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快乐,慢的幸福 王文华 9787540456993

快的快乐,慢的幸福 王文华 978754045699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文华 著
图书标签:
  • 生活哲学
  • 幸福感
  • 人生思考
  • 慢生活
  • 积极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人生智慧
  • 王文华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56993
商品编码:293757002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快的快乐,慢的幸福

定价:28.00元

作者:王文华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40456993

字数: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写女性书的作者有很多,大多都会涉及到情感、励志、深心灵,方式多以鼓励、积极向上或者麻辣批判。读者似乎已经摸清思路,再用这样的方法已经没有办法打动人。
而《快的快乐,慢的幸福》则换了一个角度,从讲故事开始,慢慢铺开,作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听众,让每个女生在他这里暴露自己的“行踪”,而看文字的人却跟着“行踪”找到了不轻易外露的自己。我们年轻都做过“世界末日”把每天当后一天来过,觉得生活不刺激就不足以感受到存在;我们恋爱时都当过“打包”总以为用诚意可以打动所爱之人,不直视自己,只为对方改变,可不幸的是,往往都把坏男人打包到自己的家里,你给他机会改,但是呢,直到结婚、乃至离婚那一刻,他也仍然还是他,你改变不了;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女人,婚后和老公交流的语言一个月也没有两句,大部分情况下都还只是水电费、孩子的学费等内容。
王文华是一个文字细腻,将女性情感刻画到骨髓里的作者。读文字时会感觉到有面镜子放在你面前,真真的映出自己。他不讲大道理,不做励志性的直白,却让每个人都找到当局者迷的生活病征,你也许会不得不这样感慨:再光鲜的爱情,背地里都还是有血淋淋、令人不忍卒睹的内心戏。再鲜活的人生,也有旁人无法承受的心酸落莫。
50个女性朋友,50个女人的特征,再也没有比用立体人物刻画人性更动人的方法了。

内容提要


当女孩们在二十多岁时,她们的生活中只有爱与性。十年后,到了三十几岁,生活中多了丈夫、情夫、前夫、孩子、朋友、宠物等。有的得到、有的放下爱情。有的失去、有的找到自己。《快的快乐,慢的幸福》,用50个女人的故事,捕捉现代都市情爱甜蜜与苦涩同生、希冀与无奈共存的复杂心态。
每一个女主角都以其稀奇古怪的爱情观及对爱情的偏执,在现代都市中寻找着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然后在尔虞我的爱情中挣扎、学习,后找到适合自己的爱情生存之道,创造他们自己的爱情权术。“世界末日”以行为夸张,行事大胆著称,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像后一天。她代表女性的激烈;“打包”不仅吃饭时喜欢打包剩菜剩饭,甚至还打包坏男人,她代表了行事优柔,舍不得丢弃,不敢面对全新的自己;“11点”上学的时候在父母的要求下11点准时回家,上班后养成习惯,一到点就赶紧走,让约他的男人误以为她在赴另一个约会,时间长了,没有男人敢再约她,她代表了规则与保守……..
《快的快乐,慢的幸福》作者王文华曾著有畅销书《蛋白质女孩》,文字精辟、幽默至极。 关于30+女性的爱情成长故事,以细腻的观察,幽默的笔法,一针见血地暴露出爱情中的疲惫与暧昧,女人在爱中的成长与成熟。

目录


No.1 世界末日
No.2 打包
No.3 有空
No.4 篮板球
No.5 模范生
No.6 女巫
No.7 十一点
No.8 发丝
No.9 刑具
No.10 自助餐
No.11 为你好
No.12 “让我们谈一谈”
No.13 铁板烧
No.14 厨师
No.15 下次
No.16 全有或全无
No.17 “你爱我吗?”
No.18 “不说No”
No.19 客服
No.20 回收
No.21 另一个回收
No.22 搬家
No.23 退货
No.24 香港
No.25 来电显示
No.26 备份
No.27 说明书
No.28 旅馆
No.29 电线
No.30 前女友
No.31 开店
No.32 高跟鞋
No.33 不见面
No.34 才艺
No35 初学者
No.36 去角质
No.37 坐姿端正
No.38 证人
No.39 包
No.40 瓷砖
No.41 果皮
No.42 扫墓
No.43 至少
No.44 闹钟
No.45 从A到A+
No.46 快乐&幸福
No.47 由下往上
No.48 结案
No.49 后一次
No.50 蛋白质.

作者介绍


王文华,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除了写作,还创办“梦想学校”,从事企业培训。
爱情小说有《蛋白质女孩》《61 x 57》《倒数第2个女朋友》《我的心跳,给你一半》 等。
励志文集有《开除自己的总经理》《斯坦福的银色子弹》等。

文摘


No.7 十一点

她的裙子很低,标准很高。钱都放在定存、心都放在冰箱……
她总是在十一点前回家。
学生时代,是爸要求。家里十一点锁门,过了十一点就整夜坐在楼梯间。
她曾向爸妈抗议:“你们难道不知道,十一点以后会发生的事,十一点以前都会发生吗?”
爸爸说:“但是十一点以后,比较容易做坏事!”
三十多岁了,她仍然十一点前回家。
爸妈反过来求她:“这么早回家干嘛,出去多交交朋友!”
她当然交过男友,但都没有结果。一名男子看她十点半就要闪人,绅士地说:“那我送你回去。”
她说:“不用了,我自己可以坐地铁。”
男子立刻翻脸:“你是不是待会要去见别的男人?”
另一个男人晚餐后约她到他家坐坐,她没去。
他问:“为什么?”
她说:“还是要避嫌吧。”
“避什么嫌?我们都未婚!”
“我从不把自己放到,自己无法完全控制的地方。”
他说:“那我们去你家好了。”
她说:“不行,我爸在家,我更难控制他。”
她的裙子很低,标准很高。手表调快十分钟,手机永远调震动。钱都放在定存、心都放在冰箱。坐后座也系安全带、感情路上从不擦撞。她总是提早两小时到桃园机场,却晚了十年还没到结婚礼堂。
她自己也知道,忙着避嫌的同时,她可能避掉了自己的人生。
“难道不想大爱一场?”我问。
“当然想。我和其他女人一样,想结婚、生小孩。”
“那你该和其他女人一样,了解爱情就是无法控制的。你只能真心诚意、尽力而为。”
“但我选择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她并没有刻意不婚,但一“顺其自然”,就这样错过了。她的电话从一天响三次,到三天响一次。打的人从公司的男同事,到派报社的收费员。如今她看起来虽然不老,但已经没有人帮她介绍。
几年后,十一点和她当年避嫌的男子重逢,她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我怀孕了!”
“恭喜!新郎是谁?”
“我不知道。”原来她到香港的银行借,已经怀孕三个月。
男子感叹:“你宁愿要陌生人的,不要我的!”
她安慰:“但我会和你见面,却永远不会见到那个陌生人!”
“你保守了一辈子,没想到在生孩子上这么前卫!”
她让他摸她的肚子,他问:“真奇妙!你完全不想知道爸爸是谁?”
她摇摇头,模仿自己年轻时的口气说:“还是要避嫌吧。”
她从不带男人回家,甚至是孩子的爸爸。她从不把自己放到无法完全控制的地方,就连怀孕,也要在实验室的试管中。
胎很辛苦,早睡早起很重要。现在,她更要十一点前回家了。
发丝 No.8
>
发丝也是的“牙”,狠狠地啃在他的神经上……
她走时总是留下发丝。
她周末住在男友家,星期—一早男友还没醒来,就悄悄离开。留下的,是浴室洗脸池中的发丝。
那一根根长发,蜿蜒地黏在洗脸台表面,打开水也冲不掉。就像男人对她的想念,死命地抓着悬崖边。
那一根根长发,弯曲的角度,就像她躺在床上时的身体。她从不脸朝上平躺,她总是侧弯着身,半掩着她秘密的那道门。
接下来一周她都不会和男友见面。于是男人只好豢养着那些发丝,不敢使用洗睑台。发丝是的“芽”,每个她不在的夜晚都凶猛地生长。发丝也是的“牙”,狠狠地啃在他的神经上。
除了头发,她还留下很多东西。戒指、手链、棉花棒、橡皮筋……男友都会拿起这些东西,试着用在自己身上。
直到有一天,她留下自己的手机。男友同样好奇地拿起来,然后,他看到别人给她的亲密简讯。
“我手机是不是忘在你家?”她打电话来问。
“真的吗?”他装傻。
“是不是在卧房?”她问。
他假装走到卧房,“没有啊!”
“客厅呢?”
他走到客厅,“喔,在这里!”他继续演戏,“好像没电了。”他她,希望这样她会好过一些。
“难怪打去都关机。”
他始终没有告诉她,他发现了其他男人。他依然邀她周未过来,依然让她在洗脸台留下发丝。只不过如今弯曲的发丝在洗脸台上,看起来像瓷器龟裂的细痕。绵延出去,一路裂到他的心底。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只有周末能够见面。
他打开水笼头,开到大,想要冲掉发丝。结果它们堵在出水口,像堵在他的心脏。
后来他主动提出分手,她没有多问,安静地离开。
他们很多年没联络。再见面时,她依然单身,但剪了短发。他刚离婚,搬了新家。
他邀她来家里坐。
“可以借用你的洗手间吗?”临走前她客气地问。
她离开后,他走进洗手间,看到垃圾桶里有张卫生纸,包着一大坨堵塞的发丝。那是他自己的发丝,他猜是她帮他清的。
后来,他没有再见过她。他依然持续掉发,爱的饮料从可乐变成热茶。每当他在洗脸台中看见自己残留的发丝,都会会心一笑。她清掉了出水口的发丝,清不掉的,是那些如发丝般纠缠的往事。
刑具 No.9
>
她拧烟时特别用力,好像要把烟活活勒死……
她身上总是戴满“刑具”。
手环、脚链、腰带、项链、戒指……我次看到她,好像看到里的圣诞树。
我大学时认识她,十年后重新认识她。她喜欢阳刚的风格,所以饰品样式都很粗犷。耳环像一把小号的镰刀,鼻环像置物柜的门锁。我次看到她舌头上镶着的钢珠,以为她在嚼口香糖。
“戴这么多bling bling的不累吗?”我问。
“这就是我啊!我就是一个bling bling的人。”
但她并不是一个bling bling的人,事实上,大部分的时候她都很闷。她总是一个人站在人行道上抽烟,但才抽了两口就把烟拧熄了。她拧烟特别用力,好像要把烟活活勒死。
当时我不知道她在闷什么。她家里有钱、长得漂亮、书读得好、人聪明。一通电话,应该可以招来一卡车的男人。但她总是一个人坐在吧台喝酒,喝完后一个人走回家。虽然我和她住得很近,她从来不让我陪她走到家门口。我说:“平安到家后打电话给我。”她从来没打过。
认识她十年后,我才知道她喜欢女生,而且一直没有碰到对的人。她三十岁的生日是和我过的。没有鲜花或巧克力,我送她两件运动型的束胸。她说:“没想到你也会买这个。”我说:“这是我小学穿的背心,现在太紧了,转送给你。”她寂寞的眼角滑出一道微笑,我们从来没有这么亲密过。
她后来追的女生我都看过,我一眼就看出她们都喜欢男人。她不信,硬去追,结果伤痕累累。我安慰她:“以后你喜欢谁先告诉我,我先去追。追不到,你再行动。”她说:“你又不是帅哥,你追不到可能是因为她们不喜欢你,而不是她们不喜欢男人。”她的舌头,像她耳朵上的镰刀一样尖。
我帮她介绍过一个女朋友,她不爱,嫌人家不真心。
她说:“她不是真的爱我,她只是想玩一玩。”
我说:“想当男人就当得一点。男人来者不拒,谁管对方真不真心?”她说:“我不想当男人,我只是想当自己。”
她一直当自己,纵使代价是如此孤寂。这几年,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后一次看见她,她剪了一个平头。她生日时,我快递给她一顶洋基队的棒球帽。我生日时,她回送我一盒花花公子的保险套,卡片上写着:“像A-Rod一样百发百中。”
她不爱我,却奇妙地又是,爱我的女人。
自助餐 No.10
>
她有很多男同志的朋友,但没有男朋友。
她擅长倾听麻吉诉说感情困扰,却听不到自己的警报……
她一直想结婚,却始终单身。
她的条件很好。脸蛋清纯得像Yogurt,身材丰满得像Omelet。每个人猜她的年龄,都比她实际的年龄少五岁。
但到了三十六岁,她还是一个人。上班、下班、做脸、修指甲,和陌生人一起做瑜伽,和一群女性朋友喝下午茶。她有很多男同志朋友,但没有男朋友。她擅长倾听麻吉诉说感情困扰,却听不到自己的警报。
在瑜伽教室,她的身体非常柔软。但在单人床上,她睡醒后全身僵硬。她去喝下午茶,永远优雅地留下半杯,就像过去的男人,她总是浅尝辄止。
许多女人享受单身,但她不是那种人。“明年想结婚了!”每年生日,她总是这样说。但每当有男人追她,出去两、三次之后她就不曰电话。
“那男的不错啊!”我说。
“他的速度太快了,才出去三次就邀我到国外玩。”
“那你觉得要约会几次才能出国?”
“总要二个月吧……”
“如果感觉对了,三次有什么不可以?”我说。
“但就是感觉不对啊!”她说。
“他不是你的菜?”
“没错,他不是我的菜。”
我猜这年头很少人会坚持三个月的试用期,更少人到了三十六岁还会纯粹用“感觉”谈恋爱。晚婚的人若想婚,不能坚持起承转合的流程,而得有纵身一跃的勇气。
她无法纵身一跃,因为她没有跳远的经验。“你恋爱经验太少了!”我直说,“所以你不知道自己要哪一种男人。如果男人都是菜,你没办法主动地看着菜单点菜,只能被动地吃摆在面前的自助餐。如果眼前的菜色不佳,你宁愿饿肚子,也不轻易尝试。”
她沉默,思考我的比喻。
“而且我发现……”我继续,“纵使吃自助餐,你都只挑素菜。炸排骨或炒牛肉,你永远不吃。”
“吃素很好啊,”她说,“吃完不会口渴、反胃,还可以救地球!”
我本来想说:“有时候爱情就是会口渴、反胃、上吐下泻、屁滚尿流。”但我没说。我本来想说:“救地球当然重要,但你先救自己吧!”但我也没说。吃东西的口味难以改变,谈恋爱的观念和习惯,三十六岁也就都固定了吧。
自助餐的生日快到了,我知道她吹蛋糕前的第三个心愿是什么。我没办法帮她找到老公,但可以请她吃一顿生日大餐。至少在那一餐中,我会逼她点菜,好是点一些,可能会让她口渴或反胃的东西。
……

序言



《慢享时光:在匆忙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作者:林语桐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40456993 --- 卷首语:现代生活的速度与代价 在21世纪的今天,效率与速度被奉为圭臬。我们被信息洪流裹挟着向前,日程表被塞得密不透风,仿佛只有跑得够快,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然而,在这场永无止境的“快进”模式中,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是与家人深入交流的闲暇,是对一朵花开静静欣赏的从容,还是对自我内心最真实需求的倾听? 《慢享时光:在匆忙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这本书,正是一份对当代快节奏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温和的邀约。它不是一本要求你彻底放弃现代生活的“反叛之书”,而是一本指引你如何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中,重新掌握“慢”的主动权,寻回被遗忘的幸福感与平衡感的实用哲学指南。 第一部:速度的陷阱——我们为什么如此焦虑? 本书的第一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速度崇拜”的成因及其对个体心理和生理造成的深层影响。 1. 效率至上的文化悖论: 作者林语桐以敏锐的洞察力指出,我们对效率的追求已从工具理性异化为一种价值信仰。从智能手机的即时反馈到工作流程的“敏捷开发”,每一个环节都在压缩时间,却并未带来预期的自由。相反,持续的“在线”状态使得大脑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之中,导致“注意力稀释”和“决策疲劳”。 2. 社交媒体与“错失恐惧症”(FOMO): 这一章着重探讨了数字媒介对时间感知的影响。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永远正在发生精彩事件”的虚拟世界,迫使读者不断刷新、点赞、回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热点或动态。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这种持续的比较和期望如何侵蚀了个体的内在满足感,将幸福感的锚点外置于他人的评价之中。 3. 身体发出的“慢行”信号: 林语桐医师背景出身,她结合生理学知识,详细阐述了长期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如皮质醇水平)的长期影响。从失眠多梦、消化不良到免疫力下降,身体发出的每一个疲惫信号,都是对过度加速生活发出的严正警告。这一部分不仅是理论探讨,更包含了许多日常可检测的“压力自查清单”。 第二部:重塑时间观——“慢”的艺术与科学 “慢”并非意味着懒惰或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一种对时间更精妙的调度。第二部是全书的核心,旨在提供一套重构时间感和生活节奏的实用框架。 1. 深度工作与心流体验: 作者借鉴了心流理论,强调高质量的专注才是提升产出的关键。她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环境设置、任务分块和“番茄工作法”的进阶应用,实现真正的“心流”。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去干扰区”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何与数字设备和平共处,以及如何设定明确的“离线”时间段。 2. 培养“无目的”的时刻: 在一个事事讲求“产出比”的社会中,“浪费时间”听起来是禁忌。林语桐提出,我们需要为生活刻意预留“无目的的时间”。这包括: 静坐冥想的“非功利性”练习: 强调冥想不是为了“开悟”或“减压”,而是为了单纯地“存在”于当下。 手工劳动与感官回归: 比如园艺、烘焙或木工。这些需要慢速、精细操作的活动,能有效将意识从抽象的担忧中拉回到具体的、可触摸的现实。 3. 慢阅读的力量: 针对碎片化信息阅读的弊端,书中倡导“慢阅读”。这是一种需要投入时间、允许反复咀嚼和思考的阅读方式。作者分享了如何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经典,如何通过做笔记和结构化思考,将信息转化为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第三部:慢生活哲学——幸福的内核 如果说第二部是关于“如何慢下来”,那么第三部则探讨了“慢下来之后能发现什么”。它转向了对生活本质意义的追问。 1. 关系的“慢发酵”: 现代人际关系常常追求“即时满足”和“快速连接”,但真正的亲密关系需要时间去“发酵”和“渗透”。书中探讨了如何放下对即时反馈的期待,去聆听伴侣、孩子和朋友的深层需求。重点强调了“高质量的在场”(Quality Presence)——放下手机,眼神接触,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每一次对话中。 2. 消费降速与“拥有更少,体验更多”: 林语桐倡导一种更有意识的消费模式。她认为,过度消费带来的短暂快感转瞬即逝,而真正的幸福感往往源于体验本身——一次精心规划的旅行、一次深入山野的徒步、一次与老友的促膝长谈。书中提供了“物品断舍离”之外的“欲望断舍离”清单。 3. 接纳不完美与“足够好”的智慧: 完美的追求是速度的副产品,它不断推高我们对自身的苛刻标准。本书鼓励读者学会与自身的局限性和平共处,接受“足够好”(Good Enough)才是日常生活的常态。这种接纳是通往内心平静的最后一道门槛。 结语:你的节奏,你做主 《慢享时光》并非鼓吹逃离现代文明,而是提供了一套“内在导航系统”。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我们能跑多快,而在于我们能在必要时,优雅而坚定地按下“暂停键”。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找回对“当下”的掌控权,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从被动的消耗,转化为主动的创造,从而构建一种既能适应时代节奏,又能滋养内心丰盈的、属于自己的,持久的幸福感。这是一场关于重获人性的宁静之旅,邀请每一位感到疲惫的现代人,放慢脚步,重新感知生活的美好质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应该能够触动人心,并且带来一些实际的改变。《快的快乐,慢的幸福》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批判“快”,而是强调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懂得放慢脚步,去体会生活中的细节,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幸福”的定义,它不是一种外在的成就,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一种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感恩。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我是否因为追求“快”而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我是否因为忙碌而错过了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间?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浇灌了我有些干涸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幸福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并非拥有多少,而是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去感受爱。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达的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生活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被各种“应该”和“必须”所束缚。然而,作者却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与他人的比较,也不是要达到某种标准,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他描绘的那些“慢”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微风拂面,听到鸟语花香。这种感觉非常治愈,让我觉得即便是在压力重重的现实生活中,也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与我分享人生的感悟,没有生硬的道理,只有温暖的陪伴和深刻的启发。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被“快”所裹挟,总觉得应该做得更多,更快,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然而,这种紧迫感却让我越来越焦虑,越来越难以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有时候,“慢”并不代表落后,反而是一种智慧。慢下来,才能更好地观察,更深刻地思考,更真切地感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快乐”和“幸福”这两个词的含义,原来它们并非等同。快的快乐可能转瞬即逝,而慢的幸福则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浇灌。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生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困惑,也提供了解决困惑的可能性。

评分

我一直对王文华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快的快乐,慢的幸福》时,就被书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仿佛能够洞察人心最细微的情感变化。我尤其喜欢他描述一些生活细节的方式,比如清晨窗边洒落的阳光,一杯热茶的香气,或者是一段无声的陪伴,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他让我意识到,幸福并非遥不可及,也不是一定要通过某种宏大的成就来证明,它就蕴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只是我们常常因为过于追求“快”而忽略了它们。这本书没有那种说教式的空洞理论,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真挚的感悟,引导读者去体会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好,去感受“慢”的温度,去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那些微小却真实的快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简洁而富有质感,光是看封面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书名“快的快乐,慢的幸福”更是点睛之笔,瞬间勾起了我对于生活节奏、幸福定义的好奇。当下社会节奏飞快,每个人都在追求“快”的效率和即时的满足感,仿佛稍不留神就会被时代抛弃。但这种“快”带来的真的是快乐吗?又或者,我们是否在追逐快的过程中,错过了那些需要时间沉淀、细细品味的“慢”的幸福?我一直对这种关于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的探讨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找回内心的宁静,如何分辨真正的快乐和短暂的愉悦,这都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或许能为我解答这些疑惑,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也许它会让我慢下来,重新审视什么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