力,像是在看一部懸疑片,你明知故事的走嚮,卻忍不住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遣詞造句精準有力,尤其擅長使用那些富有畫麵感的動詞和形容詞,讓那些陳舊的會議記錄和文件精神瞬間鮮活瞭起來,仿佛能嗅到那個時代特有的塵土和油墨味。這種敘事技巧的運用,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可讀性,使得即便是對曆史不甚瞭解的年輕讀者,也能被深深吸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