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 李巍 熊建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版 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

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 李巍 熊建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版 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买卖合同
  • 合同纠纷
  • 案例分析
  • 实务
  • 法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巍
  • 熊建新
  • 法律专家
  • 纠纷解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61183
商品编码:28749142709
丛书名: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1月1日)

丛书名: 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

平装: 18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2361183, 7302361185

条形码: 9787302361183

商品尺寸: 25.6 x 18.4 x 1 cm

商品重量: 422 g

品牌: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是按照整个合同订立过程的发展脉络编排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架构基本一致,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买卖合同的订立、买卖合同的效力、买卖合同的履行、买卖合同的解除、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客观真实地展现现实生活中买卖合同从订立到履行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每章之下分节,每节又分为若干个小问题,以问题形式导引本节的内容,将法理及分析融入案例中,并对各类纠纷怎样做好风险防范作了提示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法律帮助,给出解决方案。

编辑推荐

《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适合作为各高校法律相关专业的案例教材,也适合作为广大民众咨询日常法律纠纷事务的实用指导书,还适合作为各企事业单位、法律培训机构、法官和律师等法律从业者,以及其他法律爱好者进行法律实践和研究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章 买卖合同订立的基本知识 

节 买卖合同的性质及内容 

1三方签订“购房协议”应认定为买卖合同还是居间合同 

2在职务范围内订立的买卖合同,法律责任由谁承担 

3同样是交付标的物的行为应认定为买卖合同还是承揽合同 

4标的物质量条款是否属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条款 

第二节 买卖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1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承担的主要义务有哪些 

2买卖合同中,买受人承担的主要义务有哪些 

3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瑕疵,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章 买卖合同的订立 

节 买卖合同的订立 

1商家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中的允诺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2双方均向对方发出要约的行为能否成立合同 

3变更了要约内容的承诺是否有效 

4违反预约合同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5承诺可否依交易习惯作出 

6采用口头形式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处理 

1商家“出门概不负责”的告示是否意味着可以免责 

2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权利的条款是否有效 

第三节 缔约过失责任 

1隐瞒合同重要事实导致对方利益受损的行为是否为缔约过失 

2同样是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应认定为缔约过失责任还是违约责任 

第三章 买卖合同的效力 

节 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1未盖公章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能否成立 

2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买卖合同能否生效 

第二节 效力待定的买卖合同 

1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3无处分权人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4法人经营范围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5单位负责人越权订立的买卖合同,责任由谁承担 

第三节 买卖合同中的表见代理 

使用空白合同书订立买卖合同的行为如何定性 

第四节 无效的买卖合同 

1受胁迫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2受欺诈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3恶意串通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第五节 可撤销的买卖合同 

1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是否有效 

2对标的物的性质认识错误,属“重大误解”还是“欺诈” 

3“重大误解”、“欺诈”还是“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如何区分 

第四章 买卖合同的履行 

节 买卖合同的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如何适用 

第二节 买卖合同约定不明的履行原则 

1质量条款约定不明确时发生争议,如何确定质量标准 

2付款期限约定不明确是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还是履行期限 

不明的民事行为 

3网上购物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 

第三节 买卖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 

商场的兑奖行为是否为合同的附随义务 

第四节 买卖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一方故意隐瞒经营负债,另一方可否行使不安抗辩权 

2抽逃资金的属不安抗辩权还是预期违约 

买受人不开具发票的行为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第五章 买卖合同的解除 

节 不可抗力 

“下雨”能否构成开发商未能如期交房的“不可抗力” 

第二节 情势变更 

标的物价格上涨是否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第三节 买卖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买卖合同解除条件未成就,一方有无权解除合同 

第六章 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 

节 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行为 

1买卖双方约定的“假一罚十”条款是否有效 

2合同履行期限届至,履行义务的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是否构成违约 

3“一物多卖”行为是否为违约行为 

4在有偿合同中违反无偿服务约定是否为违约行为 

第二节 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1双方违约的情况下违约责任由谁承担 

2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能否同时适用 

3买卖合同中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是否要返还双倍定金 

4卖方出售商品不合格应承担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 

附录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附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附录C买卖合同相关司法解释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研究》 作者: 王淑芬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波澜壮阔的婚姻制度,从宏观的历史演变到微观的社会习俗,从法律条文的约束到伦理道德的规范,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古代婚姻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结构、家庭关系、个体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王淑芬女士,一位在历史学与社会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中国古代的婚姻世界。 本书的章节设置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第一章 婚姻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追溯人类社会早期婚姻的萌芽,从氏族公社的杂乱婚到对偶婚的过渡,探讨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形成的根源。本章将结合考古发现和早期文献,勾勒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初步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土壤。 第二章 礼乐制度下的婚姻规范: 深入剖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如何深刻影响古代婚姻。重点阐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原则,婚姻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具体流程及其象征意义,以及“男女有别”等伦理观念如何塑造了古代男女的交往模式和婚姻期待。 第三章 宗法制度与家族联姻: 探讨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婚姻中的核心地位。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延续与发展。本章将重点分析联姻在巩固政治权力、拓展经济利益、维护家族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考察嫡庶制度、继承法等如何与婚姻制度相互作用,影响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 第四章 婚姻的法律约束与变迁: 考察历代王朝在婚姻方面的法律规定,包括婚龄、婚姻的有效要件、离婚的条件与程序、重婚与奸情的惩处等。本书将梳理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变化,分析这些法律如何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此外,还将探讨一些特殊的婚姻形式,如童养媳、冥婚、收继婚等,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第五章 婚姻中的女性地位与权益: 关注古代婚姻中女性的生存状态。虽然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地位普遍不高,但本书将尝试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女性视角出发,考察女性在婚姻中的能动性、她们所享有的有限权益,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章还将涉及女性的贞操观、节妇烈女的道德标准,以及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反抗与妥协。 第六章 婚姻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功能: 分析婚姻的经济属性。从嫁妆、彩礼到财产继承,经济因素在婚姻的缔结、维系和解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章还将探讨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功能的体现,如生育、养老、社会稳定等,以及这些功能如何与经济基础相互支撑。 第七章 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汉族婚姻制度的互动: 拓展研究视野,考察中国不同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并分析其与汉族主流婚姻制度之间的交流、影响与融合。这部分内容将为理解中国古代婚姻的多样性提供重要视角。 第八章 离婚与再婚: 详细考察古代社会中离婚的合法性与实际情况。分析“七出三不去”等离婚原则,以及离婚在实践中的复杂性。同时,也将探讨寡妇再婚的问题,分析社会对寡妇再婚的态度变化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 婚姻中的情感与伦理: 尽管古代婚姻多以功利性为导向,但本书也不会忽视婚姻中的情感因素。作者将通过史料分析,探讨夫妻之间的感情、亲情、孝道等伦理观念如何在婚姻生活中扮演角色,以及这些情感因素与社会功利性之间的张力。 第十章 历史遗产与现代启示: 总结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与历史局限性,并探讨其对现代婚姻观念、家庭制度以及社会文化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旨在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当代中国的家庭与婚姻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如《诗经》、《礼记》、《周礼》、《唐律疏议》、《明律》等,并广泛参考了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叙述上,作者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同时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本书的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也有微观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研究》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婚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对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和学生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对于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也将是一次充满智慧与启发的阅读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近期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但阅读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应对买卖合同纠纷。李巍和熊建新两位教授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他们对案例的解读,不仅深入浅出,而且充满了启发性。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细节,就是在分析每一个案例时,都会提到相关的法律条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法律规定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同时,书中所提供的“实务指导”部分,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从合同审查到证据收集,再到庭审策略,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有价值的建议。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本《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说实话,最初是被“清华版”和“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这些标签所吸引。我一直认为,能够出自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书籍,在学术质量和专业性上都有一定的保障。而这本书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李巍和熊建新两位作者,在买卖合同纠纷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他们选择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并且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每一个案例的处理思路,他们不仅仅局限于法律条文的适用,而是深入挖掘了案件背后的事实真相、当事人的真实意图以及社会经济背景等多种因素,从而得出了更具说服力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实务指导”部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技巧和建议,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发现,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买卖合同纠纷的风险点,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规避和处理这些风险。

评分

说实话,在收到《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这本书之前,我对买卖合同纠纷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模糊的层面。总觉得这方面的法律条文很多,案例也五花八门,很难把握其中的精髓。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深度剖析,提炼出背后隐藏的法律逻辑和实务操作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法律专家案例与实务指导丛书”系列名不虚传,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巍和熊建新老师的文字风格十分鲜明,时而犀利,时而温和,但都充满了智慧和经验。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一些复杂、疑难案例的处理思路,能够从中学习到非常宝贵的分析方法和判断依据。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买卖合同纠纷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我相信,随着我对这本书内容的不断消化吸收,我将在法律实践中变得更加自信和专业。

评分

这本《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在法律实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新手,我常常觉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总有一层隔阂。尤其是买卖合同这种日常业务中频发但又极其容易出错的环节,一旦处理不好,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它的案例选择非常贴近实际,都是我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甚至是已经遇到过的。而且,李巍和熊建新两位教授的点评也十分到位,他们不仅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还深入分析了法律适用的考量,让我能够从根源上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纠纷,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实践中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实务指导”部分,提供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合同的订立要点、履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发生纠纷后的应对策略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财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希望能借此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买卖合同事务。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真是太实用了!作为一名常年与合同打交道的企业法务,我深知买卖合同纠纷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市面上关于合同法的书籍不在少数,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陈旧,难以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正版 买卖合同纠纷案例与实务》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它 selection of cases is spot on,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typical disputes encounter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What truly sets this book apart is the insightful commentary by Li Wei and Xiong Jianxin. They don't just state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they meticulously dissect the legal reasoning, the evidence presented,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fering invaluable lessons for practitioners. The "practical guidance" section is particularly commendable, providing actionable advice on drafting robust contracts, managing risks during performance, and strategizing for dispute resolution. I've already found myself referencing it multiple times in my daily work, and it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my ability to anticipate and mitigate potential contractual issues.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