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司馬遷/大傢小書
定價:29.00元
售價:17.4元,便宜11.6元,摺扣60
作者:季鎮淮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200115765
字數:
頁碼:181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司馬遷》的主旨是在於展示司馬遷作為的曆史傢與文學傢的風采,作者季鎮淮要達到的目標,一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料,豐富論述,讓司馬遷這位文化偉人的形象能夠更加突齣;一是通過那些疏理和說明來反映當時社會情況的某些方麵,以便代替那些懸在一邊的社會背景的概述,非常值得一讀。
這本小書並不想把關於《史記》的問題解決,因此過去的那些考證、研究,實際需要參考的並不太多。它隻是從司馬遷齣發,初步提齣一些對於《史記》的看法。
目錄
再版前言
傢世
遙遠的世代
司馬談
童年
龍門誕生
十歲誦古文
傢徙茂陵
漫遊、侍從和奉使
二十漫遊
入仕
奉使西徵
為太史令——從內廷到外廷
扈從封禪
負薪塞河
為太史令
著述理想的開始、挫摺和堅持
開始瞭著述工作
“遭李陵之禍”
“就極刑而無慍色”
一個堅持理想的老人
的現實主義的曆史傢和文學傢
的著作
基本方法和基本態度
人物中心
褒貶尺度的人民性
人民性的來源及其局限
寫作方法
語言的運用
曆史和文學統一的範例
司馬遷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附錄司馬遷是怎樣寫曆史人物的傳記的
——從“實錄”到典型化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司馬遷/大傢小書》:
傢世
遙遠的世代
據說曆史上有一個時期,人和神住在一起,無法分彆誰是人誰是神,人人都在祭祀,傢傢都為“巫史”,好像個個都能通神似的。大傢被祭祀弄得窮睏瞭,結果也不見有什麼福氣。到瞭顓頊的時候,他看見這種情形很不對頭,就命南正(官名)重專門掌管天上的事情,大會群神,使各就各位,分齣一個次序來;又命火正(官名)黎專門掌管地上的事情,大會人民,使各安舊業,不得互相侵犯。這樣人和神就分開瞭,天上的神事和地上的人事就各管各瞭,這就是所謂“絕地天通”。後來,從唐、虞到夏、商,重黎的後人世世代代掌管天地的事情,使人神各有所主。在周宣王時代,重黎的後人叫程伯休父的,失去重黎氏世代相傳的職守,作瞭司馬這個官,從此就成瞭司馬氏。
這是公元前五世紀左右,楚國的大夫觀射父對楚昭王講的故事,司馬遷認為他的傢世就是從重黎氏這樣渺茫的遠祖傳下來的。當公元前十世紀周穆王的時候,重黎在傳說中還是上帝之下的兩個主管天地的神,③到瞭觀射父的故事中,他們就都成為人。他們結束瞭“夫人作享,傢為巫史”的局麵,分司天地,作瞭職業的巫史,一個是巫,一個是史。觀射父講的這個故事,反映瞭先後不同的社會情況。但“傢為巫史”即人人都是巫史的局麵,其實是沒有的,因為巫史並不是同時齣現,而是先有巫,後有史的。魯迅先生說:“原始社會裏,大約先前隻有巫,待到漸次進化,事情繁復瞭,有些事情,如祭祀,狩獵,戰爭……之類,漸有記住的必要,巫就隻好在他那本職的‘降神’之外,一麵也想法子來記事,這就是‘史’的開頭。況且‘升中於天’,他在本職上,也得將記載酋長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冊子,燒給上帝看,因此一樣的要做文章——雖然這大約是後起的事。再後來,職掌分得更清楚瞭,於是就有專門記事的史官。”根據觀射父講的故事,並結閤魯迅先生對史官起源的解釋,似乎可以這樣設想:在原始社會裏,大概初人人都祭神,人人自以為能通神;後來纔有瞭專職的通神的巫;再後來巫兼史,巫史還是一人;又後來巫史分瞭傢,巫主神事,而史主人事。觀射父講的重黎分司天地的故事是這後的巫史分傢的社會情況的反映。不過作為司馬遷的祖先來說,重黎即使是曆史人物,也是很渺茫的。司馬遷所以稱引這樣渺茫的遠祖,不過要錶明他的傢世是一個悠久的史官傢世罷瞭。並且司馬談隻說他的祖先是“周室之太史”,司馬遷也隻說“司馬氏世典周史”,他們都撇開瞭巫,而隻強調史官的傢世。
春鞦戰國以來,司馬氏一族作史官的係統中絕,分散在各個地方,做著其他的官職,也有很的。這些,我們都不必去說它瞭。
這裏單說司馬遷齣身的這一支。公元前六二〇年他們由晉遷到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三二七年)改名夏陽,漢代也叫夏陽,屬左馮翊,即今陝西省韓城縣。戰國時代,少梁一支的司馬氏,在秦惠文王時,齣瞭一個叫司馬錯的,與張儀同僚而意見不同,主張伐蜀,有功,因而留守於蜀。司馬錯的孫子叫司馬靳,當秦昭襄王時(公元前三。六~前二五一年),為武安君白起部將,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與白起大破趙軍四十餘萬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盡坑殺之。後三年(公元前二五七年),司馬靳跟白起一起在鹹陽西門外的杜郵(今陝西鹹陽市東)被逼自殺。司馬靳的孫子叫司馬昌,當秦始皇時,為秦主鐵官。司馬昌的兒子叫司馬無澤,在漢初為長安四市的一個市長。司馬無澤的兒子叫司馬喜,為五大夫。司馬喜的兒子就是司馬談,為太史令,就是司馬遷的父親。
司馬遷的傢世,即使從春鞦時代算起,也夠得上說是“源遠流長”的瞭。但直接給司馬遷以深刻影響的,隻是他的父親太史令司馬談。因此,關於司馬談,我們還應比較詳細地介紹一下。
……
序言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文化充滿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引導我深入理解《史記》的入門讀物。季鎮淮先生的這本《司馬遷》,無疑成為瞭我的最佳選擇。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大眾的可讀性。季先生以一種流暢自然的敘事方式,將司馬遷波瀾壯闊的一生娓娓道來。他沒有刻意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反而將司馬遷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鬥爭、傢族命運都進行瞭清晰的勾勒。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司馬遷創作《史記》時所麵臨的艱難處境,以及他為何會選擇以如此宏大的視角來書寫曆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季先生在分析司馬遷的史學思想時,並非照本宣科,而是結閤瞭《史記》中的具體篇章和人物,進行生動的闡釋。這讓那些原本可能顯得空泛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仿佛就在眼前。通過這本書,我不僅對司馬遷其人有瞭更深的瞭解,更對《史記》這部巨著的價值和意義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說實話,我並非曆史學專業齣身,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驅使我不斷地去閱讀和瞭解。在接觸瞭市麵上不少關於曆史人物的書籍後,季鎮淮先生的這本《司馬遷》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將一個相對宏大且復雜的曆史人物,通過一種極為平易近人、卻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呈現齣來。季先生的語言風格,不是那種刻意賣弄學問的艱深,而是像一位娓娓道來的長者,用真摯的情感和清晰的邏輯,引領讀者走進司馬遷的世界。他特彆注重將司馬遷的個人經曆與他所處的時代大背景聯係起來,讓我們理解到,每一個偉大的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時代洪流中的産物。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司馬遷《史記》的解讀,他不僅僅是介紹《史記》的篇章結構,更是深入挖掘瞭司馬遷在寫作過程中所蘊含的史學觀念和人文關懷。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司馬遷作為一名史學傢的自覺性,以及他對曆史使命感的擔當。
評分不得不說,季鎮淮先生的這本《司馬遷》,給我帶來瞭許多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傳記,充斥著晦澀的理論和考據。然而,翻開書頁,我卻被一種溫潤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所吸引。季先生的文筆,不像許多學者那樣刻闆,反而帶著一種書捲氣,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他沒有迴避司馬遷的悲劇,而是用一種近乎同情的筆觸,描繪瞭太史公在宮刑之痛下的精神掙紮與蛻變。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司馬遷“發憤”寫作的解讀,他不僅僅將其歸結為個人復仇的衝動,更看到瞭其中蘊含著對曆史真相的追求、對後世的責任感,以及一種超越個人苦難的崇高精神。讀到此處,我不禁為司馬遷的偉大而動容,也為季先生能夠如此細膩地捕捉到這種精神力量而贊嘆。這本書讓我明白,讀曆史,不僅僅是瞭解事件的經過,更是要去理解那些塑造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所處的時代,以及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産。
評分司馬遷的《史記》自不必說,那是史學界的豐碑。但這本《大傢小書》係列中的《司馬遷》,季鎮淮先生的解讀,卻如同為這座巍峨的山巒點亮瞭一盞明燈,讓我得以窺見其更深層次的肌理與魂魄。我一直對司馬遷其人其事心懷敬意,但《史記》浩瀚的篇幅和古雅的文字,有時也讓我望而卻步,難以深入。而季先生的這本書,恰恰彌閤瞭這一鴻溝。他並沒有簡單地復述《史記》的內容,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司馬遷的生平遭際,以及這些經曆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他的史學觀和創作。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那個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太史公,他的痛苦、他的堅持、他的悲壯,都隨著季先生的筆觸躍然紙上。尤其是對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這一史學名言的解讀,季先生結閤司馬遷的人生經曆,闡釋得淋灕盡緻,讓我對“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瞭更深刻的體悟。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司馬遷的介紹,更是對中國史學精神的一次深入探討,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的意義,以及曆史對於個體生命的價值。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曆史讀物,不應該僅僅是冰冷的史實堆砌,而應該能夠觸動讀者的情感,引發深入的思考。季鎮淮先生的《司馬遷》,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他筆下的司馬遷,不再是一個遙遠的曆史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紮的普通人,盡管他做齣瞭非凡的成就。季先生對司馬遷遭受宮刑後的心理刻畫,尤其令人動容。他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避而不談,而是用一種剋製而深沉的筆調,展現瞭司馬遷在巨大痛苦麵前所錶現齣的堅韌和毅力。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煎熬,以及那種“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偉大的作品,往往誕生於非凡的磨難之中。司馬遷的《史記》,正是他用生命和血淚鑄就的史詩。季先生的解讀,讓我們看到瞭這位史學巨匠背後那顆不屈的心,以及他對於曆史真相不懈追求的執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