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 谢显中 9787120000080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 谢显中 97871200000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显中 著
图书标签:
  • TD-SCDMA
  • 移动通信
  • 第三代通信
  • 通信系统
  • 无线通信
  • 谢显中
  • 9787120000080
  • 技术
  • 实现
  • 电子工业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水利电力出版社
ISBN:9787120000080
商品编码:292922316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

定价:29.00元

作者:谢显中

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01

ISBN:97871200000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11章,章主要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TD-SCDMA的发展历程、TD-SCDMA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技术特点等。第2章为TD-S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接口与TD-SCDMA系统的演进。第3章讨论TD-SCDMA系统信道,主要集中在物理信道、传输信道、HSDPA信道及其映射等方面。第4章是关于TD-SCDMA系统的信道编码、交织方案、复用技术和速率匹配方法等。第5章讨论TD-SCDMA系统的扩频、加扰、脉冲成型和调制技术,包括所用的各种码的生成。第6章探讨TD-SCDMA系统智能天线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成型算法、智能天线来波方向估计、智能天线的校准、T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实现和智能天线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等。第7章研究TD-SCDMA系统的多用户检测技术,重点放在TD-SCDMA系统传播模型和信道估计、线性联合检测算法、TD-SCDMA系统联合检测与智能天线的结合,以及多用户检测对TD-SCDMA系统性能的改进方面。第8章讨论TD-SCDMA系统动态信道分配(DCA)问题,涉及小区信道指派的慢速DCA、呼叫接入阶段的接纳控制(CAC)DCA、进行信道调整的快速DCA等。第9章针对TD-SCDMA系统的关键过程和测量参数,特别是TD-SCDMA系统的一些独特过程,如:小区选择、上行同步、*接入、功率控制、接力切换、基站之间的同步和发射分集等。0章研究TD-SCDMA系统增强技术,包括以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技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和快速小区选择(FCS)为主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以Bell实验室提出的分层空时编码(BLAST)技术为核心的MIMO技术。在1章,探讨了TD-SCDMA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和测试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的实现、基站的实现和网络测试等。

内容提要


TD-SCDMA是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由于它所需频带窄,频谱效率高,频率利用灵活,将在全世界的TDD频段广泛应用。 本书首先介绍了TD-SCDMA的技术特点、基本参数、网络结构、物理信道等基础,然后系统讨论了TD-SCDMA的信道编码技术、速率匹配方案、扩频调制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动态信道分配问题、物理层处理过程等关键技术,后对TD-SCDMA系统的增强技术、TD-SCDMA设备实现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网络设计和维护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的通信与信号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教学参考。

目录


章 TD-SCDMA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技术特点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1.2 TD-SCDMA发展历程
1.3 TD-SCDMA系统帧结构和基本参数
1.4 TD-SCDMA系统的主要特点
1.5 TD-SCDMA是3G频率问题的佳解决方案
第2章 TD-S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接口
2.1 概述
2.2 TD-S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2.3 TD-SCDMA系统的网络接口
2.4 TD-SCDMA系统的网络演进
第3章 TD-SCDMA空中接口信道
3.1 概述
3.2 传输信道
3.3 物理信道
3.4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3.5 公共控制物理信道到物理层的映射
第4章 TD-SCDMA系统编码与复用
4.1 概述
4.2 差错检测
4.3 传送块的级联和码块分割
4.4 信道编码
4.5 无线帧尺寸均衡
4.6 次交织
4.7 无线帧分段
4.8 速率匹配
4.9 TrCH复用
4.10 物理信道的分段
4.11 第二次交织
4.12 子帧分割
4.13 物理信道映射
4.14 传送格式检测
4.15 一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4.16 寻呼指示信道(PICH)的编码
4.17 前向物理接入信道(FPACH)的编码
第5章 TD-SCDMA系统扩频与调制
5.1 概述
5.2 数据调制
5.3 脉冲成型滤波器
5.4 扩频调制
5.5 同步码的产生
5.6 训练序列
5.7 码分配
第6章 TD-SCDMA系统智能天线技术
6.1 智能天线概述
6.2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6.3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成型算法
6.4 智能天线来波方向估计
6.5 智能天线的校准
6.6 T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实现
6.7 智能天线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第7章 TD-S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
7.1 多用户检测概述
7.2 TD-SCDMA系统传播模型和信道估计
7.3 线性联合检测算法
7.4 TD-SCDMA系统联合检测与智能天线的结合
7.5 多用户检测对TD-SCDMA系统性能的改进
第8章 TD-SCDMA系统动态信道分配
8.1 动态信道分配概述
8.2 慢速动态信道分配
8.3 接纳控制DCA
8.4 快速动态信道分配
8.5 TD-SCDMA系统的动态信道分配
第9章 TD-SCDMA系统关键过程和测量参数
9.1 小区选择过程
9.2 上行同步
9.3 接入过程
9.4 发射机功率控制
9.5 Node B之间的同步
9.6 接力切换过程
9.7 发射分集
9.8 TD-SCDMA需要测量的一些重要参数
9.9 空闲模式下的测量
9.10 连接模式下的测量
9.11 定位业务(LCS)测量
0章 TD-SCDMA系统增强技术
10.1 概述
10.2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
10.3 MIMO技术
1章 TD-SCDMA系统实现与测试
11.1 TSM与LCR的差异
11.2 移动终端的实现
11.3 基站的实现
11.4 测试技术
附录A 缩略语
附录B 扰码
附录C 64位SYNC-DL码
附录D 128位SYNC-UL码
附录E 基本midamble码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谢显中,男,1966年出生,博士,现为重庆邮电学院教授、移动通信学术带头人,信息产业/重庆市移动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5年负责或作为主研人员参加TD-SCDMA方面的863项目、教育部/信产部项目,重庆市攻关项目等10余项。1999

文摘


序言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一书,作者谢显中,ISBN号9787120000080,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专业性著作。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技术视角,解析TD-SCDMA系统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网络架构以及实际实现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剖析: 本书从最基础的信号传输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TD-SCDMA的各项关键技术。它详细阐述了TD-SCDMA相对于前代通信技术(如GSM)在数据传输速率、频谱利用率和业务支持能力上的显著提升。其中,对于其独有的时分双工(TDD)和同步码分多址(SCDMA)技术,本书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时分双工(TDD)技术: TDD技术通过在同一频段内,利用不同的时隙分别进行下行和上行传输,显著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本书将详细介绍TDD的原理,包括时隙划分、上下行切换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灵活的时隙配比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例如数据业务对下行带宽需求远大于上行带宽的情况。此外,还会探讨TDD在应对多径衰落和干扰方面所采取的独特策略,以及其对网络部署和优化提出的新课题。 同步码分多址(SCDMA)技术: SCDMA是TD-SCDMA的核心优势之一,它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频率和时域内,通过不同的扩频码进行区分。本书将深入分析扩频码的设计原则,包括伪随机码(PN码)的生成与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正交扩频码和准正交扩频码来最小化用户间的干扰。对于码道的分配、动态码道分配(DCA)算法等内容,也将进行详细的讲解,阐述其在提高系统容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作用。 上下行链路的设计: 书中会对TD-SCDMA系统的上下行链路进行详细的分解。在下行链路方面,将重点介绍其调制解调技术,例如QPSK、16QAM等,以及信道编码技术,如卷积码、Turbo码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协同工作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在上行链路方面,将深入探讨其多址接入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功率控制、智能天线等技术来克服远近效应和上行干扰。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是TD-SCDMA的一项重要增强技术,它通过调整天线的方向图,实现对信号的聚焦和干扰的抑制,从而显著提升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本书将详细介绍智能天线的几种典型波束形成算法,如最优波束形成(Optimal Beamforming)、最小均方误差(MMSE)波束形成等,并分析其在TD-SCDMA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性能优势。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TD-SCDMA采用了HARQ机制。本书将详细阐述HARQ的工作原理,包括纠错码(FEC)和反馈机制的配合,以及不同类型的HARQ(如Type I, Type II, Incremental Redundancy)在TD-SCDMA中的实现方式,并分析其对降低误码率和提高吞吐量的贡献。 网络架构与关键实体: 本书不仅关注单点技术,更将TD-SCDMA系统置于完整的网络架构中进行分析。它详细介绍了TD-SCDMA网络的组成部分,包括核心网(Core Network)和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 UTRAN)。 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TRAN是TD-SCDMA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本书将详细剖析UTRAN中的核心节点,如NodeB(基站)和RNC(无线网络控制器)。 NodeB: NodeB是直接与用户终端(UE)进行通信的基站。书中将详细介绍NodeB的功能,包括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调制解调、扩频与解扩、功率控制、数据分组等。同时,也会探讨NodeB在TD-SCDMA系统中如何支持多种业务,以及其硬件实现的考量。 RNC: RNC是UTRAN的网络管理和控制中心。本书将深入讲解RNC所承担的关键职责,包括无线资源管理(RRM)、切换控制、呼叫管理、数据转发、功率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与核心网的接口协调等。特别是对RNC在用户移动性管理、业务质量(QoS)保障方面的作用,将有详尽的阐述。 核心网(Core Network): TD-SCDMA系统与核心网的接口是实现端到端业务的关键。本书将概述TD-SCDMA系统如何与UMTS核心网(Circuit Switched Core Network, Packet Switched Core Network)进行互联,以及相关的接口协议和功能实体,例如MSC(移动交换中心)和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 实现与优化: 除了理论知识,本书也十分注重TD-SCDMA系统的实际实现和优化。 网络部署: 书中将探讨TD-SCDMA网络的规划与部署原则,包括基站选址、覆盖优化、容量规划等。针对TDD系统的特点,还会分析其在部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独特挑战,例如上下行干扰的协调、以及如何进行精确的同步。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体验,系统性能的评估与优化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TD-SCDMA系统中常用的性能指标,如吞吐量、时延、误码率、切换成功率等,并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还将探讨各种优化手段,例如智能天线优化、切换参数优化、功率控制参数调整等,以及如何利用专业的网管工具进行系统性能的监控和调优。 关键应用场景分析: 本书还会结合TD-SCDMA的特点,分析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表现。例如,在数据业务方面,如何支持高速数据下载、视频流媒体等;在语音业务方面,如何保证通话质量和接通率;以及在与其他通信技术(如GSM、Wi-Fi)的互通互联方面。 未来发展与展望: 最后,本书可能还会对TD-SCDMA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例如如何向更高级的演进技术(如LTE)过渡,以及其在中国通信产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总而言之,《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是一部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专业著作,适合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移动通信技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它为理解和掌握TD-SCDMA这一重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详实的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通信网络运维经验的老兵,虽然目前主攻的是 4G 和 5G 网络,但我深知回溯技术源头对于理解当前网络架构和优化策略的重要性。TD-SCDMA 作为曾经的主流 3G 技术,其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为后来的技术奠定了基础。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想从一个运维的角度去审视 TD-SCDMA 的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 TD-SCDMA 的系统架构,包括基站、核心网、终端等各个组成部分的接口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我也会重点关注书中关于 TD-SCDMA 的性能参数、故障排除方法、以及日常维护和优化策略的内容。了解这些,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当年网络维护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也可能从中发现一些适用于当前网络维护的“老经验”。

评分

作为一个对通信行业充满好奇但技术背景相对薄弱的学生,我选择这本书更多是出于对移动通信技术普遍的好奇心,特别是对“第三代”这个概念背后的技术飞跃充满了求知欲。虽然我不太确定 TD-SCDMA 具体是什么,但我知道它是影响了很多人通信方式的重要技术。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代”的划分,3G 和 2G 的区别是什么,然后逐步深入到 TD-SCDMA 的核心原理。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类比、图解等方式来解释复杂的通信概念,比如信号的传输、编码、解调等,让我这个“小白”也能看得懂。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 TD-SCDMA 实际应用场景的描述,比如它在当时的手机、网络上的表现,让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项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刚刚入行不久的通信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 TD-SCDMA 技术脉络的权威指南。谢显中老师的这本著作,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其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技术名词,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走进 TD-SCDMA 的世界。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可能涵盖的“技术与实现”这部分,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理论的学习最终要回归到实际的工程应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析 TD-SCDMA 的关键技术点,比如 TDD 的优势和挑战,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核心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系统设计、性能优化和网络规划方面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于我这种渴望快速成长的技术人员来说,一本信息量大、逻辑清晰、讲解透彻的教材是无价之宝。

评分

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课题研究,其中 TD-SCDMA 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我了解到它在中国通信发展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国产化和技术自主性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够深入挖掘 TD-SCDMA 的技术细节,为我的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 TD-SCDMA 关键技术指标的阐述,比如其上下行链路的设计、频率分配、多址方式等。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从中获取关于 TD-SCDMA 在实际部署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理解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全过程至关重要。此外,我还会关注书中对 TD-SCDMA 相对于其他 3G 标准的技术优劣势的分析,以及它在后续技术演进(如 4G、5G)中留下的技术遗产。

评分

我一直对通信技术的演进史以及特定标准的发展脉络非常感兴趣。TD-SCDMA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发展过程本身就充满着故事和技术革新。虽然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了解其技术细节,但我也预感到,其中蕴含的研发历程、标准制定中的博弈以及技术创新背后的故事,一定也是引人入胜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能够描绘出 TD-SCDMA 在整个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分析其在技术上的独特性和创新点,以及它如何与 WCDMA、CDMA2000 等其他 3G 标准竞争和共存。理解技术背后的历史和战略,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项技术的价值,以及中国在通信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也会关注书中对于 TD-SCDMA 未来发展趋势和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方面的展望,这对于我把握行业发展方向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