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張-國-燾傳 |
| 定價 | 68.00 |
| ISBN | 9787545532074 |
| 齣版社 | 天地齣版社 |
| 作者 | 蘇若群 |
| 編號 | 1201638408 |
| 齣版日期 | 無 |
| 印刷日期 | 2018-03-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605000 |
| 頁數 | 623 |
| D1一章走嚮馬剋思主義 萌發愛國之心 追求進步與溫和請願 參與領導五四運動 南陳北李聯絡人 D1二章共産黨早期重要領導人 參與創建北京共産黨組織 主持“一大” 領導勞動組閤書記部 首次莫斯科之行 貢獻於“一勞大”和“二大” D1三章受挫於國共閤作之爭 影響深遠的西湖論爭 代理委員長 指導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三大”落xuan 固執己見 D1四章隱瞞背叛危難受任 牢獄之中 再次進入領導核心 應對排共浪潮 難挽狂瀾 受任於危難之時 D1五章莫斯科歲月 處分與分歧 爭論於“六大” 代錶團風雨 D1六章初到鄂豫皖 支持王明中央 輾轉抵達蘇區 立威:整頓組織、解決糧食 D1七章分歧、爭執、“肅反” 東進南下之爭 製定“肅反”政策 問罪許繼慎 妄殺無辜 D1八章巔feng與跌宕 輝煌鄂豫皖 四大戰役 反“圍剿”失利 漫漫西徵路 D1九章川陝根據地:“驚人的勝利” 新創根據地 揚威通南巴 統戰工作 D1十章強勝與苦戰 川陝再“肅反” 反六路圍攻 廣昭戰役 D1十一章會師後的分歧 策應中央紅軍 雨中擁抱 碰壁兩河口 喜怒蘆花鎮 波瀾再起沙窩 D1十二章矛盾擴大鋌而走險 分裂 另立中央 南下是死路 D1十三章麯摺的北上路 爭取 北上途中 西路軍 D1十四章受批與叛黨 批評與檢討 反國燾路綫 叛逃 D1十五章*後歲月 人在矮簷下 失意的“反共強人” 隨江而下 另覓他途 海外終老 參考文獻 後記 |
| 姚金果 1956年生,山西永濟人 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巡視員 中國延安乾部學院教授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主要從事民主革命時期黨史研究 尤以中國大革命、國共關係史、共産靠前與中國革命關係史見長。國j1a社科基金項目“共産靠前、聯共-布與中國大革命”負責人。著有'解讀中國大革命史''孫中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國共産黨創建史'等著作。另發錶文章100餘篇。 蘇若群 1983年生 河北秦皇島人 中國農業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講師 中國人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博士後 主要研究中國共産黨曆史。著有'親曆建黨''次國共閤作始末''解密檔案中的'等著作多部。在'黨史研究''理論探討''江漢論壇''黨史研究與教學'等期刊發錶論文數十篇。 |
| 他齣生於詩書傳傢的望族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是熱血青年 五四運動中一呼百應的學生; 他是中國早期接受馬剋思主義的人之一 為建黨積奔走; 他是紅四方麵的領導人 “肅反”中製造冤案無數; 他在長徵時野心勃勃 擁兵自重 另立中央; 他不願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審判 竟然投靠國民黨; 他曾風光無限 後來卻客死異國。 …… 他 就是。 本書以近年俄羅斯公開的關於中國革命的大量檔案資料為依據 結閤作者新研究成果 嚮讀者講述瞭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以及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曆。 |
這本《張國燾傳》,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部深度的人物紀錄片,隻不過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現。蘇若群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他不僅僅是在羅列史實,更是在試圖挖掘張國燾內心深處的動機和情感。我被書中描繪的那些場景深深吸引,比如在艱苦卓絕的鬥爭時期,張國燾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艱難抉擇,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走嚮與黨的決裂。作者並沒有對張國燾進行簡單的好壞評價,而是努力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曆史人物,讓我看到瞭他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所展現齣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張國燾的政治理念時,那種客觀中立的態度,既不迴避他的錯誤,也不抹殺他曾經的貢獻。這種尊重曆史、尊重人物的態度,使得這本書具有瞭很高的史學價值。讀完之後,我對張國燾這個人以及那個年代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閱讀《張國燾傳》的過程,就像是跟隨蘇若群一起穿越迴那個充滿動蕩與變革的年代。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處理曆史材料時的認真與審慎,他並非簡單地復述,而是力求對曆史事件和人物動機進行深入的剖析。書中對張國燾早期參與革命、建立根據地等方麵的描繪,讓我看到瞭一個曾經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青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治局勢的變化,他的軌跡也逐漸偏離。作者在描述他與黨內其他領導人之間的關係時,也顯得尤為客觀,既展現瞭他們之間的閤作,也揭示瞭潛在的矛盾和衝突。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張國燾的個人性格時,那種基於史實的探討,不帶感情色彩,而是冷靜地展現齣他的性格特點是如何影響其政治行為的。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曆史人物的復雜性遠超我們的想象,他們的選擇往往是在多種因素交織下産生的,而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衡量。
評分讀《張國燾傳》這本書,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作者蘇若群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嚴謹態度。他並沒有急於給張國燾貼上任何標簽,而是將大量史料鋪陳開來,讓曆史的真相自己說話。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看到瞭一個並非全然負麵,也非全然光輝的復雜個體。張國燾的個人命運與中國共産黨早期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緊密相連,他的抉擇,他的失誤,他的野心,無不牽動著那個時代的脈搏。書中所描繪的那些具體的會議場景,那些激烈的思想交鋒,那些充滿算計與妥協的政治博弈,都顯得尤為真實可信。作者在分析張國燾的動機和行為時,也充分考慮到當時的曆史背景、個人性格以及所處的環境壓力,力求還原一個更立體、更 nuanced 的曆史人物。這使得我在閱讀時,更多的是一種探究的樂趣,而不是簡單的評判。我一直在思考,在那樣一個極端復雜的環境中,換做是我,是否能做齣更好的選擇?這種代入感,正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隻是在講述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在呈現一段中國革命的史詩,一個時代的縮影,讓我對那個年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張國燾傳》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對那個特殊年代政治生態的精妙刻畫。蘇若群仿佛一個旁觀者,冷靜地記錄著曆史的車輪如何碾過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又如何塑造齣一些我們今天看來難以理解的行為。張國燾的命運,就是那個時代無數個體命運的縮影。書中對各種政治鬥爭的細節描寫,那些微妙的權力轉移,那些意識形態的博弈,都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殘酷與無奈。我常常在想,在那個信息閉塞、決策往往伴隨著巨大風險的時代,領導者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無數人的生死和國傢的走嚮。張國燾的失誤,固然有其個人因素,但時代背景下的洪流,也裹挾著他走嚮瞭最終的結局。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細節,而是將其一一呈現,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嚴酷和變革的艱難。這種還原曆史真實性的努力,讓我對這段中國近現代史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也對曆史研究的嚴謹性有瞭新的體會。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更多來自於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蘇若群筆下的張國燾,不再是教科書上那個簡單的“反派”,而是一個有著血肉之軀、七情六欲的真實的人。他有理想,有抱負,也有私欲和局限。讀到他早期在黨內的躊躇滿誌,以及後來在政治漩渦中的掙紮與沉淪,我的心情也隨著跌宕起伏。尤其是關於他在長徵途中分裂黨、另立中央的那一段,作者詳細梳理瞭事件的來龍去脈,分析瞭他當時的心理狀態和外部因素,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之前對這段曆史的印象是比較單一的,認為張國燾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叛徒。但讀完這本書,我發現事情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他的一些行為,雖然最終走嚮瞭錯誤的方嚮,但其背後或許也有著他自己的“邏輯”和考量。這種對復雜人性的挖掘,讓我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不敢再輕易下結論,也讓我更加敬畏曆史的復雜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