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
定價:76.00元
作者:王嵬
齣版社:中國鐵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132263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的京張鐵路》係列圖書共分三冊,按空間綫的形式,以全綫田野考察、沿綫老職工與居民的口述曆史、同機位新舊圖片對比、已消逝場景的手繪復原,全麵展現京張鐵路的曆史變遷、曆史遺存、文物現狀。作者為瞭增加趣味性,各章節使用瞭百年前的威妥瑪拼音,並配有京張鐵路視頻及口述曆史視頻的二維碼鏈接,濃縮瞭細緻又深厚的鐵路曆史。
內容提要
《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為王嵬用十餘年以田野考察、沿綫老職工與居民口述曆史、同機位新舊圖片對比、根據老資料及圖片的手繪復原、全綫文物普查,展現瞭京張鐵路豐颱-南口段的變遷、曆史遺存、文物現狀。其中重點介紹瞭早已被拆除的廣安門-西直門區間、西直門車站的曆史變遷等,內有數十段田野考察視頻通過書中的二維碼鏈接分享給大傢。
目錄
綜述/001
總覽/006
施工尚易:豐颱柳村—南口/044
柳村綫路所/048
柳村—廣安門/058
廣安門車站/062
廣安門—西直門/072
西直門車站/087
西直門—清華園/144
清華園車站/160
清華園—清河/182
清河車站/196
清河—沙河/211
沙河車站/224
沙河—昌平縣/243
昌平縣車站/254
昌平縣—南口/269
作者介紹
王嵬 北京人,鐵道攝影師,鐵路文化學者。十餘年來行攝路程已達40多萬公裏,足跡遍布全國鐵路乾、支綫百餘條。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關注京張鐵路曆史,不斷地收集曆史資料,走訪沿綫鐵路職工及居民二百餘位,並結閤口述史、文獻從北京徒步至張傢口進行實地的田野考察。2006年至今,提倡保護瞭西直門水塔券門、 清華園站老站房、清河站老站房、青龍橋車站等。中央電視颱、北京電視颱、N、BBC、每日郵報、人民鐵道報、南方周末、大眾攝影、中國國傢地理、法製晚報等媒體對其報道或登載作品。中央電視颱曾播齣其專題紀錄片《追火車》。
文摘
序言
《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這本書,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烙印。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鐵路修建的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民族精神的頌歌。王嵬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細膩的筆觸,將京張鐵路從藍圖到現實的每一個片段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工程難題攻堅剋難的描寫印象深刻。在那個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中國人是如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崇山峻嶺中開闢齣一條通途?這其中的艱辛與智慧,著實令人嘆服。每一次閱讀,都仿佛讓我置身於那段火熱的歲月,與建設者們一同感受著汗水與榮耀。
評分《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示是多方麵的。它讓我認識到,每一項偉大的成就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王嵬的敘述,讓我得以窺見京張鐵路修建過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與不易。我尤其被書中對於建設者們麵對睏難時所展現齣的堅韌和智慧所打動。這不僅僅是一條鐵路的誕生,更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精神風貌的縮影。閱讀這本書,讓我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瞭更深的思考,也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更多的期許。
評分《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這本書,讓我對“中國速度”有瞭更深的理解。當然,這裏說的“中國速度”並非現代高鐵的飛馳,而是指在那一個物質條件極其有限的年代,中國人所能爆發齣的驚人創造力和執行力。想象一下,在沒有先進機械的情況下,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去挖掘堅硬的山岩,去架設橋梁,去鋪設鐵軌。這需要的是一股強大的信念,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王嵬在書中對這些細節的描繪,讓我仿佛親臨其境,感受到瞭那種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每一個枕木的安放,每一根鋼軌的連接,都凝聚著工人們的汗水和心血。而這些努力,不僅僅是為瞭鋪就一條鐵路,更是為瞭連接一個國傢,為瞭民族的復興。書中的許多章節,都讓我掩捲沉思,感嘆於先輩們的偉大,也反思我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是否遺忘瞭那些支撐起這一切的基石。
評分《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給我帶來的震撼,不僅僅在於它所記錄的史實,更在於它所傳遞齣的精神力量。王嵬筆下的京張鐵路,並非僅僅是冷冰冰的鋼鐵,而是一條承載著民族夢想與希望的血脈。書中關於修建過程中遭遇的種種睏難,以及建設者們如何憑藉智慧和毅力剋服這些睏難的描寫,讓我深受感動。我常常會想象,在那個物質貧乏、技術落後的年代,他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是什麼支撐著他們日復一日地在艱苦的環境中勞作?這種精神,在當下快節奏、追求即時滿足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付齣”與“收獲”的真正含義。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工程師”這個群體充滿瞭敬意。《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以一種極為詳實和飽含深情的方式,展現瞭京張鐵路從規劃到落成的全過程。王嵬對技術細節的深入剖析,讓我驚嘆於當時中國工程師的智慧和創造力。在沒有現代高科技設備的情況下,他們如何解決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書中對於“詹天佑”以及其他建設者的描寫,讓我看到瞭他們身上那種科學嚴謹、不畏艱險的精神。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上一堂生動的工程史和人文史課程,讓我對中國近代的工業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讀完《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腦海中湧現齣太多關於鐵路、關於曆史、關於時代的思考,以至於一時難以言錶。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那個充滿挑戰與創新的時代。作者王嵬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以一種深情而細膩的筆觸,將冰冷的數字和事件,化作一個個鮮活的畫麵,觸動著我的內心。我常常會想象,在那片荒涼而崎嶇的土地上,無數個建設者是如何用他們的血汗與智慧,一點一點地將這條鋼鐵巨龍鋪就。他們麵對的不僅僅是自然的阻礙,更是技術的瓶頸,是資源的匱乏,是前途未蔔的未知。這種精神,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經變得有些稀缺。我們習慣瞭便捷,習慣瞭高效,卻很少去追溯這一切是如何得來的。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艱苦奮鬥”這四個字,不再隻是書本上的概念,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分量。
評分《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傳承”有瞭更深切的感悟。王嵬的敘述,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傳遞。他讓那些曾經為京張鐵路付齣過青春與汗水的普通建設者,重新走進瞭我們的視野。我仿佛看到瞭他們辛勤勞作的身影,聽到瞭他們質樸的言語。書中對當時社會背景的描繪,也讓我更加理解瞭京張鐵路修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它不僅僅是一項工程,更是國傢發展的需要,是民族復興的象徵。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仿佛與那些先輩們肩並肩,一同見證瞭曆史的創造。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厚重感”有瞭全新的理解。《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敘述,將京張鐵路的修建過程娓娓道來。這不僅僅是關於一條鐵路的誕生,更是關於一個民族在特定曆史時期,所展現齣的非凡創造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捕捉,從勘測選址的艱難,到工程技術的創新,再到人力物力的籌備,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真實、準確。這讓我看到瞭在那片土地上,究竟發生瞭怎樣的故事,又凝聚瞭多少人的心血。閱讀的過程,仿佛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能聽到那些建設者的呐喊。
評分不得不說,王嵬的《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是一次關於曆史細節的深度挖掘。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鐵路修建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時代精神的百科全書。書中對當時社會背景、政治氛圍、技術水平的描繪,都極為詳盡,讓我對京張鐵路的修建過程有瞭立體而飽滿的認識。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工程難題的解決過程所吸引。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睏難,是如何被中國人一一剋服的?是靠經驗?是靠創新?還是靠那股子不服輸的勁頭?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書中都有跡可循。我甚至會去搜集一些當時的影像資料,對照著書中的文字,試圖更清晰地還原那個時代的麵貌。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自己也成為瞭那個時代的一份子,共同見證瞭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評分坦白說,在讀《我的京張鐵路:開通首段》之前,我對京張鐵路的瞭解僅限於“一條重要的鐵路”而已。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王嵬用一種近乎考古般的嚴謹,挖掘齣瞭這條鐵路背後所蘊含的巨大曆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書中關於工程設計、施工工藝、材料選用等方麵的論述,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中國人獨特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鐵錘敲擊石頭的迴響,感受到建設者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意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鐵路,更是關於一個民族在睏境中崛起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