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有机波谱(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7.00元
作者:王鹏,冯金生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8077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波谱》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力求通俗易懂,介绍了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氢谱、碳谱和二维谱的基本原理,各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图谱解析及应用。全书共分6章,前5章介绍各谱学的基本原理、图谱信息和图谱分析的方法,*后一章介绍多谱综合解析和图谱检索。本书由王鹏、冯金生主编。
内容提要
《有机波谱》介绍了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氢谱、碳谱和二维谱的基本原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图谱解析及应用。全书共分6章,前5章介绍各谱学的基本原理、图谱信息和图谱分析的方法,后一章介绍多谱综合解析和图谱检索。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力求通俗易懂,浓缩了与解题关系不大的物理概念、数学公式推导的描述,加强了与解析图谱技巧有关的训练,编写了较多的例题和习题。书末给出习题参考答案。《有机波谱》主要作为理工科院校化学、化工类研究生的教材,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选用,也可供从事化学、医药、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本书由王鹏、冯金生主编。
目录
绪论章 质谱 1.1 质谱基本知识 1.1.1 离子源 1.1.2 质量分析器 1.1.3 质谱仪参数及质谱图 1.1.4 质谱中的离子类型 1.2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1.2.1 单分子裂解反应 1.2.2 影响离子丰度的因素 1.2.3 质谱裂解反应机理 1.3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特征 1.3.1 烃类化合物 1.3.2 醇、酚、醚 1.3.3 胺类化合物 1.3.4 卤代烃 1.3.5 醛、酮 1.3.6 羧酸及其衍生物类 1.3.7 硝基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 1.4 质谱图解析与分子结构推測 1.4.1 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的确定 1.4.2 质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 1.4.3 质谱图解析实例 1.5 电喷雾电离质谱 1.5.1 ESI质谱的基本原理 1.5.2 影响ESI离子化的因素 1.5.3 ESI-MS的应用 1.6 习题第2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2.1.2 朗伯-比尔定律 2.1.3 紫外-可见光谱的表示方法 2.1.4 电子跃迁的类型 2.1.5 紫外-可见光谱常用术语 2.1.6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波长的因素 2.2 紫外-可见光谱仪和实验方法 2.2.1 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组成 2.2.2 紫外-可见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2.2.3 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类型 2.2.4 实验方法 2.3 各类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1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2 共轭烯烃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3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4 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其他应用 2.4.4 紫外-可见光谱应用的新进展 2.5 习题第3章 红外光谱 3.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3.1.1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3.1.2 红外吸收产生的基本条件 3.1.3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3.1.4 分子振动与跃迁选律 3.1.5 分子的振动形式和谱带 3.1.6 基团频率区的划分 3.2 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及实验技术 3.2.1 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 3.2.2 实验技术 3.3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因素 3.3.1 化学键键长、力常数、原子折合质量与振动吸收频率的关系 3.3.2 诱导效应 3.3.3 共轭效应 3.3.4 空间效应 3.3.5 氢键 3.3.6 物理状态的影响 3.4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3.4.1 烃类化合物 3.4.2 醇、酚、醚 3.4.3 胺和铵盐 3.4.4 羰基化合物 3.4.5 硝基化合物 3.4.6 三键和累积双键化合物 3.4.7 有机卤代物 3.4.8 有机硫、硅、磷化合物 3.4.9 高分子化合物 3.4.10 无机化合物 3.5 红外光谱解析及应用 3.5.1 红外光谱解析的一般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3.5.2 红外光谱解析实例 3.6 红外光谱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3.6.1 红外显微镜和漫反射FTIR光谱 3.6.2 ATR-FTIR光谱 3.6.3 光声光谱 3.6.4 红外联用技术 3.7 习题第4章 氢谱 4.1 基本原理 4.1.1 原子核的磁矩 4.1.2 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自旋取向 4.1.3 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运动 4.1.4 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能量及跃迁选律 4.1.5 产生的条件 4.1.6 弛豫 4.2 波谱仪工作原理及实验技术 4.2.1 连续波波谱仪 4.2.2 脉冲傅里叶变换波谱仪 4.2.3 实验技术 4.3 化学位移 4.3.1 电子屏蔽效应 4.3.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4.3.3 氢谱图 4.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4.4.1 诱导效应 4.4.2 磁各向异性效应 4.4.3 空间效应 4.4.4 氢键、温度、溶剂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4.5 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4.5.1 饱和碳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5.2 烯碳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5.3 芳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 4.5.4 活泼氢的化学位移 4.5.5 氘代溶剂残余质子及残余溶剂的化学位移 4.6 自旋-自旋耦合与耦合裂分 4.6.1 自旋-自旋耦合与自旋-自旋裂分 4.6.2 自旋-自旋耦合原理 4.6.3 n l规律 4.6.4 耦合常数 4.7 自旋系统及各种自旋体系的1H-NMR图形特点 4.7.1 核的等价性 4.7.2 自旋系统的分类与命名 4.7.3 各种自旋体系的1H-NMR图形特点 4.8 氢谱解析 4.8.1 图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4.8.2 图谱解析注意的问题 4.8.3 图谱分析的辅助实验方法 4.8.4 图谱解析实例 4.9 习题第5章 碳谱和二维谱 5.1 碳谱的特点 5.1.1 分辨率高 5.1.2 耦合常数大 5.1.3 不能用积分高度计算碳的数目 5.1.4 给出不与氢相连的碳的吸收峰 5.1.5 弛豫时间长 5.1.6 共振方法多 5.2 碳谱的测定技术 5.2.1 脉冲傅里叶变换技术 5.2.2 碳谱的去耦技术 5.2.3 氘锁 5.3 13C的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 5.3.1 ”C的化学位移 5.3.2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5.4 各类化合物的13C化学位移及经验计算 5.4.1 烷烃和取代烷烃的δc计算 5.4.2 取代烯烃及取代炔烃的δc计算 5.4.3 取代苯的δc计算 5.4.4 羰基碳的δc值 5.5 13C-NMR的自旋耦合与耦合常数 5.5.1 13C与1H的自旋耦合 5.5.2 13C与19F、31P的自旋耦合 5.5.3 13C与D的自旋耦合 5.5.4 自旋耦合与耦合常数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5.6 碳谱的解析及应用 5.6.1 碳谱的解析步骤 5.6.2 13C-NMR谱解析实例 5.7 二维谱 5.7.1 二维谱基础知识 5.7.2 J分解谱 5.7.3 1H-1H化学位移相关谱 5.7.4 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 5.7.5 1D、2D-NMR综合图谱的应用 5.8 习题第6章 多谱综合解析和谱图检索 6.1 多谱综合解析的一般步骤 6.2 多谱综合解析实例 6.3 谱图和谱图数据检索 6.3.1 Sadtler标准光谱集 6.3.2 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的检索 6.3.3 紫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的检索 6.3.4 红外光谱的检索 6.3.5 波谱和波谱数据的检索 6.3.6 在线的免费波谱数据库 6.4 习题附录 部分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教材太多了,很多都是老旧内容的翻印,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思维。但这本《有机波谱》系列,从书名上的“十二五规划教材”这个标签就能看出它的时代性和权威性。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它的编审背景,发现几位主编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种顶尖学者的视角和经验沉淀在书里,使得每一个章节的深度都无可挑剔。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对原理的深挖,让我对整个波谱分析领域产生了更宏大、更系统的认知框架。对于未来想继续深造或者从事研发工作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块坚实的地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又不失活力的气息。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那种专业范儿拿捏得死死的,立刻产生了翻开看看的冲动。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里面的每一个公式和图谱,但光是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他们显然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精心设计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从基础概念的建立,到复杂结构的解析,层层递进,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理解都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特别是排版,简直是教科书中的典范,图表和文字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信心,相信它绝对是一本能陪我度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良师益友。
评分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偏爱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的,那些上来就抛一堆复杂数学模型的书,我常常一看就头大。然而,这本书在介绍核心概念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它似乎特别擅长用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量子力学原理,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处理,选取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化合物实例,然后一步一步地教我们如何从原始的谱图数据中“侦探”出分子的结构。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远比纯粹的理论灌输来得有效得多,它培养的不是只会套公式的机器,而是真正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简直是业界良心!我手里拿着的这本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需要放大观察的精细图谱,线条和灰度层次也表现得非常到位。这种高质量的物理呈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现在的电子书虽然方便,但在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需要反复对照图谱和文字说明的时候,一本实体书的对照和标记便利性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而且,它的侧边距留白足够大,方便我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疑问点或者额外的参考信息,形成一本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学习笔记。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可以长期保存和传承的专业工具书。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配套资源。据说,随书附带的网络学习平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自学者量身定做的“秘密武器”。我试着登录了一下,里面的互动练习和模拟测试模块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应用场景,不再是那种死板的考题重复。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还嵌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一些行业动态的解读,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跟上时代步伐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要知道,光谱学这个领域发展太快了,仅仅依靠传统的教材很容易就落伍了。这套书能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前沿技术结合得如此紧密,真的体现了出版社和作者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前瞻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把里面的每一个在线模块都走一遍,相信这会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