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SAE原理與網絡規劃(“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
定價:40.00元
作者:周晴 等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532149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目前尚無係統闡述SAE體係架構及規劃方法的書籍,搜集並分析瞭目前各主流設備廠商的SAE核心網設備資料,並對設備的主要參數及主要性能作齣瞭相應的評估。
內容提要
《SAE原理與網絡規劃》是TD-LTE領域本專注於核心網網絡規劃、設計工程的書籍。本書首先介紹瞭SAE的係統結構、關鍵技術、係統安全、QoS、PCC;接著重點闡述瞭SAE核心網絡規劃設計的方法,包括總體策略、用戶業務模型、容災技術、承載方案、編號計劃等;後給齣瞭規劃設計的一些實際案例。 《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適閤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提供商、電信谘詢業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目 錄
章 引言 1
1.1 移動通信係統發展概述 1
1.2 移動核心網演進曆程 3
1.2.1 3GPP標準的發展過程 4
1.2.2 R99核心網絡結構 7
1.2.3 R4核心網絡結構 9
1.2.4 R5核心網絡結構 11
1.2.5 R6核心網絡結構 12
1.2.6 R7核心網絡結構 13
1.2.7 R8核心網絡結構 14
1.2.8 R9~R12核心網絡結構 16
1.3 SAE的引入 16
1.3.1 SAE的産生背景 16
1.3.2 SAE的技術優勢 17
1.4 本書主要內容 17
第2章 SAE概述 19
2.1 EPS體係架構 19
2.2 EPC體係架構 20
2.2.1 非漫遊架構 20
2.2.2 漫遊架構 21
2.2.3 非3GPP網絡接入架構 23
2.3 主要接口 23
第3章 係統架構分析 25
3.1 網絡節點功能 25
3.1.1 MME 25
3.1.2 S-GW 26
3.1.3 P-GW 26
3.1.4 PCRF 27
3.1.5 eNode B 27
3.1.6 ePDG 27
3.2 接口協議 28
3.2.1 控製平麵接口協議 28
3.2.2 用戶平麵接口協議 32
3.2.3 非3GPP接入網絡與EPC網關的接口協議 34
3.2.4 接口協議小結 36
3.3 SAE結構的改進 36
3.3.1 兩個平麵的分離 36
3.3.2 更精簡的架構 36
3.3.3 全IP的永遠在綫方式 36
3.3.4 各接入技術間的兼容 37
3.3.5 位置區管理的優化 37
3.3.6 網絡切換的信令優化 37
3.3.7 用戶狀態模型的優化 37
3.3.8 係統標識的兼容與更新 37
第4章 SAE關鍵技術 39
4.1 用戶附著 39
4.1.1 初始附著 39
4.1.2 用戶終端從非3GPP網絡切換至3GPP網絡 43
4.2 3GPP係統內的移動性管理 44
4.2.1 位置更新 44
4.2.2 基於X2接口的切換 46
4.2.3 基於S1接口的切換 47
4.2.4 空閑模式下的信令縮減 50
4.2.5 E-UTRAN與UTRAN係統間切換 51
4.2.6 E-UTRAN與GERAN係統間切換 54
4.3 3GPP與非3GPP接入係統間的互操作 57
4.3.1 非3GPP接入係統的發現與選擇機製 57
4.3.2 3GPP與非3GPP接入係統間的基本切換 58
4.3.3 E-UTRAN與cdma2000 HRPD間的優化切換 61
4.4 語音呼叫連續性 65
4.4.1 CSFB 65
4.4.2 SRVCC 66
4.4.3 語音連續性技術比較與總結 67
第5章 SAE係統安全 68
5.1 EPS係統安全架構 68
5.1.1 標準的EPS安全體係架構 68
5.1.2 非3GPP接入EPS係統的安全體係架構 69
5.2 鑒權和密鑰協商 70
5.2.1 AKA鑒權流程 70
5.2.2 從HSS到網絡的鑒權數據分發流程 72
5.2.3 標識的用戶識彆流程 73
5.2.4 相同網絡域內IMSI和鑒權數據的分發流程 73
5.2.5 不同網絡域內IMSI和鑒權數據的分發流程 74
5.2.6 MME之間以及MME和SGSN之間UMTS鑒權嚮量的分發流程 74
5.3 EPS係統密鑰體係結構 74
5.4 安全模式命令流程和算法協商 77
5.4.1 安全算法選擇的需求 77
5.4.2 AS算法選擇的流程 77
5.4.3 NAS算法選擇的流程 78
5.4.4 AS安全模式命令流程 79
5.4.5 NAS安全模式命令流程 79
5.4.6 安全算法協商流程 80
5.5 加密性和完整性保護算法 81
5.6 網絡域安全 84
5.7 用戶域安全 85
5.8 小結 85
第6章 SAE係統的QoS和PCC 86
6.1 SAE係統的QoS 86
6.1.1 EPS承載 86
6.1.2 EPS係統的QoS 89
6.1.3 EPS與UMTS之間QoS參數的映射 93
6.2 SAE係統的策略和計費控製 95
6.2.1 基本概念 95
6.2.2 PCC架構、功能實體與接口 96
6.2.3 PCC策略和計費控製規則 100
6.2.4 標準PCC流程 102
6.2.5 EPC網絡的計費 109
6.3 小結 112
第7章 移動通信核心網規劃要點 113
7.1 概述 113
7.1.1 移動通信核心網的演進 113
7.1.2 移動通信核心網規劃的重要性 114
7.2 規劃原則及流程 114
7.2.1 規劃原則及內容 114
7.2.2 規劃流程 116
7.3 網絡現狀評估 116
7.3.1 評估流程 116
7.3.2 評估內容 116
7.3.3 規劃解決方案 117
7.4 網絡部署策略 118
7.4.1 概述 118
7.4.2 電路域融閤改造策略 118
7.4.3 分組域融閤改造策略 120
7.5 業務模型及業務預測 121
7.5.1 概述 121
7.5.2 業務預測 122
7.5.3 業務模型 123
7.6 網元設置原則 125
7.6.1 電路域網元設置原則 125
7.6.2 分組域網元設置原則 126
7.6.3 HLR設置原則 127
7.7 網絡組織及承載方式 128
7.7.1 電路域 128
7.7.2 分組域 131
7.8 編號計劃 133
7.8.1 移動用戶及移動颱相關編號 134
7.8.2 與服務區有關編號 134
7.8.3 信令點編碼 135
7.8.4 接入點名稱 135
7.8.5 IP地址 135
7.9 容災技術 136
7.9.1 容災體係的級彆 136
7.9.2 核心網演進中的容災技術 136
7.9.3 容災技術對比 139
7.9.4 小結 140
第8章 SAE核心網規劃要點 141
8.1 概述 141
8.2 移動通信核心網目標架構 141
8.3 移動核心網分組域的演進 142
8.4 SAE網絡部署總體策略 142
8.4.1 LTE/SAE網絡部署時機 142
8.4.2 SAE組網方式分析 143
8.4.3 網元融閤策略 144
8.5 用戶預測及業務模型 149
8.5.1 用戶預測 149
8.5.2 業務模型分析 150
8.6 關鍵技術部署 153
8.6.1 Direct Tunnel 153
8.6.2 語音業務連續性技術 157
8.6.3 MME Pool 159
8.6.4 PCC技術 162
8.7 網絡組織方案 165
8.7.1 SAE網元設置方案 165
8.7.2 網內組網方式 167
8.7.3 與其他網絡間互通 168
第9章 EPC核心網規劃示例 170
9.1 規劃背景 170
9.2 核心網現狀 170
9.2.1 電路域現狀 170
9.2.2 分組域現狀 170
9.2.3 信令網現狀 170
9.3 業務模型及業務預測 171
9.3.1 業務模型 171
9.3.2 業務預測 173
9.3.3 預測結果 177
9.4 建設原則 178
9.5 建設方案 178
9.5.1 核心網網絡架構 178
9.5.2 核心網容量需求 181
9.5.3 核心網元設置方案 181
9.5.4 其他網元設置方案 182
9.5.5 核心網設備匯總 182
9.6 核心網網絡組織 183
9.6.1 EPC核心網與LTE無綫網間網絡組織 183
9.6.2 EPC核心網內網絡組織 183
9.6.3 EPC核心網與外部數據網間網絡組織 183
9.6.4 EPC核心網與現有核心網間網絡組織 183
9.7 編號計劃 184
9.7.1 網絡下發的PLMN標識 184
9.7.2 國際移動用戶標識碼(IMSI) 184
9.7.3 移動用戶的ISDN號碼(MSISDN) 184
9.7.4 全球MME標識符(GUMMEI) 184
9.7.5 全球臨時標識符(GUTI) 184
9.7.6 MMEI 185
9.7.7 接入點名(APN) 185
9.7.8 信令點編碼 185
9.8 其他 185
9.8.1 IP地址方案 185
9.8.2 網絡管理 185
9.8.3 計費 185
9.8.4 核心網帶寬計算 186
9.8.5 時鍾和時間同步 187
9.8.6 局址選擇 187
9.8.7 對現網的改造要求 187
縮略語 188
參考文獻 199
作者介紹
周晴:高級職業經理人、高級企業管理師、高級工程師,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從事規劃設計研究和管理工作近30年。曾擔任過及海外眾多傳輸、無綫通信等大型工程設計、谘詢項目的負責人、主持人,為部、省級多傢運營商及海外多傢建設單位提供瞭通信網絡的規劃、可研編製、谘詢等服務,其中一些項目獲得瞭設計和谘詢成果奬。
文摘
序言
對於《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這本書,我必須說,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讓我印象深刻。作為一個對移動通信技術充滿好奇的愛好者,我一直想深入瞭解4G網絡的核心技術。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SAE(Evolved Packet System)的求知欲,讓我得以一窺4G核心網的奧秘。 書中對SAE架構的介紹,從宏觀的整體框架到微觀的網元功能,都進行瞭詳盡的梳理。我尤其對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和SGW(Serving Gateway)的協同工作原理著迷。它們是如何處理用戶的注冊、認證、附著與分離,以及如何在用戶移動過程中保持連接的連續性?這本書用清晰的邏輯和圖示,一步步地為我揭開瞭這些謎團。每一次閱讀,都感覺自己對網絡通信的理解又加深瞭一層。 不僅僅是原理,本書在網絡規劃方麵的內容也極具價值。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是強調“怎麼做”。從用戶數量的預測,到業務流量的分析,再到各種資源(如帶寬、信令負荷)的規劃,書中都給齣瞭係統性的方法論。例如,在考慮業務QoS(Quality of Service)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不同業務的特性(如實時性、帶寬需求)來製定優先級和資源分配策略,這對於理解為何在某些情況下網絡會優先保障某些業務的流暢度,有著醍醐灌頂的作用。 我還注意到,書中在講解時,會結閤一些現實中的應用場景,這讓原本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鮮活起來。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努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這對我這種希望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情況的學習者來說,非常有幫助。它不僅僅是教會我SAE是什麼,更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和規劃一個高效、可靠的SAE網絡。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學習體驗。它以一種專業而不失易懂的方式,將SAE的核心原理和網絡規劃的實踐方法呈現在我麵前。我相信,任何對4G核心網有深入瞭解需求的人,都會從中獲益匪淺。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通信技術世界的大門,也讓我對未來移動通信的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這是一本我最近纔接觸,但一上手就讓我愛不釋手的好書。我一直對4G通信的核心技術SAE(Evolved Packet System)很感興趣,但總感覺對其原理的理解不夠深入,在實際網絡規劃時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並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書中對SAE原理的闡述,如同解構主義般,將復雜的係統拆解成一個個基本單元,再對其功能、接口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關係進行清晰的解析。我對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核心網元的作用有瞭前所未有的理解,特彆是它們在數據傳輸路徑、信令控製、用戶會話管理等方麵的精妙配閤,讓我驚嘆於4G核心網設計的智能化和高效性。書中對IP-CAN(IP-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的概念和建立流程的講解,更是讓我對用戶如何接入並享受IP服務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而在網絡規劃方麵,本書的內容更是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非常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論。從用戶數量的預測、業務流量的分析,到網絡容量的規劃、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的製定,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網絡資源優化和負載均衡的章節,它為我解決實際網絡中可能齣現的擁塞問題提供瞭寶貴的思路。 我非常欣賞的是,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注重瞭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書中大量的圖示和流程圖,將抽象的概念可視化,使得復雜的技術原理一目瞭然。而且,作者在講解時,語言專業而不失嚴謹,對於一些關鍵的技術點,會提供深入的解釋和背景信息,這對於希望係統性學習SAE技術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幫助。 總之,《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這本書,是一本真正能幫助讀者理解SAE核心網精髓,並提升網絡規劃能力的優秀著作。它是我近期在技術學習方麵收到的一份厚禮,為我指明瞭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嚮,也為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我案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評分最近,我帶著一份期待,翻開瞭《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這本書。作為一名長期在通信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深知SAE(Evolved Packet System)作為4G核心網的基石,其復雜性和重要性。但要完全掌握其精髓,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的網絡規劃和優化中,則需要係統性的學習和深入的理解。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 書中對SAE原理的闡述,堪稱是“庖丁解牛”式的細緻。作者並沒有止步於錶麵功能的介紹,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網元、每一個接口、每一個信令流程的內部機製。我對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和SGW(Serving Gateway)在用戶連接建立和管理中的協同工作,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對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如何作為用戶接入外部IP網絡的“門戶”,以及其在QoS(Quality of Service)和策略控製中的作用,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些細節的講解,讓我對整個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運轉邏輯有瞭更係統的把握。 在網絡規劃這一塊,這本書的內容更是充滿瞭實操的價值。作者從宏觀的市場需求分析,到微觀的網絡參數配置,都給齣瞭詳盡的指導。例如,在進行網絡容量規劃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型、用戶增長模型來計算所需的資源,以及如何進行承載網絡的帶寬分配和優化。對於如何設計一個具有高可用性和靈活性的SAE網絡,書中也提供瞭一係列可行的解決方案,包括冗餘備份、負載均衡等方麵的策略。 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復雜的網絡技術時,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閤。書中穿插瞭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在實際的網絡建設和運維中發揮作用的。這種“理論+實踐”的模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傳授自己的寶貴經驗。 總而言之,《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這本書,是我近期閱讀過最滿意的一本技術專著。它以一種高度專業、嚴謹但又不失易讀性的方式,為我係統地講解瞭SAE的核心原理和網絡規劃的最佳實踐。這本書不僅幫助我鞏固和深化瞭對4G核心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提供瞭解決實際網絡規劃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將把它視為我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工具,並從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評分最近,我終於有機會深入研讀瞭《SAE原理與網絡規劃》這本書,可以說,這次閱讀經曆是一次知識的洗禮,也是一次視野的拓展。作為一名在通信行業有一定年頭的人,我一直認為SAE(Evolved Packet System)是4G移動通信係統成功的關鍵,但其內部的精妙之處,往往隻在理論層麵有所提及。這本書則將這些理論細節具象化,並以一種極具條理的方式呈現齣來。 書中對於SAE核心網各網元的講解,無論是MME、SGW、PGW、HSS,還是PCRF,都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不僅僅是列舉瞭這些網元的功能,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工作機製,以及它們之間如何通過各種接口進行信令交互和數據傳輸。我尤其對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架構演進和關鍵技術點進行瞭反復揣摩,例如,對用戶麵和控製麵的分離理解得更為透徹,對移動性管理和會話管理的精細化流程有瞭更深的體會。 在網絡規劃方麵,本書的內容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它提供瞭一整套從宏觀到微觀的網絡規劃思路和實施步驟。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基於業務需求和用戶增長預測來進行網絡容量的規劃,如何通過對不同類型業務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特性分析來製定有效的資源調度策略,以及如何在網絡設計中融入高可用性和容災機製。這些內容對於實際的網絡建設和優化工作,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 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在講解復雜概念時,會運用大量的圖錶和流程圖,這使得原本抽象的技術原理變得直觀易懂。作者的敘述方式清晰流暢,語言專業而嚴謹,但又不乏深入淺齣的解釋,使得即使是對SAE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逐步理解其精髓。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鞏固瞭現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習到瞭許多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藉鑒的規劃和優化方法。 總的來說,《SAE原理與網絡規劃》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優秀著作。它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全麵的SAE網絡知識體係,並在此基礎上,教授瞭我如何進行科學、高效的網絡規劃。這本書將成為我案頭的重要參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從中汲取養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評分這是一本我最近入手,讀起來頗有收獲的專業書籍。作為一名在通信網絡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一直深感SAE(Evolved Packet System)作為4G移動通信核心網的基石,其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網絡規劃的精細化操作是提升網絡性能、保障用戶體驗的關鍵。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也為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解決方案。 書中對SAE各網元,如MME、SGW、PGW、HSS等的功能、接口以及它們之間交互的詳細闡述,簡直是一場對核心網架構的“解剖”。作者並非簡單羅列概念,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每一個組件在數據傳輸、信令處理、安全認證等方麵的具體作用,並通過大量的圖示和邏輯流程圖,將復雜的網絡行為可視化,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數據包的“一生”。尤其是在IP-CAN(IP-Connectivity Access Network)的建立、承載的建立與釋放、切換流程等方麵,我花瞭大量時間去啃讀,每一次理解都像攻剋瞭一個難關,豁然開朗。 在網絡規劃方麵,這本書更是將理論付諸實踐,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指導。從網絡容量規劃、業務承載優化,到覆蓋與乾擾管理,再到高可用性設計,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實操性的建議。例如,在資源分配和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的製定上,書中給齣瞭多種場景下的具體方法論,並結閤瞭實際案例分析,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麵對不同用戶群體、不同業務需求的網絡規劃師來說,無疑是及時雨。它幫助我更科學地評估網絡資源,預測潛在瓶頸,並製定齣更具前瞻性和魯棒性的網絡設計方案。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專業,但又不失可讀性。作者在保證技術準確性的同時,盡量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使得即使是非核心網齣身的讀者,隻要有一定通信基礎,也能逐步理解其內容。我特彆欣賞的是書中在闡述一些關鍵技術點時,會引用相關的3GPP標準文檔,這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可靠的依據。而且,書中對一些新興技術在SAE架構下的應用和演進趨勢也進行瞭探討,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理解SAE的價值和未來發展方嚮。 總而言之,這本《SAE原理與網絡規劃》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次技術書籍購買。它不僅是一本理論的教科書,更是一本實踐的指南。我將其視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在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時,常常翻閱,並從中獲得靈感和解決方案。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其印刷成本,它為我的職業發展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用的操作技巧,讓我對4G核心網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有瞭質的飛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