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號:7511872166
條碼:9787511872166
圖書名稱: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四捲)
定價:59
作者:李曙光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5-01-01
質量:670g
目錄:
【重整法改革論辯】
重整法的末路
破産法的效益和效率
避免二次重整:重整程序後的流動性、盈利能力和杠杆比率為何關係重大
特拉華州和紐約州上市公司破産重整的失敗:“逐低競爭”的實證分析
破産法第11章的勝利——對質疑的迴應
【立法前沿評述】
《進一步鼓勵企業重整的法律》框架下的新破産重整法
用拯救計劃救助破産中的公司
資産置換是俄羅斯聯邦法律規定的恢復債務人償付能力的措施
漫長的徵途——在全球化背景下探求跨境破産的全球解決方案
【金融機構破産】
加拿大存款保險公司對我國的藉鑒意義
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睏境的動態解決
【主權債務處置】
主權債務重組:重整法的角度
【破産學術與沿革】
歐洲破産法源流
歐洲各國公司破産界限的比較
“整理屋”時代與律師的倒産實務——活躍於企業重整界律師的基礎
【報告首發】
中國破産重整數據研究報告(2013年)
2013年浙江法院企業破産審判報告
中國破産法研究現狀綜述(2003—2013年)
【數據統計】
中國破産案件數量(1989—2013年)
中國市場主體進入、退齣市場情況(2013年)
歐洲與美國破産數量統計
中國上市公司重整基本情況匯總(2013年)
中國非上市公司重整基本情況匯總(2013年)
內容推薦:
《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4捲)》重點關注的是重整法的改革。重整法是能夠幫助公司熬過刺骨寒鼕,使得公司在春天繼續蓬勃發展,還是會使得公司僥幸挺過睏境,卻仍然留下後遺癥呢?破産法解決的是市場主體遭遇競爭失敗的時候如何以對整個經濟傷害小的方式退齣市場或者實現重生的問題,是為高效、準確處理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係所提供的一套減少交易費用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選擇機製。作為破産程序中的新興分支,重整法及其前身的成功率和效率在製定伊始便為人質疑,本捲選取的《重整法的末路》《破産法的效益和效率》便是集中火力攻擊重整法的代錶。《重整法的末路》通過埃爾曼恩格爾紡織廠和早期汽車製造業等生動的實例,指齣重整法隻有在公司存在特定資産、這些特定資産必須留在某個特定公司、該公司的控製權沒有得到很好分配以及公司無法進行整體齣售的條件下方可適用。由於同時滿足以上四個條件的受睏公司為數不多,重整法因適用樣本過小而喪失繼續存在的正當性。《破産法的效益和效率》一文立足荷蘭的破産實踐,采用學理研究、檔案研究和文獻與判例研究,得齣正式的破産程序既難以實現連帶債權人收益大化的固有目標,也在保全企業以及保住就業方麵捉襟見肘,破産程序的社會效益和效率目標難以達成。
對於《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四捲)》,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在學術前沿上的探索。公司重整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領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技術革新加速的當下,其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也隨之增多。李曙光和鄭誌斌兩位學者的閤著,本身就預示著本書將可能突破以往的理論框架,提齣新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方法。我猜想,書中或許會重點關注當前社會經濟背景下,公司重整齣現的新趨勢,比如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重整,跨國公司重整的特殊性,以及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公司重整如何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結閤。此外,作為一本“評論”,它很有可能不僅僅是對現有法律法規的解讀,更會包含對現有製度的審視,甚至提齣前瞻性的立法建議。對於我們這些希望走在行業前沿的法律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來說,這樣一本能夠啓發思考、引領方嚮的著作,其價值是難以估量的。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乾貨”,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公司重整領域可能齣現的復雜局麵。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金融領域工作的從業者,我深切體會到公司重整在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和防範係統性風險中的關鍵作用。每一次成功的重整,不僅能夠挽救一個企業,更可能避免連鎖反應對整個行業乃至於宏觀經濟造成衝擊。《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四捲)》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這一重要機製的絕佳機會。我設想,本書的作者,李曙光和鄭誌斌,必定會對重整的金融屬性進行深刻的剖析。這可能包括對重整過程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探討,對不同類型金融債權如何在重整中得到清償的分析,以及對重整計劃中涉及金融工具應用的閤理性評估。此外,對於金融機構在公司重整中的角色,例如作為債權人、投資人,甚至是重整的推動者,本書或許也會有詳盡的論述。理解重整中的金融邏輯,對於我們更好地評估風險、製定策略,甚至參與到重整過程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本書,我期望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將公司重整置於更廣闊的金融生態中來審視。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專業而權威的氣息,正如它的作者李曙光和鄭誌斌一樣,都是在公司法領域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學者。作為一名對公司治理和危機管理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闡釋公司重整這一復雜概念的著作。《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四捲)》似乎正是這樣的存在。我預期它會超越枯燥的法律條文,而是以一種更具條理和邏輯的方式,將公司重整的“前世今生”以及“現在時”娓娓道來。或許,它會探討重整的必要性,例如在經濟下行或特定行業遭遇寒鼕時,重整如何成為企業“涅槃重生”的路徑;又或許,它會深入分析重整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類法律難題,例如如何平衡不同債權人群體的利益,如何在保留企業核心價值的同時,有效剝離不良資産,以及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們是如何運用智慧和經驗來解決這些棘手問題的。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企業生命周期中“危機管理”的窗口,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法律工具如何在復雜經濟環境下發揮其安定和救濟的作用。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公司法領域的讀者,讀到《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四捲)》這本由李曙光和鄭誌斌兩位權威學者聯袂推齣的著作,內心充滿期待。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但從其 title 傳遞齣的信息,便足以勾勒齣其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性上的不凡之處。公司重整,作為一個涉及經濟、法律、社會多重維度的復雜議題,其理論研究的深化與實踐操作的規範化,對穩定經濟秩序、保護債權人與債務人權益、促進資源有效配置至關重要。李曙光教授在公司法領域的深厚造詣,以及鄭誌斌教授在實務界的豐富經驗,無疑為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操作性提供瞭堅實的保障。我預想,本書將會在諸如重整程序的啓動條件、債權申報與審查、重整計劃的製定與批準、重整完成後債務人再生等核心環節,進行細緻入微的剖析,並可能引入最新的司法實踐案例和前沿學術觀點,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洞察。對於我這類希望在公司重整領域持續學習和提升的法律從業者而言,這本書無疑將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其理論框架的嚴謹性、論證邏輯的清晰性,以及對現實問題的迴應能力,都將是我關注的焦點。
評分讀到《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四捲)》這個書名,我就聯想到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實踐智慧。理論研究固然重要,但脫離實踐的理論往往顯得空洞。李曙光和鄭誌斌兩位作者的組閤,讓我預感到這本書將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公司重整過程中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法律條文,在現實中是如何被解釋、被適用,甚至是被“再創造”的。書中可能包含對典型案例的深度解讀,分析在具體案件中,法官、律師、管理人是如何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最優決策的。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接地氣”的經驗,比如如何有效地進行資産評估,如何與各方債權人進行談判,如何設計齣既能獲得法院批準,又能被債務人及其利益相關者接受的重整計劃。對於我這類希望在實操層麵提升公司重整業務能力的人來說,這樣一本既有學術高度,又能提供實操指導的書籍,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將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踐,而公司重整的最終目的,也必將體現在企業的重生與經濟的復蘇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