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 王友村 9787564714475

现代通信原理 王友村 978756471447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友村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原理
  • 现代通信
  • 信号与系统
  • 信息论
  • 无线通信
  • 通信工程
  • 王友村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通信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714475
商品编码:2934621517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现代通信原理
作者 王友村
定价 95.00元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4714475
出版日期 2013-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740Kg

   内容简介
《现代通信原理(套装共2册)》讨论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原理,全书紧密围绕通信的有效性和通信的可靠性展开讨论。章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第四章讨论用于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第五章讨论模拟通信原理,其余各章讨论数字通信原理。每一章都附有习题,在书后附录中附有各章习题答案。《现代通信原理(套装共2册)》前后内容连贯一致,概念清楚,阐述详尽,既便于自学,又有深度。与同类教材相比,对于一些问题的阐述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深入理解现代通信系统: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解析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它不仅涵盖了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更将理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系统且富有洞察力的现代通信知识体系。从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到最终的接收与解码,本书将逐步揭示现代通信系统各个环节的奥秘,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整个通信流程的深刻理解。 核心内容详情: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的基石——信号与信息 信息论基础: 本部分将从信息论的视角出发,介绍信息量的概念,如熵、互信息等,并探讨信息传输的极限——香农定理。理解信息论是掌握通信原理的起点,它为我们设定了通信效率的理论上限,并指明了实现高效通信的研究方向。 信号的分类与特性: 详细讲解各种信号的定义,包括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等。深入分析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如频谱、带宽、功率谱密度等,以及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信号的数学表示: 介绍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以及Z变换等数学工具,阐述它们如何用于分析和处理信号。理解这些变换是理解调制、解调、滤波等核心通信过程的关键。 随机过程与噪声: 探讨通信系统中不可避免的随机过程和噪声,如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相干噪声等。分析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并介绍量化噪声、量化误差等数字信号特有的噪声源。理解噪声是设计鲁棒通信系统的基础。 第二部分:数字通信的核心——信道与编码 通信信道模型: 详细介绍各种通信信道的数学模型,如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衰落信道(如瑞利衰落、莱斯衰落)、多径效应信道等。分析不同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并介绍衡量信道性能的参数,如信噪比(SNR)、误码率(BER)等。 基带传输与带通传输: 区分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的原理与应用场景。深入讲解基带信号的成形滤波、符号间干扰(ISI)及其抑制方法(如奈奎斯特准则、均衡器)。 数字调制技术: 全面介绍各类数字调制技术,包括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及其变种(如QPSK、8-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分析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如频谱效率、抗噪声能力、实现复杂度等,并探讨它们的具体应用。 误差控制编码: 详细介绍纠错码的原理和分类。深入讲解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CRC码)、卷积码以及现代通信中广泛应用的Turbo码和LDPC码。分析纠错码如何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并阐述译码算法的基本思想。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协同: 探讨信源编码(如PCM、DPCM、预测编码)和信道编码在降低传输速率和提高可靠性方面的配合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优化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第三部分:现代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多用户通信技术: 介绍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等多种多址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实现多用户共享通信资源。 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深入讲解MIMO系统的原理,包括空间复用、空间分集和波束赋形等技术。分析MIMO如何显著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可靠性,并探讨其在4G、5G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详细阐述OFDM的原理,包括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子载波传输,从而有效克服多径效应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分析OFDM在Wi-Fi、LTE、5G等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认知无线电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介绍认知无线电的概念,即无线设备能够感知并智能地利用频谱资源。探讨软件定义无线电如何通过软件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从而赋予系统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现代通信网络架构: 概述现代通信网络(如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的演进历程和基本架构。介绍下一代通信技术(如6G)的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探讨在通信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加密、认证、抗窃听等技术。简要介绍信息安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深入讲解通信理论,更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技术和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 系统性与深度并存: 内容覆盖广泛,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技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能够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现代通信知识体系,并对各环节有深入的理解。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辅以丰富的图示和表格,将抽象的通信原理形象化,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未来: 关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为读者指明未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通信系统设计、研发、维护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同时,对于对现代通信技术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本书也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入门和进阶指南。 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掌握数字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核心技术。 了解MIMO、OFDM等关键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 洞察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理解现代通信系统: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将为您开启一扇通往现代通信奥秘的大门,让您在日新月异的通信世界中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尽管我没有完全用上,但从目录和参考文献的质量来看,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每个章节末尾精心挑选的“思考题与习题”。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概念复述,而是需要综合运用本章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有几道题目,甚至需要结合前后章节的知识才能得到解答,这种设计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融会贯通。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书后提供的推荐阅读清单和前沿文献引用,也为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完美平衡,它既能满足课堂教学对系统性的要求,又能提供给专业人士深入探究的素材,是一本难得的、经得起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对于不同代通信技术的演进逻辑把握得非常到位。这本书不满足于仅仅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而是将它们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审视。从早期的窄带通信到如今的宽带、超宽带技术,书中清晰地梳理了每一次技术飞跃背后的核心瓶颈和关键突破点。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不仅学到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例如,在讲解多址接入技术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FDMA、TDMA和CDMA的原理,还顺带分析了它们在频谱效率、抗干扰能力和系统复杂性上的权衡利弊,甚至隐约透露出向OFDM过渡的必然性。这种饱含历史厚度和前瞻性的叙述,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史,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行业视野。

评分

坦白说,我对通信系统中的随机过程部分一直感到头疼,那部分内容常常充满了复杂的概率积分和随机变量的讨论,让人望而生畏。然而,这本书在处理这一块时,采用了非常务实的态度。它并没有回避理论的严谨性,但处理的方式更侧重于从物理意义上去解释这些随机过程在通信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噪声的建模和对接收信号的影响。作者仿佛在告诉我:“你不需要成为概率论专家,但你必须知道白噪声是如何‘破坏’你的信号的。”这种“够用就好,但解释透彻”的原则,让我对这些复杂的数学工具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将其视为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有力武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讲解,使得原本冰冷的数学公式瞬间活了起来,充满了工程的实用温度,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炫技。

评分

收到这本《现代通信原理》的王友村版本,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翻开后才发现,作者的功力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贴近实际应用,即使是初次接触通信原理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概念。比如说,在阐述信道编码的理论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工程实例来展示如何通过纠错码提升系统可靠性。尤其是对有限域代数在现代编码理论中的应用,作者的阐述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领会其精妙之处。这种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思路,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也让我对“原理”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理不应是高悬的理论,而应是指导实践的利器。相比我之前看过的几本更侧重数学推导的教材,这本书的实用性明显更强,读完后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扎实的工程预习,而非简单的知识点积累。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制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过渡和知识点衔接上的用心。很多教材在从基础理论跳跃到高级主题时,常常让读者感到突兀,但王友村的这本书处理得非常平滑。例如,从早期的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的过渡,作者巧妙地引入了采样定理和量化理论作为桥梁,使得读者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为什么需要将模拟信号数字化。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大量的图示和示意图,并非简单的示意,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直观地揭示信号在不同处理阶段的状态变化。特别是对于星座图的讲解,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点分布和抗噪能力差异,通过图示一目了然。这种注重视觉引导的教学方法,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复杂波形和频谱分析的通信领域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让人读起来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旁耐心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