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TheStories of English英語的故事
作者:David Crystal戴維·剋裏斯特爾
齣版社名稱:Penguin
齣版時間:2005
語種:英文
ISBN:9780141015934
商品尺寸:12.7 x 1.9 x 19.7 cm
包裝:平裝
頁數:592
一部全麵論述英語的發展和演變及其與其他語言關係和相互影響的佳作。
戴維·剋裏斯特爾(David Crystal)的TheStories of English《英語的故事》有著獨特的語言史觀,非一般英語史可比。著眼於小曆史而以整個世界為舞颱,著眼於英語的來龍去脈而以豐富的史料為支撐,不僅語言價值有目共睹,特殊的史料價值與文化價值也都躍然紙上。另一方麵,他文風平實,言齣有據,無論用史還是分析,也都有如老爺的故事,顯得十分親切自然。
名人:
“《英語的故事》讀起來就像一個探險故事;事實也的確如此。”——羅傑·麥格夫
“一本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書……對於熱愛英語的任何人,它都是一個寶藏。”——菲利普·普爾曼(英國作傢)
媒體:
“一次賞悅目閱讀體驗……剋裏斯特爾堪稱之約翰遜。”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版
“一種起初隻有區區幾韆盎格魯-撒剋遜人的口語,現在的使用者超過瞭15億,其間究竟發生瞭怎樣的變化?英語自身的不同版本又是怎樣發展演變的?在這扣人心弦的之旅中,戴維?剋裏斯特爾直麵覆瞭語言的曆史,講述瞭英語的種種‘真實’故事,都是從來不曾全麵講述過的。一麯睿智的禮贊……剋裏斯特爾為英語的故事賦予瞭全新的情節。”——《衛報》
“以方言為榮、以行話為榮、以俚語為榮……充滿瞭啓迪——總之,棒極瞭!”——《星期日時報》
“This new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all its manifestations is among the best ever written, and is both entertaining and informative.”
When and why did “thou” disappear from Standard English? Would a Victorian Cockney have said “observation” or “hobservation”? Was Jane Austen making a mistake when she wrote “Jenny and James are walked to Charmonth this afternoon”? This superbly well-informed—and also wonderfully entertaining—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swers all these questions, showing how the many strands of English (Standard English, dialect and slang among them) developed to create the richly-varied language of today.
TheStories of English《英語的故事》是英國語言學傢戴維·剋裏斯特爾(David Crystal)的力作,全麵論述瞭英語的發展和演變,規範語言和方言的關係,英語和其他語言的關係和相互影響,同時兼述世界各英語國傢的英語特點。作者的研究方法不同於其他學者,本書論述全麵,思維縝密,細緻,充滿睿智,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可讀性。
List of Illustrations
List of Maps
Introduction導論
The standard story
The real story
Chapter 1: The origins of Old English章:古英語的起源
Interlude 1: The Celtic language puzzle插敘1:凱爾特語之謎
Chapter 2: The Old English dialects第二章:古英語方言
Interlude 2: The rise and fall of West Saxon插敘2:西撒剋遜的興衰
Chapter 3: Early lexical diversity第三章:早期的詞匯多樣性
Interlude 3: Understanding Danes插敘3:理解丹麥語
Chapter 4: Stylistic variation in Old English第四章:古英語的風格變體
Interlude 4: Grammatical transition插敘4:語法變化
Chapter 5: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English第五章:走嚮中古英語
Interlude 5: Two Peterborough Chronicles插敘5:兩部《彼得伯勒編年史》
Chapter 6: A trilingual nation第六章:一國三語
Interlude 6: Lay Subsidy dialects插敘6:特彆俗務稅
Chapter 7: Lexical invasions第七章:詞匯入侵
Interlude 7: The first dialect story插敘7:第1個方言故事
Chapter 8: Evolving variation第八章:多樣的進化
Interlude 8: Well well插敘8:好瞭,好瞭
Chapter 9: A dialect age第九章:方言時代
Interlude 9: Where did the -s ending come from?插敘9:詞尾-s來自何處?
Chapter 10: The emerging standard第十章:標準初現
Interlude 10: Complaining about change插敘10:對變化的抱怨
Chapter 11: Printing and its consequences第十一章:印刷術及其影響
Interlude 11: The first English dictionary插敘11:第1部英語詞典
Chapter 12: Early Modern English preoccupations第十二章:對早期現代英語的成見
Interlude 12: Choosing thou or you插敘12:用thou還是you
Chapter 13: Linguistic daring第十三章:語言創新
Interlude 13: Avoiding transcriptional anaemia插敘13:避免轉寫貧血癥
Chapter 14: Dialect fallout第十四章:方言後遺癥
Interlude 14: A beggarly portrayal插敘14:底層人的語言
Chapter 15: Stabilizing disorder第十五章:語言趨於穩定
Interlude 15: Delusions of simplicity插敘15:簡單英語的錯覺
Chapter 16: Standard rules第十六章:標準規則
Interlude 16: Glottal stops插敘16:喉塞音
Chapter 17: New horizons第十七章:新視野
Interlude 17: Tracking a change: the case of y’all插敘17:y’all變遷追蹤
Chapter 18: Linguistic life goes on第十八章:舉步嚮前
Interlude 18: The grammatical heart of nonstandard English插敘18:非標準英語的語法中心
Chapter 19: And dialect life goes on第十九章:發展中的方言
Interlude 19: Dialect in Middle Earth插敘19:中土世界方言
Chapter 20: Times a-changin’第二十章:時空變幻
Appendix: The location of the town and counties of England referred to in this book附錄:本書涉及的英國城鎮和郡的位置
Notes注釋
Acknowledgements參考文獻
Person Index人名索引
Subject Index主題索引
戴維·剋裏斯特爾(1941-),英國語言學傢,於1966年獲得博士學位。執教於英國多所大學,從事語言和語言學問題方麵的寫作、講課和定期廣播講座工作。著作超過90部,齣版專著有《現代語言學詞典》《何為語言學?》《語言學和語音學基礎詞典》《病理語言學》《誰關心英語的用法?》《注意聽你孩子的說話》等。
David Crystalis Honorary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Bangor. He has published over 90 books and was awarded the OBE for services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1995. He is the editor of the Penguin Encyclopedia and the New Penguin Factfinder.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預示著這不是一本可以隨意對待的讀物。進口原版書的魅力就在於此,它保留瞭原汁原味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閱讀體驗非常純粹。我發現,在閱讀涉及早期文本引用的部分時,原版的清晰度至關重要,那些古老的拉丁文或古英語的斜體和特殊符號都能被準確無誤地呈現齣來。這對於我這種追求原貌的學習者來說,是無法妥協的條件。而且,這本書的目錄設計和章節劃分也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邏輯層次清晰,即使是麵對跨越韆年的語言變化,也能做到條理分明,不會讓人在浩瀚的語言史中迷失方嚮。每次我把它放在書桌上,都能感受到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學術氣息,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它真正做到瞭“全麵”而“權威”。我原本以為它會側重於某一特定的曆史階段,但實際上,它像一條清晰的主綫,貫穿瞭從盎格魯-撒剋遜時期到近現代英語的整個脈絡。最讓我稱道的是作者在處理那些存在爭議的語言學假說時的嚴謹態度,他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清晰地呈現瞭不同學派的觀點和支持的證據鏈,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學術探討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參與感。當我閤上書本時,感覺自己對英語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集閤,而是一個有機生長、充滿生命力的知識體係。對於那些尋求真正理解英語“靈魂”的求知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通往更高層次認知的堅實階梯,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館之寶。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對於那些對英語語言的演變過程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就被那種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看似枯燥的語言學概念,用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例子娓娓道來。比如,書中對中古英語到現代英語轉變的描述,簡直就像在看一部史詩電影,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語言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不斷地自我革新和重塑的。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曆史時期英語發音和詞匯變化的追蹤,那種細緻入微的考究,讓人對我們現在使用的每一個單詞的“前世今生”都有瞭全新的認識。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著鏡子練習書中提到的那些古老的發音,那種穿越時空的體驗是其他語言學習材料難以給予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部英語文明的編年史,讓學習語言的過程變得充滿探索的樂趣和智慧的滿足感。
評分作為一個資深的英語教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激發學生對“為什麼是這樣”産生興趣的材料,而這本書恰好提供瞭完美的範例。很多學生隻會死記硬背現在的語法規則,卻對規則背後的成因一無所知,導緻學習停滯不前。這本書巧妙地繞過瞭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講述“故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瞭語言的動態本質。例如,書中對動詞的“強變化”和“弱變化”的演變過程的解析,如果用傳統的語法書講解,學生可能早早地就放棄瞭。但在這本書裏,它被描繪成一場語言內部的“權力鬥爭”和“適應性選擇”,學生們一下子就抓住瞭重點,並且對這種曆史必然性産生瞭強烈的共鳴。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看待語言的全新視角,這對於培養未來的語言學傢或者深度學習者來說,是無價的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有一種大師級的掌控力,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堆砌事實,而是將語言現象置於具體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讓讀者真正體會到語言是社會活動的産物。我特彆欣賞它在討論“藉詞”和“語義漂移”時所采用的跨文化視角。比如,它沒有孤立地看待維京人或諾曼人對英語的影響,而是將這些語言接觸視為更大範圍的政治和經濟版圖變動的一部分。讀到此處,我甚至聯想到當代全球化對英語的影響,這本書的洞察力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它提醒我們,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個開放的係統,不斷地吸收、融閤、淘汰。這種宏大敘事和微觀分析的完美結閤,使得閱讀過程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對當下語言實踐的深刻反思,實在是一部可以反復咀嚼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