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8518
条码:9787511888518
图书名称: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
定价:36
作者: 韩丽欣 著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 2015-12-1
内容
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曲折,以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慈善事业经历了探索期、复兴期、飞跃期,30年的发展使慈善组织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慈善组织在第4个十年,并没有理所当然地进入成熟期,2011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以及前后几年发生的慈善丑闻暴露了诸多问题,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整顿期”。慈善丑闻频繁触动大众神经的根本原因在于慈善组织发展的规范化困境。现有的主要慈善法律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和法律位阶较低的社会组织三大条例,专门的慈善法至今还未出台,慈善组织发展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法治化的治理方式予以解决。慈善组织的治理是指通过组织章程、法律法规、第三方监督和评估与社会监督等手段,落实慈善组织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分配和慈善组织相关的权力、权利、义务和责任,实现对慈善组织的规制。慈善组织治理的法治化是指以法律手段规制慈善组织,把慈善组织的治理纳入法律的框架中,实现规则之治。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重要作用
(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慈善
(三)我国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和遭遇的“瓶颈”现状
(四)就学科角度而言,法学研究的欠缺
二、研究现状
(一)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研究
(二)慈善组织的相关研究
三、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慈善、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
一、慈善、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
(一)慈善、慈善组织
(二)与慈善、慈善组织相关联的概念
(三)慈善组织与相关概念辨析
二、慈善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
(一)中国慈善文化的传统资源
(二)西方慈善文化的源流与特征
(三)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比较及对近现代慈善事业的影响
第二章慈善组织的特征、类型划分和资金运作状况
一、慈善组织的特征总结
(一)慈善组织与公益组织等相关组织的关系
(二)慈善组织的特征
二、慈善组织的类型划分
(一)慈善组织的一般类型划分
(二)慈善组织的理论类型划分——以马克斯·韦伯类型化研究为视角
三、慈善组织的资金运作状况
(一)中国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
(二)中国慈善组织的资金使用
第三章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的基本问题
一、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的基本理论
(一)治理理论
(二)法治理论
二、慈善组织治理中自治与法治的关系
(一)慈善组织的自治
(二)慈善组织治理的法治化
三、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基本框架
(一)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基本框架
(二)慈善组织外部治理的基本框架
四、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的原则
(一)人道主义
(二)保障人权
(三)人性尊严和人格尊严
(四)公开透明
(五)参与原则
第四章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法治化
一、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主体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法治化的思路
(一)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主体制度的法治化
(二)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财务制度的法治化
第五章中国慈善组织外部治理的法治化
一、中国慈善组织外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监管的错位与缺位
(二)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的无效与缺失
(三)社会大众和媒体网络监督缺乏理性和长效性
二、中国慈善组织外部治理法治化的思路
(一)政府和慈善组织行政法律关系的法治化
(二)捐赠者和慈善组织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治化
(三)受益人和慈善组织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治化
第六章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的制度构建
一、建立和完善慈善组织治理法律体系
(一)中国现有的慈善法律法规
(二)中国现有的关于慈善组织的立法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律体系的完善
二、建立和完善权利保障制度
(一)监督权的保护
(二)知情权的保护
(三)隐私权的保护
(四)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保护
三、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制度
(一)政府常规的年度检查监督制度
(二)政府外部审计监督制度
(三)政府税收监督制度
(四)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评估制度
(五)社会大众和媒体网络的监督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法律责任制度
(一)行政法律责任
(二)刑事法律责任
(三)民事法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我一直对社会公益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近年来慈善事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越来越关注其背后的治理结构和法律基础。《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它点明了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核心问题。我预想这本书会系统地梳理中国慈善组织在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且会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些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如何加强信息公开,以及如何界定和规范慈善组织的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界限。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如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在治理和法治化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一个高度法治化的慈善组织,不仅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更能有效地实现其社会价值。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关心社会进步的人来说,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法治化”是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看到《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主题所吸引。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书中对中国慈善组织治理现状的深入剖析,以及对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提升其治理水平的系统性论述。我设想书中会详细解读《慈善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阐释其在慈善组织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法治化治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透明、高效、负责任的慈善组织治理模式的实践性建议,比如如何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以及如何提升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我相信,一个真正实现法治化的慈善组织,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看起来是一本相当严肃的学术著作,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本身就预示着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拿到这本书时,我原本的期待是它能为我解答一些关于中国慈善组织运作中遇到的法律难题,比如善款的使用是否合规、募捐行为如何规范、组织架构的搭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以及在面临法律纠纷时,慈善组织应该如何应对等。我设想书中会详细解读《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将慈善组织的治理过程置于法治的框架之下,从而提升其透明度、公信力和运作效率。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一些前沿的法律问题,例如数字时代下慈善募捐的法律边界,或者跨境慈善活动的法律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毕竟,一个成熟的慈善事业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而法治化无疑是提升治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慈善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讨论,而“法治化”这个关键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这本书时,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宝藏。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本书会深入剖析中国慈善组织在治理层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会从法律的角度给出解决方案。我脑海里设想的场景是,书中会详细分析《慈善法》的各项条款,解释它们如何适用于慈善组织的日常运营,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的框架来约束和引导慈善行为。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议,因为慈善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何用法律的手段来规避和化解这些风险,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慈善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如何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法律互动。
评分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并深刻认识到法治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的标题——《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直接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核心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将法律的原则和规范融入到慈善组织的治理体系中。具体来说,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慈善组织的设立、运营、募捐、信息披露、财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何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指导。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对当前慈善组织在治理中遇到的法律困境进行分析,例如如何平衡监管与自主性、如何界定慈善行为的边界、以及如何处理复杂的法律纠纷。我相信,一个真正做到法治化的慈善组织,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才能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