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农网配电 山西省电力公司 9787512325258

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农网配电 山西省电力公司 978751232525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山西省电力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供电企业
  • 岗位技能培训
  • 农网配电
  • 电力工程
  • 配电技术
  • 山西电力
  • 教材
  • 电力行业
  • 技能提升
  • 专业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25258
商品编码:292964756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农网配电

定价:32.00元

作者:山西省电力公司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2325258

字数:239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农网配电》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编,本书的编写本着实用化、简单化、常规化、技能化的要求,从制订编写方案,确定成书思路,到收集整理资料,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本书在内容上涵盖了供电所日常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适当编写了部分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及管理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工基础与电工测量、架空配电线路、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常用配电装置、电能计量,常用安全工器具。章节编排清晰明确,便于现场技术人员阅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可读性。

内容提要


《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丛书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织编写,该套教材的编撰贯彻了“以现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立足现场、力求实用,旨在提高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丛书批11个分册,包括变电运行、线路运行与维护、电网自动化、电网调度、继电保护、变电检修、用电检查、业扩报装、电能计量、抄表核算收费和95598客户服务;第二批8个分册,包括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电力电缆、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通信、农网营销、农网配电、电气试验和油务化验。本书为《农网配电》分册,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编,根据农网配电岗位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工基础与电_T测量、架空配电线路、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常用配电装置、电能计量、常用安全工器具。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农网配电》可作为供电企业农网配电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农网配电技术精要——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第一章:农网配电系统基础知识 本章系统梳理了农网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在现代电力供应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电力系统概念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电压等级、三相系统、负荷特性等核心要素,帮助学员建立起对农网配电系统的整体认知框架。 1.1 电力系统概述: 详细介绍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环节,以及农网配电在整个电力供应链中的定位。分析农网配电与城市电网在特点、规模、技术要求上的差异。 1.2 农网配电网络结构: 剖析农网配电网络的主要类型,如放射型、环网型、混合型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重点讲解树干式、支线式等典型配网结构。 1.3 电压与电流基础: 复习和巩固直流与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重点讲解农网配电中常用的电压等级及其选择依据,以及三相交流电的产生、特性与传输方式。 1.4 负荷特性分析: 探讨农网用户(包括居民、农业生产、小型工业等)的负荷特点,如负荷密度低、负荷波动大、季节性强等。分析这些特性对配电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带来的挑战。 1.5 配电变压器: 详细介绍配电变压器的结构、原理、分类(如干式、油浸式、单相、三相)及主要技术参数。讲解变压器的选型原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常见的故障与处理方法。 1.6 杆塔与导线: 介绍农网配电中常用的杆塔类型(如木杆、水泥杆、钢杆)及其技术要求,以及导线的种类、规格、敷设方式及其对线路损耗、安全性的影响。 1.7 绝缘子与避雷器: 阐述绝缘子的作用、类型(如悬式、耐张式、针式)及安装要点。重点讲解避雷器的原理、作用、分类及其在农网防雷中的重要性。 1.8 开关电器: 介绍农网配电系统中常用的开关电器,如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断路器等,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参数、选型及维护。 第二章:农网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本章聚焦于农网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日常巡检、故障处理及预防性维护,旨在提升学员的现场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效率,确保农网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1 线路巡视与检查: 详细讲解农网配电线路的日常巡视规程和重点检查内容,包括杆塔倾斜、导线断股、绝缘子损坏、接地电阻等。指导学员如何通过目视、听声、嗅味等方式初步判断线路隐患。 2.2 线路故障诊断与定位: 教授学员掌握各类常见线路故障(如短路、接地、断线、相间短路等)的特征及诊断方法。介绍常用的故障定位技术与设备,如电缆故障测试仪、故障指示器等,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3 故障处理与抢修: 详细阐述农网配电线路故障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隔离故障点、恢复供电、安全规程的遵守等。指导学员掌握基本的抢修技能,如导线连接、绝缘处理、设备更换等。 2.4 线路的运行维护: 讲解配电线路的日常运行参数监测,如电压、电流、负荷分配等。介绍线路的防腐、防雷、防动物损害等措施,以及树障清理、通道维护等工作的重要性。 2.5 线路改造与升级: 探讨农网配电线路的老旧改造和技术升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线路改造中可能涉及的设备更新、线路优化、安全技术措施等。 2.6 杆塔基础维护: 强调杆塔基础的稳固性对线路安全的重要性。讲解杆塔基础的巡检内容,如沉降、裂缝、腐蚀等,并介绍相应的加固或维修方法。 2.7 导线连接与绝缘: 详细讲解导线连接的各种工艺(如压接、螺栓连接),强调连接的牢固性和导电性。讲解导线绝缘层检查与修复技术,确保绝缘性能符合标准。 第三章:农网配电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本章深入探讨农网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监测、日常维护、故障排除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变压器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减少停电事故。 3.1 变压器运行参数监测: 讲解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监测,如电压、电流、有载调容载调压档位、温度(油温、绕组温升)等。介绍在线监测设备的应用。 3.2 变压器日常检查: 详细列举变压器日常检查项目,包括油位、油色、渗漏、声音、振动、压力释放阀动作、散热风扇运行状态等。指导学员如何通过感官判断变压器运行是否正常。 3.3 变压器油的维护: 阐述变压器油的电气性能和冷却性能对变压器寿命的影响。介绍变压器油的取样、试验(介电强度、水分、酸值等)方法,以及油的过滤、更换等维护措施。 3.4 变压器绕组的维护: 讲解变压器绕组的绝缘劣化情况是影响变压器寿命的关键因素。介绍绝缘电阻测试、介损测试等方法,以及温升限值与运行策略。 3.5 变压器冷却系统的维护: 详细介绍不同冷却方式(如自然冷却、强迫油循环风冷、强迫油循环水冷)的维护要点。讲解散热器、风扇、油泵等设备的检查与保养。 3.6 变压器分接开关的维护: 重点讲解无载分接开关和有载分接开关的结构、原理及其维护要求。强调对分接开关操作次数的记录和润滑维护。 3.7 变压器故障诊断与处理: 分析变压器常见的故障类型,如短路、接地、绕组过热、油箱漏油等。教授学员运用经验和检测手段进行故障诊断,并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 3.8 变压器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变压器操作的风险性,详细讲解变压器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后的检查。 第四章:农网配电安全管理与技术规范 本章系统阐述农网配电工作的安全管理体系、操作规程、事故预防以及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旨在提升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合规操作水平,保障人身及设备安全。 4.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梳理与农网配电安全生产相关的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及电力行业的规章制度,强调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的必要性。 4.2 安全操作规程: 详细讲解农网配电操作的各项基本安全规程,包括一人多点操作、隔离断电、验电、接地、挂牌等关键环节。强调“一停二断三验四接五挂”等操作顺序。 4.3 触电事故预防与急救: 分析农网配电作业中触电事故的发生原因,并详细讲解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距离、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等。同时,系统介绍触电后的现场急救方法和流程。 4.4 高处作业安全: 详细阐述农网配电工作中常见的登高作业,包括登杆、登塔、登电线杆等。讲解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如安全带的正确使用、脚扣的检查、安全绳的固定等。 4.5 动火作业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规定农网配电现场进行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和进入有限空间(如电缆井、变压器室)的审批程序、安全措施及监护要求。 4.6 临时用电安全: 针对农网改造、抢修等临时用电场景,详细规定临时用电的电源选择、线路敷设、设备选用、保护措施及管理要求。 4.7 劳动防护用品: 详细介绍农网配电作业中必须配备和正确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绝缘鞋、绝缘手套、安全带、工作服等,并强调其定期检查和更换的重要性。 4.8 事故报告与处理: 规范农网配电工作中各类事故的报告流程、报告内容和处理原则。强调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信息,为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4.9 农网配电技术规范与标准: 介绍国家及行业关于农网配电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农网改造技术导则》、《10kV及以下配电网技术规程》等,强调遵守这些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的基础。 第五章:农网配电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章将展望农网配电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帮助学员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创新思维,为农网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5.1 智能电网技术在农网的应用: 介绍智能电表、智能终端、通信网络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如何在农网配电系统中实现数据采集、监测、控制和优化。 5.2 配电自动化技术: 探讨配电自动化系统(如馈线自动化、主干网自动化)在农网的应用前景,分析其如何提高故障隔离速度、缩短停电时间,提升供电可靠性。 5.3 新型材料与设备: 介绍在农网配电中应用的新型绝缘材料、耐候性材料、智能开关设备、小型化变压器等,分析其对提高设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的优势。 5.4 数字化管理与大数据分析: 探讨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农网配电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负荷预测、故障预警、运行优化等。 5.5 可再生能源接入农网: 分析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农网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相应的接入技术要求和电网管理策略。 5.6 绿色低碳发展: 探讨农网配电在节能降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技术路径和实践经验。 5.7 数字化工具与平台: 介绍现代化的配电网仿真软件、GIS系统、移动运维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在农网规划、设计、运行、维护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山西省农网配电的实际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广大供电企业一线岗位员工提供一套系统、实用、权威的培训教材。通过学习本书,学员将能够熟练掌握农网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提升现场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力,并对农网配电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更深刻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种沉稳大气的封面,配上恰到好处的字体选择,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严肃性。我特别留意了书脊的设计,信息排布得井井有条,即便是放在拥挤的书架上,也能迅速锁定目标。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而是略带哑光处理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更值得称赞的是,装订工艺非常扎实,翻阅了多次,内页的平整度依然保持得很好,根本不用担心轻易散页的问题。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往往是判断一本专业技术书籍是否真正用心制作的重要标准。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这不是随便印制的产品,而是投入了大量心血的匠心之作。这种实体书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它承载着知识的重量和作者的诚意。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平衡性。它既照顾到了需要打牢基础的初级人员,确保了基本概念的准确传达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同时又没有回避那些让资深技术人员也需要审慎对待的疑难杂症和前沿挑战。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关于故障诊断和应急预案的部分,融入了大量来自实际生产一线的鲜活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是空泛的理论推演,而是结合了山西电网特有的地理和环境条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这使得教材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使得这本书远超一般理论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集合了多年实战经验的“工具箱”。对于我们追求精益求精的电力工作者而言,这种实战导向的深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图示和表格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处理那些抽象的电路原理或复杂的设备结构时,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这本书却恰到好处地插入了大量高质量的工程图纸和结构示意图。这些图表不仅清晰美观,而且标注极其详尽,很多关键节点的参数和连接方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形展现出来,远比冗长的文字解释来得高效直接。例如,在讲解某个继电保护装置的接线逻辑时,书中提供的对比图清晰地标示了不同接线方式下的动作特性差异,这对于现场排除故障时至关重要。可以说,这些视觉辅助材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并且作为现场参考手册时也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真正的好教材,懂得如何用最经济的媒介(图表)来传递最复杂的信息。

评分

从作者的撰写风格来看,这绝非是简单的资料汇编或规范的机械转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精准,没有丝毫的浮夸和冗余。在阐述技术细节时,语言是那种典型的工程师式表达——严谨、准确,直指核心问题,但同时在总结和提炼关键点时,又保持了足够的启发性,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读起来的感受就像是与一位严谨但又非常愿意分享知识的资深专家在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知道哪些点是需要重点强调的“坑”,哪些是需要反复练习的“硬骨头”。这种文字的“温度”和“力度”的完美结合,让枯燥的技术学习过程变得相对愉悦且效率倍增。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表达的清晰度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是电力专业人员案头必备的宝贵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编排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它没有采用那种杂乱无章、东拼西凑的叙述方式,而是建立了一个清晰、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框架。初学者可以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运行维护细节,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知识点衔接,过渡自然得几乎察觉不到。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技术或新规范时,总会先回顾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旧有标准,这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记住“应该这样做”。这种历史观和系统性的构建,极大地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教你技术,更要教会你思考技术背后的原理和演变路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让人读起来既有条理又不觉枯燥,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耳边细心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