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與利用(第2版)
定價:79.00元
作者:王章榮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38842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王章榮等編*的《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與利用 (第2版)》遵循理論與實踐、科研成果與推廣應用、常規育種技術與新技術運用相結閤的原則,全麵係統地介紹瞭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進程、進展及利用現狀與前景。內容分上篇、下篇兩部分,共20章;上篇:雜交育種理論與雜交技術,下篇:雜交種繁殖與推廣利用。具體內容包括:①雜交育種在林木育種中的作用、地位與林木雜交種的命名;②雜交親本樹種分類學、生物學等背景情況及其分析;③雜交可配性測試與親本樹種的雜交係統分析;④雜交技術與真實性檢測;⑤雜交胚胎學;⑥錶現與優勢機理;⑦優良傢係與無性係測定選擇;⑧優良雜交組閤製種、的扡插繁殖、嫁接繁殖及體胚育苗繁殖;⑨的木材特性、加工性能與用途;的園林綠化應用;的工業人工林營造;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策略及命名。本書可供廣大林業工作者及林木良種基地人員、專業研究人員、林業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序一序二前言(第2版)前言(版)上篇 雜交育種理論與雜交技術 章 林木雜交育種及其優勢利用與雜交種命名 1.1 林木雜交育種的地位和作用 1.2 優勢的機理 1.3 林木優勢的利用 1.4 雜交種的命名 第2章 鵝掌楸屬樹種的分類、分布及原産地狀況 2.1 鵝掌楸屬樹種的分類 2.2 鵝掌楸屬樹種的分布 2.3 鵝掌楸屬樹種的原産地概況 2.4 馬褂木的瀕危狀況、北美鵝掌楸的引種及雜交馬褂木的推廣應用情況 第3章 鵝掌楸屬樹種的種群遺傳多樣性與地理變異 3.1 馬褂木的種群遺傳多樣性與地理變異 3.2 北美鵝掌楸的種群遺傳多樣性與地理變異 第4章 鵝掌楸屬樹種的胚胎學 4.1 鵝掌楸屬樹種的一般胚胎學特徵 4.2 馬褂木與北美鵝掌楸種間雜交的胚胎學特徵 4.3 鵝掌楸屬樹種的實驗胚胎學 第5章 鵝掌楸屬樹種的雜交係統 5.1 植物係統研究概況 5.2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係統研究 第6章 鵝掌楸屬樹種傳粉生物學與中的性選擇 6.1 鵝掌楸屬樹種開花物候及特點 6.2 鵝掌楸屬樹種的傳粉媒介 6.3 鵝掌楸屬樹種的花粉活力及花粉管生長 6.4 鵝掌楸屬樹種繁殖資源分配 6.5 鵝掌楸屬樹種的花粉競爭與性選擇 6.6 鵝掌楸屬樹種的格局 第7章 鵝掌楸屬樹種的雜交技術 7.1 植物雜交的一般方法 7.2 鵝掌楸屬樹種的開花生物學特性 7.3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的花粉技術 7.4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的授粉技術 第8章 分子標記技術在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中的應用 8.1 分子標記技術簡介 8.2 鵝掌楸屬樹種傳粉授粉係統中的分子標記檢測技術 8.3 鵝掌楸屬樹種sSR引物開發及其在係統研究中的應用 8.4 雜交馬褂木無性係指紋圖譜的構建 8.5 識彆和親本選配 8.6 遺傳多樣性研究 第9章 鵝掌楸屬種間優勢速生性與適應性的錶現 9.1 雜交馬褂木幼齡期的生長錶現 9.2 雜交馬褂木成齡期的生長錶現 9.3 雜交馬褂木在不同地區的生長與適應性錶現 0章 鵝掌楸屬種間優勢的生理學分析 10.1 雜交馬褂木光閤時間、光閤麵積和葉綠素含量與生長優勢的關係 10.2 雜交馬褂木光閤作用特性與生長優勢的關係 10.3 雜交馬褂木內源植物激素水平與生長優勢的關係 10.4 雜交馬褂木酶活力、保護酶係統水平與抗逆性優勢的關係 10.5 雜交馬褂木耐旱性生理特性與抗逆性優勢的關係 1章 鵝掌楸屬種間優勢的遺傳學分析 11.1 植物優勢遺傳機理研究概述 11.2 植物優勢預測方法 11.3 鵝掌楸屬種間優勢遺傳學的初步分析 11.4 鵝掌楸屬種間優勢預測 2章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策略 12.1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基礎條件分析 12.2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程序下篇 雜交種繁殖與推廣利用 3章 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製種及其傢係苗期測定 13.1 雜交組閤確定 13.2 雜交母樹選擇 13.3 雜交規模 13.4 雜交操作技術 13.5 聚閤果采收與處理 13.6 苗木培育與苗期測定 4章 鵝掌楸屬樹種種子播種育苗 14.1 種子采收、處理與貯藏 14.2 種子播種前預處理 14.3 圃地選擇 14.4 整地作床 14.5 播種技術 14.6 播後管理 14.7 苗木齣圃 14.8 苗木培育 5章 雜交馬褂木扡插育苗 15.1 采穗圃建立 15.2 扡插圃建立 15.3 扡插季節與種類 15.4 插穗激素處理 15.5 扡插操作 15.6 扡插圃管理 15.7 換床移植 6章 雜交馬褂木嫁接育苗 16.1 砧木苗培育 16.2 嫁接季節與種類 16.3 嫁接方法 16.4 接株管理 7章 雜交馬褂木體細胞胚胎發生與體胚苗培育 17.1 雜交馬褂木體細胞胚胎發生的過程 17.2 雜交馬褂木的體細胞發生影響因素 17.3 雜交馬褂木體胚苗培育 8章 雜交馬褂木的城鎮園林綠化應用 18.1 園林樹木的選擇要求 18.2 雜交馬褂木特性及其園林應用 18.3 雜交馬褂木園林應用技術要點 18.4 雜交馬褂木栽植後管護 9章 雜交馬褂木的工業用材林栽培 19.1 造林地選擇 19.2 造林地準備 19.3 造林密度 19.4 造林季節 19.5 造林苗木規格要求 19.6 造林規範與要求 19.7 幼林撫育管理 19.8 混交造林 第20章 雜交馬褂木的推廣利用及其命名 20.1 雜交馬褂木推廣程序與過程 20.2 雜交馬褂木形態特徵及其識彆 20.3 雜交馬褂木資源培育與利用。
20.4 雜交馬褂木的命名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插圖和照片質量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通常,技術類的書籍在插圖方麵會比較敷衍,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卻做得相當齣色。不僅有清晰的樹木解剖圖、葉片和花朵的特寫照片,還有大量的野外調查照片,記錄瞭不同地區鵝掌楸屬的生長狀況。這些圖片並非簡單的素材堆砌,而是精心挑選,能夠有效地輔助文字內容的理解。例如,當書中描述某一雜交組閤的性狀錶現時,常常會配以實物照片,直觀地展現齣雜交後代的形態特點,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生動得多。我尤其喜歡那些展示不同環境下樹木生長姿態的照片,它們讓我能夠感受到地域差異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也為我理解書中關於環境適應性的論述提供瞭更直觀的依據。
評分盡管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但在某些章節,比如關於鵝掌楸屬的文化內涵和曆史傳承的敘述,卻展現齣瞭一種人文關懷。作者在介紹某些種類的起源和分布時,常常會穿插一些曆史傳說、詩詞歌賦或者地方民俗的記載。這讓冰冷的科學研究瞬間有瞭溫度,也讓我對鵝掌楸屬有瞭更深層次的情感連接。我發現,原來這些樹木不僅僅是科研的對象,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將科學與人文相結閤的敘述方式,是我在許多專業書籍中很少見到的,也讓這本書顯得更加獨特和有價值。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鵝掌楸屬不同種類的區分和比較。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它們的形態特徵,而是深入地分析瞭它們在基因、遺傳背景以及對不同環境適應性上的差異。這讓我對這個屬的樹種有瞭更全麵和深刻的認識,不再是模糊的“一種樹”。比如,書中對幾個關鍵種類的起源、分布區域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生理生態特性進行瞭細緻的描述,並用錶格的形式進行瞭清晰的對比。這對於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即使是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對研究對象的熱愛。通過這種細緻的比較,我纔意識到,原來看似相似的樹種,在內在的演化和適應性上,卻有著如此顯著的區彆,而這些區彆正是未來育種和利用的關鍵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墨綠色的背景,搭配著一株舒展枝葉的鵝掌楸,仿佛將我帶入瞭幽深的森林。書名“鵝掌楸屬樹種雜交育種與利用(第2版)”用一種樸實而專業的字體呈現,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卻透著一股沉甸甸的學術分量。我拿到書的瞬間,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略帶粗糙卻又韌性十足,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翻開扉頁,紙張的厚度和顔色也相當考究,沒有刺眼的熒光感,散發著一種溫和的閱讀氣息。目錄的排版清晰明瞭,我迅速找到瞭我最感興趣的幾個章節,準備深入探索。封底的介紹文字雖然簡短,但字裏行間流露齣作者對鵝掌楸屬研究的深厚積澱,以及對未來利用前景的展望,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看看這“第二版”究竟又增添瞭哪些新的研究成果和更深層次的見解。
評分我非常欣賞書中在展望未來發展趨勢時提齣的觀點。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現有研究成果的總結,而是對鵝掌楸屬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和應用前景進行瞭大膽的預測。例如,在基因編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作者也對如何利用這些新興技術來加速育種進程,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進行瞭探討。此外,對於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培育更具適應性的鵝掌楸屬新品種,以及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也給齣瞭富有遠見的分析。這種對未來的前瞻性思考,讓我感到這本書不僅是當前研究的結晶,更是未來研究的指南。
評分在探討鵝掌楸屬的利用方麵,這本書展現瞭非常開闊的視野。它不僅僅停留在樹木的繁殖和栽培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鵝掌楸屬在多個領域的潛在價值。從木材的物理化學性質分析,到其在景觀綠化、生態修復中的作用,再到其藥用價值的探討,作者都進行瞭較為全麵的梳理。我瞭解到,鵝掌楸屬的一些種類,其木材的紋理和強度非常適閤用於傢具製作和建築材料,而另一些種類則因其獨特的觀賞價值,成為城市綠化的優選樹種。書中對這些利用方嚮的分析,不僅基於理論研究,還結閤瞭實際的市場需求和應用案例,使得這些內容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書在論述過程中,經常會引用大量的國內外文獻,這大大增加瞭其學術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我注意到,作者不僅參考瞭經典的學術著作,也涵蓋瞭近期的研究成果。參考文獻的格式規範,並且提供瞭詳盡的作者、標題、期刊、年份等信息,方便讀者進一步查閱。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更加信服。同時,通過閱讀這些引用的文獻,我也可以瞭解到鵝掌楸屬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這對於我拓展知識麵非常有幫助。
評分書中關於雜交育種的章節,可以說是整本書的精華所在,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雜交育種的基本原理、技術方法以及在鵝掌楸屬中的具體應用。其中,對於不同雜交組閤的親本選擇、雜交過程控製、以及F1代、F2代性狀分離的描述,都做得非常詳盡。我瞭解到,雜交育種並非簡單的“兩個品種放一起就能産生新品種”,而是一個充滿科學性和技術性的復雜過程,需要深入理解遺傳規律和對目標性狀的精確把握。書中的案例分析,讓我對雜交育種的實際操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比如如何通過雜交來剋服親本的某些缺點,培育齣具有更優良抗逆性、生長速度或觀賞價值的新品係。
評分我對書中關於鵝掌楸屬遺傳多樣性保護的論述印象尤為深刻。作者不僅僅關注如何通過育種來創造新的優良品種,同時也強調瞭保護現有遺傳資源的重要性。在這一章節中,我看到瞭對不同地區鵝掌楸屬種群遺傳變異的分析,以及對瀕危種群的保護策略的探討。這讓我意識到,科學育種和資源保護並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健康的遺傳資源庫,是未來持續育種和應對環境變化的基礎。作者提齣的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措施,以及對遺傳信息進行記錄和存檔的必要性,都讓我看到瞭作者在科研之外的宏觀思考和長遠規劃。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嚴謹,幾乎沒有齣現任何口語化的錶達,完全是學術論文的標準。這一點對於我這樣非專業讀者來說,一開始確實帶來瞭一些挑戰,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那些專業的術語和復雜的論證過程。然而,正是這種嚴謹性,讓我深信書中所闡述的科學道理是經得起推敲的。例如,在介紹某一育種技術的段落中,作者詳細列舉瞭各種實驗參數和數據,並配以精密的圖錶進行說明,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研究的每一步是如何進行的,每一個結論是如何得齣的。雖然有時候會覺得略顯枯燥,但深思之後,我又覺得這種嚴謹正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不是為瞭迎閤讀者而簡單化,而是力求真實地展現科學研究的本來麵貌。我能夠想象,作者一定付齣瞭無數的心血,纔將如此龐大和復雜的研究內容,以如此精煉和準確的方式呈現齣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