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ISBN: 1511214474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7月
装帧: 平装
作者:
定价: 9.00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 术语,3 防渗系统工程设计,4 防渗系统工程材料,5 防渗系统工程施工,6 防渗系统工程验收及修护。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1 总则
2 术语
3 防渗系统工程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防渗系统
3.3 基础层
3.4 防渗层
3.5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3.6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3.7 防渗系统工程材料连接
4 防渗系统工程材料
4.1 防渗系统工程材料
4.2 一般规定
4.3 土工布
4.4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GCL)
4.5 土工复合排水网
5 防渗系统工程施工
6 防渗系统工程验收及维护
附录A HDPE 膜铺设施工记录
附录B HDPE 膜试样焊接记录
附录C 气压、真空和破坏性检测及电火花测试方法
附录D HDPE 膜施工工序质量检查评定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环保问题的普通读者,我在阅读《正版现货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长期稳定性”和“风险评估”的强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不仅仅是一个填埋点,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安全运行的工程设施。它不仅仅需要满足当下的防渗要求,还需要考虑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环境影响。书中对填埋场防渗系统的设计,从材料的耐久性选择,到结构形式的优化,都体现了对“百年工程”的考量。我尤其关注了关于“防渗系统完整性测试”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手段,如水压试验、电火花检测等,如何确保防渗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缺陷,这让我感受到工程质量的严谨性。同时,书中对于“填埋场封场后管理”和“渗滤液后期处理”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环保工程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监测。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保护环境需要科学、严谨、长远的规划和执行,而不是简单的应对。
评分最近刚拜读了《正版现货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虽然我本身不是从事工程类工作的,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方式,为我揭开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这个专业领域的面纱。书中对于“防渗系统”的构成要素,从底部的粘土衬垫、GCL,到上层的HDPE衬垫,再到覆盖层的土工布和保护层,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材料性能的解读,例如HDPE衬垫的抗拉强度、抗撕裂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并且书中还配有相应的图表和数据,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材料为何能起到关键的防渗作用。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防渗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变形缝的设计”等细节问题,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防渗层”,背后蕴含着多少精密的计算和工艺要求。书中提到的“渗滤液收集系统的设计”,如何有效排出并处理渗滤液,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填埋场的环保功能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垃圾填埋场的环保工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解答了许多关于“填埋场是如何做到不污染环境”的疑问。
评分作为一名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近期有幸接触到了《正版现货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这本书,并对其中关于“防渗系统”的深入探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条文,更是将复杂的工程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书中对于防渗系统的设计理念,如“多重屏障”原则,以及各种防渗材料(包括粘土、高密度聚乙烯衬垫、土工布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分析,都阐述得相当透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防渗层稳定性分析”的部分感到着迷,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条件和外部荷载,对防渗层的长期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进行了评估。文中提到的“渗漏检测技术”和“监测预警体系”更是让我看到了现代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控防渗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这对于保障填埋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这本书以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展现了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让我对这类工程设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刚拿到这本《正版现货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说实话,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程类书籍,充斥着各种数据和公式,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生动有趣得多。虽然我并非专业的环保工程师,但书中对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从概念、原理到具体实施的介绍,却让我对这个看似平凡的工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挖坑埋垃圾”,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土壤力学、水文地质、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防渗材料选择的部分,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种土工织物、高密度聚乙烯(HDPE)衬垫等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施工要求。例如,对于HDPE衬垫的连接方式,文中不仅有文字描述,还配有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热熔焊接、挤出焊接等工艺步骤,这让我这样一个门外汉也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而且,书中在讲解这些专业知识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甚至还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分享他的实践心得,而不是在死记硬背教科书。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阅读的兴趣,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我是一名对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非常感兴趣的普通市民,最近在阅读《正版现货CJJ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过程中,被书中关于“填埋场防渗”这一概念深深吸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关注到垃圾填埋场这个“幕后英雄”,而这本书则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其背后严谨而精密的工程设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书中对防渗系统的层级划分、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谈到“复合衬垫系统”时,书中不仅介绍了组成部分,如粘土衬垫、GCL(膨润土防水垫)和HDPE衬垫的协同作用,还强调了每一层材料的厚度、渗透系数等关键参数的重要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的设计思路感到好奇,它如何将产生的渗滤液有效收集并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二次污染,这部分内容让我对现代环保工程的智慧有了更直观的体会。虽然书中包含了很多专业术语,但我通过结合上下文和书中的图示,还是能够大致理解其核心内容。它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垃圾处理背后,隐藏着多么庞大和精密的科学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