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难兄难弟:周氏兄弟识小录
书号:9787520703277
定价:42.00
作者/编者: 黄恽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编辑推荐:
鲁迅一生坚守反叛的角色,知堂则希望在调和中寻找更自然的人生。他们兄弟身上有很多值得一谈的故事,随便抓上一把,就是一篇文章。但是,写鲁迅和知堂,实在是一种大冒险,因为写的人太多。如何另辟蹊径,开疆拓土,这是本书作者*先考虑的问题。不犯重,有新意,是作者力图把握的基本原则。作者只写自己发现的一枝一节、边边角角,这也正是掌故的精神。对于名人,不激不随,不捧不吹,是作者的信条。鲁迅身上的光环应该卸下,知堂头上的棘冠不妨搁置,这本小书试着让周氏兄弟回归人与文的本身。
《难兄难弟:周氏兄弟识小录》是一部周氏兄弟掌故专辑。书名用《世说新语》之典,意在表明鲁迅、周作人于文学界和思想界的贡献难分轩轾。全书分“闲言周大”与“碎语周二”两个部分。正如辑名所示,本书并非系统研究周氏兄弟的著作,而是作者以写掌故的精神,将自己平时发现的有关周氏兄弟的一枝一节、边边角角,进行挖掘、延展,力求题材不犯重,角度有新意,“用鲁迅和知堂作原料,烹调出的口味新奇的菜肴来”。作者对周氏兄弟,不吹不捧,不落井下石,论必求实,言必有据,读来别有一番味道。
黄恽,苏州人,1966年生,供职于苏州杂志社,藏书家、文史学者、掌故家,尤以研究民国文史*为擅长。作者收罗了大量民国书籍和报刊,长于在民国小报上挖掘细节,专注民国时期苏州人物以及近代名家在苏州的经历,熟稔清代、民国人物的遗闻轶事。有大量文章发表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今晚报》等媒体。
著有《蠹痕散辑》《古香异色》《秋水马蹄》《燕居道古》《缘来如此:胡兰成、张爱玲、苏青及其他》《舞文詅痴》《钱杨摭拾:钱锺书、杨绛及其他》《萧条异代》等文史小品集。
自序
上辑 闲言周大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疑案
鲁迅手稿包油条的真相
鲁迅与茅盾的矛盾
鲁迅和谢六逸
鲁迅的丁克和避孕
鲁迅蹈袭日人一例
鲁迅对“现代评论派”的恶感之一例
鲁迅与诗人林庚白
鲁迅与胡山源
鲁迅与徐懋庸
鲁迅认错二则
朱东润与鲁迅的文言小说《怀旧》
《阿鼠正传》与《阿Q 正传》
谁*先在新文学中使用“他妈的!”
课堂上的鲁迅
幽默的演讲
海外东坡之“鲁迅之死”
高长虹谈他与景宋的交往
景云里的枪声
章衣萍谈鲁迅《故乡》里的“猹”
非徒然的笃学
给鲁迅照相的雪怀照相馆
鲁迅的教育部同事牛献周
孙伏园眼中的鲁迅——关于《鲁迅先生二三事》
尤劲编的鲁迅语录《鲁迅曰》
鲁迅闹酒
朱安的抗争
许广平的抱怨
蒋介石慰问“鲁迅的遗物”朱安
下辑 碎语周二
知堂与《思痛记》
《知堂书话》中的胡适
八道湾11 号门口的膏药旗
周作人建议“一周双休”
阿部淑子与周作人
周作人与石家饭店
周作人来苏原因谈
周作人讨厌无线电广播和爆竹
李金发与周作人
张爱玲谈周作人的文章
周作人做官
周作人吃“回扣”
“荆生”二题
蹊跷的《“破脚骨”》
《省三病故的消息》的周作人附记
《周作人集外文》编者误认妄改两例
周作人译的《红星佚史》
浅谈周作人《自己的园地》的版本
知堂与《青姑娘的梦》
周作人的希腊风
李超琼所记周福清贿案
知堂谈屑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人性,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情有独钟。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便深深地吸引了我——“难兄难弟:周氏兄弟识小录”。“难兄难弟”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暗示着在荣耀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扶持。而“识小录”,则让我联想到一种精妙的观察力,一种能够从细微之处洞察人物性格、命运走向的能力。我设想着,作者黄恽先生,定是一位对人物有着深刻洞察的智者。他或许不直接描写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将视角聚焦在周氏兄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通过这些“小”事,折射出他们复杂的人性,以及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互相扶持,共同进退。我好奇的是,这本书究竟会如何展现这种“难兄难弟”的情感?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还是暗流涌动,竞争激烈?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卷,让我能够深入了解这两位周氏兄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及那些塑造了他们的,或许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小”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识小录”这三个字,立刻激发了我对细节和人性探索的兴趣。通常,我们阅读人物传记,往往聚焦于他们辉煌的成就和重大的转折点,但“识小录”则暗示着这本书的视角更为独特,它更关注那些微不足道却能反映人物本真的“小”事。周氏兄弟,这样一个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故事张力,他们的经历,无论是共同的还是各自的,想必都充满了跌宕起伏。我好奇的是,作者黄恽先生,是如何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周氏兄弟的性格特质、人生哲学,甚至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印记。会不会有关于他们儿时玩伴间的争执,还是少年时期的懵懂情愫,抑或是他们在事业初期,为了某个小目标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些“小”事,或许正是构成一个完整人物的基石,它们累积起来,才能展现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而非被符号化的形象。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兄弟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难兄难弟”的传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仅是那“周氏兄弟识小录”这几个字,便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周氏兄弟,这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传奇色彩,让人联想到的是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或是他们在某个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而“识小录”三个字,又似乎暗示着这是一本充满故事性、细节丰富,甚至带有几分野史性质的读物。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各种可能性:或许是关于他们早年的生活片段,那些不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又或许是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其中有哪些不为人道的艰辛与智慧;抑或是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兄弟情谊。封面上“正版”和那串神秘的ISBN号,更增添了一种官方认定的权威感,仿佛在向我保证,这是一份真实可靠的记录。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周氏兄弟身上隐藏的那些“小”故事,看看它们如何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我正准备透过它,窥探一个鲜为人知却又充满魅力的世界,那种期待和兴奋,难以言表。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以人物为核心,深度挖掘其成长轨迹和内在世界的书籍情有独钟。“难兄难弟:周氏兄弟识小录”这个书名,便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难兄难弟”四个字,自带一种戏剧性,暗示着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上,必定充满了挑战与扶持,相互成就,也可能相互制约。而“识小录”,则透露出一种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它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日常的、琐碎的、不为人知的“小”事。我设想,作者黄恽先生,必然是一位善于观察和体悟的人物传记作家。他或许会从周氏兄弟的童年玩伴、少年时的梦想、青年时期的磨砺,甚至是他们之间一次不经意的对话、一个细微的眼神中,去捕捉人物的真实情感和性格侧面。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如何通过这些“小”事,去展现兄弟二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他们的共同成长,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是如何互相支撑,共同克服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往往能带给读者最深刻的触动,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让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感。“正版 难兄难弟:周氏兄弟识小录”——光是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故事的画面。周氏兄弟,这个组合本身就自带一种吸引力,让人不禁联想到家族、事业、权力,以及其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识小录”这三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着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人物最细微之处,去“识”他们的“小”事,从这些“小”事中发掘出人物的性格特质、生活智慧,甚至是命运的轨迹。我好奇的是,作者黄恽先生,是如何在这些“小”事中,挖掘出大道理,或者说,是如何通过这些“小”事,展现出周氏兄弟的“大”人物形象的。是不是有那些被历史忽略的细节,被作者发掘出来,成为理解这两兄弟的关键?这让我联想到,很多伟人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大的决策,更离不开日常的点滴积累和对细节的把握。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看到,那些构成周氏兄弟人生基石的“小”事,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将他们推向历史的舞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