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 刘升发著 9787502781194

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 刘升发著 978750278119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升发著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鱼类
  • 寄生蠕虫
  • 物种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
  • 海洋生物
  • 动物学
  • 寄生虫学
  • 中国海洋
  • 刘升发
  • 分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1194
商品编码:2937431532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1-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

定价:168.00元

作者:刘升发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027811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239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编著者刘升发应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宗国、林茂二位研究员之邀,在国家海洋局“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成果集成任务——中国海洋生物种类名录和图谱(908-ZC-Ⅱ-02)支持下,结合多年对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的研究以及参阅大量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全书共收集、整理出我国现已报道的海洋鱼类寄生虫蠕虫共1213种,其中单殖吸虫416种,隶属2亚纲,33科,159属;复殖吸虫633种,隶属36科,213属;绦虫73种,隶属5目,20科,35属;线虫91种,隶属2亚纲,3目,9总科,13科,32属。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有关寄生蠕虫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出我国现已报道的海洋鱼类寄生虫蠕虫共1213种,其中单殖吸虫416种,复殖吸虫633种,绦虫73种,线虫91种。全书分为寄生虫-宿主名录、宿主-寄生虫名录两大部分,并附有部分寄生虫版图及说明,后为方便读者查找,附有寄生虫名录索引和宿主名录索引。全书按物种的拉丁文字母顺序编排,每种含中名,学名,订名者,定名时间,同物异名,分布及所参考的文献。
  本书可供有关海洋水产养殖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本书由刘升发编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探索蔚蓝深海的隐秘居民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在这片广阔的蓝色世界中,隐藏着一个极其丰富但鲜为人知的生物类群——寄生蠕虫。它们以海洋鱼类为宿主,以微小的个体,却在亿万年的演化中,形成了令人惊叹的物种多样性。本书正是致力于深入探索中国海域鱼类寄生蠕虫的奥秘,揭示它们令人着迷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寄生蠕虫:生态系统中的隐形工程师 寄生蠕虫,顾名思义,是一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寄生的蠕形动物。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常常被忽视,但却对宿主种群的健康、能量流动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宿主的选择与适应: 寄生蠕虫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宿主特异性。不同的蠕虫种类往往只寄生于特定的鱼类,甚至特定的器官。这种高度的适应性是长久演化下相互选择的结果,蠕虫进化出了能够侵入、附着、获取营养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一系列精巧机制,而鱼类也相应进化出抵抗感染的能力。这种“军备竞赛”式的演化,造就了寄生蠕虫和宿主之间复杂而平衡的关系。 生命周期的复杂性: 许多寄生蠕虫拥有复杂的生命周期,需要经过多个宿主才能完成繁殖。例如,一种蠕虫可能在小型无脊椎动物体内发育,然后被鱼类吞食,最终在鱼类的消化道内成熟产卵。这种多宿主的生活史,使得它们能够将影响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生态位,并成为连接不同营养级的重要环节。 对宿主的影响: 寄生蠕虫对宿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轻度的感染可能仅引起宿主生长迟缓或轻微的组织损伤。然而,严重的感染则可能导致宿主健康状况急剧下降,繁殖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在渔业资源方面,寄生蠕虫的感染会直接影响鱼类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导致鱼肉组织发生病变,影响食用价值,甚至带来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生态位中的作用: 寄生蠕虫通过影响宿主的数量和行为,可以间接调节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它们可能会削弱某些鱼类的优势种地位,为其他物种腾出生存空间;也可能通过影响宿主的捕食行为,改变食物网的连接方式。 中国海洋的寄生蠕虫宝库 中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从温带的黄海、渤海,到亚热带的东海,再到热带的南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同时也为种类繁多的寄生蠕虫提供了广阔的生存舞台。本书正是聚焦于这片中国的海洋,对其中的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 地理分布的独特性: 中国不同海域的海洋环境差异巨大,包括水温、盐度、底质、洋流等,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各地独特的鱼类群落。自然而然地,寄生蠕虫的种类和组成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例如,南海温暖的水域可能孕育着大量热带特有的寄生虫,而黄海则可能分布着更多适应冷水环境的种类。 鱼类宿主的广泛性: 本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中国海域经济价值高、分布广的多种鱼类,从底栖鱼类如黄花鱼、带鱼,到中上层鱼类如鲭鱼、沙丁鱼,再到沿岸定居的石斑鱼、鲈鱼等。每一种鱼类都可能承载着不同种类的寄生蠕虫,形成独特的寄生虫群落。 蠕虫类群的多样性: 寄生蠕虫主要可以分为几个大的类群,包括: 吸虫纲 (Trematoda): 这类寄生虫通常具有吸盘,用来附着在宿主体内。它们种类繁多,在鱼类的消化道、肝脏、鳃、肌肉等多个器官均有寄生。 绦虫纲 (Cestoda): 它们是长条形的扁形动物,通常寄生在鱼类的肠道内,通过体节吸收宿主的营养。 线虫纲 (Nematoda): 许多线虫能够寄生在鱼类的消化道、体腔、肌肉等部位,其形态多样,生命周期也千差万别。 棘头虫纲 (Acanthocephala): 这类寄生虫的头部有可伸缩的棘刺,用于钻入并固着在宿主的肠壁。 本书将详细介绍在这些类群中,在中国海洋鱼类体内发现的各类寄生蠕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的一次全面梳理,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填补学术空白: 尽管寄生虫学研究早已受到重视,但针对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仍然相对不足。本书将为国内外学者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深化生态学理解: 了解寄生蠕虫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学过程。寄生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的丧失或改变,往往预示着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 指导渔业健康发展: 寄生虫病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提供科学的疾病防控依据,帮助养殖户和渔民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寄生虫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水产品安全。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护可见的鱼类、哺乳动物等,也包括那些不为人知的微小生物。寄生蠕虫作为海洋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多样性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的研究,将提高人们对这些“隐秘居民”的认识,并为它们的保护提供科学基础。 推动医药与生物技术发展: 许多寄生虫含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免疫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寄生蠕虫的深入研究,也可能为新药研发或生物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素材。 探索的旅程:从样本采集到分类鉴定 本书的研究过程,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发现的探索之旅。从中国沿海各地的鱼类采集,到实验室里细致入微的解剖和样本分离,再到显微镜下对微小蠕虫形态的精确描绘和测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 样本采集的广度与深度: 研究人员跋涉于中国海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海域,采集了大量的海洋鱼类样本。对每一种鱼类,都会进行细致的解剖,检查其消化道、肝脏、鳃、肌肉、体腔等各个部位,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寄生蠕虫的踪迹。 显微镜下的细致观察: 收集到的蠕虫样本,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仔细的观察。研究人员会测量蠕虫的长度、宽度、吸盘的大小、口器结构、生殖器官的形态等关键特征。形态学的细致描述,是进行准确分类的基础。 分类学的挑战与乐趣: 寄生蠕虫的分类系统复杂且不断更新。将发现的蠕虫准确地归入其所属的科、属、种,需要扎实的分类学功底,并常常需要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每一个新物种的发现,都可能为科学界带来新的认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以更精确地界定物种,并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本书的研究,也可能借鉴或启发了这一先进的研究方法。 结语 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研究领域。本书的出版,是作者和研究团队辛勤工作和智慧的结晶,它将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窗口。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片蔚蓝的深海之下,不仅有我们熟悉的鱼类,还有无数微小却重要的生命,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海洋世界。深入了解这些隐秘的居民,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驱使,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保护和利用我们珍贵的海洋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科普读物,能够将深奥的科学知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刘升发老师的《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正是这样的期待。尽管书名听起来可能略显专业,但“物种多样性”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魅力。我一直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着迷,而寄生虫作为其中一个庞大而又常常被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态和演化历程,无疑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精美的插图,为我展现中国海域中各种奇特的寄生蠕虫。它们是如何在鱼类宿主体内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又会发展出怎样独特的生存策略?这本书是否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寄生虫对鱼类健康影响的讨论,甚至是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渴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海洋生命的多样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并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趣味。

评分

我是一个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尤其对那些不太容易被大众关注的领域情有独钟。寄生虫,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一些神秘和负面的联想,但正是这种“隐秘”的特性,让我对它们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刘升发老师的《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一直想知道,在我国如此广袤的海洋中,究竟隐藏着多少种我们尚未了解的寄生蠕虫?它们是如何在鱼类的体内或体表繁衍生息的?又有着怎样奇特的适应性进化?这本书的书名,让我预感到它将是一次关于中国海洋寄生虫“家底”的详尽盘点,相信其中定会包含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用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为我呈现这些微小生命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它们与鱼类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本书的价值,或许还在于它能为我们揭示海洋生态系统更深层次的运行机制,以及对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评分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能够引导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科学的严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刘升发老师作为我国海洋寄生虫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向来以扎实和前沿著称。我个人对海洋生物的兴趣,更多地体现在对宏观生态和生物分类的了解,而寄生虫这一类生物,则是我相对陌生的领域。这本书的出现,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寄生虫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地理区域、不同鱼类宿主中寄生蠕虫的物种构成,以及它们在形态学、发生学上的独特性。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寄生虫对宿主健康影响的案例分析,甚至是对一些重要的寄生虫病防治措施的探讨,从而让我对寄生虫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寄生”这一简单的概念上,而是能够理解它们在生命演化和生态平衡中的复杂作用。

评分

我一直认为,书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还在于它能否引发读者的思考,能否拓宽读者的视野。当我看到《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海洋、关于生命的问题。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而寄生蠕虫作为这个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类生物,它们的多样性无疑是研究中国海洋生物区系、评估海洋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刘升发老师这本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补充和贡献。我非常好奇,书中会详细介绍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寄生蠕虫种类?它们在形态、生活史、寄生方式上又有哪些令人惊叹的特异性?这本书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新型寄生虫的发现,或者对一些已知寄生虫的分类地位提出新的见解?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未知与奥秘的微观世界,让我对海洋生命的多样性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当我看到《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图景:中国广阔的海岸线,种类繁多的海洋鱼类,以及隐藏在它们体内或体表的,形形色色的寄生蠕虫。刘升发老师的名字,在我看来,就是这部著作最权威的保证。我一直对生物多样性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而寄生虫作为生物多样性中一个庞大而又常常被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一直是我非常好奇的。这本书的书号,也让我感受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严谨学术精神和大量科学数据。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中国海域中主要鱼类寄生蠕虫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独特的相互关系。或许,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寄生虫在海洋食物网中的作用,或者对一些新兴的寄生虫病害进行探讨。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科学的态度,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寄生虫世界的大门,让我对中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热爱海洋生物的爱好者,我总是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洋世界。寄生虫,这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群体,却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刘升发老师的《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以其严谨的标题和专业的研究方向,深深吸引了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中国海域中,那些隐藏在各种鱼类体内的神秘生灵。它们有着怎样的形态特征?又有着怎样的生活史?它们是如何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这些问题都让我充满了求知欲。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寄生虫物种的罗列,更包含了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探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到那些微小生命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生命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艺术性并存感到着迷。当我看到《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时,我便预感到它会是一部集科学严谨与学术深度于一体的著作。刘升发老师的名字,在我看来,就是该领域权威性的代名词。我虽然不是专业学者,但对海洋生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寄生虫,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听起来可能带有些负面色彩的词汇,在科学家的眼中,却是揭示生命奥秘的重要线索。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中国海域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海洋鱼类寄生蠕虫?它们在形态、分类、生活史以及寄生方式上,又有哪些令人惊叹的共性和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未知的微观世界,让我领略到生命进化的神奇,以及生态系统中微妙而又复杂的相互联系。这本书的价值,或许还在于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解海洋生态健康的重要视角,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蓝色家园。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庞大而精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封面上色彩斑斓的鱼类剪影,仿佛在诉说着海洋深处隐藏的无限生机与秘密。而“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科学探索的严谨和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刘升发老师的名字,对于我这样一名对海洋生物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来说,早已如雷贯耳。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寄生虫学领域的贡献,一直是业界的标杆。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著作,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呈现我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的真实面貌,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此而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在广阔的中国海域中,究竟生活着怎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寄生蠕虫?它们是如何适应海洋环境,又是如何与鱼类宿主建立起复杂而又微妙的共生(寄生)关系的?书名中“物种多样性”这四个字,更是点燃了我对本书内容的高度期待,我相信它会是一次关于生命演化、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入侵等重要科学议题的深度解读,让我能够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海洋生态系统中,那些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生命。

评分

这本书的书号(9787502781194)让我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仿佛一本严谨的科学著作,必然蕴含着大量扎实的研究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我并非专业的寄生虫学家,但对海洋生物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是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生物类群。寄生虫,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存在往往能反映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想象一下,在那些被我们视为美味的海洋鱼类体内,可能隐藏着我们从未见过的神奇生物,它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有自己的演化路径,与宿主之间上演着一场场无声的生存之战。刘升发老师作为我国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他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将这些隐匿的生命一一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寄生蠕虫在不同鱼类宿主中的分布、感染规律,以及它们对鱼类健康和海洋渔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我国在寄生虫分类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寄生虫病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评分

我是一个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尤其对那些隐藏在“幕后”的生命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寄生虫,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感,而刘升发老师的《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这些神秘生物的窗口。书名中的“物种多样性”几个字,让我联想到中国广袤的海洋中,那些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的生命形态。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为我描绘出各种寄生蠕虫的奇特外形和生活习性。它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宿主?又如何在宿主体内生存繁衍?它们对宿主鱼类的生长、繁殖甚至生存,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寄生虫的专著,更是一次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深入而细致的解读。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海洋生物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到每一个生命体,无论大小,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