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
定价:55.0元
作者:李行健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5332260
字数:7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入教材进课堂工具书”
内容提要
曾编纂过不少字词典的一批专家,由李行健领衔编写了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简明词典》。编写组对词典的定位、词条的选择尤其是对佛学、道家、儒家和文化艺术部分条目进行了反复讨论,形成了该词典的严谨和实用风格。
目录
作者介绍
李行健,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委员,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等。另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词典”应有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编织的文化地图。我深切体会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常常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上,知道很多故事、很多口号,却缺乏一个将这些碎片粘合起来的骨架。这本词典做的,正是构建骨架的工作。它用最简洁的篇幅,勾勒出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差异与关联,描绘出了古代社会结构运作的基本逻辑,甚至触及了艺术审美中那些潜移默化的规则。我个人最大的收获在于,它帮助我修正了一些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误解。比如,过去我总把“道家”和“儒家”视为水火不容的两极,但词典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两教合流”的描述,展现了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渗透、彼此滋养的复杂关系。这种宏观的视角,让人从被动接受历史叙事中解放出来,开始用一种更辩证、更立体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文化遗产。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是进行深度思考的绝佳起点,它不仅是查阅工具,更是一本引导我们进行文化自我审视的引言。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种“简明词典”类书籍是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简明”二字往往意味着“肤浅”和“一笔带过”。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我拿它去对比查阅了几本厚重的学术专著中关于“道家思想”的阐述,发现它在提炼核心思想时,非但没有损失原有的韵味,反而因为其精炼的文字而更具穿透力。尤其是在解释一些涉及具体技艺或生活习俗的词条时,比如“园林美学”或“茶道礼仪”,词典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其背后的哲学意境。举个例子,当解释“天人合一”时,它不仅引用了庄子的论述,还联系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借用,这种跨学科的连接方式,让抽象的哲学概念立刻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古人的生活气息。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地在脑海中构建知识网络,将不同领域的概念相互印证。对于那些希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框架性认知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法估量。它不是在给你鱼,而是教你一套高效识别和吸收“鱼”的工具,让知识点之间形成牢固的支撑结构,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高效得多。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之一,是想为我的孩子做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准备,但坦白说,很多面向儿童的读物在内容上过于卡通化,失却了原有的深度。而这本《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恰好找到了那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避免了学术术语的堆砌,即便是对某些复杂的历史背景,也会用非常精炼的比喻来解释。例如,它对“士大夫精神”的描述,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述科举制度的繁琐,而是直接点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责任和个人道德之间的艰难抉择,这种直击核心的叙述方式,更容易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建立起对“担当”和“气节”的初步认知。我试着让他查阅了几个他感兴趣的词,比如“龙的传说”和“二十四节气”,词典里的解释既包含了科学依据(如果适用),又保留了文化象征的意义。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它不像是在喂养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在提供一个可以激发他主动提问和思考的平台。它像是一本可以陪伴他成长的“隐形老师”,随着他的心智成熟,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这绝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它显然注入了设计者的匠心。纸张的质感温润,拿在手里有份量却不累赘,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造成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索引系统和交叉引用设计。很多时候,我查阅一个词条,比如“兵家九变”,在解释过程中会自然地引申到“法家”或“权谋”的相关概念,这时候,词条末尾会清晰地标注出可以参考的相邻词条序号。我常常是跟着这些引导,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下去,从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这种主动探索的阅读体验非常令人沉迷。我甚至故意挑战了一下,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词条开始,比如“昆曲”,然后顺着它提到的“曲牌”和“雅乐”,最终跳跃到了对“礼制音乐”的理解。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查阅。对于希望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思考和写作的人来说,这种便捷且富有层次感的检索方式,无疑是提高效率的强大助推器。
评分这本新近购得的《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词典》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传统文化心生向往,却又苦于不知从何入手的“文化小白”量身定做的宝典。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就必须绕不开那些耳熟能详却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文化符号。比如“仁义礼智信”,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但真要我用现代的语言和实例去阐释“礼”在古代社会中是如何运作的,我立马就懵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清晰的结构来梳理这些概念。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词条的解释,往往会先给出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紧接着就会配上相关的历史典故或者哲学思想的出处。光是“中庸”这个词,以往我总觉得它意味着平庸和不求进取,但词典里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强调的是“过犹不及”的平衡艺术,这瞬间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惊叹于编纂者在取舍上的高明,它显然不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而是经过精心筛选,只留下那些对理解中华文明脉络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聚焦核心、摒弃枝蔓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人在保持学习热忱的同时,避免了被海量信息淹没的挫败感。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引导我走在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平坦小径上,每翻开一页,都像是揭开了一层蒙在历史上的薄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