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一本書讀懂中國曆代甲胄服飾

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一本書讀懂中國曆代甲胄服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大威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甲胄
  • 曆代甲胄
  • 甲胄服飾
  • 中國曆史
  • 軍事史
  • 冷兵器
  • 文化
  • 圖鑒
  • 服飾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書色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0519
商品編碼:28641739355
包裝:軟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30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1
套裝數量: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不僅對軍戎服飾研究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對影視、戲劇、動漫、遊戲等各個相關領域的美創人員,都具有重要的啓示和參考價值。
1.作者綜閤各種史料及已有研究成果,以圖示方式全麵、直觀地展示瞭曆代甲胄的形象,並閤理推演瞭甲胄的穿著方式,對影視、動漫、遊戲等視覺創作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2.作者結閤不同朝代工業技術的發展、作戰武器的變化等因素,加入不同程度的理性假設來推測未知的空白,進一步總結齣曆代甲胄的演變與傳承,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內容簡介


《畫說中國曆代甲胄》的作者長期研究中國曆代甲胄,多次實地考察建築壁畫、齣土文物及存世雕刻實物等,參考已有的考古成果和曆代資料文獻,結閤自己多年來對曆代甲胄服飾形製的理解與推想,以繪畫分解的方式,直觀、具象地解說瞭中國曆代甲胄的形製、結構、材質、穿著方法等基本情況。本書的主要特點在於,作者根據各個朝代與甲胄相關的已知資料,結閤不同朝代工藝技術的發展、作戰武器的變化等因素,加入不同程度的理性假設來推測未知的空白,從而使各個朝代甲胄的整體形象得到全麵直觀的展示,並進一步總結齣曆代甲胄的演變與傳承。 
《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不僅對軍戎服飾研究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對影視、戲劇、動漫、遊戲等各個相關領域的美創人員,都具有重要的啓示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陳大威 1977年生於瀋陽,現居北京。遊戲製作人、跨界設計師、科普繪本類作傢。 1995年畢業後從事廣告行業。2001年至今先後在北京華義、搜狐等遊戲公司任美術總監,從事網絡遊戲産品的開發工作。齣版有《畫說中國曆代甲胄》《畫說跑步那些事》《畫說馬拉鬆那些事》等作品。


目錄


商代1 
一、青銅胄和皮甲/ 2 
二、青銅麵具、胄和皮甲/ 7 
西周11 
一、青銅胄和青銅甲/ 12 
二、韋弁和青銅甲/ 16 
東周(春鞦、戰國)20 
一、髹漆皮甲和皮胄/ 21 
二、髹漆閤甲和青銅胄/ 26 
三、鐵甲和鐵胄/ 30 
秦代33 
一、一型單片甲/ 34 
二、二型A種側襟皮甲/ 37 
三、三型A種側襟皮甲/ 40 
四、三型B種側襟皮甲/ 44 
五、四型側襟長袖皮甲/ 47 
六、鐵胄和鐵甲/ 50 
漢代53 
一、鐵胄、金銀飾鐵甲/ 54 
二、玄鐵胄、玄鐵甲/ 58 
三、幘冠和玄鐵甲/ 61 
四、幘冠和筩袖鎧/ 65 
五、鶡冠和玄鐵甲/ 68 
附漢代軍隊中的徽識/ 71 
魏晉時期72 
一、屋山幘和筩袖鎧/ 73 
二、鐵胄、筩袖鎧/ 78 
南北朝81 
一、鐵胄、筩袖鎧/ 82 
二、罩甲首鎧和兩當甲/ 85 
三、鐵胄、明光甲/ 89 
隋代95 
一、平巾幘和兩當甲/ 96 
二、兜鍪和明光甲/ 99 
唐代104 
一、初唐兜鍪和明光甲/ 105 
二、中唐兜鍪和明光甲/ 109 
三、絹甲/ 114 
四、中晚唐兜鍪和明光甲/ 118 
五、晚唐鳳翅兜鍪和山文甲/ 123 
六、兜鍪與步兵甲/ 128 
五代十國132 
一、兜鍪和山文甲/ 133 
二、翻耳兜鍪和細鱗甲/ 138 
宋代142 
一、鳳翅兜鍪和烏錘甲/ 143 
二、鳳翅兜鍪和硃漆山字甲/ 147 
三、黑漆順水山字甲/ 152 
四、銅盔和金漆鐵甲/ 157 
五、笠子與鐵甲/ 161 
遼、金、西夏165 
一、遼國黑漆甲/ 166 
二、金國黃茸軍鐵甲/ 170 
三、西夏鎏金銅甲/ 174 
元代178 
一、鐵胄和細鱗甲/ 179 
二、鐵胄和鐵網漆皮甲/ 184 
三、鐵胄和布麵甲/ 189 
四、鐵胄和披膊布麵甲/ 193 
明代198 
一、金漆山文甲/ 199 
二、紫花罩甲/ 205 
三、鎖子甲/ 210 
四、布麵甲/ 215 
五、兵、士罩甲/ 219 
清代224 
一、鎖子甲/ 225 
二、鐵葉紅閃緞麵甲/ 229 
三、袖布麵甲/ 232 
四、金銀珠雲龍紋甲/ 238 
五、長袖緞麵甲/ 243 
參考文獻247 
附錄:中國曆代身甲形製的演變和沿襲關係248


序言


近幾年來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對中國曆代甲胄有瞭很多接觸和研究,為瞭工作中使用方便,就把各種資料文獻中關於甲胄的形製按照自己的理解繪製下來。久而久之繪製的甲胄形製越來越多,也就有瞭積纍成冊的打算。有幸於2007年得到上海戲劇學院劉永華教授(《中國古代軍戎服飾》作者)、北京服裝學院袁仄教授的指導,這期間我也去過山西省博物館、遼寜省博物館、上海市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地考察實物。書稿前後修改過六個版本,曆經近三年之久。 
對於中國甲胄的認識,人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經常齣現在戲麯、繪畫、影視劇等作品中,陌生的是它在各時期真實的樣子。它是什麼樣子的結構?它是怎麼穿戴的?等等諸多的問題讓我們想更多地瞭解它們。對於這些問題,目前雖然已經有很多相關著作問世,且內容嚴謹、科學,但大多是以文字敘述為主,讀者需自行想像其形態,這就難免産生讀者麯解誤讀的情況。本書以繪圖分解方式直觀、具象地講解中國曆代甲胄的形製、結構、材質等方麵的知識,讓讀者更容易認知、理解。 
另外,在中國曆朝曆代保留下來的各類資料中,有些朝代資料豐富,有些朝代則資料匱乏。比如秦始皇陵的發現就給世人提供瞭比較完整而且可靠的研究依據,而有些朝代甚至沒有相關的實物齣土過,因此大多著作沒有辦法詳細地解析它們,所以至今沒有人能夠給齣既全麵又完整的答案。 
本書在眾多已有曆史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各個朝代的已知資料比例,加上瞭不同程度的假設來描繪各時期具有代錶性的甲胄的結構和穿著方法,盡量使各個時期的甲胄都能全麵、直觀、立體地展示齣來。 
這是一次嘗試,所以其中一定會有不少紕漏或謬誤,歡迎大傢予以批評指正。希望隨著中國各地一係列考古的繼續發現,最終會讓中國的曆代甲胄真實地展現齣來。所以本書不屬於考古學術類書籍,請讀者不要以此書作為還原曆史真實的依據。 
這裏特彆感謝劉永華教授、袁仄教授為本書提供的珍貴幫助。謝謝! 

陳大威


《徵袍韆年:中國甲胄的演變與風采》 簡介: 在中國漫長的曆史畫捲中,甲胄不僅是抵禦外敵的鋼鐵戰衣,更是時代審美、軍事技術、社會等級乃至民族精神的生動載體。從遙遠的青銅時代到近代槍炮初現,每一件甲胄都鎸刻著一段蕩氣迴腸的傳奇。本書《徵袍韆年:中國甲胄的演變與風采》,將帶領讀者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與知識之旅,深入探索中國曆代甲胄的獨特魅力與發展脈絡。 本書不拘泥於枯燥的圖錄式呈現,而是以“敘事化”的視角,將甲胄置於其所處的曆史背景、戰爭環境、社會文化之中進行解讀。我們不再僅僅關注甲胄的形製與材質,更著力於挖掘它們背後蘊含的故事。從先秦時期簡陋卻堅韌的革甲、青銅甲,到秦漢雄風的鐵葉鎧甲,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多民族文化交融催生的多樣形製,以及隋唐盛世的輝煌與恢弘,宋朝的精巧與實戰,元代的騎射威武,明朝的火器時代與甲胄變革,直至清代滿漢融閤的特色,本書將係統梳理中國甲胄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 深度解析,撥開迷霧: 材質與工藝的演進: 我們將詳細探討不同時期甲胄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如皮革、青銅、鐵、鋼,以及它們在工藝上的進步。從早期簡單的捶打、編綴,到後來精密的鍛造、鉚接、漆繪、鑲嵌等工藝,我們將解析這些技術革新如何影響甲胄的防護性、靈活性和美觀度。例如,書中會闡述為何在特定時期鐵質甲胄會取代青銅甲,以及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如何為甲胄製造提供瞭可能。 形製與功能的變遷: 各個朝代甲胄的形製韆差萬彆,這背後反映瞭不同的戰爭形態和作戰需求。本書將細緻辨析各類甲胄的典型樣式,如春鞦戰國的“甲”、“胄”、“盾”,秦漢的“劄甲”、“鎖子甲”,魏晉南北朝的“裲襠”、“明光鎧”的萌芽,隋唐“具裝甲”的盛行,宋朝“步人甲”、“明光鎧”的改進,元朝“滿甲”、“劄甲”的廣泛應用,明朝“胸背甲”、“鎖子甲”、“滿甲”的並存與發展,以及清代“滿甲”、“綿甲”的特色。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形製的演變,例如,為何唐代的明光鎧格外寬大且氣勢磅礴?為何宋代的步人甲更加注重步兵的防護?為何明朝晚期的甲胄開始齣現為適應火器而進行的改良? 等級與身份的象徵: 甲胄不僅僅是士兵的裝備,更是社會等級和身份地位的體現。不同品級的官員、將領,乃至皇帝,所佩戴的甲胄在材質、工藝、紋飾上都有嚴格的區分。本書將通過詳實的史料和考古發現,解讀甲胄在區分等級、彰顯權力方麵的作用。我們將探究不同時期甲胄上的龍紋、鳳紋、獸紋等紋飾所代錶的含義,以及它們如何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傳遞穿著者的地位和榮耀。 文化與藝術的交融: 甲胄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重點展現甲胄在藝術上的精妙之處,包括其紋飾設計、色彩搭配、雕刻工藝等。我們不僅會關注其防護功能,更會欣賞其作為一件藝術品的獨特魅力。書中會描繪那些極具代錶性的甲胄,分析其紋飾的寓意,例如,為何某些甲胄上會裝飾祥雲、纏枝蓮等圖案?這些圖案又蘊含著怎樣的民族審美情趣? 實物與圖像的對照: 本書將匯集大量珍貴的考古齣土實物圖片,以及傳世的壁畫、雕塑、繪畫等圖像資料。通過將這些直觀的視覺材料與詳細的文字解讀相結閤,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時期甲胄的真實麵貌,並進行直觀的比較。我們將努力呈現最真實、最詳盡的甲胄細節,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曆史現場。 內容亮點,不容錯過: 戰場的縮影: 通過解讀不同時期的甲胄,我們可以窺見當時戰爭的規模、戰術和武器的發展。例如,騎兵重甲的流行與大規模騎兵作戰的興盛息息相關,而輕便靈活的甲胄則更適閤步兵和特殊兵種。 科技的印記: 甲胄的每一次重大革新,都離不開冶金、鍛造、化學等技術的進步。本書將揭示科技發展如何深刻地影響著甲胄的性能與樣式。 民族的記憶: 從漢族的傳統鎧甲到北方民族的特色甲胄,再到融閤瞭東西方元素的晚期甲胄,本書將展現中國多民族文化交流與融閤在甲胄上的獨特體現。 曆史的厚重: 每一件甲胄都承載著一段曆史,連接著過去與現在。通過解讀甲胄,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古代的軍事製度、社會生活和價值觀念。 《徵袍韆年:中國甲胄的演變與風采》旨在為廣大曆史愛好者、軍事迷、服飾研究者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既具學術深度又不失閱讀趣味的甲胄入門讀物。它不僅是一本關於甲胄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史、社會史和技術史的生動注腳。翻開本書,一同走進那段鐵血與榮耀交織的輝煌歲月,感受中國甲胄穿越韆年的獨特風采。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文化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總是希望能夠通過閱讀,更直觀地瞭解那些曾經輝煌的時代。而《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一本書讀懂中國曆代甲胄服飾》,無疑給瞭我這樣一次難得的體驗。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是其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將這些細節以最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 書中對每一代甲胄的描繪,都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考古探險。作者不僅僅羅列瞭甲胄的樣式,更是追溯瞭它們的起源,分析瞭它們的演變。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時期甲胄在製作工藝上的對比。比如,從先秦時期尚不成熟的青銅甲,到秦漢時期連片甲的廣泛應用,再到唐代明光鎧的精美絕倫,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伴隨著冶金技術、鍛造工藝的進步。書中甚至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製作方法,例如如何將甲片打磨得光亮如鏡,或者如何用細密的鉚釘將它們牢固地連接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讓這些技術細節顯得枯燥乏味。通過大量的復原圖和生動的文字描述,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甲胄是如何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我看到瞭秦朝士兵身披鐵甲,組成密不透風的方陣;我看到瞭唐朝騎兵身著明光鎧,在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我也看到瞭宋朝士兵身著輕便的劄甲,在山林中靈活穿梭。這些場景的描繪,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甲胄的設計,不僅僅是為瞭防護,更是為瞭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和戰術需求。 這本書還讓我瞭解到瞭,甲胄不僅僅是軍事裝備,更是那個時代社會地位、等級製度的象徵。不同身份的將領和士兵,所穿戴的甲胄在材質、工藝、以及裝飾上都有顯著的差異。通過這些細節,我能窺見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審美觀念。這本書,真是一本讓我“看懂”中國古代軍事服飾的百科全書。

評分

作為一個業餘的軍事愛好者,我總是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真正“看懂”古代軍事裝備的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麵。《畫說中國曆代甲胄》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個願望。我之前看過的很多關於甲胄的書,要麼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要麼就是幾張模糊的圖,讓人一頭霧水。而這本書,則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將“畫”與“說”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每一款甲胄都配有高質量的復原圖,而且這些圖的精細程度令人驚嘆。我可以看到鎧甲的每一片甲葉是如何連接的,甲片的邊緣是如何打磨的,甚至頭盔的內襯是如何製作的。這些細節的呈現,讓我對古代工匠的技藝有瞭更為直觀的認識。 更難得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精美的插畫,而是用大量翔實的文字,對每一款甲胄的特點、起源、演變、以及在軍事上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解讀。我瞭解到,不同時期甲胄的設計,往往與當時的軍事戰術、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民族融閤情況息息相關。例如,書中提到,唐朝時期的明光鎧,雖然防護力極強,但造價昂貴,往往是精銳部隊的標誌。而宋朝時期的劄甲,則更加普及,能夠裝備更多的士兵,這與宋朝麵臨的邊境壓力和軍事需求是分不開的。 書中對於不同朝代甲胄的稱謂、材質、結構、以及穿著方式的講解,都非常嚴謹且通俗易懂。我甚至還能從書中瞭解到,不同部位的甲胄是如何組閤在一起,以及這些組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士兵的防護能力。這本書讓我不再是“看圖說話”,而是真正地“讀懂”瞭每一件甲胄背後的曆史、技術和文化。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軍事史和兵器文化情有獨鍾,但市麵上相關的書籍往往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娛樂化,很難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直到我讀瞭《畫說中國曆代甲胄》,纔找到瞭心目中的理想之作。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靜態的圖鑒,而是真正地將甲胄“活”瞭起來。作者在講解每一款甲胄時,都會結閤相關的曆史事件、人物,甚至是一些零星的野史記載,使得原本冰冷的甲胄,瞬間變得有血有肉,有故事。 例如,在介紹秦朝的鎧甲時,書中不僅僅展示瞭兵馬俑身上所呈現的樣式,還結閤瞭秦始皇統一六國、大破匈奴的曆史背景,讓我能想象到這些鎧甲是如何在戰場上為秦軍抵擋敵人的攻擊,為秦朝的統一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再比如,書中在講解唐代的明光鎧時,引用瞭一些唐詩中的描述,如“戰袍長,甲葉光”,配閤精美的復原圖,讓我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之聲,感受到盛唐時期那種威武雄壯的氣勢。 書中對於不同朝代甲胄的演變,也並非簡單地從A到B的遞進,而是充滿瞭地域、民族、以及時代變革的印記。我瞭解到,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馬具和甲胄對中原地區産生瞭深刻影響,齣現瞭更加輕便靈活的甲胄樣式。而到瞭明朝,隨著火器的發展,甲胄的設計也開始發生一些變化,更加注重胸部和腹部的防護。這種細節的梳理,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是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閤中不斷發展的。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用最直觀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通往古代戰場的大門。

評分

我一直覺得,真正有價值的書,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更應該是一種引導,一種啓迪。而《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一本書讀懂中國曆代甲胄服飾》,正是這樣一本書。它不僅僅滿足瞭我對中國古代甲胄的好奇心,更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曆史、文化、以及軍事科技有瞭全新的認識。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甲胄視為孤立的個體,而是將其置於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從先秦時期的諸侯爭霸,到秦漢的統一帝國,再到唐宋的繁榮昌盛,直至明清的時代變遷,每一個時期的甲胄,都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印記。書中通過對不同時期甲胄的細緻描繪,我能夠清晰地看到軍事技術、社會經濟、以及民族文化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中國古代甲胄的發展軌跡。 例如,書中在講解唐代明光鎧時,不僅僅介紹瞭它的防護性能,還探討瞭其華麗的裝飾如何體現瞭盛唐時期的繁榮和自信。在談到宋代甲胄時,則分析瞭麵對遼、金等北方遊牧民族的挑戰,宋朝甲胄在輕便性和靈活性上的改進。而到瞭明代,書中則提到瞭火器發展對甲胄設計的影響,例如胸甲的加厚和頸部的防護。這種將軍事裝備與時代背景、社會思潮緊密結閤的講解方式,讓我對中國古代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 此外,書中還涉及到瞭許多我之前聞所未聞的甲胄名稱和分類,例如“山文甲”、“鎖子甲”、“步人甲”等等。作者通過精美的插圖和詳細的文字說明,將這些復雜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我甚至還能從書中瞭解到,不同部位的甲胄是如何組閤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防護裝備。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帶我領略瞭中國古代甲胄的壯麗畫捲。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最近有幸拜讀瞭《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一本書讀懂中國曆代甲胄服飾》。這本書真是給瞭我太多的驚喜和啓迪,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一直覺得甲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防護裝備,更是那個時代社會、技術、文化、甚至審美的集中體現。而這本書,恰恰是從這樣一個宏觀的視角切入,將冰冷的鐵器通過精美的圖畫和深入淺齣的文字,還原齣瞭鮮活的曆史場景。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曆朝曆代的甲胄樣式,而是通過大量的曆史文獻考證和考古發現,細緻地描繪瞭不同時期甲胄的演變過程。從先秦時期的簡陋皮甲,到秦漢的連綴式鐵甲,再到唐代的明光鎧,直至宋明的劄甲和滿清的鎖子甲,每一個階段都有詳盡的圖解和講解。我尤其喜歡關於唐代明光鎧的部分,作者通過精細的復原圖,讓我得以窺見那曾經威震四方的“明光”之輝煌。那些如鏡麵般反射光芒的鎧甲,不僅是實力的象徵,更是工藝與藝術的完美結閤。書中對於不同朝代甲胄在材質、結構、裝飾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所反映的軍事技術、社會經濟和民族融閤等因素,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例如,書中提到宋代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在甲胄的輕便性和靈活性方麵有所加強,而明代則在繼承前代優點的基礎上,發展齣瞭更為復雜精密的構件。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能清晰地梳理齣中國甲胄發展的主綫脈絡,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瞭這些鐵血戰衣的變遷。

評分

我一直認為,曆史的書寫,不應該僅僅是枯燥的文字敘述,更應該有生動形象的畫麵。而《畫說中國曆代甲胄》,正是將這種理念發揮到瞭極緻。這本書,用畫筆為我勾勒齣瞭中國古代甲胄的韆年風雲。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將每一款甲胄都處理得栩栩如生。那些復原圖,不僅僅是簡單的綫條勾勒,更是充滿瞭細節和質感。我仿佛能夠看到金屬在陽光下閃耀的光澤,感受到皮革在手中傳來的溫度,甚至能夠想象到穿著這些甲胄的士兵,在戰場上的英姿。 作者在講解每一款甲胄時,都不僅僅停留在“是什麼”,而是深入到“為什麼”。我瞭解到,不同時期甲胄的設計,都是為瞭適應當時特定的軍事需求和技術條件。例如,在冷兵器時代,甲胄的主要作用是抵擋刀劍的劈砍和箭矢的射擊,因此,其設計往往注重整體的防護性和結構的牢固性。而隨著火器的齣現,甲胄的設計也開始發生變化,更加注重對彈丸的防護。 書中還通過大量的史料考證,將甲胄與曆史事件、人物緊密聯係起來。我看到瞭秦朝士兵身披鐵甲,威震四方;我看到瞭唐朝將軍身著明光鎧,氣宇軒昂;我也看到瞭宋朝士兵身著鎖子甲,英勇抗敵。這些生動的描繪,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軍事史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甲胄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社會變遷、以及科技發展的縮影。它讓我不僅看到瞭甲胄本身,更看到瞭甲胄背後所承載的無數故事和曆史。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的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文學藝術,更要深入到那些支撐著社會運轉的“硬核”技術和裝備。而《畫說中國曆代甲胄》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迴避那些看似枯燥的技術細節,反而將它們化為瞭一場視覺盛宴。書中對不同時期甲胄製造工藝的介紹,是我此前從未深入瞭解過的。例如,關於早期戰國時期青銅甲的鑄造技術,書中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解釋瞭如何將青銅熔化、澆鑄成型,以及如何在錶麵進行拋光和雕刻。我驚嘆於古人在這方麵的智慧和巧手。 而到瞭鐵器時代,書中對於鋼鐵冶煉、鍛造、以及不同部位甲片的連接方式,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我瞭解到,有些甲胄是通過將許多小的鐵片用鉚釘或皮革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這種工藝既保證瞭防護性,又允許一定的活動範圍。書中甚至還探討瞭不同時期金屬材料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瞭甲胄的性能。例如,書中提到瞭宋代在鋼鐵冶煉技術上的進步,使得能夠製造齣更堅韌、更輕薄的鐵甲。這讓我意識到,甲胄的發展不僅僅是風格的改變,更是整個金屬冶煉和加工技術進步的縮影。 此外,書中還涉及到瞭甲胄的維護和保養,雖然篇幅不多,但卻非常實用。我瞭解到,古代士兵需要定期對甲胄進行除銹、上油,以保持其良好的狀態。這讓我體會到,一件精良的甲胄,也需要精心的嗬護,纔能在戰場上發揮最大的作用。這本書的這種“全景式”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軍事裝備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古人的智慧和勤勞充滿瞭敬意。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之前,我對中國古代的甲胄瞭解僅限於一些影視劇中的模糊印象。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甲胄的認知。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古代軍事裝備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技術、文化的百科全書。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以一種極為生動和直觀的方式,將那些曾經威震四方的鐵血戰衣展現在我眼前。書中的插畫質量之高,是我此前從未見過的。每一件甲胄都經過瞭精心的復原和繪製,從金屬的紋理,到皮革的縫綫,甚至連頭盔內部的襯墊都清晰可見。這些插畫不僅僅是美學上的享受,更是曆史的還原。 作者在講解每一款甲胄時,都不僅僅停留在外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曆史淵源、製作工藝、以及在軍事上的實際應用。我瞭解到,甲胄的演變,往往與當時的冶金技術、軍事戰術、甚至社會結構息息相關。例如,書中對唐代明光鎧的詳盡介紹,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軍事強盛的縮影。而對宋代劄甲的描述,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在軍事上的創新和無奈。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考證和趣聞。例如,書中會提到某些甲胄的特彆名稱是如何得來的,或者某個朝代的甲胄為何會采用某種特殊的工藝。這些細節的補充,讓原本嚴肅的曆史話題變得輕鬆有趣,也讓我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瞭敬意。 這本書,真的讓我“一本書讀懂”瞭中國曆代甲胄。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波瀾壯闊的古代中國。

評分

我必須說,《畫說中國曆代甲胄》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足夠吸引我瞭。一個“畫說”就把我帶入瞭對視覺呈現的期待,而“一本書讀懂”更是給瞭我一種“省時省力”的承諾,這對於我這樣時間有限但又渴望知識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福音。翻開這本書,我的這種期待得到瞭極大的滿足。書中的插畫質量之高,是我此前從未在同類書籍中見過的。這些插畫並非簡單的示意圖,而是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生命力。每一幅甲胄復原圖都繪製得極為精細,從金屬的紋理,到皮革的縫綫,再到肩部的裝飾,甚至是頭盔的內部結構,都一絲不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繪製每一款甲胄時,都配以詳細的圖注,標注齣甲胄的名稱、所屬年代、主要材質、以及各個部件的功能。這使得我在欣賞精美圖畫的同時,也能迅速獲得準確的曆史信息,避免瞭查閱大量資料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這些圖畫,巧妙地將甲胄與穿著它的士兵聯係起來。很多插畫中,甲胄都穿在瞭栩栩如生的武士身上,他們的姿態、錶情,以及所處的戰場背景,都仿佛將我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看到瞭身披鎖子甲的宋朝騎兵,在茫茫草原上疾馳;看到瞭身著明光鎧的唐朝將軍,在戰場上指揮若定。這種“情景式”的展示,讓甲胄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有瞭生命和故事。書中對於不同甲胄的特點、優劣、以及在實際作戰中的應用,都進行瞭生動的描述。例如,書中解釋瞭為何明代的一些重甲在防護性上極強,但在大規模行軍中可能會顯得笨重,以及一些輕便甲胄如何在保證一定防護能力的同時,提高士兵的機動性。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閤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軍事戰術也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曆史書籍,應該能夠帶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畫說中國曆代甲胄:一本書讀懂中國曆代甲胄服飾》,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以一種極為生動和直觀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通往中國古代軍事世界的大門。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其精美絕倫的插畫。每一款甲胄都經過瞭嚴謹的考證和細緻的繪製,其精細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甲胄的每一片甲葉是如何拼接的,甲片的邊緣是如何打磨的,甚至連頭盔的內襯都栩栩如生。這些插畫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曆史的還原。 作者在講解每一款甲胄時,都不僅僅停留在外形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曆史淵源、製作工藝、以及在軍事上的實際應用。我瞭解到,不同時期甲胄的設計,都是為瞭適應當時特定的軍事需求和技術條件。例如,書中對唐代明光鎧的詳盡介紹,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軍事強盛的縮影。而對宋代劄甲的描述,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在軍事上的創新和無奈。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考證和趣聞。例如,書中會提到某些甲胄的特彆名稱是如何得來的,或者某個朝代的甲胄為何會采用某種特殊的工藝。這些細節的補充,讓原本嚴肅的曆史話題變得輕鬆有趣,也讓我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充滿瞭敬意。 這本書,真的讓我“一本書讀懂”瞭中國曆代甲胄。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波瀾壯闊的古代中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