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
定价:69.00元
作者:R. Jacob Bake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153377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荣获美国工程教育协会奖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是CMOS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书籍,有着以下的优点
1. 专门讨论了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
2. 详细讨论了CMOS集成电路的结构、工艺以及相关的电参数知识。
3. 理论知识的讨论深入浅出,有利于读者理解。
4. 对书中涵盖的内容,作者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细致入微,有助于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的基础。
内容提要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讨论了CMOS电路设计的工艺、设计流程、EDA工具手段以及数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并给出了一些相关设计实例,内容介绍由浅入深。该著作涵盖了从模型到器件,从电路到系统的全面内容,是一本、综合的CMOS电路设计的工具书及参考书。
《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英文原版书是作者近30年教学、科研经验的结晶,是CMOS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一本力作。《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已经过两次修订,目前为第3版,内容较第2版有了改进,补充了CMOS电路设计领域的一些新知识,使得本书较前一版内容更加详实。
为了方便读者有选择性地学习,此次将《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分成3册出版,分别为基础篇、数字电路篇和模拟电路篇。本书作为基础篇,介绍了CMOS电路设计的工艺及基本电参数知识。本书可以作为CMOS基础知识的重要参考书,对工程师、科研人员及高校师生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录
章 CMOS设计概述
1.1 CMOS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制造
1.2 CMOS背景
1.3 SPICE概述
第2章 阱
2.1 图形转移
n阱的图形转移
2.2 n阱版图设计
n阱的设计规则
2.3 电阻值计算
n阱电阻
2.4 n阱/衬底二极管
2.4.1 PN结物理学简介
2.4.2 耗尽层电容
2.4.3 存储或扩散电容
2.4.4 SPICE建模
2.5 n阱的RC延迟
2.6 双阱工艺
第3章 金属层
3.1 焊盘
焊盘版图设计
3.2 金属层的版图设计
3.2.1 metal1和via1
3.2.2 金属层的寄生效应
3.2.3 载流极限
3.2.4 金属层设计规则
3.2.5 触点电阻
3.3 串扰和地弹
3.3.1 串扰
3.3.2 地弹
3.4 版图举例
3.4.1 焊盘版图II
3.4.2 金属层测试结构版图设计
第4章 有源层和多晶硅层
4.1 使用有源层和多晶硅层进行版图设计
工艺流程
4.2 导线与多晶硅层和有源层的连接
4.3 静电放电(ESD)保护
第5章 电阻、电容、MOSFET
5.1 电阻
5.2 电容
5.3 MOSFET
5.4 版图实例
第6章 MOSFET工作原理
6.1 MOSFET的电容回顾
6.2 阈值电压
6.3 MOSFET的IV特性
6.3.1 工作在线性区的MOSFET
6.3.2 饱和区
6.4 MOSFET的SPICE模型
6.4.1 SPICE仿真实例
6.4.2 亚阈值电流
6.5 短沟道MOSFET
6.5.1 MOSFET缩比
6.5.2 短沟道效应
6.5.3 短沟道CMOS工艺的SPICE模型
第7章 CMOS制备
7.1 CMOS单元工艺步骤
7.1.1 晶圆的制造
7.1.2 热氧化
7.1.3 掺杂工艺
7.1.4 光刻
7.1.5 薄膜去除
7.1.6 薄膜沉积
7.2 CMOS工艺集成
7.2.1 前道工艺集成
7.2.2 后道工艺集成
7.3 后端工艺
7.4 总结
第8章 电噪声概述
8.1 信号
8.1.1 功率和能量
8.1.2 功率谱密度
8.2 电路噪声
8.2.1 电路噪声的计算和建模
8.2.2 热噪声
8.2.3 信噪比
8.2.4 散粒噪声
8.2.5 闪烁噪声
8.2.6 其他噪声源
8.3 讨论
8.3.1 相关性
8.3.2 噪声与反馈
8.3.3 有关符号的一些后说明
第9章 模拟设计模型
9.1 长沟道MOSFET
9.1.1 平方律方程
9.1.2 小信号模型
9.1.3 温度效应
9.2 短沟道MOSFET
9.2.1 通用设计(起始点)
9.2.2 专用设计(讨论)
9.3 MOSFET噪声模型
0章 数字设计模型
10.1 数字MOSFET模型
10.1.1 电容效应
10.1.2 工艺特征时间常数
10.1.3 延迟时间与跃迁时间
10.1.4 通用数字设计
10.2 MOSFET单管传输门电路
10.2.1 单管传输门的延迟时间
10.2.2 级联的单管传输门的延迟时间
10.3 关于测量的后说明
附录
作者介绍
R. Jacob (Jake) Baker是一位工程师、教育家以及发明家。他有超过20年的工程经验并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拥有超过200项的(包括正在申请中的)。Jake也是多本电路设计图书的作者。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对科技充满热情的硬件爱好者,虽然我的背景并非科班出身,但对集成电路设计这一神奇的领域一直充满向往。我经常会阅读一些科技文章,了解最新的芯片技术进展,但很多时候都觉得隔靴搔痒,无法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充满了技术感,而且“基础篇”这个定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我入门CMOS设计的一个绝佳选择。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讲解CMOS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一些最基础的电路模块是如何构建的。我追求的是一种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体验,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一步步揭开CMOS设计的神秘面纱,让我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我不在乎它是否包含最前沿的理论,我更看重它能否让我建立起对这个基础领域的正确理解,为我未来可能的深入探索打下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真的没话说,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扎实,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我一直对集成电路设计这个领域充满好奇,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而且是“基础篇”,感觉特别适合我这种初学者。我特别看重书籍的实操性和系统性,希望它不仅能讲清楚理论,还能有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者指导。这本书的光是目录就让我觉得很充实,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到基本的电路模块设计,涵盖的内容很全面。而且,封面上“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这几个字,加上作者的名字 R. Jacob Baker,都透露着一股权威感,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了期待。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虽然里面涉及的很多专业术语我还需要查阅资料,但这恰恰说明了它的深度和广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进入CMOS设计的奇妙世界,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精密的电路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扎实、值得信赖。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电子工程师,虽然我的工作更多地集中在系统集成和嵌入式开发,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对芯片底层设计原理的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深知CMOS技术是现代集成电路的基石,而一本权威的设计手册,对于我这样的从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这个标题,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CMOS设计核心概念,并且能够提供实践指导的书籍。我对作者 R. Jacob Baker 的专业能力和在学术界的地位早有耳闻,因此对这本书的内容品质寄予厚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巩固和深化对CMOS基本原理的理解,了解当前主流的设计流程和技术趋势,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我非常看重书籍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一本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绝对是每个工程师案头必备的良器。
评分作为一名在校的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为如何找到一本真正适合学习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经典教材而苦恼。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偏重某个特定领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这个书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从根本上理解CMOS器件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电路设计方法学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我特别看重作者 R. Jacob Baker 的学术背景和在该领域的声誉,这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经过精心打磨,并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复杂的概念,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未来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这本书作为我的主要参考书,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真正掌握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精髓,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电子展上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展位上摆放着很多技术书籍,但唯独这本《CMOS集成电路设计手册(第3版 基础篇)》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从事硬件开发多年,虽然侧重点不在集成电路设计,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上游芯片设计的理解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这本书的作者 R. Jacob Baker 在这个领域内可是大名鼎鼎,他的著作通常都以严谨和深入浅出著称。我当时就觉得,如果想系统性地学习CMOS设计的基础知识,这绝对是一本绕不开的书。这本书的“基础篇”定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它不会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复杂的概念,而是会从最根本的原理讲起,这对于我这样需要“补课”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让我能够一步步建立起对CMOS器件和基本电路的深刻认识。我一直相信,扎实的基础是进行任何高级设计的前提。拿到书后,我注意到它虽然是第三版,但内容必然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这让我对它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