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拉迈松编写的《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共分三部分内容:**部分“基础与继承”涉及人种学,除了欧洲风貌等方面之外,对成形之前的欧洲的传统、神话传说、极其复杂多样的语言和文化的介绍堪称经典;第二部分“政治与领土”,把研究血缘关系的人类学所建立的各种模式运用到政治史中,首先是运用到王朝与疆土的历史中;第三部分不谈论有关**形成(通过结盟、血统和继承形成**)的政治问题,而是着眼于种种重大的文化模式及文化模式的传播。
以皮埃尔·拉迈松为首的一个由高水平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组成的研 究小组,向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张从史前到20世纪的欧洲谱系。《西方文明史 (欧洲谱系)》的构思***,它通过一张张附带地图的谱系表,兼顾现代 欧洲政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欧洲漫长历史时期种 种现象的有效方法。
《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的编辑以一种双两页的行文结构为基础。第 一个两页的内容是分析,有带评注的图画进行补充。第二个两页的内容包括 :一张谱系图,它重现了各王朝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传承的前后关系;地图 和年表,用于确定年代和地点;此外还有具体的评论,所有这一切使得每个 历史时期、历史问题得到栩栩如生的重现,让我们了解其中的关键时刻。
基础与传承自然整体,从开端到**的民族分布,语言,家庭类型,农 村风貌,各个已经消失的伟大文明的遗产,宗教史与法律史,欧洲外的欧洲 。从罗马帝国到柏林墙的倒掉:政治与领土我们看到,一个个地区的政治结 构、**结构和民族结构相继成立、解体然后又重新形成。
《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的新颖之处在于对王朝谱系的阐述:血缘关 系、战争直接与领土战略、权力相关。艺术与科学造型艺术,文学,音乐, 哲学,科学技术,医学。全书含450幅插图、160张地图、80张谱系图。
皮埃尔·拉迈松(Pierre Lamaison),1948年生于巴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欧洲社会人类学专家。主要著作有:《不可能的联姻:热沃当的暴力与亲情》,与伊丽沙白·克拉弗里合著,1982年由阿谢特出版社出版;《欧洲各社会人类学研究》,1984年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复杂的结构有统一性吗》,与弗朗索瓦丝·埃里捷-奥热及伊丽沙白·科佩-鲁吉耶合著;《联盟的复杂性》,1991年由巴黎现代档案出版社出版;《大家都是近亲?论古典时期欧洲各王朝的联姻战略和传统》,皮埃尔·邦特出版社出版。
序
前言
**部分:基础与继承
自然整体
欧洲的民族分布
欧洲的语言
家族与血缘关系
古代欧洲的农村风貌(13—19世纪)
凯尔特社会
古希腊与欧洲
罗马与西方
《圣经》在欧洲
宗教机构
16世纪的宗教改革
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犹太教
3世纪到20世纪的法、法律与诉讼程序
神权与人权
欧洲之外的欧洲
第二部分:政治与领土
罗马和蛮族入侵:从古代欧洲到中世纪欧洲
324年到1453年的拜占庭:东正教帝国
491年到1066年的不列颠诸岛:英国的诞生
1066年到1509年的不列颠诸岛: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确立
1509年到1918年的不列颠诸岛:共同的主权
481年到987年的法国:法兰克王国
987年到1500年的法国:君主权力的确立
1500年到1789年的法国:专制主义
400年到1492年的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人及各摩尔人王国
1000年到1576年的伊比利亚半岛:迈向查理五世的帝国
1139年到1580年的葡萄牙:一个大西洋民族
1516年到1986年的伊比利亚半岛:从帝国到民主
10世纪到17世纪的波希米亚和奥地利:从圣瓦茨拉夫到哈布斯堡王朝
896年到1526年的独立的匈牙利:一个欧洲强国
919年到1519年的德国:从加洛林王朝到哈布斯堡王朝
1519年到1918年的德国:从神圣罗马帝国到德意志帝国
1526年到1848年的匈牙利:捍卫民族身份
10世纪到16世纪的荷兰:勃艮第梦想
16世纪到20世纪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现代**的诞生
5世纪到11世纪的意大利:半岛数百年的阴暗时期
1000年到1559年的意大利:商人、领主和诸侯
1559年到1946年的意大利:从**林立到民族统一
800年到1523年的斯堪的纳维亚**:从维京时代到“卡马尔联盟”末期
16世纪到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从改革到**
中世纪的东斯拉夫人:从基辅到立陶宛和莫斯科公国
1550年到1918年的俄国:俄罗斯帝国
964年到1572年的波兰与立陶宛:从特色统治到“黄金时代”
1573年到1795年的波兰与立陶宛:贵族共和国
7世纪到14世纪的东南欧:从帝国一统到四分五裂
15世纪到18世纪的东南欧:教会与政治谱系
冲突范围的扩大:三十年战争
冲突范围的扩大: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冲突范围的扩大: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89年到1871年的法国大革命:民族纷呈的欧洲
19世纪到20世纪的德国:从”维也纳会议”到重新统一
1848年到1921年的匈牙利:重新独立
18世纪到19世纪的东南欧:民族的觉醒和各种起源
19世纪到20世纪的东南欧:民族**的诞生
各个帝国的终结:从萨拉热窝到萨拉热窝
第三部分:艺术与科学
神与人:艺术的出现
伊特鲁里亚艺术、罗马艺术、拜占庭艺术:政治特征与神性
造型艺术与建筑:中世纪时期
15世纪到18世纪的造型艺术:人,欧洲艺术的尺度
19世纪到20世纪的造型艺术:决裂与交流的时代
近现代建筑
12世纪到16世纪的文学:骑士与人文主义者
17世纪到18世纪的文学:巴罗克及哲学
19世纪到20世纪的文学: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欧洲音乐
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
从笛卡尔到康德的哲学
从康德到**之哲学
16世纪到18世纪的科学:现代科学的诞生
18世纪到19世纪的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
19世纪到20世纪的科学:走向分子生物学
古代医学与中世纪医学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医学
图片列表
译后记
《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何为西方文明”的深度探索。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文明,离不开对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核的把握。本书通过丰富的艺术插图,巧妙地展现了西方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到罗马的秩序和法律精神,再到基督教文化对欧洲的深远影响,最后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对个体价值的强调,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通过与之相呼应的艺术作品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我尤其被书中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解读所吸引。那些对人体比例的精准描绘,对透视法的熟练运用,以及对古典神话和宗教故事的重新演绎,不仅仅是技法的革新,更是当时社会思潮转型的体现。它标志着人类从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肯定,以及对科学探索和理性思考的推崇。我能够从那些画作中感受到艺术家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热爱,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书中对于巴洛克艺术的阐释,则让我理解了在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的动荡时期,艺术是如何成为一种表达权力、强化信仰和安抚人心的工具的。那些充满戏剧性、动感和华丽装饰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和人们内心的挣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将艺术孤立起来,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理解,让我看到了艺术是如何与政治、宗教、哲学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西方文明的独特面貌。
评分在我读完《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西方文明的演进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对话、碰撞与融合的结果。本书通过梳理“欧洲谱系”,让我看到了不同文明元素是如何在欧洲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形成独特的西方文明。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古典文明遗产如何在后来的历史时期被重新发现和利用的探讨。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模仿和创新,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更是对古典精神的重新诠释和发展,为后来的欧洲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对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阐述,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宗教如何在构建欧洲统一文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描绘圣经故事、教会生活以及宗教象征的艺术作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那个时代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反映。我能够从中感受到当时人们对神圣的敬畏,对救赎的渴望,以及对教会权威的服从。当我看到书中关于启蒙运动时期艺术的介绍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新的思潮正在涌动。理性、自由、人权等观念开始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体现,这标志着欧洲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如此宏大的历史叙事,通过艺术这个生动形象的载体展现出来,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深入理解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事实,而是能够通过艺术的视角,去感受、去思考、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评分阅读《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的过程,本身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欧洲文化之旅。我惊叹于作者如何在庞杂的历史信息中,提炼出那些最能代表欧洲文明精神的艺术符号。本书的叙事方式,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围绕着“欧洲谱系”这一核心概念,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成就串联起来,展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例如,书中在讨论古典主义艺术时,不仅仅是介绍了希腊罗马的雕塑和建筑,更是将其与后来的新古典主义以及现代设计中的一些理念相联系,让我看到古典精神如何在不同时代被重新解读和传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哥特式建筑的分析,它不仅仅是讲述了飞扶壁和尖拱的应用,更是深入探讨了哥特式风格所蕴含的宗教哲学和宇宙观,以及这种风格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心理。书中对于中世纪手抄本的插图,也给了我极大的惊喜,那些精巧细致的插画,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更透露出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宗教虔诚以及对知识的尊重。我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细节,比如农耕场景、市井风情,甚至是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怪物和传说。这种将宏大的文明史与微观的艺术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历史变得生动而有趣。我不再感到历史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能够通过那些艺术品,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追求与困惑。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载体,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明的基因库。
评分当我捧读《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时空隧道,亲历了西方文明从萌芽到繁荣的漫长旅程。本书最令我着迷之处在于,它并未将历史的讲述局限于文字的堆砌,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插图,让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画面重新焕发生机。从古希腊城邦的哲学思辨与神庙建筑,到罗马帝国的宏伟工程与法律体系,再到中世纪骑士的戎装与修道院的肃穆,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通过与之相符的艺术形式得以生动呈现。我尤其为书中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详尽阐述所折服。那些达·芬奇的解剖学素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塑,拉斐尔的圣母画像,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精神觉醒的标志。它们展现了对人体美的赞颂,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自身潜能的探索。我能够从中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当视线转向巴洛克时期,那些充满戏剧性、奢华和动感的艺术作品,则又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在宗教改革和权力斗争中的动荡与变革。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通过艺术这个独特的窗口,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体验,让我得以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的演进逻辑和精神内涵。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仿佛融入其中,感受着历史的脉搏和艺术的呼吸。
评分我一直对西方文明的演进轨迹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我最近购入的《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这本书,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将宏大的文明脉络与璀璨的艺术成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欧洲画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如何塑造了理性之光,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如何奠定了现代秩序的基石。那些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人体比例、透视法以及古典神话的重新诠释,不仅让我惊叹于他们的才华,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当时社会思想的转变,以及人文主义精神的崛起。从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入云,到巴洛克艺术的华丽奔放,每一个艺术流派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宗教、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书中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重要的叙事载体,它们如同历史的眼睛,捕捉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细节。例如,一张描绘中世纪骑士的插图,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服饰和武器,更暗示了那个时代的战争、荣誉和封建制度。而一幅描绘启蒙运动沙龙场景的画作,则生动地再现了思想家们辩论的热烈气氛,以及知识传播的新方式。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将历史和艺术割裂开来,而是将它们看作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映照,相互证明。读完之后,我对西方文明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动态的整体。我不再仅仅是知道“罗马帝国曾经存在”,而是能够想象其辉煌的建筑、严密的法律以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我不再仅仅是知道“文艺复兴”,而是能够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美的追求,以及艺术家们如何通过画笔和雕塑,重新定义人类自身。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锦上添花,它更是历史的血肉,是文明的灵魂。
评分在我翻阅《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结构和思想潮流的细腻描摹。本书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历史叙事,而是通过艺术作品本身,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阶层、宗教信仰、权力斗争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例如,在描绘中世纪的篇章里,教会的宏伟建筑和宗教题材的绘画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清晰地表明了宗教在中世纪欧洲的统治地位,以及它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哥特式艺术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演变,更是当时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对天堂的向往以及对尘世苦难的超越的一种精神体现。那些高耸的尖顶、飞扶壁和绚丽的彩色玻璃,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信仰力量。而当视角转向文艺复兴时期,书籍中的插图便开始展现出更加世俗化和人性化的特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人体解剖学和古典技法的探索,更是对人类个体价值的重新发现和肯定。我能够从那些精美的肖像画中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这与中世纪以来对集体和神圣的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对当时城市生活的描绘,如热闹的市场、精美的服装以及新兴的商业活动,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将艺术作品与社会历史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西方文明发展的理解,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深度和艺术的温度。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事实,而是能够通过艺术的视角,去感受、去思考、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文明,就需要去了解它的“谱系”,它的根源和发展脉络。《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欧洲文明如何“生长”的书。从古希腊哲学对理性与美学的奠基,到罗马帝国对秩序与法律的构建,再到基督教精神对欧洲社会的塑造,最后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影响了欧洲文明的走向。而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通过“艺术插图”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媒介,将这些抽象的历史进程具象化。例如,书中对古希腊雕塑的分析,不仅仅是描述其形态,更是阐释了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理想美的追求。我能够从中感受到古希腊人对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自信。而书中对中世纪教堂建筑的描绘,则让我体会到当时人们对上帝的虔诚,对天堂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当我看到书中关于巴洛克艺术的插图时,我更是被那种华丽、动感和戏剧性的风格所震撼,它恰恰反映了那个动荡而变革的时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艺术视为理解历史的钥匙,通过艺术作品的演变,来梳理西方文明的源流和发展。我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而是能够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看到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评分《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这本书,让我对“西方文明”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我一直认为,一个文明的独特性,往往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追求上。本书正是通过精美的艺术插图,向我展示了西方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基因。从古希腊雕塑中体现出的理性、和谐与人体之美,到罗马建筑中彰显出的秩序、力量与实用主义,再到中世纪宗教艺术中传递出的神秘、虔诚与超验,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都承载着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解读。那些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描绘,对透视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对古典神话和宗教故事的重新诠释,不仅仅是技艺上的突破,更是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它标志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崛起,对个体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理性探索和科学精神的推崇。我能从那些画作中感受到艺术家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热爱,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出色,它将宏大的历史事件与具体的艺术作品相结合,让我能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去理解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我不再是枯燥地记忆历史年代和事件,而是能够通过艺术的眼睛,去感受、去品味那个时代的精神。
评分《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西方文明”。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文明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经济、军事这些宏观层面,更需要深入到其文化、思想、艺术等微观层面。《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正是通过“艺术插图”这个独特的载体,将西方文明的演进过程变得栩栩如生。书中关于古希腊艺术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对和谐与秩序的推崇,以及哲学思想如何深刻影响了艺术创作。我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理性、自由、充满活力的精神。而罗马时期的建筑和雕塑,则展现了帝国强大的工程能力、严谨的法律精神以及对实用性的重视。当我看到书中描绘中世纪宗教艺术的作品时,我更能体会到宗教在那个时期对于欧洲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巨大塑造力。那些神圣而庄严的形象,传递出对来世的向往和对现世的超脱。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则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精神的觉醒,对古典文化的回归,对人文主义的推崇,以及对人类个体价值的重新发现。书中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对艺术技法的分析,更是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背景的深入挖掘。这种将艺术与历史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西方文明的理解,让我看到历史的深度和艺术的温度。
评分《西方文明史(欧洲谱系)/艺术插图史系列》带给我的,远不止于历史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欧洲文化基因的深入解读。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变迁并非是孤立的事件堆叠,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力量相互作用而成。这本书通过艺术这个独特的切入点,让我看到了这些力量是如何塑造了欧洲文明的“谱系”。从古希腊雕塑中体现出的理想主义与和谐之美,到罗马时期建筑中彰显出的实用主义与帝国气魄,再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中传递出的神秘主义与救赎情怀,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艺术印记,也折射出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尤为着迷于书中对巴洛克艺术的分析,它那种戏剧性的张力、奢华的装饰以及对情感的极致表达,恰恰反映了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时期欧洲社会复杂而动荡的局面,以及人们在信仰危机中寻求精神慰藉和情感宣泄的需求。书中对宫廷绘画、贵族生活以及城市风貌的描绘,让我得以窥见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和审美趣味,进而理解社会结构的演变和文化传播的轨迹。例如,一幅描绘当时贵族舞会的油画,不仅展现了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室内陈设,更揭示了权力、财富和社会地位在那个时代是如何通过宴会和社交活动得到巩固和展示的。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它将艺术的发展视为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反过来,艺术的革新又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西方文明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不再是生硬的历史条目,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文化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