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液晶显示技术
定价:35.00元
作者:孙士祥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221336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液晶显示技术》在仔细分析了相关岗位涉及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分为三部分。部分为无源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第二部分是有源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制,第三部分是液晶面板设计。
《液晶显示技术》适合高职高专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等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从事显示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
目录
章 液晶化学与物理特性 1.1 液晶化学特性 1.1.1 液晶的分类 1.1.2 液晶的化学结构 1.2 液晶物理特性 1.2.1 液晶的应用物理特性 1.2.2 液晶的电光效应 1.2.3 液晶的有序参数 1.3 显示用混合液晶材料 1.3.1 混合液晶的性能参数与显示的关系 1.3.2 各类显示模式混合液晶 1.3.3 混合液晶配制 1.3.4 液晶测试及使用方法 1.4 液晶的连续体理论 1.4.1 液晶的光学特性分析 1.4.2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思考题第二章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 2.1 液晶显示器件分类 2.2 常用液晶显示器件 2.3 液晶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3.1 液晶显示器件的三大基本部件 2.3.2 扭曲向列向型液晶显示器(TNLC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3 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 2.3.4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结构和显示原理 2.3.5 液晶显示器件的主要参数 2.3.6 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和寻址方式 思考题第三章 液晶显示器面板设计 3.1 无源LCD制造过程 3.1.1 新样品制作流程 3.1.2 LCD设计的一般规则的内容 3.1.3 LCD种类 3.1.4 外观图的设计 3.1.5 菲林版的设计 3.1.6 设计与制版 3.1.7 设计软件介绍 3.2 TFTLCD面板设计与制版 3.2.1 设计流程 3.2.2 产品规格书 3.2.3 像素设计 3.2.4 屏设计 3.2.5 Mask配置 3.2.6 TEG设计 3.2.7 TFT面板设计软件介绍 思考题第四章 液晶显示器制造主要材料 4.1 玻璃基板 4.1.1 ITO透明导电玻璃 4.1.2 TFTLCD用玻璃基板 4.2 偏光片 4.2.1 偏光片结构与分类 4.2.2 偏光片的制造工艺 4.2.3 偏光片的主要技术指标 4.3 彩色滤光片 4.4 取向剂 4.5 背光模组用材料 4.5.1 光源 4.5.2 导光板 4.5.3 增亮膜 4.5.4 扩散板 4.5.5 反射板 4.6 其他主要原材料 4.6.1 框胶(丝印胶、环氧树脂) 4.6.2 导电胶 4.6.3 衬垫料(spacer) 4.6.4 光刻胶 4.6.5 UV封口胶 4.6.6 封金属引线(PIN)胶 4.6.7 金属引线 4.7 其他辅助材料 思考题第五章 无源LCD液晶面板制造工艺 5.1 清洗与干燥工艺 5.1.1 清洗与干燥工艺原理 5.1.2 高纯水制备原理 5.1.3 清洗与干燥工艺过程 5.2 光刻工艺 5.2.1 光刻工艺流程简介 5.2.2 光刻胶的配制 5.2.3 光刻工艺原理及操作 5.3 取向排列工艺 5.3.1 取向排列工艺简介 5.3.2 涂膜和固化 5.3.3 摩擦取向 5.4 丝网制盒工艺 5.4.1 丝网印刷技术的基本知识 5.4.2 丝网印刷工艺流程及原理 5.4.3 丝网印刷的基本材料 5.4.4 丝网印刷的主要设备 5.4.5 丝网印刷的质量要求和分析 5.4.6 丝网印刷的注意事项 5.4.7 制盒技术 5.4.8 丝印制盒质量控制 5.5 切割工艺 5.5.1 切割原理 5.5.2 裂片原理 5.5.3 切割工艺流程 5.5.4 切割设备 5.6 灌注液晶及封口工艺 5.6.1 灌注液晶 5.6.2 封口 5.6.3 灌注与封口操作注意事项 5.7 再排向 5.8 光台检测 5.9 电测工艺 5.10 贴片工艺 5.11 LCD金属引线的连接和加工工艺 5.12 盒外丝印装饰图形工艺 5.13 包装工艺 思考题第六章 有源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制造 6.1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技术特点 6.1.1 TFTLCD的主要优点 6.1.2 TFTLCD的技术特点 6.2 TFT元件的结构及特点 6.2.1 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6.2.2 TFT的结构和特点 6.3 TFT型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和组成 6.4 Array面板信号传输过程 6.5 TFT有源器件制造中的关键材料 6.5.1 单晶硅 6.5.2 多晶硅 6.5.3 非晶硅 6.6 TFTLCD的生产工艺流程 6.6.1 TFT阵列制备 6.6.2 液晶盒的制备 6.6.3 外围电路、组装背光源等的模块组装工艺 6.7 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组件的制备 6.7.1 TFT阵列基板制备中的关键工序 6.7.2 Array基板制造流程 6.8 成盒工艺 6.8.1 TFTLCD CELL的结构 6.8.2 CELL工艺流程 6.8.3 主要成盒工艺介绍 6.9 TFTLCD的广视角技术 6.9.1 TN Film(TN 视角扩大膜) 6.9.2 IPS(InPlane Switching or Super TFT) 6.9.3 MVA 思考题第七章 液晶显示器模块制造基础 7.1 LCM的基本知识 7.1.1 LCM的定义 7.1.2 LCM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7.1.3 LCM分类 7.1.4 LCM构成的主要元器件 7.2 LCM制造 7.2.1 LCD模组(LCM)基本架构 7.2.2 LCM工艺概述 7.2.3 LCM工艺流程 7.3 LCM产品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7.3.1 LCM产品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7.3.2 LCM简单故障排除 思考题第八章 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环境 8.1 工艺环境对液晶面板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8.2 车间洁净控制技术 8.2.1 洁净生产环境 8.2.2 洁净室的建立 8.2.3 净化等级和洁净度 8.3 净化原理 8.3.1 净化工作台 8.3.2 空气调节 8.3.3 空气净化 8.4 净化厂房的管理 8.4.1 净化设施管理 8.4.2 LCD生产过程中的净化等级要求 思考题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有一定年头的电子工程师,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显示屏的选型和应用,但总感觉对液晶显示技术的核心原理理解得不够透彻。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液晶显示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基本的液晶材料特性,到驱动电路的设计,再到色彩管理和图像优化,希望书中都能有详实的论述。特别是那些关于液晶面板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部分,这对于我实际工作中进行产品评估和故障排查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摆脱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倒是挺用心的,封面的颜色搭配很舒服,有种科技感又不失沉稳,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讲专业技术的。书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翻阅起来手感不错,即使是反复查阅也不会觉得廉价。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应该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液晶显示领域的研究生,我对这类硬核的专业书籍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不仅能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深入的讲解,让我快速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书本的整体装帧质量,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和出版社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从外在到内在,都应该体现出严谨和专业。书的尺寸也比较适中,方便携带,偶尔在咖啡馆里或者通勤的路上,都可以拿出来翻翻。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科技的进步充满了敬畏,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比如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显示屏。这本书的书名,孙士祥 液晶显示技术,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性和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液晶显示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历程,包括那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液晶显示模式,例如TFT-LCD、IPS、VA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此外,我也对液晶显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演进很感兴趣,比如在电视、电脑、手机以及车载显示等方面的应用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这项技术是如何不断演变和完善的。
评分我一直对显示技术的发展充满好奇,尤其是近些年液晶显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觉得非常有研究的价值。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孙士祥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没有特别的印象,但看到“液晶显示技术”这几个字,我就觉得这很可能是业内资深人士的力作。我对书的内部分析能力特别关注,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液晶的成像原理,从分子层面的运动到宏观的图像呈现,一步步地揭示背后的奥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和图表,来阐述那些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这样,即便是没有深厚背景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其中的精髓。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最新的技术进展,比如量子点、Mini-LED等技术与液晶的结合,这方面的知识对于了解当前显示技术的格局非常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发展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屏幕技术的革新。这本书的书名,液晶显示技术 孙士祥,让我立刻联想到这是一本关于这个领域深入探讨的书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液晶显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比如OLED技术是否会完全取代LCD,或者LCD技术本身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我希望作者能够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为我们揭示未来显示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这些发展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尤其对那些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技术感兴趣,比如更高的刷新率、更广的色域、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强的耐用性。这本书能否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是我关注的重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