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摆设,使用什么样的物什,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书名:碧山10:“民宿主义”(国家地理系列)
定价:68.00元
作者:左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10
页码:25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78733
※ 《碧山10:“民宿主义”》集合数位民宿从业者的自述,形成一部关于民宿业态的集合文本。
※ 本书在呈现民宿经营个案之外,亦有对建筑艺术和设计理念的剖析,以及对民宿、本地文化、本地人、外来者(包括旅行者)等诸多方面关系的思考,无论是民宿经营者、旅行者,还是设计师、建筑师、乡村建设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 主编左靖自造“民宿主义”一词,梳理若干年来民宿的变迁与发展,为目前国内甚嚣尘上的“民宿热”贡献出一些思考。
在目前的传播语境中,“民宿”“客栈”“乡村精品酒店”已经混为一谈,俨然一体。《碧山》系列主编左靖自造一词——“民宿主义”,意指目前国内甚嚣尘上的“民宿热”,作为该系列第10种图书的主题。
全书分为专题、去国还乡、行动中的民艺、传承与表现、乡土建筑:教育与保护、艺术介入社会、品书、读影和观展九个部分。一方面,本书梳理这些年来民宿的变迁和发展,对其前路亦有所思考;另一方面,涉及更广阔的生活、文化与艺术等领域,呈现了《碧山》系列一直以来对于乡村建设的关注与努力。
卷首语 “民宿主义” 左靖
卷一 专题
一个孤独的大理民宿主的遐思 古拉格
移居莫干山 王绚鹏
从西递到碧山:猪栏酒吧十年记 寒玉
今夜,谁为你奉茶 ? 龙玉霞
乡土遗产与民宿 杜凡丁
台湾民宿的多样风景 林小熏
日本的学习型民宿 朱惠雯
卷二 去国还乡
关于茅贡计划的几个关键词 左靖
佑我后:渼陂图像史 雷子人
卷三 行动中的民艺
自然家十年工坊路 杨青
卷四 传承与表现
风雅的行进 黄玉洁
卷五 乡土建筑:教育与保护
民间的力量——“法国美小镇协会”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启示 雷彤娜 李秋香
卷六 艺术介入社会
进入现场——“艺术介入社会”创栏语 王美钦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 陈思南
卷七 品书
归园田居 任知
卷八 读影
平行影像周七记 苏七七
卷九 观展
谷神在上海 芬雷
左靖
1970年生于安徽,策展人,乡村建设者。他曾任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艺术总监,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与投资》《汉品》《碧山》《百工》等多种期刊和书籍。他曾在国内,以及西班牙、奥地利、挪威、智利、巴西等国的艺术和美术馆策划过几十场展览。2011年后,他以安徽、贵州和云南农村为基地,工作转向本地的乡村(镇)建设,包括整理出版当地民间工艺、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乡土文化的梳理展陈和复兴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等。他主持的乡建项目曾参展成都双年展、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等,现供职于安徽大学。
卷首语
“民宿主义”
(左靖)2004年的,在“非常越”,一家位于上海华山路的越南餐厅,当次听到寒玉想去徽州乡下找一幢老房子的想法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将会与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关系。那天的阳光很好,我们的笑容也很灿烂。在我看来,放下一切去农村生活,那只是延续我们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友谊基础之上的又一次浪漫的狂想而已。没想到,狂想竟很快成为现实。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数度去徽州黟县造访决意隐居乡下的寒玉和小光,看到他们带领一班当地工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座位于西递村的明代老宅上修修补补。彼时,我正忙于在各个城市之间奔波往返,乡村生活只是极偶尔被提及的话题。在西递那几日天马行空的畅谈中,我应景地贡献了一句“让好玩的人在一起”,竟让他俩击节叫好。他们没有料到,我也未曾预知,这两位诗人正在悄悄开创徽州民宿的先河。
读到上面的描述,可能每一个初接触“民宿”这个概念,“做一个民宿”这件事的人,容易生发这样的感受:我们业已找到一条可以对抗枯燥人生的可供选择的道路,即便有点波折,但总体浪漫,并且文艺。后来我才知道,在所有躺下来享受乡居生活的背后,总有各种不切实际,各种难言的苦恼,甚至灾难。因此,我把古拉格的《一个孤独的大理民宿主的遐思》作为开篇——在满足各位浪漫文艺的想象前,先告诉你一个不无心塞的故事。古拉格在大理双廊的遭遇,像坐过山车,也许是很多“孤独的”民宿主经历的一个普遍而符合逻辑的过程,像佛家讲的“成、住、坏、空”,每一步都在预料之中,每一环节都如期而至。昔日的理想,如今变成生命之累。古拉格在文章中提到一个词:民间之恶——“没有及时管治,让民间之恶如肿瘤迅速扩散,政令法规毫无威严”,对此,我感同身受。除了难以招架的“民间之恶”,还有时时面对的道德拷问:“就允许你们外地人赚钱,而损害村民的生计吗?你们非但不感恩,而且太自私了吧?”以及“很多语境中,乡村民宿多被寄予乡建启蒙者、践行者的人文情怀,怎么我们却成了破坏者呢?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式的委屈。民间资本如何介入一块理想之地,如何在现有的土地制度框架下健康有序成长?“激发地方社区的活力,推广地方的物产和文化”如何落实到实处?自然环境和乡风民俗如何不因开发而被破坏?乡民的权益如何保障,公共生活如何参与,契约精神又如何不被抛弃?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莫干山无疑是这一轮民宿热的焦点所在。在“上物溪北农舍”已经成为历史的,回顾这一由社区营造种子抽芽生发出来的民宿,让人觉得民宿的原生地台湾,果然在经营理念上高出大陆的那些“地产化民宿”一大截。在《移居莫干山》一文中,来自台湾的王绚鹏把具有社区营造色彩的民宿理念带到了莫干山。营造一间民宿,首先是所谓场所精神的订立,在建筑形式的设计上,无论是外在风貌,还是内在气质,以及具体建造过程中的社区参与,无不是从对本土文化的自重开始的。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对目前泛滥的大陆民宿热的思考,相信会给后来者带来启发。
再来看看日本。在这个民宿的发源地,民宿已经完成了多次转型。《日本的学习型民宿》一文中提到的“学习型民宿”则是继民宿积极参与社区营造之后,发展出来的独立于旅游业的民宿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学习型民宿”被视作一种“自然学校”。据称,这类民宿甚至可以为现行的社会发展模式提出替代方案。在这里,自然农法、社区货币、共同体、公平贸易等课程会满足你对社会发展新模式的了解。如果说,乡村精品酒店已经溢出了民宿的概念,让人困惑,那么“学习型民宿”则是另一种意义的溢出,给人带来惊喜。
2004 年至今,我经历了猪栏酒吧乡村客栈从一家发展成三家,见证了它们在乡村文化保护和促进中所给予人们的启示。 2015年初,我决定把自己修缮的一幢清末民初的徽派老宅作为民宿对外开放,之前它用于自住和接待外地友人。这间民宿,被我视作古建筑活化利用的一个案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目睹了它的起落直至关闭。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才想提出一点短浅见识,“民宿”“客栈”“乡村精品酒店”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兹择要列举如下:民宿—主人为原住民,自宅,家庭旅馆,家庭副业;客栈—主人为外来人,经营场所是租用或购置,有情怀的商业,粗放式的家庭作坊式管理,雇用本地人,部分参与社区营造;乡村精品酒店—主人为外来人,职业经理人,经营场所是租用或购置,企业化,商业化,部分地产化。但在目前的传播语境中,“民宿”“客栈”“乡村精品酒店”已经混为一谈,俨然一体。我不好说,这几年的发展,“民宿”已经被重新定义;我也无意通过编一本书去进行所谓的“正本清源”。因此,我生造一个“民宿主义”作为本书的主题,意指目前国内甚嚣尘上的“民宿热”:民宿似乎是一剂良药,既可以解决“诗与远方”,又可以指明资本出路,已经少有人愿意耐心去了解这些年民宿的变迁和发展。《碧山》愿意借此专辑,贡献出一些思考。
| ||||||||||||||||||||||||
这本《碧山10 民宿主义》国家地理系列,左靖这本著作,从书名上就透着一股不寻常的野心与情怀。作为一本畅销书,并且是中信出版社出品的正版书籍,它自然吸引了我这个热爱旅行、对人文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书中精美的摄影作品,更希望它能传递一种对“民宿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左靖作为作者,其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再加上国家地理系列的背书,我预感这本书将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些隐藏在碧山深处,或是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里的民宿,感受它们独特的故事,理解那些投身于民宿事业的人们,他们是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坚守着一份纯粹的乡土情怀,如何将历史的痕迹、自然的馈赠与人的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民宿的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关于寻找内心宁静的指南。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当地文化风俗,乃至那些民宿主人的个人经历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希望能从中汲取灵感,或许还能找到改造自己内心栖居之地的方向。
评分最近购入的这本《碧山10 民宿主义》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左靖先生的作品,在国家地理系列的加持下,果然非同凡响。翻开书页,首先扑面而来的是扑面而来的摄影之美,每一张图片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光影、构图、色彩,无一不展现出摄影师深厚的功力。但这绝非一本徒有其表的画册,在这些令人惊叹的视觉呈现背后,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民宿主义”更为宏观的解读。左靖先生似乎在试图探讨,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同质化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更具温度、更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那些坐落在碧山或是其他地方的民宿,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的载体,它们承载着过往的记忆,连接着人与土地的情感,也预示着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未来。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民宿背后的故事,它们的创建者们为何选择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又如何在细节之处体现出对居住者的关怀?这些,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评分读完这本《碧山10 民宿主义》,左靖先生的这本国家地理系列图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作品集,更像是一份关于“民宿主义”的宣言。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生活之味完美融合的民宿充满向往,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左靖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那些隐藏在碧山和其他地方的民宿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民宿的硬件设施,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情感和哲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主义”二字的深刻阐释,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模式,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坚持,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一种对未来的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民宿不仅仅是旅行的落脚点,更是一种体验,一种与当地文化深度连接的方式,一种重拾内心宁静的途径。它给我带来了关于生活、关于美、关于人性的无限遐想。
评分《碧山10 民宿主义》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国家地理系列”这几个字,它们几乎成了品质的保证。左靖先生的著作,再加上这个金字招牌,自然就有了先天的信任感。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次关于民宿的影像之旅,更像是一次对“民宿主义”精神内核的深刻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主义”二字的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开几家民宿,而是要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一种与环境和谐共生,尊重在地文化,并将其精妙融入居住体验的理念。左靖先生显然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用文字和镜头,带领读者去理解那些民宿为何能够打动人心。我很好奇,在这些民宿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乡愁?又有哪些被遗忘的传统技艺,通过民宿得以重拾?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慢下来”的生活节奏,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那种质朴而真诚的连接。
评分这本《碧山10 民宿主义》,左靖先生的作品,打着中信出版社和国家地理系列的旗号,我本就抱有很高的期待,读完之后,可以说,它满足了我,甚至超越了我对一本畅销书的想象。它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有多少篇幅在介绍具体的民宿,而在于它如何不动声色地,将一种关于“民宿主义”的哲学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我被书中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打动,无论是民宿的设计、选址,还是每一次与当地居民的互动,都透露出一种尊重和敬畏。左靖先生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民宿,不只是提供一个舒适的床铺,更是一种精神的栖息地,一种对过往文化的致敬,一种对未来生活的诗意畅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发更多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重新审视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