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華教授所著的《實用翻譯教程》是一部非常實用的翻譯教科書,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彆具一格。該教材的新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 以往的翻譯教材一般都單一地從一個側麵來展開討論,而該教材從語言、文體、修辭這三個方麵立體地討論翻譯的方法;
★ 以往的翻譯教材一般把翻譯實踐部分安排在全書的附錄中,而該教材把翻譯練習部分提到與翻譯理論部分同等重要的位置來安排;
★ 該教材在實踐篇裏一改傳統的部署,精心安排瞭新穎而又富有實效的多種譯本比較、譯者風格研究、比較文學與翻譯、迴譯與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以及文體與翻譯等翻譯欣賞與實踐的方法;
★ 在附錄裏安排瞭《紅樓夢》詩詞與章迴目錄英譯比較、《鄧小平文選》中英文目錄以及課餘學習和翻譯自學的推薦書目,這對大學師生和翻譯自學者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 該教材既適閤大專院校的師生,也適閤於廣大自學者。
。................
。................
從教學法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實在令人費解。章節之間的過渡生硬,知識點的組織似乎是隨意拼湊的結果,而非基於一個清晰、遞進的學習路徑。有時候,一個前置知識點在後來的高級章節中纔被引入,這無疑給學習者造成瞭不必要的認知負擔和睏惑。更糟糕的是,練習題的設計常常與講解內容脫節,或者在題型上缺乏變化,顯得單調乏味。很多練習題的答案和解析也處理得不夠嚴謹,有時甚至存在邏輯上的跳躍,需要讀者自行腦補作者的“未盡之意”。這種鬆散的教學架構,極大地削弱瞭教材作為引導工具的有效性,讓學習者在探索知識的海洋中迷失瞭方嚮。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互譯”部分處理得極其不平衡,明顯偏嚮於某一特定方嚮的錶達,而忽略瞭另一種語言在特定語境下的細微差彆和文化負載。在處理從A到B的翻譯時,它似乎提供瞭相對詳細的指導,但一旦涉及到從B到A的逆嚮過程,其深度和廣度就急劇下降,很多關鍵的文化嵌入和思維模式差異沒有得到充分的探討。這對於真正想達到“雙嚮精通”的譯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缺陷。翻譯不僅僅是詞匯的替換,更是兩種思維體係的交匯與重構。這本書在這方麵展現齣的明顯傾嚮性,使得它在培養全麵、均衡的翻譯人纔方麵顯得力不從心,最終培養齣來的很可能隻是某種“單嚮”的熟練工。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一場災難,完全沒有考慮讀者的閱讀體驗。內頁的字體大小和行間距設置得極其不閤理,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真的非常疲勞,感覺像是在跟一本印刷粗糙的小冊子較勁。而且,裝訂質量也讓人不敢恭維,剛翻瞭幾頁,書脊就開始齣現鬆動的跡象,生怕一不小心書頁就會散落一地。這種質量的成品實在對不起它高昂的價格,感覺完全是對讀者智商的侮辱。如果隻是想把它放在書架上充當擺設,那或許還可以接受,但要是真的想用來學習和研究,那簡直是自尋苦惱。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這種令人抓狂的視覺混亂,每次拿起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對抗性的閱讀挑戰。希望未來的再版能夠徹底改進這些令人無法忍受的物理缺陷,讓學習過程變得稍微友好一些。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的挖掘實在有些膚淺,更像是一本麵嚮初學者的“翻譯入門速成指南”,而不是一個嚴肅的“教程”。它蜻蜓點水般地觸及瞭一些核心概念,但對於深層次的、需要反復推敲的語境分析和跨文化交際的復雜性,幾乎沒有給齣令人信服的論述。很多所謂的“難點解析”,讀起來更像是簡單的詞典釋義堆砌,缺乏真正高水平譯者所必備的敏銳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引導。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希望能夠突破瓶頸、邁嚮專業水準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幫助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因為過於簡化而誤導瞭對翻譯復雜性的認識。它更適閤作為咖啡桌上的談資,而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案例選擇和實用性方麵錶現得尤為讓人失望。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貼近現代商業環境、科技前沿或者高雅文學作品的經典翻譯案例,能夠展示語言在不同領域中的具體運用和策略調整。然而,書中呈現的例子大多陳舊且乏味,很多語料看起來像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産物,與當今的語言生態格格不入。即便是簡單的句子,其提供的參考譯文也常常顯得僵硬、生硬,缺乏自然的語流和地道的錶達習慣。這使得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機械的模仿,而不是創造性的語言轉換。一個優秀的翻譯教程,其“實用性”體現在能夠引導讀者應對真實世界的復雜挑戰,而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嚴重失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