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能信息处理——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及应用
定价:60.00元
作者:郑家恒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302913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作者主持的国家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合作项目等为依托,以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点介绍语料库深加工中的若干技术和方法,涉及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语义标注以及相关加工中的自动校对和一致性检验技术。同时,对语料库加工质量的评价技术和语料库的相关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各章节的顺序展示了语料库加工中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语言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智能科学技术著作丛书》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语料库的定义和作用
1.1.1 什么是语料库
1.1.2 语料库的作用
1.2 语料库的建立
1.2.1 什么是语料库标注
1.2.2 语料库标注的原则
1.2.3 建立语料库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2.4 语料库标注和建立的方法
1.2.5 语料库的质量检验
1.3 本书的编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自动分词
2.1 自动分词概述
2.1.1 自动分词的意义
2.1.2 自动分词的主要难点
2.1.3 自动分词方法简介
2.1.4 自动分词评测
2.2 分词规范
2.2.1 制定分词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2.2.2 几种典型的分词规范介绍
2.3 歧义字段的切分技术
2.3.1 歧义字段现象分析
2.3.2 基于统计的歧义字段排歧
2.4 未登录词识别
2.4.1 专有名词识别
2.4.2 新词语识别
2.5 缩略语识别
2.5.1 缩略语特征分析
2.5.2 缩略语资源库的建立
2.5.3 缩略语识别模型
2.5.4 缩略语的还原
2.6 分词一致性检验
2.6.1 分词不一致性现象分析
2.6.2 基于规则的分词一致性检验方法
2.6.3 基于统计的分词一致性检验方法
2.6.4 分词一致性检验系统
参考文献
第3章 词性标注
3.1 词性标注概述
3.1.1 词性标注的意义
3.1.2 词性标注的难点
3.1.3 词性标注方法简介
3.1.4 常用语料库
3.2 词性标注规范
3.2.1 制定词性标注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3.2.2 几种典型的词性标注规范介绍
3.3 兼类词的标注
3.3.1 什么是兼类词
3.3.2 典型的兼类词标注方法
3.4 词性标注一致性检验
3.4.1 问题描述和分析
3.4.2 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
3.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4.4 方法评价
3.5 词性标注自动校对
3.5.1 基于分类的词性标注自动校对
3.5.2 基于决策表的词性标注自动校对
参考文献
第4章 句法分析
4.1 完全句法分析
4.1.1 完全句法分析概述
4.1.2 形式语法体系
4.1.3 树库资源的建设
4.1.4 汉语句法分析的特点
4.1.5 句法分析方法
4.1.6 相关会议及评测
4.1.7 句法分析模型的评价方法
4.2 浅层句法分析
4.2.1 浅层句法分析概述
4.2.2 组块库的获取
4.2.3 组块的类型及其标注规范
4.2.4 组块分析方法
4.2.5 相关会议及评测
4.2.6 评价参数
4.3 句法树库的一致性检验
4.3.1 不一致现象分析
4.3.2 不一致的发现和消解
参考文献
第5章 语义标注语料库
5.1 语义标注范围
5.1.1 词义标注
5.1.2 句义标注
5.1.3 篇章级的语义标注
5.2 语义标注语料库的建立方法
5.2.1 传统的以人工标注为主的方法
5.2.2 自动构建语义标注语料库
5.3 主要的语义标注语料库
5.3.1 词义标注语料库
5.3.2 句义标注语料库
5.3.3 语篇关系标注语料库
5.3.4 时间关系标注语料库
5.3.5 信息抽取方面的语料库
5.3.6 生物医药领域中的语义标注语料库
参考文献
第6章 语料库评测
6.1 语料库评测的意义
6.2 语料库分词质量评价
6.2.1 评价样本的抽样
6.2.2 抽样样本的聚类及评价
6.2.3 实验及分析
6.3 语料库可用性评价
6.3.1 可用性评价体系
6.3.2 可用性评价计算
6.3.3 评价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语料库的应用研究
7.1 网页信息处理
7.1.1 重复网页分析
7.1.2 基于语义的网页去重
7.1.3 基于网页文本结构的网页去重
7.2 特殊领域的信息抽取
7.2.1 基于HMM的农业信息抽取
7.2.2 基于NLP的土壤污染数据抽取
7.2.3 基于BOotstrapping的交通工具名识别
7.3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汉语韵律边界研究
7.3.1 基于统计语言模型建立二叉树结构
7.3.2 基于树结构的汉语韵律边界预测
7.4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欺行为检测
7.4.1 欺性语料库的建设
7.4.2 欺检测的特征线索
7.4.3 文本特征抽取
7.4.4 欺行为检测方法
7.4.5 实验结果和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素,但却散发出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书名“智能信息处理——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及应用”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了其核心主题。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自然语言处理(NLP)和人工智能(AI)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汉语语料库的构建、清洗、标注等关键环节,这些是任何NLP模型有效运行的基础。理解这些“幕后”工作,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AI在语言理解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同时,“应用”部分也让人充满遐想,究竟有哪些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赋能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智能客服、机器翻译、情感分析等,都离不开强大的语料库支持。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甚至是一些代码示例,这样我就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去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一种“干货满满”的印象,仿佛打开了一个通往汉语智能信息处理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知识的吸引力。
评分这本《智能信息处理——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及应用》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作者郑家恒先生亲自在我耳边娓娓道来。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没有过多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复杂的概念。即便我之前对语料库加工技术了解不多,也能轻松跟上思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汉语”这一特殊语言特点的关注,深知中文在处理上比许多拼音文字更为复杂,如歧义、多义词、词性标注的难度等等。书中肯定会花大量篇幅来探讨这些中文特有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非常期待。而且,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让我看到了这些技术是如何真正改变我们与信息互动的方式。比如,如果书中能详细阐述如何利用语料库来优化搜索算法,提升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我又想到,在教育领域,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辅助中文学习,开发个性化的学习系统,也可能是一个精彩的应用方向。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启发性和趣味性,我感觉自己正一步步被带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之中。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项技术,除了学习其原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的实际价值和影响力。《智能信息处理——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及应用》这本书,从名字上就透露着一种“解决问题”导向的特质。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汉语语料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且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能够深入到技术细节层面,解释为什么特定的语料库加工技术能够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比如,在信息安全领域,如何利用语料库来构建高效的文本分类模型,以识别网络谣言或恶意信息?或者在金融领域,如何通过分析大量的财经新闻语料库,来预测市场趋势?这些具体而微的应用场景,往往能让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意义。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书中在讨论“加工技术”时,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等技术是如何被应用于语料库的标注和 enriquecimiento(丰富化)过程中的。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并非只是孤立的技术研究,而是真正能够驱动社会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从它的书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种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我一直在关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落地,而汉语语料库作为中文AI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加工技术更是至关重要。我非常想了解书中是如何阐述“智能信息处理”这个宏大概念的,特别是它与汉语语料库加工技术之间的具体联系。是说语料库的加工本身就包含了某种程度的“智能”判断,还是说加工好的语料库能够支撑起更高级别的智能信息处理应用?这个问题让我思考良多。书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先进的语料库构建工具和方法,或许还会探讨大规模语料库的处理效率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来加速加工过程。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应用”部分的描述,是否会列举一些当前国际领先的汉语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分析它们是如何依赖于高质量的语料库的。比如,那些能够理解复杂指令的智能助手,或者能够进行流畅对话的聊天机器人,它们背后一定有着庞大且精细加工过的汉语语料库支撑。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些“幕后英雄”的机会,也让我对中文AI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目录和章节安排设计得非常有条理,给人一种清晰的学习路径感。从基础的语料库概念,到具体的加工技术,再到最终的应用展示,逻辑层层递进,非常符合一个初学者或者想要系统性学习的人的需求。我注意到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语料库,以及它们在不同研究或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例如,对比一下纯文本语料库、标注语料库(如词性标注、句法分析标注)和多模态语料库,其处理难度和应用范围必然大相径庭。而“加工技术”部分,我最期待的就是关于数据清洗和去噪的方法,毕竟原始语料往往是“脏”的,如何有效地去除无关信息、纠正错误,是保证后续分析质量的关键。书中的例子我想会非常贴近实际,也许会涉及网络爬取数据的处理,或者用户生成内容的清洗。另外,“应用”部分,我猜想会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加工好的语料库来训练各种NLP模型,比如用于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机器翻译等,这些都是当前AI领域非常热门和重要的方向。这本书的结构似乎已经为我规划好了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全过程,让我对如何系统地掌握这门技术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