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生態文明
定價:29.80元
作者:宋煜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222478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城市的擴張帶給人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對於人類而言,人類似乎在操控著自然的命運,人類在消耗著自然資源,生産著供人類生活的産品並排放廢棄物。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地球上的資源卻在日益減少,環境也遭到瞭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興起瞭“綠色”浪潮,綠色化運動在各個領域滲透。
鑒於此,我們策劃瞭《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希望通過這套叢書讓青少年及大眾更方便、更快捷的認識並理解環保知識和方法,同時,通過這套叢書可以拉近公眾與環保新科技的距離。
《低碳生活》為《綠色環保從我做起》的一分冊, 本書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深入淺齣的文字,嚮讀者介紹瞭生態意識文明、生態行為文明、生態製度文明和生態産業文明等精彩內容,讓您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
內容提要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叢書》用趣味漫畫詮釋科普知識,傳達全新的科學學習理念,教會孩子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知識,感知自然的奇趣、科學的奇妙,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生態文明》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和深入淺齣的文字,嚮讀者介紹瞭生態意識文明、生態行為文明、生態製度文明和生態産業文明等精彩內容,讓您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生態文明》旨在普及環境知識,倡導環保理念,適閤所有對環保感興趣的讀者和青少年閱讀。
目錄
**章生態文明的提齣1
1.人類麵臨的新挑戰―生態危機1
2.揭秘生態文明的興起4
3.深入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6
4.說一說,生態文明的主要內容9
5.生態文明與“三大文明”有關係嗎11
6.生態文明的四個基本特徵13
7.說一說,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14
第二章樹立生態文明觀念16
1.公民環境生態意識調查問捲16
2.生態哲學對人類思維方式轉變的影響20
3.說一說,生態意識的特點21
4.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意識與生態哲學23
5.說一說,什麼是生態文化25
6.如何提高全民生態文化素質27
7.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的差異29
8.說一說,什麼是生態平衡31
9.哪些人為因素造成瞭生態平衡失調32
10.我們身邊有哪些生態汙染34
11.探討生物監測的作用37
12.生態災難具體錶現在哪些方麵38
13.說一說,什麼是生態入侵41
第三章與生態文明有關的行為建設
1.誰是生態文明的行為主體43
2.你、我是生態文明的行為對象嗎46
3.生態文明行為主體與對象之間有關係嗎48
4.細數這些年,環境保護行為的産生與發展50
5.說一說,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行為53
6.生態文明教育包括哪些方麵55
7.企業行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56
8.企業在生態文明中的行為方式58
9.企業實施清潔生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60
10.說一說,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發展的特點62
11.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典型事例63
第四章與生態文明有關的法製建設65
1.環境保護法65
2.水土保持法68
3.水汙染防治法70
4.大氣汙染防治法72
5.節約能源法74
6.可再生能源法77
7.防沙治沙法79
8.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81
9.放射性汙染防治法83
10.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85
11.環境行政處罰辦法87
第五章生態産業的建設與發展89
1.說一說,什麼是生態産業89
2.聊一聊,生態經濟三大特徵91
3.說齣生態工業與傳統工業的區彆93
4.如何更好地理解生態示範區96
5.說一說,生態工業園區的設立97
6.講解我國的原生態旅遊形式99
7.聊一聊,生態農業的發展曆程101
8.生態漁業的新型發展模式103
9.生態畜牧業的新型生産模式105
10.世界生態農場典型―菲律賓瑪雅農場106
11.談談農業生態園發展麵臨的問題107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生態文明》這本書(ISBN:9787122247841),如同在我平靜的生活中投入瞭一顆小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讓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我並非環境科學的專業人士,初讀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通俗易懂”和“直抵人心”。作者沒有使用艱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復雜抽象的生態概念和文明發展軌跡娓娓道來。它不像某些理論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引導讀者一同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書中關於“人與自然”的描繪,不再是冰冷的數據或遙遠的理論,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充滿瞭情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生命,聽到那些被淹沒的聲音,感受到大地母親的呼吸。作者的視角非常宏大,他將目光投嚮瞭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從工業革命的黎明到信息時代的喧囂,層層剖析瞭我們在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是如何一步步遠離瞭自然的懷抱,又如何因此付齣瞭沉重的代價。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人類文明的未來産生瞭深刻的憂慮,同時也激發瞭我對改變現狀的強烈渴望。我尤其被書中對“新文明形態”的構想所吸引。它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烏托邦,而是一種基於現實、可行且充滿希望的未來藍圖。這種構想,不是建立在對舊模式的否定之上,而是基於對人類智慧和自然規律的尊重,是一種螺鏇式上升的發展。它讓我看到瞭,人類並非隻能在“發展”與“環境”之間做齣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可以找到一條更加智慧、更加可持續的道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一個人的使命。它提醒我們,每一個微小的選擇,都在塑造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評分這次與《生態文明》(ISBN:9787122247841)的相遇,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心靈之旅。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滿數據和理論的枯燥讀物,然而,它卻以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瞭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麗畫捲。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力量,他沒有簡單地羅列環境問題的現狀,而是深入剖析瞭導緻這些問題産生的文化根源、經濟模式以及思維誤區。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開始重新審視人類在地球上的角色和責任。書中對“文明”的定義,不再局限於物質的豐裕和科技的進步,而是擴展到一種對生命尊重的態度,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價值體係。這種深刻的洞見,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進步不應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要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良性互動。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生態足跡”的討論所吸引。它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瞭自己的消費行為對地球資源的影響,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從每一個細微之處著手。作者沒有高高在上地教導,而是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與讀者一同探索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他提齣的“生態文明”並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希望,也激發瞭我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熱情。它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價值觀的重塑,一次對生命本源的迴歸。
評分手捧《生態文明》(ISBN:9787122247841),我感受到的是一股溫和卻強大的力量,它並非以激進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領我進入對人類文明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作者的筆觸,既有科學的嚴謹,又不乏人文的溫度,將抽象的生態概念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我並非學界人士,因此,對這本書最直接的感受是它的“可讀性”和“啓發性”。它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平實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關於我們星球的未來、關於人類的責任娓娓道來。書中對於“生態文明”的構想,並非是簡單的技術革新或政策調整,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價值觀念的轉變,一種對生命本身價值的尊重和認同。我開始意識到,我們長期以來所習慣的“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正是導緻許多生態問題的根源。作者通過對曆史的梳理和現實的剖析,有力地證明瞭人類並非是地球的統治者,而是地球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的福祉與自然的健康息息相關。書中關於“可持續性”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關於資源的閤理利用,更是關於一種長遠的眼光,一種對未來世代負責任的態度。這種對“未來”的關注,讓我看到瞭構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並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本源的迴歸,一次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深刻關照。
評分《生態文明》(ISBN:9787122247841)這本書,如同一位智者,在喧囂的世界裏,為我提供瞭一片寜靜而深邃的思考空間。我並非專業的生態學者,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便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廣闊的視野所吸引。作者的筆觸,既有對自然現象的細緻描摹,又不乏對人類文明演進的宏大敘事。他沒有簡單地堆砌枯燥的數據,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將“生態文明”這一概念闡釋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探討所打動。作者深刻地指齣,人類的發展並非是徵服自然、取代自然,而是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自然有機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視角,顛覆瞭我過去的一些固有觀念,讓我更加謙卑地去認識人類在地球上的位置。書中對“發展”的重新定義,更是讓我深思。作者認為,真正的“發展”不應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單嚮度追求,而是要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統一,達到人與自然的平衡。這種對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為我們指明瞭一條更加可持續、更加符閤生命規律的前進道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希望,也讓我認識到責任。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未來”和“生命”的書。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如何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拿到《生態文明》(ISBN:9787122247841)這本書,我本以為會是一場枯燥的知識灌輸,畢竟“生態”和“文明”這兩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些許沉重和學術的意味。然而,閱讀過程卻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敘事方式,將深奧的生態學原理、復雜的社會經濟議題以及人類精神層麵的探索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宏大而細膩的畫捲。書中的論述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根植於對全球現實的深刻洞察,對曆史進程的敏銳反思,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審慎展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環境問題的同時,並沒有止步於問題的呈現,而是進一步追溯其根源,從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維度進行剖析,揭示瞭導緻生態危機深層的原因。它不是簡單地指責,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理解。當我讀到關於人類發展模式的批判時,我開始反思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進步”和“繁榮”是否真的可持續,是否以犧牲長遠的福祉為代價。書中關於“發展”定義的重新審視,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文明不應是物質的無限堆砌,而是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人與自然的平衡。我被書中那些關於不同文明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態理念的融閤所打動,這讓我看到瞭跨越時空、連接過去的可能性。作者並沒有將目光局限於西方現代文明,而是展現瞭東方哲學、原住民文化等在生態智慧方麵的寶貴遺産,這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文明”的理解邊界。這種跨文化的視角,讓我意識到人類在漫長曆史中積纍的寶貴經驗,或許能為我們應對當下的挑戰提供啓示。閱讀本書,就像走入一座思想的殿堂,每一次翻頁都可能是一次新的發現,每一次思考都可能是一次深刻的覺醒。它讓我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讀者,更像是一個求索者,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著關於人類未來命運的答案。
評分《生態文明》(ISBN:9787122247841)這本書,如同一場寜靜而深刻的對話,將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思想空間。我並非環保領域的專傢,但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宏大的格局,深深地吸引瞭我。作者沒有刻意去渲染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而是以一種更加宏觀、更加哲學化的方式,探討瞭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之間長久以來的互動關係。他將目光投嚮瞭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從古至今,層層剖析瞭我們在不斷追求進步的過程中,是如何一步步與自然漸行漸遠,又如何因此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發展”定義的重塑。作者認為,真正的“發展”不應僅僅是經濟的增長和物質的積纍,而更應包含著人類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實現精神與物質的平衡。這種對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成功”和“繁榮”的真正含義。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態智慧的梳理,更是讓我大開眼界。作者沒有局限於西方現代文明的視角,而是廣泛藉鑒瞭東方哲學、原住民文化等,展現瞭人類在與自然相處方麵的多元智慧。這種跨文化的視角,為我們應對當前的生態危機提供瞭豐富的啓示。它讓我認識到,解決方案並非單一,而是可以從多種文化和思想中汲取養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它讓我對人類的未來,對與自然的關係,有瞭更加清晰和堅定的認知。
評分手捧《生態文明》(ISBN:9787122247841),我有一種置身於時間長河中的感覺。這本書不是綫性地講述一個故事,而是以一種更加哲學化的、更加深刻的方式,探討瞭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之間長達數韆年的演變與互動。作者的筆觸兼具理性與感性,他既能精準地剖析生態危機的根源,又能以飽含深情的方式描繪自然之美,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既嚴峻又充滿希望的復雜情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文明”一詞的多重解讀。它不是簡單地指代科技的進步或物質的豐裕,而是包含瞭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生命、追求精神平衡的價值體係。這種對文明的升華,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當下所推崇的“現代化”模式。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人類與自然關係的變遷的梳理,如同抽絲剝繭,層層揭示瞭導緻我們今日睏境的深層原因。從狩獵采集時代的敬畏,到農耕時代的適度改造,再到工業革命後的徵服與索取,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與人類的世界觀、價值觀息息相關。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看到瞭文明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周期性問題,也為我們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提供瞭重要的藉鑒。當我讀到關於“生態倫理”的章節時,我深受觸動。作者並非簡單地提齣道德規範,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作為地球一部分,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責任感,不僅僅是對當代人的,更是對未來世代,乃至對整個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重塑一種更加平等、更加負責任的生命觀。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次思想的啓迪,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有瞭更加深刻的認識。
評分《生態文明》這本書(ISBN:9787122247841),就如同在我內心的荒原上播下瞭一顆種子,慢慢地,它破土而齣,綻放齣思維的花朵。我之前對“生態”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環保口號和一些零散的新聞事件上,但這本書,以一種係統而深刻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全新的認知框架。作者並非用生硬的理論去說教,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敘事,將我們帶入一個宏大而精妙的生態係統之中。他通過對人類曆史進程的梳理,層層剝開瞭導緻我們今天所麵臨的生態危機的深層原因,讓我看到瞭文明發展中存在的誤區和陷阱。這種對曆史的反思,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人類的進步並非總是朝著正確的方嚮前進,而有時,我們需要停下腳步,重新審視我們的行為和選擇。書中關於“和諧共生”的理念,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非僅僅強調人類對自然的責任,更是強調瞭自然界內部的相互聯係和平衡,以及人類作為其中一員,如何去理解和尊重這種平衡。這種將人類融入自然,而非置於自然之上的視角,為我打開瞭全新的視野。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文明,不應是人類的自我膨脹,而應是與萬物共舞,共享生命的美好。這本書不僅是對生態問題的探討,更是對人類生存方式的哲學追問,它讓我對“生命”有瞭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未來”有瞭更加堅定的信念。
評分這次偶然翻閱到一本封麵樸實但內涵豐富的書,書名《生態文明》,ISBN號是9787122247841。初拿到它,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然而,隨著指尖滑過書頁,一種強烈的共鳴感油然而生。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數據或枯燥的理論,而是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諳自然之道、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思想者,他筆下的“生態文明”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或政策上的調整,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價值觀重塑。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片生機勃勃的森林,耳邊是鳥語蟲鳴,眼前是參天古木,腳下是鬆軟的泥土,深深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書中探討的不僅僅是環境汙染、資源枯竭等問題,更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深刻反思,對現代文明模式的質疑。它提醒我們,自然並非取之不盡的原材料庫,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存在的權利。作者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感受大地的脈搏,去聆聽萬物的聲音。他沒有高高在上地教導,而是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與讀者一同探索通往可持續未來的可能路徑。那些關於傳統智慧的闡釋,關於循環經濟的構想,關於生態倫理的思考,都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乾涸的心靈。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每一個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每一次齣行對自然的擾動。這本書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本源的迴歸。它像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們現代人與自然疏離的現實,也指引瞭我們重拾連接的希望。我會被那些描繪自然之美的段落深深吸引,那些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珍貴描述,那些關於生態係統復雜聯係的精闢解讀,都讓我對這個星球充滿瞭敬畏。它讓我明白,人類的繁榮並非建立在掠奪和徵服之上,而是建立在理解、尊重和共生的基礎之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新視角,一種思考人生和社會的新維度。
評分《生態文明》這本書(ISBN:9787122247841)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仿佛在我心中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更加深刻的世界。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富感染力,他並非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用一種旁徵博引、寓言故事、案例分析相結閤的方式,將復雜的生態概念和文明發展邏輯巧妙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讀這本書,我仿佛在經曆一場思想的探險,跟隨作者的腳步,穿越曆史的長河,潛入人類文明的深處,觸碰自然的脈搏。我特彆驚嘆於作者對“共生”這一概念的精闢闡釋。他不僅僅強調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依存,更進一步探討瞭不同物種、不同生態係統之間的復雜聯係,以及人類社會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和諧共處。這種多層次、多維度的“共生”理念,讓我看到瞭解決當前環境與社會問題的關鍵所在。它並非依靠單一的技術手段或政策調控,而是需要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一種更加包容、更加協作的生存方式。書中關於“生態智慧”的論述,讓我對許多傳統文化和原住民的智慧産生瞭由衷的敬佩。這些被現代文明一度視為“落後”的生存方式,恰恰蘊含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寶貴經驗。作者通過對這些古老智慧的挖掘和梳理,為我們構建可持續的未來指明瞭方嚮。它讓我認識到,發展並非隻有一條路,而是可以有多條路徑,可以藉鑒前人的經驗,可以融閤不同文明的精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一種對未來的希望,一種改變現狀的可能。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命”、“責任”和“未來”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