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
定價:70.00元
作者:趙景波,曹軍驥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0303556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通過對青海湖流域草原土壤大量鑽孔取樣和對土壤含水量、土壤入滲率、粒度成分和孔隙度的測定與分析,研究瞭該區不同降水年土壤水動態變化、土壤水運移、土壤乾層、水循環、水分平衡、土壤水庫的特點、荒漠化發生原因和適宜發展的植被。揭示瞭研究區土壤含水量的剖麵分布特點和季節變化,認識到瞭該區土壤水分運移規律、滯留性和土壤水庫的蓄水及調控能力,確定瞭土壤乾層發育的等級、分布特點和土壤水分循環特點,揭示瞭土壤乾層恢復過程和恢復的降水條件。根據土壤水和土壤水庫蓄水量特點,提齣瞭青海湖地區的荒漠化防治和牧業發展的建議。
《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可供地理、生態、水土保持、農牧業與環境科學研究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趙景波,男,漢族,1953年10月齣生。1982年於西北大學地質係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5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師從劉東生院士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8月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陝西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生導師,兼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災害監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土資源部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第四紀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環境變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任《中國岩溶》、《中國沙漠》、《乾旱區資源與環境》、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和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編委,兼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國土資源部岩溶地質研究所和寶雞文理學院客座教授。
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土資源部項目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餘項。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質學報》、《地理學報》、《土壤學報》、《環境科學學報》、Sciences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Catena、Soil Science、Environment Geology等外刊物發錶論文300餘篇,先後在科學齣版社齣版《澱積理論與黃土高原環境演變》等專著4部。已獲地質礦産部和陝西省科學技術奬二等奬各1項,三等奬2項,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奬三等奬1項。
曹軍驥,男,漢族,1971年11月齣生。2001年於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師從安芷生院士,獲第四紀地質專業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人選。兼任亞洲氣溶膠學會(AARA)主席、國際氣溶膠學會(IARA)執委、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AWMA)中國學會主席、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兼氣溶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兼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副院長,SCI期刊Journal of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副主編,SCI期刊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編輯、SCI期刊Particuology編委等。
主持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方嚮性項目等10餘項。參與編寫齣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專著2部,發錶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論文130餘篇,被SCI引用2200餘次。2011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奬、2010年獲第十屆“中國科學院十大傑齣青年”稱號2010年獲第二屆“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環境科學領域成長奬,2009年獲第三屆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傢奬,2009年獲第二屆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齣貢獻奬,2003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四屆青年科學奬,2008年作為主要參加者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1項,1999年和2006年分彆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奬一等奬各1項。
文摘
序言
“研究”二字,意味著這本書並非簡單的科普讀物,而是包含瞭嚴謹的科研方法和探索過程。我很好奇作者們采用瞭哪些先進的觀測技術和研究手段。是基於遙感技術的宏觀監測?還是采用瞭土壤水分傳感器、蒸滲儀等進行精細化的現場觀測?書中是否對這些技術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和評價?瞭解這些,不僅能讓我更深入地理解研究的科學性,也能為我自己在相關領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藉鑒。同時,對於模型的構建和驗證,也充滿瞭期待。一個可靠的模型,能夠幫助我們預測未來的土壤水變化趨勢,為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評分這本書的ISBN號是9787030355638,這個數字背後,承載著作者們辛勤的付齣和對科學的追求。我希望這本書的齣版,能夠為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在如今全球氣候變化和水資源短缺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區域性的土壤水特徵,並在此基礎上提齣有效的管理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我相信,這本書的研究成果,能夠為其他類似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土壤水研究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藉鑒,從而為全球水資源的閤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土壤水庫”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生動和形象的錶達。它提醒我們,土壤並非僅僅是承載萬物的基底,更是一個動態的、功能性的水資源儲存和供給係統。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土壤水庫的形成機製、蓄水能力以及其在整個流域水循環中的作用。例如,不同質地的土壤,其“水庫”容量是否不同?降雨、融雪等不同水源的補給方式,對土壤水庫的充盈有何影響?而當土壤水庫的水分被植被、蒸發等消耗後,又是如何得到補充的?這些問題的深入解析,能讓我對土壤的“儲水”能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評分閱讀一本優秀的學術專著,就像與一位博學的智者進行深入的交流。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們對於科學探索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敬畏。從選題的意義,到研究的深度,再到結論的嚴謹,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解答我心中關於青海湖流域土壤水以及土壤水庫的種種疑問,讓我對這個神秘而重要的領域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讓我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科學領域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青海湖流域土壤水與土壤水庫研究”幾個字,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這片神奇土地的無限遐想。青海湖,這個鑲嵌在高原上的藍寶石,承載瞭太多的故事和神秘。而“土壤水”,這個看似平凡卻至關重要的元素,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晨曦中,露珠在草葉上閃爍,那是土壤在低語;午後,微風拂過,揚起的塵土中,蘊藏著乾渴的呼喚;傍晚,夕陽將湖水染成金色,而湖畔的土壤,則默默地守護著生命的水源。我一直對生態學、水文學等領域充滿濃厚興趣,尤其是那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常常被忽視的科學問題。土壤水,正是這樣一個既基礎又深刻的研究對象。它不僅關乎植被的生長,更直接影響著整個流域的水文循環、生態平衡,乃至氣候變化。
評分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想瞭解青海湖流域土壤水的現狀,更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水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的啓示。土壤水是連接地錶水和地下水的重要紐帶,理解其變化規律,對於閤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書中是否探討瞭如何在特定區域,通過工程措施或生態修復手段,來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例如,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如何通過改變耕作方式,或者種植耐旱植被,來有效涵養水源?這些問題的探討,能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單純的學術研究,更具社會意義。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那嚴謹的學術風格和紮實的理論基礎。書中對土壤水的研究,並非停留在宏觀的觀察,而是深入到微觀的機製。從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到水分的入滲、傳輸、儲存和蒸發,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對於不同土壤類型、不同地貌條件下土壤水行為的差異化探討。例如,書中可能詳細闡述瞭在高原地帶,由於凍土層的影響,土壤水的運動規律與平原地區存在顯著不同,這對於理解青海湖流域特有的生態係統至關重要。再者,對於“土壤水庫”這一概念的提齣和闡釋,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將土壤比作一個巨大的儲水庫,強調瞭土壤在蓄水、涵養水源方麵的重要作用,這對於我們重新認識和保護水資源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圖錶和數據,是我最看重的部分之一。科學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離不開詳實的數據支撐和直觀的圖錶展示。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大量的實測數據,例如不同季節、不同采樣點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地下水位變化麯綫等。這些數據不僅能夠直觀地反映研究區域土壤水的現狀,更能為後續的模型構建和預測提供堅實的基礎。同時,精美的圖錶,如土壤水分剖麵圖、水文循環示意圖、流域水資源分布圖等,能夠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理解復雜的概念和研究結果。我相信,作者們一定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在數據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上,這纔使得他們的研究具有說服力和科學性。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趙景波和曹軍驥,他們的名字給我一種專業和嚴謹的聯想。我期待他們在這本書中,能夠將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和學術積纍毫無保留地呈現齣來。我希望看到作者們對於青海湖流域土壤水研究的獨特見解和創新之處。例如,是否在傳統的水文模型基礎上,加入瞭新的變量或參數?是否提齣瞭新的土壤水監測方法或評估指標?他們的研究成果,是否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這些都將是我在閱讀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方麵,因為一個優秀的科研團隊,纔能産齣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評分青海湖流域,這個地理位置獨特的區域,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一直備受關注。土壤水的研究,對於理解和保護這一地區的生態係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土壤水狀況對流域內植被覆蓋、生物多樣性、乃至湖泊水位的直接影響。例如,是否因為某些區域土壤水分的減少,導緻瞭植被退化,進而影響瞭野生動物的棲息?書中是否提供瞭緩解土壤退化、改善土壤水分狀況的措施和建議?這些實踐性的內容,對於相關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乃至當地居民,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畢竟,保護青海湖,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態傢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