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定价:48.00元
作者:朱利安巴吉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86572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作者的又一著作
挖掘思想漏洞,颠覆认知,脑洞大开。
思想实验是真实场景的简化浓缩,现在甚至未来都难以真实发生。实验中剔除复杂变量,将变量引向*,旨在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核心概念或问题上,挖掘我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漏洞。这既不是一本参考书,也不是古老谜题的解答合集,看完并不能直接得到答案。这只是个开始,你不只会爱不释手,还会抑制不住地思考。
一天一个故事,锻炼思维,发人思考,通勤路上的。
内容提要
?如果研究红颜色的专家是红绿色盲,还算不算专家?
?如果实现了长生不死,那么每一天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救生艇上的物资只够维持12个人的生命,那么3个人还要不要救?
?如果一幅被埋葬的作品公之于众之际就会被损毁,该不该公开?
?“忒修斯”号船在修补过程中材料被替换,用替换下的旧材料又建造了一艘船,那么哪一艘才是原来的“忒修斯”号呢?
……
100个思想实验,挖掘我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漏洞。
目录
序言
1. 的恶魔
2. 瞬间移动装置
3. 印度人与冰
4. 虚拟外遇
5.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6. 幸运轮盘
7. 无言胜利
8. 为善
9. 反应预测
10. 蒙蔽公平
11. “忒修斯”号
12. 沙滩上的毕加索
13. 专门研究红色的色盲
14. 对你有利的银行错误
15. 平凡的英雄行为
16. 赛跑的乌龟
17. 严刑逼供
18. 理性的要求
19. 幻想破灭
20. 赖活不如好死
21. 埃皮菲尼亚人的土地
22. 救生艇
23. 盒子中的“甲虫”
24. 方形的圆
25. 优柔寡断的布里丹
26. 忘记疼痛
27. 信守承诺
28. 噩梦景象
29. 命悬一线
30. 别人的回忆
31. 人类演化
32. 自由的西蒙妮
33. 言论自由亭
34. 不是我的错
35. 后的手段
36. 先发制人的正义
37. 自然就是美? 1
38. 我是大脑
39. 算命摊
40. 木马赢家
41. 就是没有蓝色
42. 拿了钱就跑
43. 未来冲击
44. 不至死亡,永不分离
45. 隐形的园丁
46. 再生人
47. 兔子!
48. 恶俗与艺术
49. 这不是牛津大学
50. 善意的
51. 活在桶里
52. 计划生育
53. 双重效果原则
54. 捉摸不定的我
55. 可持续发展
56. 全视角旋涡
57. 吃宠物之谜
58. 信仰,还是疯狂?
59. 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60. 照我说的做,而不是跟着我做
61. 马苏里拉芝士做的月亮
62. 我思,故我在哪儿?
63. 不明不觉
64. 要避免流血,必须先流血
65. 灵魂寄居
66. 伪造专家
67. 油炸薄饼悖论
68. 疼痛错乱
69. 恐惧
70. 突击检查
71. 延缓死亡
72. 拯救鹦鹉佩西
73. 变成蝙蝠
74. 到处都是水
75. 隐身
76. 联网的大脑
77. 替罪羔羊
78. 下赌注
79. 发条橙
80. 理性与感性
81. 电影的味道
82. 占便宜
83. 道德黄金法则
84. 高档与低俗
85. 不存在的人
86. 艺术的价值
87. 公平的不平等
88. 完全失忆
89. ,还是放任死亡?
90. 水果的本质
91. 无人受害
92. 自动化
93. 行尸走肉
94. 税上加税
95. 全知全能
96. 家庭
97. 道德运气
98. 虚拟的幸福
99. 给和平一个机会
100. 便宜也有好咖啡
致谢
资料来源说明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的共同创办人、主编。他的著作包括《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当哲学家遇上心理医生》《简单的哲学》等。本书已经被翻译成18种语言。
文摘
序言
初翻开这本书,书名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但真正阅读下去,会发现它远比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童话故事,也不是一本猎奇的惊悚小说。相反,它用一种极其克制而又充满张力的语言,探讨了关于存在、关于价值、关于被需要的深层主题。我被作者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洞察力所折服,那些角色内心的纠结、挣扎,以及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像书中的主角一样,在不自觉地扮演着某种角色,以期获得认同和价值?书中的“被吃掉”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毁灭,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存在的形式,一种被接纳、被理解、甚至被需要的终极渴望。这种渴望,或许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它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促使我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题目非常吸引眼球,带着一丝荒诞和挑衅,但内容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却又饱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它不是那种可以一目十行读完的书,你需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和思考。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描绘,那种难以启齿的渴望,那种想要被看见、被认同的冲动,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生存而伪装,为了融入而改变,最终迷失了自己。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群体中扮演的种种角色,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需求。它并非宣扬一种消极的“被吃掉”的命运,而是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存在,或许在于被理解和被接纳,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它以一种温柔而又深刻的方式,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新颖,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图书的认知。它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也没有清晰的故事情节,更像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场景和情绪的集合。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一种强大的情绪氛围所吸引。作者通过对环境、氛围的精准描绘,以及角色之间微妙的互动,营造出一种既压抑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梦境之中,每一个画面都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它让我思考,在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不言而喻的连接,一种超越语言的理解?书中的“被吃掉”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极致的融入,一种将自我完全交付的姿态,而这种姿态背后,是怎样一种对归属和存在的追寻?这本书需要读者主动去探索,去感受,去连接,它不是被动接受的读物,而是需要积极参与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常规的叙事模式,以一种更加碎片化、象征性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费解,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深意。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堆叠,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理解的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比如,某个场景的色彩运用,或是某个角色的细微动作,都可能成为解读故事的关键。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解谜,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惊喜。它挑战了我固有的阅读习惯,让我学会去捕捉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虽然阅读过程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但当茅塞顿开的瞬间来临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不仅仅是关于“被吃掉”的故事,更是关于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挣扎与抗争,关于在看似被动的接受中,寻找主动的力量。
评分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书,虽然书名有些戏剧化,但内容本身却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内省式的探讨。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角色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受那种被忽视、被误解的滋味。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迫使我去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群体中,个体所扮演的角色。有时候,我们为了融入集体,会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变得像一只温顺的羔羊,等待着被“安排”。而这本书,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被看见、被理解的可能,即便这份“被吃掉”的愿望,带着一丝悲凉,却也折射出对存在意义的追寻。它像一盏微弱的灯,在黑暗中指引着我们,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一丝光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