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自学 无线电爱好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自学 无线电爱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业余无线电
  • 无线电通信
  • 业余电台
  • 通信技术
  • 无线电爱好
  • 自学教程
  • 电子技术
  • 无线电操作
  • 第四版
  • 入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流砥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6359
商品编码:29304098542
丛书名: 业余无线电通信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业余无线电通信
作者:  童效勇,陈方 编著
市场价:       50
ISBN号:   9787115386359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5-06-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业余无线电通信 
1.1 什么是业余电台 
1.2 业余无线电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1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起源 
1.2.2 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简述 
1.2.3 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突发事件”中的几个真实故事
1.3 怎样寻找业余电台 
1.3.1 电磁波以及波段的划分 
1.3.2 业余电台的分区 
1.3.3 业余电台的呼号 
1.3.4 业余电台通信用的时间 
1.4 业余电台的活动内容是什么 
1.4.1 多种多样的通信操作实践 
1.4.2 各种数据通信研究 
1.4.3 各种图像通信研究 
1.4.4 业余卫星通信 
1.4.5 月面反射通信研究 
1.4.6 移动通信研究 
1.4.7 小功率通信研究 
1.4.8 V/U波段通信 
1.4.9 网络业余无线电

 


第2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 
2.1 业余电台的通信内容 
2.2 业余电台的信号报告 
2.3 业余电台地理位置的报告 
2.4 业余电台的QSL卡片 
2.4.1 什么是QSL卡片 
2.4.2 如何制作QSL卡片 
2.4.3 如何填写QSL卡片 
2.4.4 如何交换QSL卡片 
2.5 业余电台的登记 
2.5.1 电台日记 
2.5.2 收听日记 
2.6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语言 
2.6.1 通信中的“字母解释法” 
2.6.2 通信用Q简语 
2.6.3 电码符号 
2.6.4 无线电通信用的缩语 
2.6.5 通信用英语 
2.7 业余无线电通信基本程序 
2.7.1 呼叫前的准备工作 
2.7.2 普遍呼叫 
2.7.3 区域性呼叫 
2.7.4 回答程序 
2.7.5预约联络呼叫 
2.7.6 未听清对方呼号时的询问呼叫 
2.7.7 双方沟通后的联络程序 
2.7.8 异频工作的呼叫方法 
2.7.9 插入呼叫的方法 
2.8 完整通信程序举例 
2.9 网络通信 
2.10 遇险通信和应急救援通信 
2.10.1 遇险通信 
2.10.2 应急救援通信


第3章 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 
3.1 正确地记忆电码符号 
3.1.1 准确把握“点”?“划”比例和“间隔” 
3.1.2 怎样记忆电码符号 
3.2 收报训练 
3.2.1 收报的基本知识 
3.2.2 收报的自我训练 
3.2.3 巧用CW学习软件
3.2.4 适时进行机上抄收 
3.3 发报练习 
3.3.1 手键发报 
3.3.2 自动键发报 
3.4 严格自我要求,保证练习质量


第4章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 
4.1 业余电台的奖励证书 
4.1.1 CRSA?~9区奖状(The CRSA ?~9 Award)
4.1.2 WAC联络到世界各大洲奖状(Worked All Continents)
4.1.3 DXCC联络远距离电台俱乐部证书(DX Century Club)
4.1.4 WAS联络全美奖状(Worked All States)
4.1.5 WAZ联络全部CQ分区奖状(Worked All Zone)
4.2 业余电台的竞赛 
4.2.1 业余电台竞赛的一般要求 
4.2.2 主要的国际性竞赛介绍 
4.2.3 国内的业余无线电比赛 
4.3 IOTA“空中之岛”活动 
4.3.1 IOTA岛屿编号 
4.3.2 IOTA奖状 
4.3.3 IOTA活动常用频率 
4.3.4 IOTA远征 
4.3.5 IOTA竞赛 
4.3.6 如何获取和发布IOTA活动资讯


第5章 怎样运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5.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5.2 电离层与天波传播 
5.2.1 电离层概况 
5.2.2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5.3 太阳黑子的影响 
5.4 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5.4.1 160m波段(1.8~2.0MHz) 
5.4.2 80m波段(3.5~3.9MHz) 
5.4.3 40m波段(7.0~7.1MHz) 
5.4.4 20m波段(14.0~14.35MHz) 
5.4.5 15m波段(21.0~21.45MHz) 
5.4.6 10m波段(28.0~29.7MHz) 
5.4.7 6m波段(50~54MHz) 
5.4.8 2m波段(144~148MHz) 
5.4.9 70cm波段(430~440MHz)
5.5 业余波段上的信标(Beacons)


第6章 业余短波天线 
6.1 天线 
6.1.1 天线的主要特征 
6.1.2 常用天线 
6.1.3 天线的安全架设 
6.2 传输线 
6.2.1 传输线基础知识 
6.2.2 传输线和天线间的匹配 
6.2.3 平衡/不平衡转换 
6.2.4 天线假负载 
6.2.5 自制短波小环天线


第7章 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 
7.1 短波收信机 
7.1.1 业余无线电通信对收信机的要求 
7.1.2 收信机介绍 
7.1.3 收音机改装简易收信机实验 
7.2 短波发信机 
7.2.1 对发信机的要求 
7.2.2 DIY CW QRP 收发信机介绍 
7.2.3 AX94 DIY 单边带发信机介绍
7.3 超短波收发信机
7.3.1 FM调频通信
7.3.2 超短波数字化通信
7.4 成品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介绍
7.4.1 手持式对讲机
7.4.2 车载电台
7.4.3 中继台
7.4.4 短波电台
7.5 收发信设备中常见英文名字的意义 
7.5.1 收信部分 
7.5.2 发信部分 
7.5.3 共用部分 
7.6 自己动手制作辅助器材
7.6.1 功率计和驻波表 
7.6.2 DIY电子电键


第8章 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电台 
8.1 业余电台的分类管理及相应操作能力要求 
8.2 个人设置业余电台的基本条件和申办程序
8.3 单位设置业余电台的申办程序 
8.4 特殊业余无线电台和特设业余电台 
8.5 竞赛呼号的申请使用 
8.6 如何申办和使用业余无线电中继台 
8.7 业余电台涉外交流活动方面管理的规定
8.7.1 有关外籍人员在华操作的规定
8.7.2 境外爱好者如何申请?办理“业余无线电访问操作证”


附录
附录1 为划分频率国际电信联盟(ITU)划分的世界3个分区图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附录3 ITU划分的世界75个分区图
附录4 美国《CQ》杂志划分的世界40个分区图
附录5 国际呼号序列分配表
附录6之(1)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2)大洋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3)欧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4)北美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5)南美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6)加勒比海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7)非洲各国家和地区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6之(8)南极洲各科学考察站业余电台呼号前缀分布图
附录7之(1)UTC与部分地区时间换算表
附录7之(2)世界时区图
附录8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QSL卡片管理局地址
附录9 我国部分BY电台的地址
附录10之(1)国内普通邮件及港澳台地区邮件资费表
附录10之(2)国际函件资费表
附录10之(3)部分特快专递邮件资费表
附录11 各类通信业务通用的Q简语(节录)
附录12 无线电通信用缩语表(节录)
附录13之(1)CRSA ?-9区奖状式样
附录13之(2)CRSA ?-9区奖状申请表
附录14之(1)WAC基本奖状式样
附录14之(2)1.8MH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4版)》系统地介绍了开设、操作业余电台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法规,同时介绍了有关业余电台奖状、比赛、电波传播、抢险救灾和简易的业余通信设备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开展业余电台活动的教材,也可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自修读本和手册。本书曾作为中国无线电协会的培训推荐考试用书。

  作者简介
童效勇(呼号 BA1AA),我国第*代余无线电会员,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顾问,曾参与国*业余无线电活动法规的起草制定工作。

 


《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书籍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 业余通信设备自学 无线电爱好》一书,旨在为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一份系统、详实、实用的操作指南。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项知识与技能,力求让读者能够独立、安全、规范地搭建和操作自己的业余电台,并深入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奥秘。 第一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概览 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广阔世界。我们将首先追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历史发展,了解其在技术进步和社会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接着,我们将阐述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定义、特点以及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为何它能够吸引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爱好者投入其中。 重点在于,我们将详细介绍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业余电台 (Amateur Radio Station):这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我们将介绍业余电台的种类、功能以及其在通信链中的作用。 发射机 (Transmitter):负责将语音或数据信息转换成无线电波信号。 接收机 (Receiver):负责接收并解调来自其他电台的信号。 天线 (Antenna):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架设对通信效果至关重要。 传输线 (Transmission Line):连接发射机/接收机与天线的导线,其特性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效率。 电源 (Power Supply):为电台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 同时,本章还会强调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社会价值与精神内涵,例如: 应急通信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业余无线电通信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探索与实践 (Techn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热衷于钻研无线电技术,自行设计、制造设备,不断挑战技术极限。 国际友谊与文化交流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and Cultural Exchange):通过电波,爱好者们可以跨越国界,与世界各地的同好交流,分享经验,增进了解。 个人兴趣与爱好 (Personal Interest and Hobby):业余无线电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智力型爱好,能够锻炼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业余电台的搭建与基础操作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操作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业余电台。我们将深入剖析电台的选型,根据不同的预算、使用场景和个人需求,推荐适合的电台类型,例如: 手持式对讲机 (Handheld Transceivers - HTs):便携性好,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和户外活动。 车载电台 (Mobile Transceivers):安装在汽车上,扩大通信范围。 固定台电台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s):功率较大,性能稳定,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在设备选型之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台的连接与调试: 电源的连接与安全:强调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损坏设备或发生危险。 天线的选型与安装:这是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天线(如偶极天线、八木天线、垂直天线等)的特点、安装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环境选择最合适的天线。 传输线的连接与匹配:讲解传输线的类型、长度选择以及如何确保传输线的电气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损耗。 基本的操作指令与规范:介绍业余无线电通信中常用的术语、呼号的含义与使用、通信协议以及基本的通话技巧。 本章还会涵盖电台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 设备检查与保养:如何定期检查电台、天线、电源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指导读者识别和解决一些常见的通信故障,例如信号弱、无法发射、接收干扰等。 第三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深入 在本章中,我们将带领读者更深入地探索业余无线电通信背后的技术原理。 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我们将从基础的电磁理论出发,讲解无线电波是如何在空间中传播的。重点会放在影响通信距离和效果的传播模式,如: 视距通信 (Line-of-Sight Propagation):适用于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距离受地球曲率限制。 地波传播 (Ground Wave Propagation):适用于低频(LF)和中频(MF)段,可以绕过地表传播。 天波传播 (Skywave Propagation):适用于短波(HF)段,通过电离层的反射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并详细介绍电离层对不同频率的影响以及一天中、季节的变化。 不同频段的特性与应用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业余无线电通信涵盖了从极低频到极高频的多个频段。本章将逐一介绍: 长波 (LF) 和 中波 (MF):传播距离远,但带宽窄,适合远距离通信。 短波 (HF):最重要的业余无线电频段,能够实现全球通信,但易受电离层影响。 甚高频 (VHF) 和 超高频 (UHF):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中继通信和卫星通信。 微波 (Microwave):用于点对点通信、卫星通信和射电天文学等。 调制与解调技术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iques):我们将解释如何将语音或数据信息加载到载波上(调制),以及如何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原始信息(解调)。介绍常见的调制方式,如: 幅度调制 (AM) 频率调制 (FM) 单边带 (SSB) 数字模式 (Digital Modes),如FT8、PSK31等,它们在现代业余无线电通信中越来越重要。 通信协议与标准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Standards):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中的国际标准和常用协议,以确保不同国家、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性。 第四章 业余通信设备详解 本章将对各类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更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发射机与接收机的核心技术 (Core Technologies o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深入探讨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内部构造和关键技术,如: 灵敏度 (Sensitivity):接收机能够接收到的最小信号强度。 选择性 (Selectivity):接收机能够区分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 发射功率 (Transmitting Power):设备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 数字信号处理 (DSP):现代电台中用于提升性能的关键技术。 天线系统精讲 (In-depth Antenna System): 天线设计原理:讲解不同天线类型的物理原理,如偶极天线、垂直天线、定向天线(如八木天线)的工作方式。 天线性能指标:如增益 (Gain)、驻波比 (SWR)、辐射方向图 (Radiation Pattern) 等。 天线调谐与匹配:如何使用天线调谐器 (Antenna Tuner) 来匹配不同阻抗的天线和设备,以及达到最小驻波比。 架设技巧与安全:在高处或复杂环境中架设天线的注意事项,以及防雷击、防触电的安全措施。 电源设备的选择与管理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 蓄电池 (Batteries):介绍不同类型蓄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电池)的特点、容量计算以及安全使用。 稳压电源 (Regulated Power Supplies):选择合适功率和稳定性的稳压电源,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备用电源方案 (Backup Power Solutions):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构建可靠的备用电源系统。 辅助设备介绍 (Introduction to Auxiliary Equipment): SWR表 (SWR Meter):测量天线与传输线的匹配情况。 功率计 (Power Meter):测量发射功率。 天线开关 (Antenna Switch):方便切换多根天线。 数字模式接口 (Digital Mode Interfaces):连接电台与电脑,实现数字通信。 自动化控制设备 (Automation Control Devices):如天线转台、自动调谐器等。 第五章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实践与发展 本章将超越基础操作,引领读者探索业余无线电通信的更广阔天地。 通信技巧与礼仪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tiquette): 清晰准确的呼叫与应答。 有效的信息传递,包括报告信号强度、方位等。 遵守通信纪律,避免干扰他人。 掌握不同模式下的通信技巧,例如在SSB和数字模式下的交流方式。 业余无线电竞赛与活动 (Amateur Radio Contests and Activities): 介绍各种类型的业余无线电竞赛,如DX竞赛 (DX Contest)、全向竞赛 (All-Band Contest) 等,以及参赛的目的和技巧。 参与特殊活动,如纪念日通信、搜救活动通信支持等。 业余卫星通信 (Amateu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介绍业余卫星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如何与业余卫星进行通信,包括计算卫星过境时间、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天线。 数字模式通信的深度应用 (In-depth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odes): 详细介绍目前流行的数字模式,如FT8、JT65、PSKR等,以及它们在低功率、远距离通信中的优势。 学习如何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信号解码、发送和数据交换。 业余无线电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Integration of Amateur Radio with Other Fields): 无线电遥测 (Radio Telemetry):利用无线电技术传输传感器数据。 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研究:业余无线电在物联网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业余无线电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职业发展与业余无线电 (Career Development and Amateur Radio):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通信、电子、IT等领域的职业优势。 如何将业余无线电的技能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附录 常用业余无线电术语汇编。 全球业余无线电呼号分配表。 各国/地区业余无线电管理规定概要。 推荐的业余无线电网站与资源链接。 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的方式,力求为每一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无论您是初次接触无线电,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通信技能,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本书,您将不仅能够熟练操作自己的电台,更能深入理解无线电通信的科学原理,体验跨越时空的通信乐趣,并可能因此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无线电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无线电历史和技术发展感兴趣的资深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深度上做得非常出色,远超出了基础入门书籍的范畴。它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介绍现有技术,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某些技术方案(比如SSB与FM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劣)会成为主流,并且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例如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在业余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审慎的展望。书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数学模型和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对于已经有一定电子基础的读者来说,提供了绝佳的深化学习材料。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讨论,这对于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设备调试的爱好者至关重要,能有效避免邻里间的干扰投诉。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的广度,足以支撑一名爱好者持续钻研数年之久。

评分

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对于我这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过去在接触这个领域时,总觉得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操作规程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诸如电波传播、天线原理这些核心技术。我记得有一次我尝试搭建自己的小型电台,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馈线和匹配器感到非常困惑,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肤浅。翻阅这本书的第四版后,书中关于阻抗匹配和驻波比(VSWR)的图解说明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原理的透彻讲解,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自信心。尤其是关于现代数字通信模式(如FT8)的介绍部分,结合了最新的软件和硬件发展,让我能够快速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享受到无线电带来的乐趣。这本书绝对是入门与进阶之间最好的桥梁。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更侧重于它作为“自学”材料的适用性。过去我尝试过几种在线课程,但总觉得缺乏系统的结构和即时的反馈感。这本《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的自学体验非常好,它的章节逻辑推进非常自然,知识点间的衔接流畅得像一条精心铺设的轨道。每个章节末尾都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建议,强迫读者回顾并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此外,书中对“业余通信设备”的介绍并非简单的产品目录罗列,而是侧重于讲解关键参数的含义——比如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发射机的频谱纯净度等,这教会我如何真正去“评估”和“选择”设备,而不是盲目跟风购买昂贵的产品。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技术”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让我能以一个更成熟的心态去享受无线电爱好带来的无穷乐趣。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系统学习如何通过业余无线电进行应急通信和野外操作。过去我只关注短波远程通信的DX(远距离通信),对“便携式”和“应急备份”这一块涉猎不深。这本书的“业余电台开设操作教程”部分,着重介绍了如何设计和搭建轻量化、高效率的野外天线系统,比如各种垂直接地天线和偶极天线的架设技巧,这些内容在其他教材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形和植被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并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在城市“热岛效应”中优化VHF/UHF通信。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SOTA(山顶行动)和POTA(公园行动)等流行的活动模式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也有涉及,这直接满足了我将爱好与户外活动结合起来的需求。阅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立即着手准备我的夏季野外通信装备包,那种掌控全局的感觉非常棒。

评分

拿到这本教材时,我原本的期望值并不高,因为市面上的教程往往更新迭代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很多内容都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电子管时代。但《业余无线电通信(第四版)》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严谨,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HAM(业余无线电操作员)手把手地教你。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对“电台开设”这一实操环节的详尽指导。从获取呼号的流程、频率规划到实际发射的规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避免了新手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和技术陷阱。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设备选型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方法,比如对比了不同类型的收发信机在接收灵敏度和选择性上的差异,这对于预算有限的新手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的结晶,对于希望从“听众”转变为“参与者”的爱好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