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
定价:24.00元
作者:姜晓敏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040436662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从“天命”“天罚”到“以德配天”的神权法思想
一、夏、商时期的“天命”“天罚”思想
二、西周时期的“以德配天”思想
第二节 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一、西周的宗法“礼治”思想
二、周初的“明德慎罚”思想
第二章 先秦诸子的法律思想
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家及其代表人物
二、儒家的法律思想体系
第二节 墨家的法律思想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一同天下之义”
三、“以天为法”
第三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道家及其代表人物
二、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
一、法家的代表人物
二、法家的法律思想体系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秦帝国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一、“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
二、“专任刑罚”“深督轻罪”的重刑主义
第二节 汉代的法律思想
一、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二、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玄学家的法律思想
一、以道家的自然观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
二、反对烦法酷刑、主张法令贵简贵无
第二节 律学家的法律思想
一、杜预的法律思想
二、张斐的法律思想
三、刘颂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
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思想的法典化
二、“三纲”思想的法典化
三、“等级特权”思想的法典化
四、“轻刑慎罪”思想的法典化
第二节 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一、韩愈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二、柳宗元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批判
三、白居易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王安石的法律思想
一、“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二、主张“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第二节 朱熹的法律思想
一、“存天理、灭人欲”
二、“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
第三节 丘浚的法律思想
一、立法必须“应经合义”,以“便民为本”
二、执法“必守之以信”,“以公理而灭私隋”
第七章 明末清初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黄宗羲的法律思想
一、重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体制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第二节 顾炎武与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顾炎武的法律思想
二、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
节 开明派、农民革命派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一、早期开明派的法律思想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三、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与清末的“礼法之争”
一、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二、清末的“礼法之争”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康有为的法律思想
二、梁启超的法律思想
三、谭嗣同的法律思想
四、严复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一、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二、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内容提要
为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内容、特色与发展轨迹,领悟中国传统法律观的智慧与缺憾,提高国学及法学素养,本书在叙述风格上力求平实简洁、通俗易懂。每章起首编写了概括性的“本章引言”;章末附有归纳性的“本章小结”,并列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解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重要的知识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却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深沉的色调和简洁的字体,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制度和思想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关于“礼”和“法”的辩证关系,以及不同朝代在法律制度上的侧重点和创新。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比如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朝“独尊儒术”后法律思想的演变,再到宋明时期律学的精进,以及清末民初在引进西方法律体系时所遇到的挑战和融合。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第二版”这个标记,这通常意味着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更细致的校订,甚至可能补充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视角。这对于一个希望获得最新、最准确信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见解,帮助我构建一个完整而立体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框架。
评分初次接触《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这本书,它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学术的庄重与历史的厚度。作为一名对法学理论和历史相结合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全面、深入的中国法律思想梳理的著作,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重要空白。我被它所提出的“力源”概念所吸引,这暗示着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复述,更侧重于探究那些驱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和演变的深层动力。从目录的初步浏览来看,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从古代的朴素观念到近现代的复杂转型,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时期代表性的法律思想流派,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在法律解释和制度构建上的独特贡献,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相互作用、演变,并最终形塑了中国特有的法治文化进行深刻的剖析。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法律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演进规律。
评分这本书我当初买的时候,完全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力源图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和力量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同一般,尤其是加上“中国法律思想史”这个精准的定位,我当时就觉得这绝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乃至近代法律思想演变的权威著作。拿到书后,我先是翻阅了一下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法家的发展脉络,以及西方近代法律思想传入中国后的碰撞与融合,心里就踏实了不少。我一直对中国的法治传统和历史进程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流于表面,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这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似乎承诺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重要的是对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力求探究这些思想背后的逻辑、演变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完,但仅从其结构和涵盖的范围来看,我就能预感到它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法律思想深邃海洋的大门。
评分拿到《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致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有濃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梳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历程的著作。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它所涵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这一主题,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轨迹至关重要。我翻阅了目录,发现其内容相当宏大,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到各朝代的演进,再到近代西方思想的冲击与融合,几乎涵盖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全貌。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学派在法律思想上的贡献,以及他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批判,最终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论述。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的呈现,它将引领我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探索之旅。
评分我刚入手这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版)》不久,虽然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初步的翻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功底。我特别喜欢它在梳理历史脉络时,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能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时期法律思想的核心观点、代表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传承与演变关系。比如,我看到了书中对“法”的早期理解,从早期朴素的“礼法合一”到后来集权统治下“严刑峻法”的倾向,再到近代对西方“依法治国”理念的借鉴和本土化改造,每一个阶段都似乎有着精彩的论述。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例如秦朝统一六国后法家思想的实践,宋朝在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上的创新,以及晚清民国时期法律改革的复杂性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思想,是理解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乃至国民性格的一把钥匙,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正在引领我踏上一段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