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書名 | 公私辨:曆史衍化與現代詮釋 |
定價 | 45.00 |
ISBN | 9787108046994 |
齣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 | 陳喬見 |
編號 | 1200789080 |
齣版日期 | 2013-10-01 |
印刷日期 | 2013-10-01 |
版次 | 1 |
字數 | 317.00韆字 |
頁數 | 405 |
序 導論 一、現代視域下對傳統公私觀念的診斷 二、以今釋古的正當性與必要性 三、本書旨趣與結構 上篇中國哲學史Shang的公私之辨 D11章前諸子時代的公私觀念 一、公私考 -一公私原義考 -二'詩''書'中的公與私 -三'左傳''國語'中的公與私 二、封建製度與公私觀念 -一天下國j1a與公私觀念 -二公室與私傢 -三公忠與私忠 D12章先秦諸子的公私之辨及其政治哲學的內涵 一、孔門公私觀念 -一公事不私議 -二孔子貴公 二、墨傢:舉公義與尚賢 三、道傢:道無私 四、法傢公私觀念 -一商鞅:明分公私與任法去私 -二'管子':以法治國與廢私立公 -三韓非:公私對立的強化 五、稷下道傢:天道無私與君王法天 六、荀子的公私之辨及其對法傢的超Yu0 -一“公道通義”與超Yu0性原理 -二心術之公患與解蔽 七、'呂氏春鞦':貴公與去私 附:'說苑·至公'和嵇康'釋私論' 八、本章小結 D13章宋明理學的公私之辨及其道德哲學的轉嚮 一、理氣公私之辨 -一公共之理氣與個體之存在 -二性理之公與形氣之私 二、理欲公私之辨 -一天理之公與人欲之私 -二著意循理便是有我之私 三、義利公私之辨 -一義利即公私 -二有意為公亦是私 四、仁公之辨 D14章明末至清末的公私之辨及其利哲學的轉嚮 一、為“私”“欲”正名 -一李贄: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 -二陳確:有私所以為君子 二、明清之際公私觀念的重構 -一黃宗羲:對“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的批判 -二顧炎武:閤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三王夫之:公欲即公理 三、戴震對理欲公私之辨的解構與新詮 -一理者存乎欲者也 -二以無私達天下之情 遂天下之欲 四、清儒對“大公無私”的批判 -一程瑤田:遂其私而一歸於公 -二龔自珍:“三無私”的顛覆與公私關係的多元性 下篇儒傢公私觀之重構 D15章國民群己之間——儒傢公私利益觀 一、個體益 -一“小人喻於利”辨正 -二仁義與人 二、民生與民 -一富民與教民 -二士庶百工之利 三、國j1a利益 -一國j1a利益的必要性 -二公私之間與藏富於民 -三由“公”而“共 四、社會福利 五、再論義利公私之辨 -一從“儒傢公德闕弱論”說起 -二公私領域與公德私德 二、仁之私己性與公共性 -一為仁由己:仁與個體德性的完善 -二仁者愛人:仁與群體價值的關懷 -三從七位仁者看仁之公私性 三、恕與社會交往倫理 -一恕的形式結構 -二恕道之所以為金律 四、儒傢忠德之真諦 -一忠之一般義 -二“與人忠”與社會交往倫理 -三“君臣之忠”與公共事務倫理 五、儒傢孝道與公私生活 -一前儒傢之孝的政治嚮度 -二儒傢之孝的傢庭倫理轉嚮 -三傢庭孝德的政治意義 -四傢庭孝德與社會公德 -五傢庭孝道與社會公義 六、從儒傢看道德與政治之關係 -一為政者之個人道德的公共性 -二道德價值之於政治的範導性 參考文獻 後記 |
陳喬見 1979年生 雲南陸良人。雲南大學史學學士 復旦大學哲學碩士 武漢大學哲學博士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後 現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暨*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著有'閑先聖之道'-2013 發錶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
青年(14-20歲),研究人員,普通成人 |
本書以中國哲學目前幾個重要時期關於公私問題的討論為切入點 對個各傢作瞭考察和梳理 辨析瞭公私問題上的諸種流行之論 提齣瞭新的見解 在相關領域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
本書上篇的大部分內容即意在梳理和辨析“公”“私”及其相關概念和命題的含義 以澄明各個時期公私之辨的實際內涵。 “尋章摘句”、“斷章取義”、“攻其一點 不及其餘”等等 是文本詮釋者自覺不自覺的一種常見的現象 這在一些大批判式的“宏大敘事”、“中西比較”中尤為常見。筆者以為 為瞭很好地澄清對文本的誤解以及更好地闡發文本的思想 “詮釋學循環”的原則對於我們的目的頗有助益。自從現代詮釋學之父施萊爾馬赫以來 詮釋學循環的原則就為人們所熟知。所謂“詮釋學循環” 其經典錶達就是:“我們必須從個彆來理解整體 而又必須從整體來理解個彆。”當然 所謂“個彆”與“整體”是一相對概念 比如:一段語錄相對於個彆字詞是整體 而相對於整個文本則是部分;一個文本相對於一段語錄是整體 而相對於時代思想背景則是個彆。姑且不論海德格爾、加達默爾師徒所謂的“哲學詮釋學”-作為本體論的詮釋學與施萊爾馬赫等人所謂的“普遍詮釋學”-作為方法論的詮釋學對詮釋學循環的不同理解 筆者認為 就對古代的文本理解而言 這個原則十分有益於幫助我們“避免誤解” 並且澄清一些誤解。其實 徐復觀也曾錶達過與“詮釋學循環”極為類似的看法 他說:“我們所讀的古人的書 積字成句 應由各字以通一句之義;積句成章 應由各句以通一章之義;積章成書 應由各章以通一書之義。這是由局部以纍積到全體的工作。在這步工作中 用得上清人所謂的訓詁考據之學。但我們知道 不通過局部 固然不能瞭解全體;但這種瞭解 隻是起碼的瞭解。要做進一步的瞭解 更須反轉來 由全體而確定局部的意義;即是由一句而確定一字之義 由一章而確定一句之義 由一書而確定一章之義 由一傢的思想而確定一書之義。這是由全體以衡定局部的工作 即趙岐所謂‘深求其意以解其文’的工作。”不難覺察 “五四”、“”以來“攻其一點 不及其餘”-很有可能也是“隻知一點 不知其餘”的大批判的不良學風仍彌漫在當下*國學界 因此 詮釋學循環的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瞭。有瞭詮釋學循環的自覺意識 我們在對經典的詮釋過程中 就有可能不斷修正乃至放棄一些成見和偏見 以期達到對文本或古代思想傢的整體性的融貫理解。 傅偉勛在綜閤西方詮釋學的基礎上 針對*國思想及其錶達方式的特性 提齣一套“創造的詮釋學”。傅氏的“創造詮釋學”對於我的研究很有啓迪 也可以為我們的一些哲學詮釋提供方法論上的根據。傅氏“創造的詮釋學”分為五個層次:“實謂”、“意謂”、“蘊謂”、“當謂”、“創謂”。實謂 是通過校讎學弄清楚“原作者-或原典實際上說瞭什麼”?意謂 是通過訓詁學、邏輯分析等方法盡量“如實客觀地”理解原典的原原本本的意思。蘊謂 是通過思想史的理路綫索、以往重要的經典注疏成果、原思想傢與後代繼承者之間的前後關聯 理解“原作者可能想說什麼?或原典可能蘊涵哪些意思意義?”通過此開放性的詮釋 一方麵能夠破除“如實客觀”的詮釋學獨斷論 另方麵又能超“意謂”層次上可能産生的詮釋片麵性或詮釋者個人的主觀臆斷。 …… |
公私辨:曆史衍化與現代詮釋 陳喬見 9787108046994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公私辨:曆史衍化與現代詮釋 陳喬見 9787108046994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公私辨:曆史衍化與現代詮釋 陳喬見 9787108046994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