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纤通信工程
定价:52.00元
作者:曾庆珠,马敏,闫之烨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68225175
字数: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光纤通信工程》以光纤通信工程施工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以光纤通信工程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共六个单元,包括:光纤通信工程、光缆、光器件及设备、光纤通信工程技术、光缆工程施工和工程测试。
目录
学习单元1 光纤通信工程
任务1一1 光纤通信(系统)认知
任务1—2 光纤通信工程
学习单元2 光缆
任务2—1 光纤光缆
任务2—2 皮线光缆
任务2—3 海底光缆
学习单元3 光器件及设备
任务3—1 光有源器件
任务3—2 光无源器件
任务3—3 光端机
任务3—4 光纤放大器
任务3—5 PDH与SDH
任务3—6 SDH IIbs结构
任务3—7 SDH复用
学习单元4 光纤通信工程设计
任务4—1 光纤通信工程设计基础
任务4—2 光缆线路工程设计
任务4—3 线路勘测及绘图
项目4—1 光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
项目4—2 工程设计案例
学习单元5 光缆工程施工
任务5—1 光缆工程施工概述
任务5—2 光缆单盘检验
任务5—3 路由复测
任务5—4 光缆配盘
任务5—5 光缆敷设
任务5—6 光纤熔接
任务5—7 光缆接头盒的制作
任务5—8 光缆ODF成端
任务5—9 光缆线路竣工
项目5—1 光缆接入工程项目
学习单元6 工程测试
任务6一1 OTDR测试
任务6—2 光缆线路测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光纤通信工程》实在是太震撼了!我一直对光纤通信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入门知识,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都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最基础的光的性质、光纤的结构原理讲起,一步步深入到光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网络架构等方面,让人感觉学习的过程是如此自然而顺畅。特别是书中对各种光纤类型的详细介绍,比如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不同光源(如激光器、LED)和探测器的特性比较,都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之前一直以为光纤通信就是把光信号往里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复杂性和精妙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光纤类型来满足不同传输距离和带宽的需求,如何设计高效的光功率分配方案,以及如何进行光纤网络的故障排查和维护。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想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纤接入网和骨干网的章节,清晰地梳理了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脉络,让我能够从宏观上理解整个通信网络的构成和工作方式。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能让我对光纤通信工程的实际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分拿到《光纤通信工程》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厚重的篇幅和密集的图表所吸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于基础知识的介绍,而是深入到光纤通信系统设计、部署、运维等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光纤网络优化和故障排除的部分,这对我实际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OTDR(光时域反射仪)来检测光纤链路中的损耗点和故障点,并且对不同类型的故障(如接头损耗、弯曲损耗、断裂等)给出了具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这简直是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光纤通信在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相干光通信、硅光子技术等,这让我对光纤通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虽然这本书的某些部分涉及一些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但其提供的宝贵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
评分我对《光纤通信工程》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细致地传授着他的毕生绝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光纤通信技术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建设和优化的“百科全书”。从光纤的物理特性,如纤芯、包层、折射率分布,到光信号的传输机制,如全反射、模式理论,再到实际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如光功率预算、误码率分析、波长分配等,几乎涵盖了光纤通信工程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拆解和分析,例如在讲解光纤接入网时,作者详细分析了PON(无源光网络)的各种技术类型,包括GPON、EPON等,并对比了它们在速率、带宽、成本等方面的差异,这让我对不同接入方案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光纤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想要全面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虽然某些章节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完全理解,但作者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难度,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掌握其中的精髓。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硬核”东西,比如那些让我眼花缭乱的设备和技术名词。没想到,《光纤通信工程》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软”和“深”得多。它并没有直接抛出技术细节,而是花了大篇幅去讲解支撑这些技术背后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甚至有点担心自己会被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吓退,但读着读着,我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条理,而且逻辑性极强。他会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循序渐进地给出解答,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引入新的概念和理论,但绝不会让你感到突兀。比如,关于光信号的损耗,书中不仅介绍了吸收损耗、散射损耗这些基本概念,还深入探讨了色散、非线性效应等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并且给出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补偿这些损耗的详细分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光器件的章节,作者对各种光收发模块、光放大器、光开关等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且配有大量的原理图和示意图,这对于我理解这些“黑盒子”的内部工作机制非常有帮助。更难得的是,书中还对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比如DWDM与CWDM的区别,以及OTN和MPLS等传输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选择,这让我能够跳出单一技术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光纤通信的发展。
评分《光纤通信工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光纤通信工程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严谨的方式,将光纤通信这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光纤通信网络安全的部分,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窃听、欺骗、拒绝服务攻击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护策略和技术措施,这对于日益重要的网络安全来说,无疑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还对光纤通信的经济性和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例如如何通过合理的网络规划来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以及不同技术方案的投资回报率等,这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风格,它不会简单地罗列技术参数,而是会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深入光纤通信的精髓,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