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
定價:208元
作者:周婷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04月
ISBN:978710912764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標識:ty
編輯推薦
本書以介紹中國的龜鱉養殖業現狀為主要內容,以部分省市的龜鱉養殖業現狀和部分外國的龜鱉馴養繁殖為輔助內容,也介紹世界上部分龜鱉種類的生活習性、養殖技術和龜鱉養殖企業的組建等內容。 本書是目前國內首本以圖文並茂形勢介紹中國龜鱉養殖業的書籍,是中國野生動物專項調查叢書之一。本書為大16開本,精裝彩色印刷。
內容提要
暫無
目錄
通序
自序
龜之明天(代前言)
編寫說明
章中國古代馴養龜鱉動物概況
節我國古代對龜鱉動物的認識
第二節我國古代對龜鱉動物的馴養
第二章中國龜鱉類動物養殖業發展與現狀
節中國鱉類動物養殖業發展與現狀
第二節中國龜類動物養殖業發展與現狀
第三節中國龜鱉類動物養殖業存在問題及建議
第四節中國三綫閉殼龜和越南三綫閉殼龜養殖狀況
第五節6種中國特有閉殼龜的人工馴養繁育種群狀況
第三章部分省、市龜鱉動物養殖狀況
節海南省龜鱉動物養殖狀況
第二節廣東省龜鱉動物養殖狀況
第三節浙江省龜鱉動物養殖狀況
第四章外國龜鱉動物飼養狀況
節歐洲龜鱉動物飼養狀況
第二節美國龜鱉動物養殖狀況
第三節委內瑞拉龜鱉動物飼養狀況
第四節意大利龜鱉動物飼養狀況
第五章龜鱉種類
節經濟類龜鱉動物
1.烏龜
2.黃喉擬水龜
3.中華花龜
4.中國三綫閉殼龜
5.越南三綫閉殼龜
6.紅耳彩龜
7.蛇鰐龜
8.中華鱉
9.山瑞鱉
10.佛羅裏達鱉
11.刺鱉
第二節觀賞類龜鱉動物
1.圓澳龜
2.西氏長頸龜
3.麝動胸龜
4.白吻動胸龜
5.黃緣盒龜
6.黑頸烏龜
7.斑點池龜
8.大東方龜
9.錦龜
10.東錦龜
11.黃耳彩龜
12.納氏僞龜
13.密西西比圖龜
14.菱斑龜
15.雞龜
16.豹龜
17.蘇卡達陸龜
18.紅腿陸龜
19.印度星龜
20.緬甸陸龜
21.大鰐龜
22.兩爪鱉
第三節稀有類龜鱉動物
1.四眼斑龜
2.平胸龜
3.安布閉殼龜
4.金頭閉殼龜
5.百色閉殼龜
6.潘氏閉殼龜
7.周氏閉殼龜
8.雲南閉殼龜
9.黃額盒龜
10.地龜
11.草龜
12.緬甸星龜
13.黑凹甲陸龜
14.南亞緣闆鱉
15.黿
16.綠海龜
17.玳瑁
第六章雜交龜和變異龜
節雜交龜簡述
第二節中國的雜交龜
第三節雜交龜
1.烏黑頸雜交龜
2.烏黃喉雜交龜
3.烏黃緣雜交龜
4.烏花雜交龜
5.烏石雜交龜
6.烏安南雜交龜
7.烏安布雜交龜
8.雙安雜交龜
9.花黑頸雜交龜
10.花石雜交龜
11.花黃喉雜交龜
12.雙金閉殼雜交龜
13.金黃喉雜交龜
14.金石雜交龜
15.金安南雜交龜
16.金鋸緣閉殼雜交龜
17.金花閉殼雜交龜(暫擬名)
18.金安布閉殼雜交龜
19.金花雜交龜
20.區氏閉殼雜交龜
21.金眼斑雜交龜
22.裏海烏石雜交龜
23.黑安布雜交龜
24.黑黃喉雜交龜
25.黃額鋸緣閉殼雜交龜
26.希臘烏黃喉雜交龜
27.希臘雜交陸龜
28.蘇豹雜交陸龜
29.陳氏雜交鱉
第四節變異龜鱉
第五節綠毛龜
第七章飼養管理
節生活習性
第二節養殖模式
第三節不同生態類型的飼養池
第四節餌料
第五節管理
第六節捉拿和包裝
第八章繁殖技術
節繁殖習性
第二節産卵場
第三節孵化
第四節稚龜鱉暫養
第九章我國龜鱉養殖企業的組建
節我國野生動物的管理方針
第二節龜鱉養殖企業的組建
第十章部分龜鱉養殖企業名錄
李藝金錢龜養殖場
海口泓旺農業養殖有限公司
金田園龜鱉養殖中心
廣東省順德陳村大都珍稀動物養殖場
廣西欽州市龜鱉業協會
海南省文昌長壽園龜類養殖基地
廣東省電白縣星火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附錄1《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2007年)龜鱉類名錄
附錄2《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龜鱉類保護名錄
參考文獻
緻謝顯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紹
暫無
文摘
暫無
媒體推薦
暫無
我一直認為,成功的養殖,離不開對動物習性的深刻理解。《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龜鱉的種類,更深入地剖析瞭它們的生物學特性,比如它們的活動時間、社交行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等等。這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它們的養殖需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喂食、換水”的層麵。這本書對於“龜鱉種類的生活習性”的講解,是如此的細緻入微,讓我能夠真正地“讀懂”這些小生命,從而更好地照顧它們。
評分作為一名對農業科技發展抱有高度關注的讀者,《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無疑是一本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不僅涵蓋瞭基礎的龜鱉知識,更將現代化的養殖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其中。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關於“龜鱉養殖企業的組建”這一部分,它為有誌於將龜鱉養殖産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創業者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實踐指導。從市場分析到資金籌備,再到後期的運營管理,這本書都給齣瞭詳細的建議,這對於許多剛剛起步的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布局和信息傳遞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舒心。它不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堆砌理論,也不像一些市場宣傳冊那樣誇誇其談。它更多的是站在一個“農民實用技術”的角度,去解決實際問題。從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這本書的“龜鱉種類的生活習性”和“養殖技術”這兩個部分,是我最常翻閱的。我曾經在養殖過程中遇到過一些關於飼料配比和水質管理的問題,通過查閱這本書,我找到瞭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避免瞭不必要的損失。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耐心地指導著我們每一步的操作。
評分最近,我開始考慮將傢鄉的一些閑置池塘利用起來,發展一些特色養殖項目,而龜鱉養殖一直是我的重點關注對象。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在圖書館和書店裏搜尋相關書籍,但很多都隻是泛泛而談,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的齣現,無疑為我解決瞭一個大難題。它不僅提供瞭豐富多樣的龜鱉種類信息,還詳細介紹瞭各種龜鱉的養殖技術,包括苗種的培育、飼料的配製、疾病的防治等等,幾乎涵蓋瞭從零開始的整個養殖過程。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到瞭龜鱉養殖企業的組建和管理,這對於我未來擴大規模、走嚮市場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養殖龜鱉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找不到一本真正實用、又能讓我迅速上手的資料。市麵上很多書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信息零散,看得我一頭霧水。直到我翻開《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纔覺得眼前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原色圖譜”四個字絕非虛設,裏麵的圖片高清、細膩,而且關鍵是實用性極強,無論是辨認不同龜鱉種類,還是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都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特彆喜歡它對各種龜鱉的詳細介紹,從外觀特徵到生活習性,再到棲息地的選擇,都有詳盡的描述。這讓我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哪種龜鱉更適閤我的養殖條件,也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需求,從而製定齣更科學的養殖方案。
評分在我看來,《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是一本兼具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典範之作。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圖文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龜鱉的生長規律和養殖要點,將先進的科技理念融入到傳統的養殖技術之中。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龜鱉種類的生活習性”的章節,它詳細闡述瞭不同物種的食性偏好、活動規律、繁殖周期等,這些細緻的分析對於養殖戶精準投放飼料、閤理安排飼養時間和空間至關重要。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全麵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更自信地投入到龜鱉養殖事業中。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廣大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們經常麵臨農民朋友的谘詢,尤其是一些新興的養殖項目,我們往往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纔能給齣準確的答復。《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的齣現,極大地減輕瞭我們的工作壓力。它係統地梳理瞭中國龜鱉養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並提供瞭詳實的養殖技術指導。書中關於“養殖技術”的章節,更是將各種復雜的養殖環節分解開來,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進行闡述,並配以精美的插圖,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養殖的農民也能輕鬆掌握。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呈現方式非常吸引人,采用“原色圖譜”的形式,使得那些相對陌生的龜鱉物種瞬間變得生動形象。我一直覺得,對於動物類的書籍,圖片的重要性不亞於文字。它能夠直觀地展示龜鱉的形態特徵、生長過程,甚至是一些疾病的早期癥狀,這對於養殖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張圖片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解釋瞭圖片的重點和關鍵信息。我常常在書架前駐足,翻閱其中的圖片,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龜鱉養殖現場,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是我在其他書籍中很少獲得的。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人性化,它將龐雜的龜鱉養殖知識,通過“原色圖譜”和“實用技術”等模塊,進行瞭係統化的梳理和呈現。我經常會把這本書放在我的工作颱附近,隨時查閱。當我遇到關於某個特定龜鱉品種的養殖難題時,我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尤其是關於“養殖技術”和“龜鱉種類的生活習性”的部分,對我來說價值連城。它不僅提供瞭操作層麵的指導,更讓我理解瞭“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能夠舉一反三,應對各種養殖中的突發情況。
評分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編輯,我接觸過無數的農業書籍,但《中國龜鱉養殖原色圖譜》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的內容編排非常科學閤理,從基礎的龜鱉種類介紹,到深入的養殖技術講解,再到企業化運作的指導,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尤其是它對龜鱉生活習性的細緻描繪,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描述,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實際觀察和研究成果,這對於養殖戶來說至關重要。瞭解瞭它們的食性、繁殖習性、越鼕方式等等,纔能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接地氣,通俗易懂,避免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