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四聖弘醫:從走進中醫之門到領悟中醫之魂 |
| 作者 | 同人 |
| 定價 | 66.00元 |
| 齣版社 | 中醫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215990 |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434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四聖弘醫:從走進中醫之門到領悟中醫之魂》大緻分為四個部分:部分是陰陽五行篇,主要以《黃帝內經》為基礎,深入淺齣地介紹中醫的基礎理論和元素;第二部分主要以《傷寒論》為基礎,較為係統和深入淺齣的講解中醫視角下的人體模型和六經辨證剛要,特點是化繁為簡的講述六經傳變的特點和規律,並對中醫視角下的人體六大係統進行剖析,穿插講解經方的內涵;第三部分以《金匱要略》為基礎,采用歸納法舉一反三地講述雜病和慢性病的對治思路和方法,結閤心理學以及宗教學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啓發讀者從更深的維度角度看待疾病和人生:第四部分是筆者以中醫為基礎,對宗教、節氣、中西方古典文化、心理學、中醫運氣學學習認識心得雜文,希冀藉“他山之石”,以饗讀者。《四聖弘醫:從走進中醫之門到領悟中醫之魂》特點是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深入淺齣,條理清晰,語言文字優美,思想深邃,特彆適閤中醫愛好者和中醫藥大學的學生閱讀,同時對專業中醫師臨床使用也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部分 陰陽五行 1.什麼是中醫的陰陽 2.太陽、地球與中醫的陰陽 3.中醫、陰陽、物質與能量 4.陰陽五行 5.陰陽輪轉一氣周流 6.五行之木 7.肝木的疾病和治療 8.肝木的生發與天下方 9.桂枝湯臨證 10.五行之火 11.心之所嚮 12.五行之土 13.坤土閤德 14.脾土的疾病 15.五行之金 16.陰陽二十五人 17.風寒感冒與麻黃湯 18.風寒感冒變化的幾個階段 19.風熱感冒 20.咳嗽 21.喉痛咽癢 22.皮膚過敏 23.五行之水 24.人體的水循環係統 25.人體的水循環係統代謝失常 26.人體的生命之河與湖泊水係 27.人體內大的血液湖泊一肝係統 28.人體的能量供應中心和水處理中心一腎係統. 29.中醫治病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第二部分 《傷寒論》講解及人體中醫模型框架 30.醫聖張仲景 31.《傷寒雜病論》其書 32.中醫視角下的人體六大係統 33.六經辨證與太陽係統 34.太陽病簡介 35.太陽中風 36.太陽傷寒 37.陽明係統與陽明病 38.陽明病分析和對治思路 39,少陽係統與少陽病對治 40.太陰係統與太陰病 41.太陰病治療思路 42.少陰係統與少陰病 43.少陰病治療思路 44.少陰係統寒化證 45.四逆湯 46.少陰係統寒水泛濫證 47.少陰陰虛證 48.少陰咽痛證 49.厥陰係統與厥陰病 50.厥陰寒熱交雜證 51.厥陰病的啓示 52.六經係統歸納總結 第三部分 典型疾病原理探討 53.上火論治 54.失眠論治 55.高血壓論治 56.糖尿病論治 57.風濕類疾病論治 58.腸胃病論治 59.精神情緒類疾病論治 60.婦科類疾病論治 61.腰椎間盤疼痛及骨質類疾病論治 62.肥胖論治 63.瘦弱增肥論治 64.中風論治 65.牙痛論治 66.哮喘論治 67.水腫病論治 68.齣血類疾病論治 69.頭痛論治 70.夢病探析 71.腫瘤發病原理探析 72.腫瘤對治思路 73.論中西醫觀點統一以及中醫流派的寒熱統一 74.從中藥的氣味探析《傷寒論》的用藥規律 75.憂鬱癥論治 76.慢性肺病論治 77.肝病論治 78.皮膚發黃論治 79.癥論治 80.産後病論治 81.小便不利類疾病論治 82.黃疸病論治 83.皮膚病論治 84.失聲音啞論治 85.手腳冰涼和手腳發熱論治 86.疼痛論治 87.疾病的三個層麵 88.論中醫的流派 第四部分 作者隨筆 1.同人於野利涉大川一寫在首期“四聖弘醫研修營”開營 2.清明 3.凝望基督 4.四聖弘醫開啓2016之門 5.2016立春 6.端午 7.黃河青山一中醫大宇宙觀 8.曆史的暗角 9.文化的種子 10.中鞦 11.拈花望佛 12.阿難的睏惑 13.蝴蝶效應與《周易》 14.鼕至 15.上帝的子民 16.近望丁酉(2017) 17.格調 18.春分 19.四十不惑 20.後的晚餐 四聖弘醫館與大傢見麵啦 四聖弘醫館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定位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像一些專業書籍那樣闆著麵孔,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對中醫深深的熱愛和敬畏,這種情感自然而然地傳遞給瞭讀者。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中醫“整體觀”的強調,它不僅僅關注局部的病癥,而是將人視為一個有機整體,並與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相互聯係。我希望書中能夠更深入地探討這種“天人閤一”的思想,以及它如何在診斷和治療中得到體現。例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中醫的養生方法,比如根據節氣調整飲食起居,或者通過情誌調養來預防疾病?如果還能涉及一些中醫的哲學思想,比如“道法自然”等,我想這會極大地提升我對中醫的理解層次。我對書中對“四聖”的解讀也充滿好奇,希望能從中領略到他們各自的醫學貢獻和思想精華,從而對中醫的源流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領我進入一個更廣闊的中醫世界,讓我看到中醫不僅僅是治病救人的工具,更是一種指導人生、體悟生命智慧的哲學。
評分剛拿到這本《四聖弘醫:從走進中醫之門到領悟中醫之魂》,第一感覺就是書的裝幀設計很考究,硬殼封麵,紙張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不是那種速成的快餐讀物。我一直對中醫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它蘊含著東方古老智慧的精髓,但又常常覺得它晦澀難懂,像是隔著一層神秘的麵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撥開迷霧,一步一步地認識中醫,理解它的理論體係,而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方劑藥材。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對中醫基本概念的深入淺齣講解,比如“陰陽五行”、“髒腑經絡”這些核心概念,希望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能結閤實際案例,讓我們這些初學者也能體會到其中的邏輯和魅力。還有,如果能講講中醫的曆史淵源和發展脈絡,瞭解一下曆代名醫的貢獻,我想這會非常有意思,也能讓我們對中醫産生更深層次的敬意。總之,我期待的是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還能激發我學習熱情的入門讀物,希望它能讓我真正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開啓一段探索中醫奧秘的旅程。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所吸引。它沒有直接灌輸那些復雜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中醫的智慧融入其中。我仿佛置身於古代的藥鋪,親眼見證藥師如何辨證施治,又或是跟隨一位老中醫,在他的臨床實踐中學習醫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學習中醫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充滿趣味的探索。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病案的分析,那些真實或改編的案例,都清晰地展現瞭中醫如何從細微處著眼,找到疾病的根源。這讓我明白瞭,中醫並非是“玄學”,而是建立在對人體深刻的觀察和體悟之上。我期待書中能夠進一步挖掘不同病癥在不同個體身上的錶現差異,以及中醫是如何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個性化治療的。如果書中還能穿插一些關於中藥材的性味歸經、炮製方法以及配伍禁忌的知識,並在案例中進行巧妙的應用,那將是錦上添花瞭。我渴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以及它在養生保健方麵的獨特價值,讓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受益。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一門學問,最終目的是要能夠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四聖弘醫》這本書,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為我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指導,讓我能夠將中醫的知識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希望書中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養生保健方法,比如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閤適的食療,如何通過簡單的按摩或運動來調理身體。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對一些常見的小病小痛,提供一些安全有效的中醫調理建議。當然,我深知中醫的專業性,不希望這本書是教人自醫,而是希望它能夠提升我的中醫素養,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醫生給齣的建議,或者在非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采取一些初步的自我調理措施。如果書中還能介紹一些中醫的“治未病”理念,並分享一些預防疾病的智慧,我想這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對中醫有一個更積極、更務實的認識,並真正感受到中醫的生命力和實用性。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中醫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知識點上,比如認識幾種常見中藥,知道一些簡單的養生偏方。我希望這本《四聖弘醫》能夠給我一個係統性的框架,幫助我建立起對中醫完整的認知體係。我期待書中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理論,最終能夠觸及到中醫的精髓。例如,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望聞問切”這四診的科學性,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方法來收集病人的信息。我也希望能夠瞭解到中醫是如何進行診斷的,它與現代醫學的診斷方式有何不同,又有哪些互補之處。如果書中還能介紹一些經典的醫案,並對當時的診斷思路和治療方案進行詳細解讀,我想這將對我理解中醫的臨床應用非常有幫助。我更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學習中醫的方法論,知道該如何去學習,該從何處著手,從而不再感到迷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