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
定价:208元
作者:周婷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
ISBN:97871091276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标识:ty
编辑推荐
本书以介绍中国的龟鳖养殖业现状为主要内容,以部分省市的龟鳖养殖业现状和部分外国的龟鳖驯养繁殖为辅助内容,也介绍世界上部分龟鳖种类的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和龟鳖养殖企业的组建等内容。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本以图文并茂形势介绍中国龟鳖养殖业的书籍,是中国野生动物专项调查丛书之一。本书为大16开本,精装彩色印刷。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通序
自序
龟之明天(代前言)
编写说明
章中国古代驯养龟鳖动物概况
节我国古代对龟鳖动物的认识
第二节我国古代对龟鳖动物的驯养
第二章中国龟鳖类动物养殖业发展与现状
节中国鳖类动物养殖业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中国龟类动物养殖业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中国龟鳖类动物养殖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四节中国三线闭壳龟和越南三线闭壳龟养殖状况
第五节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
第三章部分省、市龟鳖动物养殖状况
节海南省龟鳖动物养殖状况
第二节广东省龟鳖动物养殖状况
第三节浙江省龟鳖动物养殖状况
第四章外国龟鳖动物饲养状况
节欧洲龟鳖动物饲养状况
第二节美国龟鳖动物养殖状况
第三节委内瑞拉龟鳖动物饲养状况
第四节意大利龟鳖动物饲养状况
第五章龟鳖种类
节经济类龟鳖动物
1.乌龟
2.黄喉拟水龟
3.中华花龟
4.中国三线闭壳龟
5.越南三线闭壳龟
6.红耳彩龟
7.蛇鳄龟
8.中华鳖
9.山瑞鳖
10.佛罗里达鳖
11.刺鳖
第二节观赏类龟鳖动物
1.圆澳龟
2.西氏长颈龟
3.麝动胸龟
4.白吻动胸龟
5.黄缘盒龟
6.黑颈乌龟
7.斑点池龟
8.大东方龟
9.锦龟
10.东锦龟
11.黄耳彩龟
12.纳氏伪龟
13.密西西比图龟
14.菱斑龟
15.鸡龟
16.豹龟
17.苏卡达陆龟
18.红腿陆龟
19.印度星龟
20.缅甸陆龟
21.大鳄龟
22.两爪鳖
第三节稀有类龟鳖动物
1.四眼斑龟
2.平胸龟
3.安布闭壳龟
4.金头闭壳龟
5.百色闭壳龟
6.潘氏闭壳龟
7.周氏闭壳龟
8.云南闭壳龟
9.黄额盒龟
10.地龟
11.草龟
12.缅甸星龟
13.黑凹甲陆龟
14.南亚缘板鳖
15.鼋
16.绿海龟
17.玳瑁
第六章杂交龟和变异龟
节杂交龟简述
第二节中国的杂交龟
第三节杂交龟
1.乌黑颈杂交龟
2.乌黄喉杂交龟
3.乌黄缘杂交龟
4.乌花杂交龟
5.乌石杂交龟
6.乌安南杂交龟
7.乌安布杂交龟
8.双安杂交龟
9.花黑颈杂交龟
10.花石杂交龟
11.花黄喉杂交龟
12.双金闭壳杂交龟
13.金黄喉杂交龟
14.金石杂交龟
15.金安南杂交龟
16.金锯缘闭壳杂交龟
17.金花闭壳杂交龟(暂拟名)
18.金安布闭壳杂交龟
19.金花杂交龟
20.区氏闭壳杂交龟
21.金眼斑杂交龟
22.里海乌石杂交龟
23.黑安布杂交龟
24.黑黄喉杂交龟
25.黄额锯缘闭壳杂交龟
26.希腊乌黄喉杂交龟
27.希腊杂交陆龟
28.苏豹杂交陆龟
29.陈氏杂交鳖
第四节变异龟鳖
第五节绿毛龟
第七章饲养管理
节生活习性
第二节养殖模式
第三节不同生态类型的饲养池
第四节饵料
第五节管理
第六节捉拿和包装
第八章繁殖技术
节繁殖习性
第二节产卵场
第三节孵化
第四节稚龟鳖暂养
第九章我国龟鳖养殖企业的组建
节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方针
第二节龟鳖养殖企业的组建
第十章部分龟鳖养殖企业名录
李艺金钱龟养殖场
海口泓旺农业养殖有限公司
金田园龟鳖养殖中心
广东省顺德陈村大都珍稀动物养殖场
广西钦州市龟鳖业协会
海南省文昌长寿园龟类养殖基地
广东省电白县星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附录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7年)龟鳖类名录
附录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龟鳖类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致谢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在我看来,《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是一本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典范之作。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图文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龟鳖的生长规律和养殖要点,将先进的科技理念融入到传统的养殖技术之中。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龟鳖种类的生活习性”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物种的食性偏好、活动规律、繁殖周期等,这些细致的分析对于养殖户精准投放饲料、合理安排饲养时间和空间至关重要。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投入到龟鳖养殖事业中。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布局和信息传递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舒心。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堆砌理论,也不像一些市场宣传册那样夸夸其谈。它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农民实用技术”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从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这本书的“龟鳖种类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这两个部分,是我最常翻阅的。我曾经在养殖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关于饲料配比和水质管理的问题,通过查阅这本书,我找到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指导着我们每一步的操作。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们经常面临农民朋友的咨询,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养殖项目,我们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给出准确的答复。《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龟鳖养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供了详实的养殖技术指导。书中关于“养殖技术”的章节,更是将各种复杂的养殖环节分解开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养殖的农民也能轻松掌握。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养殖龟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实用、又能让我迅速上手的资料。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信息零散,看得我一头雾水。直到我翻开《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才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这本书的“原色图谱”四个字绝非虚设,里面的图片高清、细腻,而且关键是实用性极强,无论是辨认不同龟鳖种类,还是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特别喜欢它对各种龟鳖的详细介绍,从外观特征到生活习性,再到栖息地的选择,都有详尽的描述。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哪种龟鳖更适合我的养殖条件,也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科学的养殖方案。
评分最近,我开始考虑将家乡的一些闲置池塘利用起来,发展一些特色养殖项目,而龟鳖养殖一直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图书馆和书店里搜寻相关书籍,但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的出现,无疑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龟鳖种类信息,还详细介绍了各种龟鳖的养殖技术,包括苗种的培育、饲料的配制、疾病的防治等等,几乎涵盖了从零开始的整个养殖过程。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龟鳖养殖企业的组建和管理,这对于我未来扩大规模、走向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我一直认为,成功的养殖,离不开对动物习性的深刻理解。《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龟鳖的种类,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的活动时间、社交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这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它们的养殖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喂食、换水”的层面。这本书对于“龟鳖种类的生活习性”的讲解,是如此的细致入微,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些小生命,从而更好地照顾它们。
评分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技发展抱有高度关注的读者,《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无疑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龟鳖知识,更将现代化的养殖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其中。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关于“龟鳖养殖企业的组建”这一部分,它为有志于将龟鳖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实践指导。从市场分析到资金筹备,再到后期的运营管理,这本书都给出了详细的建议,这对于许多刚刚起步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它将庞杂的龟鳖养殖知识,通过“原色图谱”和“实用技术”等模块,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呈现。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工作台附近,随时查阅。当我遇到关于某个特定龟鳖品种的养殖难题时,我总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尤其是关于“养殖技术”和“龟鳖种类的生活习性”的部分,对我来说价值连城。它不仅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指导,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应对各种养殖中的突发情况。
评分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编辑,我接触过无数的农业书籍,但《中国龟鳖养殖原色图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合理,从基础的龟鳖种类介绍,到深入的养殖技术讲解,再到企业化运作的指导,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尤其是它对龟鳖生活习性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观察和研究成果,这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了解了它们的食性、繁殖习性、越冬方式等等,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通俗易懂,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呈现方式非常吸引人,采用“原色图谱”的形式,使得那些相对陌生的龟鳖物种瞬间变得生动形象。我一直觉得,对于动物类的书籍,图片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字。它能够直观地展示龟鳖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甚至是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这对于养殖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张图片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了图片的重点和关键信息。我常常在书架前驻足,翻阅其中的图片,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龟鳖养殖现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书籍中很少获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