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叔本华美学随笔
定价:45.00元
售价:35.1元,便宜9.9元,折扣78
作者:叔本华 韦启昌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2081489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叔本华美学随笔》是从《叔本华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选取了贴近日常生活的12篇文章,这些文章独立成篇,讨论的话题有阅读、思考、写作、批评、语言学习、文体、音乐、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华以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质朴无华的文笔、言之有物诚实自然的风格,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叔本华美学随笔》里的文章独立成篇,讨论各种不同的话题,阅读、思考、语言学习、文学、历史、艺术、学问、音乐、大自然的美,等等,压轴的就是*触动人心、*引起人们关注的死亡问题。叔本华所讨论的这些话题,其素材都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大众读者都可以与这位哲学家从所熟悉的事物一起出发,“尽力登上云外的高处”(叔本华语),领略从这位思想家的视角获得的视野。本书的文章并没有以生僻的题材让无缘涉足这些题材的读者难以分享和判断。正如叔本华在《论写作和文体》中说的:“如果(作者所处理的)题材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得到甚至是相当熟悉,(……)那就只有具出色头脑的作者才可以写出值得人们一读的东西。”“作者越不需要借助其题材的帮助,(……)那这一作者所作出的成绩就越大。”叔本华的这些话至为恰当地适用于本书的文章。
论思考
001-012
论阅读和书籍
013-023
论历史
024-033
论文学
034-052
论写作和文体
053-096
论语言和语言学习
097-107
论判断、批评和名声
108-137
比喻和寓言
138-145
论学者和博学
146-158
论音乐
159-170
论大自然的美
171-173
论死亡
174-226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太仓新华书店正版现货书籍物流
太仓新华书店正版现货书籍物流
这次入手纯粹是冲着叔本华的名头去的,毕竟他是那位对生活有着近乎残酷清醒认知的哲人。我个人对纯粹的哲学论述有时候会感到有些晦涩难懂,但“美学随笔”这个标签听起来就亲切了许多,仿佛是哲学家放下身段,用更具温度和烟火气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他对艺术、痛苦与生命本质的看法。我特别关注他如何将他那套“生存意志”的宏大理论,巧妙地融入到对音乐、绘画乃至悲剧的探讨之中。想象一下,当他谈论巴赫的赋格曲时,那种逻辑的严密与情感的爆发是如何在他体系中得到统一和超越的,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有意思,留白处理得当,不会让人感觉文字堆砌得过于压抑,这对于阅读沉重主题的作品来说,无疑是一种友好的设计。
评分说实话,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去阅读一位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的“随笔”,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抗速食文化的姿态。我更看重的是,在翻阅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我能否获得一种瞬间的“顿悟”或是长期积累的“洞察力”。韦启昌的翻译,据说在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对我选择这个版本至关重要。好的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思想的“再创造”,它需要译者具备原作者的敏感度和极强的驾驭母语的能力。我期待在这些随笔中,能找到那些关于“苦难的审美化解”的钥匙,尤其是在面对现代社会带来的各种无意义感时,叔本华的观点或许能提供一种坚实的精神锚点。从书本的重量感来看,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小册子,它要求读者投入相当的注意力与时间,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恰恰是我所追求的。
评分每一次购买经典译本,都是一次对自身阅读耐心的检验。叔本华的文本,即便在韦启昌先生的精妙转译下,依然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咀嚼。但正是这种需要“慢下来”的阅读过程,才是我青睐这本书的原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有这样一本可以让我暂时抽离,沉浸在对“美”与“存在”的深刻反思中的书籍,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定价虽然略高于普通大众读物,但考虑到其作为学术与思想启蒙的双重价值,以及出版社的制作水准,绝对物有所值。我甚至已经想象到,在下一个安静的周末午后,泡上一壶茶,在温暖的阳光下,慢慢品读这些关于世界终极奥秘的只言片语,那将是一种何等宁静而充实的享受。
评分最近在研究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对艺术的理解,叔本华无疑是其中绕不开的一环。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他“艺术即是慰藉”的片段介绍,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缺乏体系。这次决定集齐这套随笔,就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完整的认知框架。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从装帧到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花哨设计,而是回归了经典的沉稳。我注意到页码的排布和章节的划分都非常清晰,这在阅读结构复杂的哲学文本时非常重要,能有效帮助读者在大段论述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我特别期待看到他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逐一剖析时的细致描写,比如他如何论证音乐在所有艺术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部分总是充满争议,也最能激发我的思考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质感,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和经典的气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也非常舒服,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版本。我一直很喜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书籍,他们的装帧和校对总让人放心,这次的体验也完全符合预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能感受到译者韦启昌先生的功力了,他对叔本华思想的把握和文字的转译,似乎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精准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我尤其欣赏这种坚持对经典进行高质量再呈现的出版态度,毕竟,对于像叔本华这样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一个好的载体是通往其思想殿堂的必要阶梯。那种油墨散发出的特有气味,混合着新书的纸香,构成了我阅读前最美好的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