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密码学原理及应用
定价:56.00元
售价:44.8元
作者:李海峰,马海云,徐燕文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118088731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李海峰等人编著的《现代密码学原理及应用》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适合用作普通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用书。本书也可作为信息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类用户的培训或自学教材及上述相关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内容提要
《现代密码学原理及应用》是作者李海峰等人在多年从事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的科研工作与一线教学实 践的基础上,按照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编写而成的 一本关于“现代密码学原理及应用”的教材。
《现代密码学原理及应用》围绕着现代密码学提供的基本安全特性(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 、访问控制、不可否认性等),主要从密码学基本理论、密码算法和密码算法应用三方面介绍了现代密码 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内容涉及密码学基本理论、信息加密技术(古典密码学、 对称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信息认证技术(消息认证、数字、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技术(密 钥分配、秘密共享、密钥托管、公钥基础设施(PKI )技术)等。
本书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适合用作普通高等院校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等 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用书。本书也可作为信息安全工程师、 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类用户的培训或自学教 材及上述相关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等。
目录
第1部分密码学基本理论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1.1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1.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1.1.2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1.3 信息安全面临的攻击
1.2 信息安全的定义与目标
1.2.1 信息安全的定义
1.2.2 信息安全的目标
1.3 信息安全的基本模型
1.3.1 通信安全模型
1.3.2 访问安全模型
第2章 密码学——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
2.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2.1.1 密码学的定义
2.1.2 密码学的基本术语
2.1.3 经典保密通信模型
2.2 密码体制的分类
2.2.1 古典密码体制和现代密码体制
2.2.2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2.2.3 对称密码体制的分类
2.2.4 公钥密码体制的分类
2.3 密码分析
2.3.1 密码学分析概述
2.3.2 密码学分析方法分类
2.4 密码系统的安全性
2.4.1 密码系统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2.4.2 评估密码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方法
2.4.3 好的密码系统的要求
第2部分信息加密技术
第3章 古典密码学
3.1 古典密码学概述
3.2 替换密码
3.2.1 单表替换密码
3.2.2 多表替换密码
3.2.3 一次一密密码体制
3.3 置换密码
3.3.1 周期置换密码
3.3.2 列置换密码
3.4 古典密码的安全性分析
3.4.1 替换密码的安全性
3.4.2 置换密码的安全性
第4章 对称密码体制
4.1 序列密码
4.1.1 序列密码概述
4.1.2 序列密码的基本思想及其模型
4.1.3 序列密码的分类及其工作方式
4.1.4 密钥序列发生器的组成和分类
4.2 分组密码体制
4.2.1 分组密码概述
4.2.2 数据加密标准
4.2.3 数据加密算法的变型
第5章 公钥密码体制
5.1 公钥密码体制概述
5.1.1 公钥密码体制产生的背景
5.1.2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5.1.3 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的比较
5.1.4 公钥密码算法应满足的条件
5.1.5 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分析
5.2 RSA密码体制
5.2.1 RSA算法概述
5.2.2 RSA算法描述
5.2.3 RSA的安全性分析
5.2.4 RSA算法应用举例
5.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5.3.1 椭圆曲线产生的数学背景、定义和运算
5.3.2 椭圆曲线的相关运算
5.3.3 椭圆曲线上的密码体制
5.3.4 椭圆密码体制的优点
5.3.5 椭圆密码体制的应用
5.3.6 椭圆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实现
5.3.7 椭圆曲线国际标准
第3部分信息认证技术
第6章 消息认证
6.1 消患认证概述
6.1.1 基本的认证系统模型
6.1.2 消息认证的定义
6.1.3 消息认证的分类
6.2 几种不同的消息认证的实现方案
6.2.1 采用消息加密函数的消息认证方案
6.2.2 采用消息认证码的消息认证方案
6.2.3 采用散列函数的消息认证方案
6.3 散列算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6.3.1 散列算法的分类
6.3.2 几种常见的散列算法
6.3.3 Hash散列算法的应用
6.4 HMAC算法
6.4.1 HMAC算法概述
6.4.2 HMAC的设计目标
6.4.3 HMAC算法描述
6.4.4 HMAC的典型应用
6.4.5 HMAC的安全性
第7章 数字
7.1 数字概述
7.1.1 消息认证的局限性与数字的必要性
7.1.2 数字与传统、消息认证的区别
7.2 数字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
7.2.1 数字的基本概念
7.2.2 数字的基本原理
7.2.3 数字体制的组成
7.3 数字的执行方式
7.3.1 直接方式的数字方案
7.3.2 基于仲裁方式的数字方案
7.4 几种常见的数字方案
7.4.1 RSA数字方案
7.4.2 ElGamal数字方案
7.4.3 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方案
7.4.4 改进的椭圆曲线数字算法
7.5 几种特殊的数字方案
第8章 身份认证
8.1 身份认证概述
8.1.1 身份认证的概念
8.1.2 身份认证系统的组成和要求
8.1.3 身份认证的基本分类
8.1.4 身份认证系统的质量指标
8.2 单机环境下的身份认证
8.2.1 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
8.2.2 基于智能卡的认证方式
8.2.3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
8.3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认证技术
8.3.1 零知识证明概述
8.3.2 交互证明系统
8.3.3 交互式的零知识证明协议
8.3.4 简化的Feige-Fiat-Shamir身份认证方案
8.3.5 Feige-Fiat-Shamir身份认证方案
8.4 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
8.4.1 Kerberos认证系统
8.4.2 X.509认证服务
8.5 Kerberos认证系统
8.5.1 Kerberos认证系统的产生背景
8.5.2 Kerberos认证系统概述
8.5.3 Kerberos认证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4部分密钥管理技术
第9章 密钥分配技术
9.1 密钥管理概述
9.1.1 密钥管理的重要性
9.1.2 密钥的分类与密钥的层次结构
9.1.3 密钥分配概述
9.2 对称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
9.2.1 密钥分配的基本方法
9.2.2 对称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方案
9.3 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
9.3.1 利用公钥密码体制进行公钥的分配
9.3.2 利用公钥密码体制来分配对称密码技术中使用的密钥
第10章 秘密共享
10.1 秘密共享概述
10.1.1 秘密共享产生的背景
10.1.2 秘密共享的定义
10.2 两种典型的秘密共享方案
10.2.1 Shamir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10.2.2 Asmuth-Bloom门限方案
第11章 密钥托管
11.1 密钥托管技术概述
11.1.1 密钥托管的产生背景
11.1.2 密钥托管的定义和功能
11.2 密钥托管密码体制
11.2.1 密钥托管密码体制的组成
11.2.2 安全密钥托管的过程
11.2.3 密钥托管系统的安全和成本
11.3 密钥托管加密标准
11.3.1 密钥托管加密标准简介
11.3.2 EES密钥托管技术的具体实施
11.4 其他几种常见的密钥托管方案简介
第12章 公钥基础设施技术
12.1 公钥基础设施概述
12.1.1 PKI的基本概念
12.1.2 PKI的基本原理
12.1.3 PKI的基本组成
12.1.4 PKI中密钥和证书的管理
12.1.5 PKI的优点
12.2 X.509标准
12.2.1 X.509认证服务协议简介
12.2.2 X.509的证书结构
12.2.3 X.509用户证书的获取
12.2.4 X.509证书的撤销
12.2.5 X.509的认证过程
附录A MD5算法参考应用程序
A.1 MD5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A.2 MD5算法的标准C语言形式的程序实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又不失工程实践的温度。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其中的数学细节和逻辑推导,但它所提供的回报是巨大的——一套系统、全面且与时俱进的现代密码学知识体系。它不像某些速成手册那样只教你使用,而是致力于让你理解其核心原理,从而具备独立分析和设计安全方案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位想要在信息安全领域深耕,并希望建立起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士或高年级学生而言,这本书无疑是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参考资料,其价值远超其售价本身。
评分初翻阅目录,便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所下的苦心。从基础的数论、有限域结构,到更前沿的公钥密码体制、椭圆曲线密码,再到后量子密码学的初步探索,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算法的阐述,似乎不仅仅停留在公式的罗列,而是深入到了背后的数学逻辑和设计哲学。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安全模型和攻击方法的介绍部分,它没有采取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表达,而是力图用相对直观的方式解释复杂的安全概念,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坚实的理论框架,而不是仅仅记住一堆算法步骤。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封面色彩沉稳,字体排版考究,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予人一种“干货满满”的初步印象。书脊的设计简洁有力,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易辨,即便是摆在书架上,也显得非常专业和可靠。纸张的选择也值得称赞,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是一本制作精良的教材或参考书,散发着一种严谨治学的气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注重,往往暗示着作者在内容组织上也下了大功夫,希望内容能与这扎实的物理基础相匹配。
评分这本书的“应用”部分,明显体现了作者们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力。密码学理论固然重要,但如何将其落地、如何应对实际工程中的安全挑战,才是衡量一本好书价值的关键。我关注了其中关于数字签名、安全协议实现的一些章节,它们的讨论似乎更贴近工业标准和实际部署的考量,而不是纯粹的学术推演。这种务实的态度,使得读者在掌握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后,还能进一步理解“怎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做”。对于那些打算将密码学知识应用于软件开发或信息安全架构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种实践导向的阐述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化繁为简”的能力。例如,在处理某些抽象的代数结构时,他们似乎非常善于利用形象的比喻或者精心设计的辅助图示来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理解。不像有些教材,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本没有注解的古代文献,让人望而生畏。这里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因为对基础知识的强调而拖沓,也不会因为追求速度而跳过关键的推导步骤。这种平衡感,使得学习过程既有足够的挑战性来激发思考,又有足够的引导性来避免迷失方向,非常适合作为系统学习密码学知识的阶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