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
定价:168.00元
作者:聂永丰,岳东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22395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热力处理技术具有减容、消毒、物质或能量回收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目前外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本书主要介绍了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概论、高浓废液蒸发处理技术、干燥处理技术、水热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热脱附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气化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焚烧技术、煅烧及熔融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危险废物热力处理以及污泥的热力处理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原理阐述透彻、密切结合实际,能反映当前热力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领域应用及发展趋势,适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目录
章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概论11.1基本概念11.1.1热力学三定律11.1.2基本状态参数11.1.3理想气体的性质31.1.4传热41.1.5傅里叶定律51.1.6热焓61.1.7熵61.1.8反应热与反应热效应71.1.9化学动力学71.1.10卡诺循环81.1.11朗肯循环91.1.12相变热101.2过程热平衡计算101.2.1焚烧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101.2.2焚烧过程的热量平衡计算101.3尾气冷却及废热回收利用131.3.1尾气冷却方式131.3.2废热回收利用方式及途径141.3.3废热锅炉171.4热处理尾气净化及控制191.4.1尾气中污染物201.4.2颗粒物控制技术201.4.3酸性气体控制技术271.4.4NOx污染控制技术301.4.5重金属控制技术331.4.6微量有毒有机物控制技术331.4.7臭气控制技术40参考文献45第2章高浓废液蒸发处理技术472.1蒸发的基本概念472.1.1蒸发过程原理472.1.2蒸发类型472.1.3蒸发的基本流程482.1.4技术指标492.1.5影响因素492.2蒸发过程中物料与能量平衡492.2.1蒸发器传热过程分析492.2.2蒸发过程质量平衡要求512.2.3蒸发过程能量需求522.3间接传热蒸发技术522.3.1典型蒸发器522.3.2机械蒸汽压缩蒸发542.4直接传热蒸发技术552.4.1喷雾干燥(焚烧)技术552.4.2浸没燃烧蒸发技术552.5垃圾渗滤液的蒸发处理592.5.1垃圾渗滤液性质特征592.5.2垃圾渗滤液的间接传热蒸发612.5.3垃圾渗滤液的二阶段浸没燃烧蒸发61参考文献62第3章干燥处理技术653.1干燥过程及原理653.1.1干燥过程原理653.1.2介质和物料性质673.1.3干燥过程的计算693.1.4干燥能量损失及控制713.2固体废物干燥设备723.2.1干燥设备的选择723.2.2旋转闪蒸式干燥机733.2.3转筒/转鼓/回转式干燥器743.2.4带式干燥机753.2.5水平转盘/碟式干燥机763.2.6立式圆盘/盘式干燥机783.2.7流化床干燥机793.3污泥的干燥803.3.1污泥特性和干燥需求803.3.2污泥干燥过程和影响因素823.3.3污泥干燥工艺及设备833.4餐厨垃圾的干热处理853.4.1餐厨垃圾特性和干燥需求853.4.2餐厨垃圾干热处理工艺863.4.3餐厨垃圾的干燥设备863.5干燥工程实例873.5.1两段式污泥干燥工艺873.5.2利用烟气等废热源干燥污泥883.5.3过热蒸汽污泥干燥技术90参考文献92第4章水热处理技术934.1概述934.2技术原理944.2.1水热状态水的性质944.2.2生物质的水热转化路径及机理954.2.3生物质水热转化影响因素1004.3水热处理技术及设备1014.3.1热水解改善污泥脱水性能1014.3.2“热水解�惭嵫跸�化”联合产甲烷气1024.3.3热水解处理餐厨垃圾1044.3.4水热处理生产液体燃料(生物原油)1054.3.5水热处理生产H21074.3.6水热处理产单糖(葡萄糖、木糖等)1104.3.7水热处理生产有机酸(乳酸、乙酸、氨基酸)1124.3.8水热处理回收FRP废物114参考文献115第5章固体废物热脱附处理技术1185.1热脱附原理及应用1185.1.1热脱附原理1185.1.2热脱附的应用1195.1.3热脱附效率影响因素1205.1.4热脱附系统的选择1205.2热脱附技术及装备1215.2.1热脱附系统的分类1215.2.2连续进料热脱附系统1225.2.3间歇进料热脱附系统1315.3土壤修复中的热脱附应用1325.3.1连续进料热脱附系统应用1335.3.2原位热脱附应用1355.4活性炭再生中的热脱附应用1385.4.1活性炭再生原理及方法1385.4.2活性炭热再生技术1395.4.3活性炭热再生种类1395.4.4活性炭热再生阶段1405.4.5活性炭热再生设备140参考文献141第6章固体废物的气化处理技术1446.1概述1446.2气化技术的原理与分类1456.2.1气化的基本概念1456.2.2气化的基本过程1456.2.3气化技术的分类1466.2.4气化技术的影响因素1476.3固体废物气化工艺设备1496.3.1固定床气化炉1506.3.2流化床气化炉1516.3.3回转窑1526.4常见的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熔融技术1536.4.1气化熔融技术介绍1536.4.2气化熔融处理技术特点1576.5固体废物的等离子气化处理技术1576.5.1等离子体1576.5.2等离子体气化技术1576.5.3等离子气化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优势1596.5.4等离子气化技术的发展159参考文献161第7章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1627.1概述1627.1.1热解的定义1627.1.2固体废物热解技术在各国发展状况1637.2热解技术原理及工艺分类1657.2.1热解过程及产物1657.2.2热解技术影响因素1677.2.3热解工艺分类1697.3典型固体废物的热解1707.3.1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1707.3.2油泥的热解技术1747.3.3废橡胶的热解技术179参考文献181第8章焚烧技术1828.1焚烧过程及技术原理1828.1.1焚烧原理与特性1828.1.2焚烧处理指标1838.1.3废物焚烧的控制参数1848.1.4主要焚烧参数计算1878.2焚烧炉类型、构造及设计原则1918.2.1焚烧炉类型及构造1918.2.2废物焚烧炉设计的一般原则及要点2028.3焚烧炉系统设计2058.3.1机械炉排焚烧炉2058.3.2旋转窑焚烧炉2088.3.3废物焚烧炉设计中燃烧图的应用2098.4焚烧产生的污染物2118.4.1焚烧烟气中污染物2118.4.2焚烧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2148.4.3适用的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227参考文献230第9章煅烧及熔融处理技术2329.1煅烧原理及工艺2329.1.1烧结原理2329.1.2烧结的影响因素2349.1.3重金属在烧结过程中的特性2359.1.4焚烧飞灰烧结制陶粒资源化技术2359.2熔融原理及工艺2409.2.1熔融原理2409.2.2熔融技术2419.2.3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中的特性2439.2.4焚烧飞灰熔融资源化技术2459.3水泥窑协同处理2519.3.1协同处置原理2519.3.2水泥回转窑特性2529.3.3水泥熟料制备与废物共处置技术2579.3.4国外利用水泥回转窑煅烧废弃物的情况2629.3.5利用水泥回转窑煅烧废弃物的情况2679.4典型固体废物的煅烧资源化案例2709.4.1焚烧飞灰烧结制轻骨料示范工程2709.4.2焚烧飞灰高温熔融资源化案例2749.4.3焚烧飞灰水泥窑煅烧资源化案例280参考文献2900章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29210.1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典型过程29210.1.1垃圾焚烧厂的类型及优缺点29210.1.2垃圾焚烧处理的典型流程29310.2垃圾焚烧厂前处理系统29510.3垃圾贮存及进料系统29610.3.1贮存系统29610.3.2进料系统30210.4焚烧余热利用30510.4.1余热利用概述30510.4.2余热利用形式30710.4.3余热发电及热电联供方式30810.4.4余热锅炉31110.4.5大型焚烧厂锅炉主要部件构造31310.4.6汽轮机设备及辅助系统31510.5焚烧标准及烟气处理工艺31610.5.1焚烧处理技术标准及限值31710.5.2烟气处理工艺31810.6恶臭控制及卫生防护距离33110.7焚烧系统的控制33210.7.1焚烧炉燃烧控制的目标33210.7.2焚烧炉燃烧控制系统33210.8焚烧灰渣的收集和利用33310.8.1灰渣种类33310.8.2灰渣的物理形态和特性33510.8.3灰渣收集及贮存33510.8.4灰渣的处置和利用33810.8.5灰渣利用的规定及相应的处理措施341参考文献3421章危险废物热力处理34411.1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理34411.1.1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的特殊要求34511.1.2焚烧炉及其工艺34511.1.3焚烧过程中主要控制参数的分析35011.1.4危险废物的接收35411.1.5危险废物贮存及处理分类35511.1.6废物卸载及传送35611.1.7废物贮存35711.1.8进料系统35811.1.9焚烧烟气冷却及废热回收35911.1.10焚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36011.1.11焚烧炉操作及控制36411.2医疗废物热处理36711.2.1医疗废物的危害及处理要求36711.2.2医疗废物焚烧37311.2.3高温蒸汽消毒37711.2.4微波辐射消毒38011.2.5等离子体法38111.2.6干式碱性消毒法38111.2.7湿式化学消毒法38211.2.8医疗废物焚烧操作及运行管理38211.3危险废物水泥窑共处置38411.3.1工艺技术原理38411.3.2水泥窑处置危险废物的特点和限制条件38911.3.3水泥厂处置危险废物基本原则39311.3.4水泥厂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管理控制39911.3.5水泥窑危险废物共处置设施性能测试(试烧)40211.3.6危险废物水泥窑共处置应用实例403参考文献4072章污水污泥的热力处理40912.1污泥的性质40912.1.1污泥的组分40912.1.2污泥热力学性质41012.2污泥的干化焚烧处理技术41112.2.1污泥焚烧原理41212.2.2污泥干化焚烧工艺41512.2.3污泥干化焚烧的注意问题42012.3污泥工业窑炉共处置技术42112.3.1燃煤电厂混烧污泥技术42112.3.2水泥窑混烧污泥技术42512.3.3垃圾焚烧厂混烧污泥技术42812.3.4混烧环境安全性控制42812.4污泥热解处理技术43012.4.1污泥热解技术应用现状43012.4.2污泥热解制油系统与技术43112.4.3污泥液化制油系统与技术43812.4.4污泥热解制油技术与液化制油技术对比44112.5污泥热水解处理技术44212.5.1污泥热水解技术原理44212.5.2污泥热水解工艺443参考文献444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读者,《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实现资源循环和环境保护的深刻论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炉渣和飞灰的处理与资源化”章节的重视。许多读者可能只关注到焚烧过程本身,而忽略了后续的产物处理。本书则不然,它详细介绍了炉渣和飞灰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固化、稳定化等技术来降低其潜在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将这些固化后的产物作为建筑材料(如混凝土掺合料、沥青路面填料)等进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这种对废物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体现了作者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在“安全与环境管理”章节,作者们同样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书中详细介绍了在热力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同时,书中也详细阐述了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以及土壤污染的监测,以确保热力处理过程符合国家和国际的环境保护标准。这种对安全和环保的全面关注,让我感到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我们日益增长的固体废弃物感到忧虑,《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本书内容扎实,条理清晰,从最基础的原理阐述到具体的工程应用,都覆盖得相当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废物特性分析与预处理”的章节。作者们强调,在进行热力处理之前,对废物的成分、热值、湿度等特性进行准确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废物的“脾气”,才能选择最适合其特性的处理技术。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方法,例如破碎、筛分、磁选、风选、脱水以及部分化学改性等,这些预处理步骤能够有效提高废物的均一性,降低其水分含量,从而提高后续热力处理的效率和经济性。在“热力转化过程”部分,我对于不同热力处理方式(如焚烧、气化、热解)的原理和机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们详细阐述了燃烧、氧化、还原、裂解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在高温作用下如何驱动废物的转化。特别是在介绍“焚烧”时,书中不仅讨论了完整的燃烧过程,还深入分析了不完全燃烧可能导致的产物,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操作条件来避免这些不利情况的发生。书中对炉膛设计、通风控制、温度场分布等影响燃烧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这对于理解实际焚烧炉的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对能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议题颇为关注的读者,《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迪。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变废为宝、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这一章节的阐述。作者们以极其严谨的态度,从物质的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效率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固体废物在热力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复杂变化。例如,在焚烧过程中,废物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这些能量如何被有效地捕捉和利用,书中给出了详尽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同时,作者们还引入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概念,解释了不同反应速率对处理效率和污染物生成的影响。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技术细节的同时,也能洞察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在阅读“典型热力处理工艺”部分时,我对于不同类型的焚烧炉,如炉排炉、流化床炉、回转窑炉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书中不仅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更重要的是,对它们在处理不同类型固体废物时的适用性、效率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例如,作者们指出,炉排炉更适合处理成分复杂的城市生活垃圾,而流化床炉则在处理具有较高发热值的工业废渣时表现出优势。这种细致的比较,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关注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读者来说,《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本书在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们并没有局限于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特定技术的介绍,而是系统地涵盖了从废物预处理、热力转化过程、到能量回收和污染物控制的整个链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气化”技术的详细讲解。与传统的焚烧技术相比,气化在较低的氧气含量下进行,能够产生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这为后续的能源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或通过费托合成等技术转化为液态燃料。作者们对不同气化炉的类型,如固定床气化炉、流化床气化炉和外燃式气化炉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探讨了气化过程中影响合成气质量的关键因素。读到关于“热解”的部分时,我才意识到,固体废物可以通过在无氧或贫氧条件下加热,产生炭、油和气等多种产物,这些产物同样具有潜在的资源化价值。书中对不同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对产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介绍了一些先进的热解设备和工艺。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让我对固体废物热力处理的多元化和技术前沿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绝佳平台。
评分初次翻开《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便被其深邃的理论根基和扎实的实践指导所吸引。作为一名对环保领域充满热情,但又苦于缺乏系统性知识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引导我入门、并能让我逐步深入的专业书籍。聂永丰和岳东北两位教授的这部著作,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从最基础的能量转化原理出发,到各种复杂的热力处理工艺流程,本书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读到关于“焚烧”章节时,我被作者对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如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医疗废物等)在高温作用下的化学反应机制的细致分析所折服。书中不仅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反应背后蕴含的热力学定律和动力学规律,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焚烧能够有效地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甚至资源化。作者们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来介绍各种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细节,例如炉排型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并对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操作要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特别是对烟气净化技术的介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了解到,仅仅将废物焚烧掉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有效地控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呋喃、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是决定一项热力处理技术是否真正环保的关键。书中详细介绍了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布袋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等多种烟气净化手段,并对它们的效率、成本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估。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讲解,让我对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有了清晰的认识。
评分阅读《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充满发现和启发的旅程。它以一种极其专业且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固体废物热力处理这一复杂的技术领域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的章节深感震撼。作者们不仅仅是介绍了各种单元设备,而是从宏观的视角,讲解了如何将这些设备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环保的热力处理系统。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例如如何根据废物的特性、处理规模、能源回收需求以及环保排放标准来选择和配置设备。同时,作者们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操作参数,例如进料速率、燃烧温度、停留时间、烟气净化参数等,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这种对系统工程的深入剖析,让我认识到,固体废物热力处理并非简单的“烧掉”废物,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以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让我看到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的知识探索,也是一次充满震撼的学习体验。它以极其专业且严谨的态度,为我揭示了固体废物如何通过热力手段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奥秘。我对于书中关于“燃烧化学与热力学”部分的阐述尤为着迷。作者们以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化学反应方程,深入剖析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以及能量的释放和转化过程。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有机物(如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等)的燃烧过程,以及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同时,作者们还引入了热力学定律,如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来分析燃烧过程的能量效率和可逆性。这种对燃烧过程的深刻理解,对于优化燃烧炉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控制污染物排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书中还对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例如,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医疗废物等,并根据其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燃烧策略。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关注,让我体会到作者们在技术研究上的精益求精。
评分《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对我这个对环境工程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以一种极其专业且富有条理的方式,为我展现了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复杂图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气化技术”的详细阐述所吸引。作者们不仅介绍了气化炉的基本类型,如固定床、流化床和外燃式气化炉,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入探讨了气化过程中影响合成气质量和产率的关键因素,如气化剂的选择(空气、氧气、水蒸气)、反应温度、压力以及物料粒度等。书中还对气化后的合成气进行净化和提质,以用于发电、生产液体燃料或化学品等后续利用途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种对“变废为宝”的深入挖掘,让我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热解技术”章节,我了解到废物可以通过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产生多种有价值的产物,如生物炭、生物油和合成气。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和加热速率对产物组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热解工艺来最大化目标产物的收率。这种对不同热力处理方式的全面比较和深入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翻阅《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一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作者们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技术的核心,将复杂的原理娓娓道来。我对于书中关于“热力学与能量回收”的章节尤为感兴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能量的产生,而是详细地阐述了能量的转化过程,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书中引入了卡诺循环等热力学基本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分析热力处理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和可利用能量的上限。这让我对“能量回收”不再仅仅停留在发电层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介绍“烟气净化技术”时,书中更是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对比。我了解到,除了传统的除尘技术外,对于SO2、NOx、HCl等酸性气体以及二噁英、呋喃等有害物质的去除,都有着一系列成熟且不断发展的技术。例如,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活性炭吸附等,书中都对它们的原理、工艺流程、效率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对污染物控制的全面介绍,体现了作者们对于环保理念的重视和对技术可行性的深刻把握。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技术》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一复杂领域的大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本书并非仅仅是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探索固体废物转化为热能的奥秘。从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引入,例如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到它们在废物燃烧过程中如何影响能量的释放和物质的转化,作者们都做了极其清晰的梳理。尤其是在介绍“能量回收”部分时,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曾经被视为“垃圾”的物质,在高温炉膛中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热量,这些热量随后被用来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最终转化为宝贵的电能。书中对不同能量回收方式,如直接发电、热电联产以及利用余热进行供暖等,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了各种方式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读到关于“炉渣和飞灰的处理”章节时,我感到更加 Perplexed。作者们并没有回避这些焚烧过程的“副产品”,而是详细介绍了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固化、稳定化,甚至是将它们作为建筑材料或道路填料进行资源化利用。这种对全过程的关注,展现了作者们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这些真实世界的工程实践,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体会,也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固体废物热力处理方面的不同策略和创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