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汉曹全碑 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丛编 |
| 作者或编者: | 李放鸣 |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 开本: | 8开 |
| 尺寸(cm): | 24*34 |
| 页数(p): | 80页 |
| 重量(kg): | 0.37 |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设计真的是太用心了!作为一本技法入门教程,它做到了既专业又易懂。首先,它的“放大”处理让每一个字都足够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以及字形结构的比例关系。很多字帖因为篇幅限制,字太小,细节就模糊不清,临写起来总觉得差了点意思。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甚至可以把字帖拿到灯下仔细辨认,感觉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其次,它的“全彩”运用非常有技巧。我注意到,书中的示范运笔轨迹、笔画分解图,甚至是部分字的虚实对比,都采用了不同的颜色来区分。这种色彩的区分,不仅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非常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笔画的走向、力度变化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比如,红色的虚线代表运笔的轨迹,蓝色的实线代表最终的笔画形态,这样的对比,让枯燥的技法讲解变得异常清晰明了。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法教程,要么就是黑白的,要么就是色彩运用得很随意,很难达到这种清晰的教学效果。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用色彩来辅助教学,让每一个初学者都能快速掌握核心要领。
评分这本书的“集字临创”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书法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既要遵循古法,又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之前临帖,总觉得是在机械地模仿,很难真正理解古人的心意。而这本字帖,在精讲了笔画和结构之后,非常有创意地给出了“集字”的范例。它不是简单地把曹全碑的字拆开再组合,而是示范如何从曹全碑的众多字中提取笔画和结构元素,然后巧妙地组合成新的词语和句子。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有启发了!我不再是被动地去复制,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拆解,去重构。书里提供了好几种集字练习的思路和方法,有的是从单字的点画构成出发,有的是从字形的偏旁部类入手,甚至还有从整体的章法布局来参考。每一次尝试集字,都像是一次小小的创作,既能感受到曹全碑的韵味,又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这种从“临”到“创”的过渡,在这本书里被安排得非常自然和顺畅。我发现,原来学习书法,不只是要“像”,更重要的是要“活”,要能将前人的智慧融会贯通,化为己用。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信心,让我相信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我也能写出有生命力的隶书。
评分收到这本《汉曹全碑隶书字帖放大全彩版 技法入门教程笔画结构技巧集字临创》后,我简直太惊喜了!作为一个对书法一直心生向往,却又苦于无从下手的新手,我尝试过不少字帖,但要么太小看不清细节,要么讲解过于晦涩难懂。这本字帖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首先,它的“放大全彩版”就足以吸引人。每一笔、每一画都清晰可见,色彩鲜明,对比度恰到好处,即使是微小的起笔、收笔、转折,都一览无余。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不用眯着眼睛去找感觉,可以直接看到字体的骨骼和神韵。而且,“技法入门教程”这几个字真的不是噱头,它不像那些只给字帖不给指导的书,而是真正地从最基础的笔画讲起。我之前总觉得隶书看起来方方正正,但这本书告诉我,每个笔画都有它的“筋骨”和“血肉”,书上对横、竖、撇、捺、钩、点等等都有详细的分解和示范,每一个笔画的运笔方向、力度变化都解释得清清楚楚,配上彩色的运笔轨迹图,简直就像有位书法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一样。特别是“笔画结构技巧”的部分,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隶书的结构并非随意堆砌,而是有着严谨的章法和匀称的布局。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感觉自己写出来的字开始有了“形”,不再是歪歪扭扭的线条堆叠。
评分我本身对汉代碑刻一直颇感兴趣,尤其是曹全碑,其隶书飘逸秀美,骨肉匀称,被誉为“隶书之圣”。所以当看到这本《汉曹全碑隶书字帖放大全彩版》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拿到书后,它“技法入门教程”和“笔画结构技巧”的定位,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本系统性的隶书学习指南。这本书并没有直接上来就扔给你几千个字让你去模仿,而是非常有条理地将曹全碑的隶书特点进行了拆解。它会详细分析隶书的每个基本笔画,比如横画的长短、粗细、起收笔的形态,竖画的挺拔与否,撇捺的舒展与内敛,以及各种钩、折、点的变化。并且,通过“全彩”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线条标记出运笔的方向、速度和力度,这对于理解笔画的“力”和“势”至关重要,让我能够感受到笔墨在纸上的流动和变化。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深入讲解了隶书的结构技巧,比如字的重心、体势、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笔画的呼应和顾盼来营造字体的生气。这让我意识到,写好隶书,不仅仅是认识字形,更是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学原则。
评分这本书的“集字临创”部分,可以说是整本书的点睛之笔,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我的书法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在掌握了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之后,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鼓励我们进行二次创作。它提供的“集字”范例,并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字进行组合,而是教我们如何从曹全碑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笔画和结构元素,然后运用到新的字词创作中。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书法创作并非只是对古人的复制,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通过这些集字范例,我学会了如何观察一个字的构成,如何分析它的笔画特点,以及如何将这些特点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字的创作中。例如,书中可能会展示如何从“曹”字中提取“日”字旁的结构,然后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明”、“晖”等字的书写中。这种“移花接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地锻炼我们的拆解和组合能力,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隶书的内在逻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习书法,最终目标是能够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而“集字临创”正是通往这个目标的必经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