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错案追踪2008~2009 |
| 作者: | |
| 市场价: | 39元 |
| ISBN号: | 9787562067764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页数:328 |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印次:1 | 字数:255千字 |
江国华,男,1970年生,湖南茶陵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司法学与司法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国法学》等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承担重量课题2项和省部级课题7项,获重量很好成果奖1项、省部级很好成果奖8项。
总序 对待错案的态度
滕彩荣案
麦良案
马全保案
陈瑞武案
孙学双案
张振风案
宋庆芳案
李文瑞案
莫卫奇案
师学军案
赵英新案
罗建新案
赵满仓案
杜光东案
邹书军、袁海强案
张绍友案
李德田案
刘志案
郝金安案
后记
江国华主编的《错案追踪(2008-2009)/错案追踪系列丛书》选取2008-2009年已经公开审判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错案汇编成书。主要内容包括对错案的案件简介、案情回顾、庭审过程、分析评价和深入剖析、案后追访以及附录判决书。希望通过对错案的梳理与分析,对我国新时期错案冤案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规律特点、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度漏洞和建设等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说明,这一基础性研究将为我国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 |||||||||||||||||||||||||||||||||||||
| |||||||||||||||||||||||||||||||||||||
| |||||||||||||||||||||||||||||||||||||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内容应该相当扎实,充满了悬疑感,而且“正版”的字样也让人心安。我一直对一些真实案件背后所涉及的法律程序和侦查手段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被定罪,但后来又被证明是冤假错案的案例。这类案件往往能暴露出现行司法体制的某些不足,或者是在侦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江国华这个名字对于法律领域的读者来说,应该不会陌生,他撰写的书籍往往能够触及到最核心的问题,并且能够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覆盖了2008年到2009年这两年的时间跨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我希望了解在这两年里,我国的司法领域发生了哪些值得深思的案件,以及这些案件是如何被重新审视和纠正的。新华书店的正版渠道购买,也意味着我可以放心地阅读,不必担心盗版问题影响阅读体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分析错案发生的具体原因,比如证据收集的疏漏、人为的误判、甚至是媒体的过度干预等等。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避免类似错案再次发生的思考和建议,这对于法律从业者以及普通民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最近我恰好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剖析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书籍,当看到《错案追踪2008~2009》这个书名时,我的兴趣立刻就被点燃了。我一直认为,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最能体现其公正性的一点,就是能够正视并纠正过去的错误。而“错案追踪”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探索和反思的意味,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更可能是在试图挖掘案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些案件时的心态和考量。2008到2009年,这两个年份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无疑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那两年里,发生了哪些影响深远的司法案例,又有哪些案件经过时间的沉淀,被重新审视,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裁决?我渴望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江国华这个作者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充满信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不仅仅是还原案情,更重要的是剖析导致错案发生的各种因素,比如证据链的断裂、供述的可靠性问题、侦查人员的思维定势等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正版】错案追踪2008~2009 江国华 法律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错案追踪(2008-2009)》一眼望去就显得非常专业和有分量。我一直对那些经过层层审查,最终却发现存在问题的案件深感好奇,因为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人性考量。2008年至2009年,这两个年份对我而言,是过去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我想了解在这个特定的时期,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有哪些案例值得被“追踪”和“反思”。“错案追踪”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探索真相、纠正错误的使命感,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揭示这些错案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最终是如何被纠正的。江国华作为作者,再加上“法律”这个专业领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严谨和有深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几个孤立的案件,而是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折射出当时法律体系的一些特点,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对司法公正的实现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避免类似错误发生的思考。
评分我是一位对社会公正问题非常关注的普通读者,平时喜欢阅读一些能够引发思考的书籍。《错案追踪2008~2009》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只有敢于直面和反思过去的错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法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进步。这本书以“错案追踪”为主题,并且涵盖了2008年至2009年的具体时间段,这让我充满了好奇。我想了解在这两年里,究竟有哪些案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最终的偏差,然后又是如何被发现和纠正的。这其中一定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教训。江国华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可能不太熟悉,但“法律”和“新华书店正版”的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可靠且有深度的。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呈现这些错案的,是单纯地罗列事实,还是会深入到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法律条文的适用、以及办案人员的思考逻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带领我走进那些错综复杂的司法案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运行,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更深入了解中国法治进程的书籍,而《错案追踪2008~2009》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勇敢地面对并纠正自身的错误。这本书以“错案追踪”为切入点,并且聚焦于2008年至2009年这段时间,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想知道在这两年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引起广泛关注的错案,以及这些案件的曝光和纠正过程是怎样的。是哪些机制在发挥作用,又存在着哪些不足?江国华这个名字,以及“法律”这个关键词,让我对书籍的专业性和可信度有了很高的预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件复盘,而是能通过对错案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程序问题、证据采信的困境、甚至是对社会影响的考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起走进那些曲折离奇的司法故事,去理解公正的实现并非易事,并且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