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郭荣主编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年报(2016)》主要介绍了全国2016年农作物重大病虫 害的发生及防治情况,包括全国各地水稻、小麦、玉 米、马铃薯、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及蝗虫 和柑橘大实蝇在各地的发生和防治情况,重点介绍了 各地绿色防控工作情况,还介绍了2016年重大病虫害 **外合作项目等。
前言
第一篇 2016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2016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特点及2017年防控工作重点
各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总结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1 水稻
天津市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这本书的书脊设计简洁有力,每一页的页码都清晰可见,并且纸张的韧性也很好,翻阅起来不容易撕裂。我个人对这种年度报告形式的出版物非常欣赏,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连续性的视角,可以让我了解某项工作的长期发展和演变。对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我满怀期待,希望能从中了解到2016年度,我国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关于“重大病虫害”的界定标准,以及当年哪些病虫害被划归此类。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危害特点,以及当时所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包括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高效的化学防治、绿色生态防治、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此外,我也很想知道,在2016年,是否有出现一些新的、更具威胁性的病虫害,以及我们是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的。
评分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墨色浓郁而不晕染,给人一种很舒适的阅读体验。我注意到,目录的编排十分清晰,每一章节的标题都概括了核心内容,例如“2016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概述”、“重点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案例分析”等等。这些标题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框架性了解,也方便我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感兴趣的部分。我对“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这一部分尤其关注,因为在我看来,有效的预警是成功防控的基础。我好奇2016年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是否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遥感等,又或者是在传统监测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绿色防控技术”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当时推广的绿色防控技术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如何,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解决方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显得十分专业,没有花哨的图饰,一切都以信息传达为首要目的。
评分尽管我还没有真正投入到阅读之中,但仅凭书名和其包含的“年报”属性,我就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遐想。我个人认为,这样一本年报,其价值可能远不止于对过去一年工作的记录,它更可能是一种历史性的文献,为我们后人研究农业发展、病虫害演变趋势、以及防控策略的有效性提供宝贵的素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梳理出2016年度,全国范围内,或者至少是重点农业区域,所面临的几种主要农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的重大病虫害,并对其发生的原因、流行的规律、危害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想知道,在这一年里,有没有出现什么前所未有的新发病虫害?或者,某些长期存在的病虫害,在2016年是否因为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出现了新的变化或加剧?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和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至关重要。而且,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对当时政府所采取的各项防控政策和措施进行详细的解读,比如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宣传教育等方面,并尝试评估这些措施的实际成效。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就觉得它应该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一直对农业生产中的“细节”非常感兴趣,而病虫害的防控无疑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2016年,中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面所做的所有努力的一个详尽记录。这其中可能包括了各种农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等等,它们各自面临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以及当时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当时国家在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推广、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我想知道,在2016年,有哪些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被引入和推广?这些技术是否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于“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的论述,我希望能够看到2016年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具体进展和成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整体色调偏向沉稳的绿色,点缀着象征丰收的金黄色麦穗图案,简洁大气,却又不失专业感。封面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这几个字,字体端庄,排列规整,传递出一种严肃、权威的信息。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有一定的厚度,摸上去略带哑光,不像那种容易反光的纸,翻阅起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的是,封面左下角有一个不起眼但很精美的司徽,这似乎暗示着本书背后有着专业的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的支持,这让我对内容的严谨性和可靠性有了初步的信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从外在呈现,它就成功地勾勒出一种值得信赖的学术或技术报告的形象,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像它的外观一样,内容扎实,信息丰富,为我理解2016年度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这本年报,我预感它将不仅仅是一份枯燥的报告,更有可能成为我进行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时的重要参考资料,甚至可能成为我了解特定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这似乎预示着其中蕴含着丰富而详实的内容。我尤其看重报告的“年度”属性,因为它意味着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我清晰地勾勒出2016年农业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全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的时间轴,让我们能够追踪到当年哪些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哪些是季节性规律,又有哪些是长期存在但当年有所加剧的。我设想,书中很可能会包含大量的统计数据,比如全国各地主要农作物受病虫害侵染的面积、造成的产量损失比例、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的覆盖率等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当年防控工作的成效、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至关重要。我特别想了解,在2016年,有哪些病虫害被列为“重大”等级,它们是如何被界定的?当时的防控策略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是否有来自国际组织或周边国家在病虫害防控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信息?
评分我拿到这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严谨的排版格式。每一章节的标题都清晰明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很顺畅。我个人对科学报告中的图表运用非常看重,因为它们能够直观地展现复杂的数据和趋势。我猜测,这本书中会包含大量的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用于展示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分布区域、危害程度,以及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2016年发生的几起典型性、区域性的大规模病虫害事件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比如,当年的“虫害大爆发”是如何被发现的?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基层农业单位是如何联动应对的?在应急防控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是否有出现了一些新的防控技术或模式,并且在当年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验证?这些具体的实践经验,对于我理解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和挑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订方式是锁线胶装,感觉非常牢固,不用担心翻页时书脊会散开。我喜欢它那种厚实且略带弹性的封面,让人感觉很踏实。在购买之前,我特意在书店里翻阅了几页,我发现书中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来支撑论点,例如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的百分比图,不同防控措施效果的对比柱状图,以及病虫害发生趋势的折线图等。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预示着它将是一本信息密度非常高、数据翔实的报告。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2016年一些影响范围广、危害特别严重的病虫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比如,当时的“赤潮”或者“白叶枯”是否成为了主要关注点?是如何通过组织协调、技术支持、物资调配等方式进行应急防控的?这些案例的分析,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更能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做好准备。
评分我一直对农业科学领域,特别是病虫害防治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时,就立刻被它吸引住了。首先,“年报”这个词就表明了它的时效性和系统性,这意味着它不是零散的文章集合,而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系统性总结和梳理。我推测,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涵盖了2016年度全国或特定区域内,主要农作物面临的重点病虫害种类、发生情况、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技术推广、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我特别想知道,在2016年,哪些病虫害是“重大”的?它们的发生是区域性的还是普遍性的?当时有哪些创新性的防控技术被应用,效果如何?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希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它会不会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地区的某种病害是如何被成功控制的,或者某个防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这些细节性的内容,对于我理解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年报,不应该仅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简单罗列,更应该能够体现出工作中的思考、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因此,我对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不仅仅是记录2016年的各项工作,而是能深入分析这些工作背后的逻辑和成效。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2016年,我国是如何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的,有哪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又有哪些是亟待改进的?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于“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的论述。在2016年,这些理念是如何渗透到具体的防控实践中的?是否有一些成功的推广案例,能够展示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效果?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农药的残留问题、抗药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农药管理来应对这些挑战?这些问题都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希望在这本年报中能够找到一些启发性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