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TCP/IP入门经典(第5版)
定价:49.00元
作者:卡萨德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152746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TCP/IP入门经典(第5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TCP/IP协议的入门知识。全书分为6个部分,共24章:首先从TCP/IP基础知识开始;接着着重介绍了TCP/IP协议系统;然后介绍了TCP/IP连网的相关知识;第4部分对TCP/IP中使用的工具进行了讲解;第5部分是与Inter相关的内容;第6部分则介绍了与运行中的TCP/IP相关的内容,比如Web服务、电子邮件、云计算等。
《TCP/IP入门经典(第5版)》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但适合于计算机网络和Inter用户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或者培训班教材。
目录
部分 TCP/IP基础知识
章 什么是TCP/IP
1.1 网络和协议
1.2 TCP/IP的开发
1.3 TCP/IP的特性
1.3.1 逻辑编址
1.3.2 路由选择
1.3.3 名称解析
1.3.4 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1.3.5 应用支持
1.4 标准组织和RFC
1.5 小结
1.6 问与答
1.7 测验
1.7.1 问题
1.7.2 练习
1.8 关键术语
第2章 TCP/IP的工作方式
2.1 TCP/IP协议系统
2.2 TCP/IP和OSI模型
2.3 数据包
2.4 TCP/IP网络概述
2.5 小结
2.6 问与答
2.7 测验
2.7.1 问题
2.7.2 练习
2.8 关键术语
第2部分 TCP/IP协议系统
第3章 网络访问层
3.1 协议和硬件
3.2 网络访问层与OSI模型
3.3 网络体系
3.4 物理寻址
3.5 以太网
3.6 剖析以太网帧
3.7 小结
3.8 问与答
3.9 测验
3.9.1 问题
3.9.2 练习
3.10 关键术语
第4章 网际层
4.1 寻址与发送
4.2 网际协议(IP)
4.2.1 IP报头字段
4.2.2 IP寻址
4.2.3 将32位的二进制地址转换为点分十进制形式
4.2.4 十进制数值转化为二进制八位组
4.2.5 特殊的IP地址
4.3 地址解析协议(ARP)
4.4 逆向ARP(RARP)
4.5 Inter控制消息协议(ICMP)
4.6 网际层其他协议
4.7 小结
4.8 问与答
4.9 测验
4.9.1 问题
4.10 练习
4.11 关键术语
第5章 子网划分和CIDR
5.1 子网
5.2 划分网络
5.3 将子网掩码转换为点分十进制标记
5.4 使用子网
5.5 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
5.6 小结
5.7 问与答
5.8 测验
5.8.1 问题
5.8.2 练习
5.9 关键术语
第6章 传输层
6.1 传输层简介
6.2 传输层概念
6.2.1 面向连接的协议和无连接的协议
6.2.2 端口和套接字
6.2.3 多路复用/多路分解
6.3 理解TCP和UDP
6.3.1 TCP: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6.3.2 UDP:无连接传输协议
6.4 防火墙和端口
6.5 小结
6.6 问与答
6.7 测验
6.7.1 问题
6.7.2 练习
6.8 关键术语
第7章 应用层
7.1 什么是应用层
7.2 TCP/IP应用层与OSI
7.3 网络服务
7.3.1 文件和打印服务
7.3.2 名称解析服务
7.3.3 远程访问
7.3.4 Web服务
7.4 API和应用层
7.5 TCP/IP工具
7.6 小结
7.7 问与答
7.8 测验
7.8.1 问题
7.8.2 练习
7.9 关键术语
第3部分 TCP/IP连网
第8章 路由选择
8.1 TCP/IP中的路由选择
8.1.1 什么是路由器
8.1.2 路由选择过程
8.1.3 路由表的概念
8.1.4 IP转发
8.1.5 直接路由与间接路由
8.1.6 动态路由算法
8.2 复杂网络上的路由
8.3 内部路由器
8.3.1 路由信息协议(RIP)
8.3.2 开放短路径优先(OSPF)
8.4 外部路由器:BGP
8.5 无类别路由
8.6 协议栈中的更高层
8.7 小结
8.8 问与答
8.9 测验
8.9.1 问题
8.9.2 练习
8.10 关键术语
第9章 连网
9.1 拨号连接
9.1.1 点到点连接
9.1.2 调制解调器协议
9.1.3 点到点协议(PPP)
9.2 电缆宽带
9.3 数字用户线路(DSL)
9.4 广域网(WAN)
9.5 无线网络连接
9.5.1 802.11网络
9.5.2 移动IP
9.5.3 蓝牙
9.6 连接设备
9.6.1 网桥
9.6.2 HUB
9.6.3 交换机
9.7 小结
9.8 问与答
9.9 测验
9.9.1 问题
9.9.2 练习
9.10 关键术语
0章 名称解析
10.1 什么是名称解析
10.2 使用主机文件进行名称解析
10.3 DNS名称解析
10.4 注册域
10.5 名称服务器类型
10.5.1 域和区域
10.5.2 DNS安全扩展(DNSSEC)
10.5.3 DNS工具
10.5.4 域名信息搜索(DIG)
10.6 动态DNS
10.7 NetBIOS名称解析
10.7.1 NetBIOS名称解析的方法
10.7.2 测试NetBIOS名称解析
10.8 小结
10.9 问与答
10.10 测验
10.10.1 问题
10.10.2 练习
10.11 关键术语
1章 TCP/IP安全
11.1 什么是防火墙
11.1.1 选择防火墙
11.1.2 DMZ
11.1.3 防火墙规则
11.1.4 代理服务
11.1.5 逆向代理
11.2 攻击技术
11.3 侵者想要什么
11.3.1 证书攻击
11.3.2 网络层攻击
11.3.3 应用层攻击
11.3.4 root访问
11.3.5 网络钓鱼
11.3.6 拒绝服务攻击
11.3.7 防范措施
11.4 加密和保密
11.4.1 算法和密钥
11.4.2 对称(常规)加密
11.4.3 非对称(公开密钥)加密
11.4.4 数字
11.4.5 数字证书
11.4.6 保护TCP/IP
11.5 小结
11.6 问与答
11.7 测验
11.7.1 问题
11.7.2 练习
11.8 关键术语
2章 配置
12.1 连接网络
12.2 服务器提供IP地址的情况
12.3 什么是DHCP
12.4 DHCP如何工作
12.4.1 中继代理
12.4.2 DHCP时间字段
12.5 配置DHCP服务器
12.6 网络地址转换(NAT)
12.7 零配置
12.8 配置TCP/IP
12.8.1 Windows
12.8.2 Mac OS
12.8.3 Linux
12.9 小结
12.10 问与答
12.11 测验
12.11.1 问题
12.11.2 练习
12.12 关键术语
3章 IPv6:下一代协议
13.1 为什么需要新的IP
13.2 IPv6报头格式
13.2.1 逐跳选项报头
13.2.2 目的选项报头
13.2.3 路由报头
13.2.4 分段报头
13.2.5 身份认证报头
13.2.6 有效载荷安全封装报头
13.3 IPv6寻址
13.4 子网划分
13.5 多播
13.6 链路本地
13.7 邻居发现
13.8 自动配置
13.9 IPv6和服务质量
13.10 IPv6和IPv4
13.11 IPv6隧道
13.11.1 6to4
13.11.2 Teredo
13.12 小结
13.13 问与答
13.14 测验
13.14.1 问题
13.14.2 练习
13.15 关键术语
第4部分 工具
4章 TCP/IP工具
14.1 连通性问题
14.2 协议功能障碍和配置错误
14.2.1 ping
14.2.2 配置信息工具
14.2.3 地址解析协议
14.3 线路问题
14.4 名称解析问题
14.5 网络性能问题
14.5.1 traceroute
14.5.2 route
14.5.3 stat
14.5.4 nbtstat
14.5.5 协议分析器
14.6 小结
14.7 问与答
14.8 测验
14.8.1 问题
14.8.2 练习
14.9 关键术语
5章 监控和远程访问
15.1 Tel
15.2 Berkeley远程工具
15.2.1 rlogin
15.2.2 rcp
15.2.3 rsh
15.2.4 rexec
15.2.5 ruptime
15.2.6 rwho
15.3 安全外壳(SSH)
15.4 远程控制
15.5 网络管理
15.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5.6.1 SNMP地址空间
15.6.2 SNMP命令
15.7 远程监控
15.8 小结
15.9 问与答
15.10 测验
15.10.1 问题
15.10.2 练习
15.11 关键术语
6章 经典的服务
16.1
16.2 E-
16.3 FTP
16.4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16.5 文件和打印服务
16.5.1 网络文件系统
16.5.2 服务消息块和通用Inter文件系统
16.6 轻型目录访问协议
16.7 小结
16.8 问与答
16.9 测验
16.9.1 问题
16.9.2 练习
16.10 关键术语
第5部分 Inter
7章 近距离观看Inter
17.1 Inter是什么样子的
17.2 Inter上发生了什么
17.3 URI和URL
17.4 小结
17.5 问与答
17.6 测验
17.6.1 问题
17.6.2 练习
17.7 关键术语
8章 、HTML和万维网
18.1 什么是万维网?
18.2 理解HTML
18.3 理解
18.4 脚本
18.4.1 服务器端脚本编程
18.4.2 客户端脚本编程
18.5 Web
18.6 小结
18.7 问与答
18.8 测验
18.8.1 问题
18.8.2 练习
18.9 关键术语
9章 新的Web
19.1 Web 2.0
19.1.1 内容管理系统
19.1.2 社交化网络
19.1.3 和维基
19.2 对等网络
19.3 IRC和IM
19.4 语义Web
19.4.1 资源描述框架
19.4.2 微格式
19.5 XHTML
19.6 HTML5
19.6.1 HTML5本地存储和离线应用程序的支持
19.6.2 HTML5绘图
19.6.3 HTML5嵌入式音频和视频
19.6.4 HTML5地理定位
19.6.5 HTML5语义
19.7 小结
19.8 问与答
19.9 测验
19.9.1 问题
19.9.2 练习
19.10 关键术语
第6部分 运行中的TCP
第20章 Web服务
20.1 理解Web服务
20.2 XML
20.3 SOAP
20.4 WSDL
20.5 Web服务协议栈
20.6 REST
20.7 电子商务
20.8 小结
20.9 问与答
20.10 测验
20.10.1 问题
20.11 关键术语
第21章 电子邮件
21.1 什么是电子邮件
21.2 电子邮件格式
21.3 电子邮件的工作方式
21.4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1.5 检索邮件
21.5.1 POP3
21.5.2 IMAP4
21.6 电子邮件客户端
21.7 web
21.8 垃圾邮件
21.9 小结
21.10 问与答
21.11 测验
21.11.1 问题
21.11.2 练习
21.12 关键术语
第22章 流与播
22.1 流问题
22.2 多媒体环境
22.3 实时传输协议(RTP)
22.4 传输选项
22.5 多媒体链接
22.6 播客(Podcasting)
22.7 VoIP
22.8 小结
22.9 问与答
22.10 测验
22.10.1 问题
22.10.2 练习
22.11 关键术语
第23章 生活在云端
23.1 什么是云
23.2 用户的云
23.2.1 软件即服务
23.2.2 云存储和备份
23.2.3 云打印
23.3 IT云
23.3.1 理解虚拟化
23.3.2 现代数据中心的兴起
23.3.3 主机托管环境
23.3.4 弹性云
23.3.5 平台即服务
23.3.6 其他云
23.4 计算的未来
23.5 小结
23.6 问与答
23.7 测验
23.7.1 问题
23.7.2 练习
23.8 关键术语
第24章 实现一个TCP/IP网络:系统管理员生命中的7天
24.1 Hypothetical公司简史
24.2 Maurice生命中的7天
24.3 小结
24.4 问与答
24.5 测验
24.5.1 问题
24.5.2 练习
24.6 关键术语
附录A 问题与练习的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按照OSI模型的层次顺序进行介绍,而是采取了一种更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结构。首先搭建起整个网络通信的宏大愿景,让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复杂的协议;然后才一层层剥开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洋葱皮”。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你在学习底层细节时,始终能保持对“为什么做这个设计”的清晰认知。书中的术语定义精确到令人发指,但绝不会因此让人感到压抑,因为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通俗易懂的类比或实际场景的描绘。我记得有一次我被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卡住了好几天,翻阅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后,作者用一个“交通枢纽”的比喻,瞬间将复杂的路由选择过程具象化了。这种对读者学习心路的洞察,是真正优秀的技术作者才能具备的素养。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网络协议的书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愿意反复翻阅,甚至在工作遇到难题时拿出来对照检查的,凤毛麟角。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持久价值在于对“核心原理”的坚持。许多较新的书籍可能会花费大量篇幅去介绍最新的云网络技术或者SDN的某个特定实现,但这本书却回归到了网络通信的基石——TCP/IP协议族本身的设计哲学和运行机制。这意味着,即使未来网络架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本书所教授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方式依然是通用的、不可替代的。我注意到,书中的示例代码和配置命令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没有出现那种看了半天却无法运行的尴尬情况,这极大地保护了读者的学习热情。对于任何想要在信息技术领域深耕下去的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张通往计算机网络世界核心的“长期有效通行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现代,色彩搭配让人眼前一亮,一看就知道是新近出版的。拿到手里的时候,分量感十足,这通常意味着内容扎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理论堆砌。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对初学者展现出的那种友好的态度。书中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极其精良,那些复杂的协议栈结构图,以前在其他教材上看总觉得晦涩难懂,但在这本书里,通过精妙的视觉化处理,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它没有直接给我灌输那些拗口的RFC文档条文,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耐心地把我带入到网络世界的门槛。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子网划分”这个经典难题的方式,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精髓,而不是死记硬背了公式。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大小适中,段落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作者对这门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这种情感是能穿透纸张传递给读者的,让人更有动力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网络奥秘。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人,我发现即便是像我这样的“老油条”,也能从这本书里挖掘出新的价值。我原本以为对TCP/IP的理解已经足够“够用”了,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模糊不清的角落,都被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精妙的方式给点亮了。比如,它对拥塞控制算法的演进过程的梳理,那种历史的脉络感和技术选择的必然性,让我对TCP的健壮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作者在讲解那些看似枯燥的字段和标志位时,总是能联系到实际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性能瓶颈和故障场景,这使得知识点不再孤立,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特别欣赏它对IPv6过渡机制的阐述,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术,而是分析了在现实网络基础设施转型中的复杂考量。这种能同时满足初学者入门和资深人士查漏补缺的平衡感,是很多技术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怀疑的心态开始阅读的,毕竟“经典”这个词现在被用得太泛滥了。但这本书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其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进行宏大叙事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案例和代码片段。每一章的末尾都有那种“动手做做看”的环节,引导你去配置一个实际的网络环境,去观察数据包的流动。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远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有效得多。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搭建了一个小型局域网,并通过抓包工具观察了ARP请求和TCP三次握手过程,那种“我亲眼见证了协议的运行”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干练,不拖泥带水,直击核心问题。它仿佛在告诉我:“别怕,网络协议没有你想的那么神秘,它们都是逻辑严密的工程设计。”对于那些希望从理论到工程实践跨越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现成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